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32.58 KB
- 文档页数:7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通用9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91—92例一,练习十九第一题。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
教材在91页呈现了二年级同学准备做船“去鸟岛”的热闹场景。
图中给出了二年级四个班各班的人数和船的限乘的人数,为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提供了现实背景。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构建起适合自己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2)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算法多样化,感受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二、教学设想为了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以学生乘船去鸟岛春游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整节课赋以生机。
1、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探索的乐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的引入以鸟岛美丽的画面,配以声音吸引学生,接着创设了去鸟岛参观的情境,观看鸟的动态的形象。
在练习中,把枯燥的练习题变成了一分钟比赛的形式、鸟儿出题、购买鸟岛纪念品一系列有趣、有挑战性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好胜的心理,从而诱发他们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2、鼓励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的学习呈个性化发展。
我们的教育要关注个性化学习,由于学生生活情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相同,所运用的方法必然多样化。
因此,在新授内容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设计合理的“乘船方案”,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交流,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说课稿〔精选15篇〕篇1:《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说课稿一、说教材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利用竖式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笔算的根底。
教材呈现的例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二、说学情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将小棒或计数器抽象成竖式的经历,那么学习这局部内容的困难在于理解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以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且学生特别容易忘记写进位“1”。
三、说目的1.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棒和计数器,交流各种方法间的联络,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竖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并能用竖式正确的进展计算,正确率到达80%以上。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交流学习成果,培养解决问题以及与别人合作交流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1.理解进位加法竖式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和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
2.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
四、说过程围绕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创设一个班级图书角的情境,出示主题图。
故事书、科技书、连环画分别有23本、11本、18本。
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由此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这样设计,一题多用,既复习了旧知,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才能。
环节二:主动探究,引入新知。
在第一环节所列算式当中,23+18这一算式是学生没接触过的。
由此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自主探究,考虑多种计算方法〔预设会出现摆小棒、拨计数器、列竖式这三种方法〕,组员之间互相交流各自的算法并讨论各种算法之间的联络,最后汇报交流成果。
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单根小棒够了十根该怎么办?计数器个位上的珠子拨到十个以后该怎么办?竖式计算时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后该怎么办?这就直观的反映出在竖式计算当中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并且借助学具为竖式中的进位小“1”找到了表象支撑,有助于对算理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形成,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积极思考的习惯、与同学合作学习的精神。
说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
教具准备:课前在黑板上贴一张课外读物目录、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激趣,复习导入1、同学们,春天来了,小树林里到处显现春意盎然的景色,今天就让我们的绿色行动走进小树林。
(课件出现小树林)2、啊,这里的空气真清新,这里的树木真繁茂。
唉,随风飘来的塑料袋却破坏了这的美景,让我们把它们收集起来,还大自然一份和谐,好吗?(课件出现练习题)只要你答对上面的问题,这个愿望就会立刻实现,快快行动吧。
3、咱们请这一组的同学来完成这项任务好吗?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前两道)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25+71、这么快大家就捡了4个塑料袋,让我们去看看其他小伙伴有什么收获。
(看图)2、从图中你获取了那些数学信息?(出示收集塑料袋的信息)3、根据这一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你真会提问,把这个问题一起说说,我写下来好吗?)4、怎样求“他俩一攻捡了多少个塑料袋?”5、怎样列式?6、25+7怎样算?先请同学们自己动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比比那组同学想得最快,开始。
7、这么多同学想好办法了,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8、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想法?(1)这位同学用的是书的方法,可以,还有不同的想法吗?(2)你沿用了我们上节课的方法,先将个位相加,5+7=12,再用12+20=32。
可以吗?谁还有不同的想法?(3)你是先将25个位上的5凑成十,5+5=10,在与20相加,10+20=30,最后再用30+2=32。
《连续进位加法》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连续进位加法》,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加减法(二)》,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的内容。
一、说教材分析“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知识。
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处方探究、合作交流、评价算法等方式进行学习.在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掌握用竖式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行的计算方法,体会“个位、十位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为后面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作好铺垫.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领会算法的多样化。
过程与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处方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习能力;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类比、归纳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成功的愉悦;有一定的保护野生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养成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纠正学生在遇到连续进位往往容易遗漏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1,养成认真做题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37+52= 60+18= 76+24=33+46= 80+60= 34+25=23+54= 6+5+1= 7+4+1=2、笔算:65+27= 49+34=(设计意图:复习二年级下册“万以内加法”,为本节课学习连续进位加法做准备,体现了数学化课堂)(二)、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很多珍奇的动物,你都知道哪些?学生汇报:我知道大象,老虎,熊猫……教师出示《中国特有动物种数统计表》,问学生,通过观察统计表,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教师问: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预设问题:生1:哺乳类比鸟类多多少种?生2:两栖类比鸟类少多少种?生1:哺乳类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特有动物?生2: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特有动物?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中国特有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设计意图:创设了一个同学们喜欢的生活情境,自然的通过统计表为连续进位加法作知识铺垫;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说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方法的不同策略,发展形象思维和初步的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说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说教学难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方法的理解。
说教学准备:主题图、小棒、计数器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谈话: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你们看,有一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到全国著名的景点青海湖去旅游呢,他们多高兴啊,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1、教学例题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组里互相说说,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
在挂图下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数学问题,学生连起来读挂图中的对话和下面的问题。
读完后提问: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指名说说想法,达成共识。
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小棒、算珠)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
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结果。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你们用小棒计算时,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5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计数器计算时,40和30都拨在十位上,5和1都拨在个位上。
有的同学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40+30,再算5+1。
想想,这些算法的相同点是什么?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知道掌控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
2、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运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
3、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估算初步。
说教学重点:知道掌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运算方法。
说教学难点: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
