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植物磷素营养
- 格式:ppt
- 大小:20.59 MB
- 文档页数:181
《土壤肥料学》植物营养与肥料部分复习要点绪论1.植物营养学的概念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 肥料的含义和作用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称为肥料。
肥料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
3.李比希三个学说的要点和意义(1)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3)最小养分律要点: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②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李比希是植物营养学科杰出的奠基人!第八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1.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定义)及种类标准:①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②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
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③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
磷素长效活化
磷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它在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代谢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磷素在土壤中的有效性通常较低,容易被固定,导致植物无法充分吸收利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磷素的长效活化方法。
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微生物来活化土壤中的磷素。
有些微生物具有分解有机磷化合物的能力,将其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的形态。
通过接种这些有益微生物,可以提高土壤中磷素的有效性,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化学磷肥。
传统的磷肥在施入土壤后,容易被固定,导致磷素的有效性降低。
为了提高磷肥的长效性,可以采用包膜技术,将磷肥包裹在一层可降解的包膜材料中,控制磷肥的释放速度,使其在植物生长期间持续供应磷素。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耕作和管理措施来提高磷素的长效活化。
例如,采用保护性耕作方式,减少土壤的扰动,有助于保持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群落的稳定,从而提高磷素的有效性。
同时,合理的施肥管理也可以减少磷素的固定和损失,提高磷素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磷素的长效活化是保障植物生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微生物活化、使用新型磷肥和合理的耕作管理等措施,可以提高土壤中磷素的有效性,为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九章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过程一、名词解释:1、土壤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所表现的酸度。
2、土壤潜性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
3、土壤缓冲性:狭义:土壤抵抗酸碱物质,减缓pH变化的能力。
广义: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缓冲体系,包括对氧化还原、污染物质、养分等。
指抗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4、碱化度:指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二、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如何?1.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土壤细菌和放线菌适宜于中性和微碱性环境;在强酸性土壤中真菌则占优势。
2)对土壤胶体带电性影响土壤环境pH 值高时,土壤胶体负电荷数量增多,相应于阳离子交换量也增加,土壤保肥性、供肥性增强。
3)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在pH6.5附近,大多数营养元素的有效性都较高。
●N、K 、 S元素在微酸性、中性、碱性土壤中都较高。
●P元素在中性土壤中有效性最高, pH<5和pH>7时有效性降低。
●Ca和Mg在pH6.5-8.5有效性大,在强酸性和强碱性土壤中有效性较低。
●Fe、Mn、Cu、Zn等微量元素有效性在酸性和强酸性高。
●Mo在酸性土壤中有效性较低,pH>6时有效性增加。
2.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反应的要求是不同的,各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有些植物能适应较宽的pH值范围,有些植物却对土壤pH值非常敏感,这是各种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的。
大多数植物均适于在pH值4-9环境中生长。
三、简述酸性土、碱性土的改良。
1. 土壤酸性的调节:一般采用施石灰的办法。
农村烧柴后的草木灰中和酸性土效果也很好。
2.土壤碱性的调节用石膏来改良。
还可施用其它的化学物质如:硫磺(经土壤中硫细菌的作用氧化生成硫酸)和明矾(硫酸铝钾)、磷石膏、亚硫酸钙、硫酸亚铁、工业废料等,都能降低土壤碱性。
四、土壤为什么具有缓冲性?1. 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土壤产生缓冲性的主要原因2.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组成的缓冲系统3.土壤中两性物质的存在4. 在酸性土壤中,铝离子也能对碱起缓冲作用第十章土壤养分和肥料一、植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有哪些?1.大量元素:(1)C H O 天然营养元素(2)N P K 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3)Ca Mg S 中量元素2.微量元素:Fe Mn Zn Cu B Mo Cl (Ni)二、土壤养分的来源有哪些?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其他来源如生物固氮、大气降水、施肥三、简述氮、磷、钾三种元素在土壤中的的形态以及不同形态对植物的有效性如何?1.土壤中的氮素以两类形态存在: 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大部分的土壤氮以有机态存在。
《植物营养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了解植物营养发展的动态,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营养功能,植物营养元素缺乏与过剩的主要症状,分子生物学在植物营养研究上的应用。
掌握植物根系和叶片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同化与再利用,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氮磷钾肥、中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复混肥料及有机肥料的性质与合理施用,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养分的高效吸收利用。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将植物营养原理与肥料的合理施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各节相应习题要点,有关实验和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
并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写明本章节的教学要求:“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
“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
“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综合。
各章节格式如下:绪论第一节植物营养学的发展史1.植物营养学研究的早期探索2.植物营养学说的建立和李比希的工作3.植物营养学的发展习题要点:矿质营养学说。
第二节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1.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2.施肥原理习题要点: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最小养分律。
第三节我国肥料施用与发展1. 肥料的来源与分类2.肥料试验和研究3.我国肥料生产概况4.我国肥料施用概况习题要点:肥料的种类,肥料试验方法。
第四节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和主要的研究方法1. 植物营养学的范畴2.植物营养学主要的研究方法习题要点: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第五节植物营养展望本章重点、难点: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植物营养学研究的范畴,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植物磷素营养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是对植物磷素营养的详细介绍:
磷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磷是植物细胞核和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起重要作用。
它参与了植物生命过程中的光合作用、糖和淀粉的利用和能量的传递过程。
此外,磷还对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性有调节作用,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磷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磷可以促进植物根系和芽的发育,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充足的磷营养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缺乏磷营养则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分枝和分蘖减少,甚至可能导致植物死亡。
土壤中磷的供应和吸收:
磷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元素,土壤中的磷素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
作物对磷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磷酸盐来实现。
然而,土壤中可利用的磷往往不足,因此需要施用磷肥来提高土壤中可利用磷的含量。
磷肥的种类和应用:
磷肥是一种以磷为主要成分的肥料,其种类繁多,根据其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
水溶性磷肥主要包括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等,主要用于土壤改良和作物基肥;弱酸溶性磷肥主要包括钙镁磷肥和窑灰
钾肥等,主要用于土壤改良和果树基肥;难溶性磷肥主要包括磷矿粉和骨粉等,由于其溶解性差,主要用作基肥。
总之,植物磷素营养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植物磷素营养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合理施用磷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对磷素营养失调的反应
植物对磷素营养失调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
1.缺磷症状:当植物缺乏磷元素时,会出现一系列缺磷症状。
典型的表现包括
生长缓慢、矮小、叶片变小、叶片颜色可能变为深绿色或紫色,以及根系发育不良等。
缺磷还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开花和结实。
2.磷过量症状:过多的磷元素摄入也会对植物造成负面影响。
高磷环境下,植
物可能出现叶片变黄、根系烧伤、生长受阻等症状。
过量的磷还可能导致土壤酸化和微量元素缺乏。
3.磷素利用效率:不同植物对磷的利用效率也有所差异。
一些植物具有较高的
磷素利用效率,能够有效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的磷。
而另一些植物可能对磷的需求较高,容易出现磷缺乏的问题。
为了维持植物的健康生长,合理供应磷素营养非常重要。
在农业和园艺实践中,通常通过土壤改良、施肥和选择适合的品种等方式来调节磷素的供应,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同时,也需要注意磷素与其他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以避免营养失调的问题。
如果你对特定植物的磷素需求有更多疑问,建议咨询植物专家或相关农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