教具准备:位值表、课件教学进程:一、复习铺垫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师: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始!(核对答案)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二、新授1、口算38+25(出示动感画面)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你们能估算一下大致要花多少钱?(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师: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
(出示课题)2、运算方法探究师:你们能用学过的。
知识,利用手中的位值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巡查,请2个学生回答)30+20=5050+13=6340+23=63师:本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值表)师:这两种方法很不错。
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再请两个同学)38+20=5835+25=60师:真了不得,你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
这些内容在书上也有,我们看书上有3种方法,你们想出的方法比它还要多。
仔细看看,看得懂吗?像这样在位值表上圈圈,画画有什么好处?(本着“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知道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进程”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在讨论进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能力,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1师:我们现在从这个玩具商店挑两件玩具,你看38+29挑的是什么?34+28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也能够在下面的位值表上先圈后写。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说课稿“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下一课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奠定基础的。
本单元教学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材由“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引出教学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
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由例1和练习四组成。
例1通过提出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引出98+25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着重解决“十位满十,怎么办?”紧接着例1教材以横式、竖式的形式出现了10到练习题。
由于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100以内进位加法的笔算和口算,对加法的法则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教师要加强联系,降低计算的错误率。
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和的书写格式。
基于以上理解,结合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运用知识迁移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结合以上理解,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在课堂的开始,口算导入,用学生口算的形式列出一系列口算题后,将口算题分为两组,一组为个位往十位进一,另一组为十位往百位进一的口算题,然后引导学生将两类题目合并为一道计算题,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
以其中一道96+29为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并汇报结果以及计算过程。
之后与学生交流所了解的珍奇动物,并且出示《中国特有动物种数统计表》,让学生在统计表当中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解决“中国特有动物鸟类和爬行类共有多少种?”。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16 页二、教学准备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和数字卡片三、教材简析和目标定位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及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例题主要解决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 1。
“做一做”安排了与例 1 形式相同的 10 道题,意在加强练习,减少错误率。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已具备了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解决本课时的内容,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已经相应地由“会不会计算”调整到“怎么计算”上来。
为此,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
四、教学理念和策略选择首先,力求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将计算教学内容作为学生思维平台,在关注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
使计算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一般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载体。
其次,努力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
采用“探—引—探”的课堂教学主线,通过让学生组算式,及时探底,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展开学习。
课堂中及时捕捉可利用的学习资源,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促成课堂的动态生成。
第三,试图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索与发现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讨论等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五、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一、引入1、出示三张数字卡片: 3、5、9。
提出问题:课的开头的学利用这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习材料不是按教材板书出示:(教师有意识地从小到大分提供,而是创设了一成两组)个“纯数学化” 的问353953题情境,学生的思维599395极其活跃。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一、说教材:《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教学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是在笔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例题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二是在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笔算加法。
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利用情景图和摆小棒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三、说重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突破重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创设更多的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的机会,使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如摆一摆、算一算、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去发现新知构建新知,从而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1、复习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2、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亲身体验用小棒摆一摆等来解决问题。
3、教师课件出示摆小棒过程,为下面列竖式奠定基础。
这个环节的教学,教师的“导”起着关键的作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满十进一”,化解了教学的重难点。
4、通过计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说课稿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下一课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奠定基础的。
本单元教学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材由“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引出教学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
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由例1和练习四组成。
例1通过提出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引出98+25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着重解决“十位满十,怎么办?”紧接着例1教材以横式、竖式的形式出现了10到练习题。
由于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100以内进位加法的笔算和口算,对加法的法则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教师要加强联系,降低计算的错误率。
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十位满
十向百位进1的和的书写格式。
基于以上理解,结合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增强估算意识。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标准》提出: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
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改变枯燥的计算教学,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一)情境引入、学习新知
创设宋诏桥小学举行“慈善一日捐”的情境,出示3年级部分班吉捐款统计表:
班级
301
302
303
捐款(元)
67
29
58
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可以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①301班和302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②302班和303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③301班和303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④三个班级一共捐款多少元?
先解决第一和第二题
“慈善一日捐”是我校每个月都在举行的活动,这样的情境设计不仅能学生体验到学习计算的实际意义,也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通过先解决301班和302班,302班和303班一共捐多少元?以67+29、29+58两个算式来复习旧知。
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的方法来记孙,并且让学生说说在笔算是要注意些什么,这样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
进影响。
于是我运用迁移的方法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1、计算67+58
(1)学生独立尝试笔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情况)
(2)总结方法
a:出示学生正确的笔算,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让学生知道正确的计算方法,着重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b:总结计算方法:个位7+8=15,在个位写5向十位进1,十位6+5+1=12,在十位写2向百位进1。
c:师进行演算,教学书写格式
(3)判别纠正
出示计算错误的学生算式,让学生进行判别。
说说为什么错,错在哪里。
之前学生基本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计算。
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类推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再采用讨论、比较等方式学习。
这样充分发挥知识迁移的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尝试练习
解决三个班级一共捐款多少元?由于1班和2 班共捐了96元已求出,所以只要计算
96+58。
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中说说你是怎么算的,通过向别人表达计算的过程来达到进一步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
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地提升,让学生学有所用。
1、专项练习
2、基础练习
59+73 83+38 56+74
68+52 86+77 58+94
3、综合练习(连一连)
12315016891141
79+8976+4759+3285+6564+87
要求学生先不计算,连一连。
反馈是要求学生说说你用什么方法做的。
这一题不仅重视估算,又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全面地发展。
4、发展练习
第二小题填出正确答案后,让学生说说加数的十位最小能填几?如果和是两位数加数可几?这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