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26.50 KB
- 文档页数:6
范文一:计量经济学教学问题与改革分析一、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和应用分析工具。
正因为其重要性,1998年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将计量经济学确定为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在本科生阶段,除了经济、管理专业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外,不少高校将其作为全校性选修课程。
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课程特点和日益显现的重要性,对当前普通高校学生的课程学习和老师教学,特别是对商科背景的本科生,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文献评述作为一门以经济与管理基本理论为基础,综合数学、统计学分析工具,以现代电子计算技术为依托的计量经济学,其知识面涉及之广、综合应用能力要求之强,是经管类专业课程中所罕见的,这也是计量经济学难教、难学的根本原因。
李均立、许海平归纳了该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研教改建议。
马成文、金露、魏文华强调案例教学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并指出了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张柠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已有文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通过对有关文献仔细地梳理后发现,现有文献存在一个特点:将焦点聚焦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上。
上述文献既存在合理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偏见。
三、商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一)学生本身的问题1.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计量经济学需要大量计算与演算,学科本身与其他一些学科相比显得枯燥乏味一点。
在安徽省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22jyxm240):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这一研究中完全不喜欢,不太喜欢以及持中立态度的同学占比59%,超过半数的同学是不非常喜欢这门课程的,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太高。
2.数学基础薄弱商科学生有大多数是文科生,数学基础薄弱。
而计量经济学需要良好的统计学,运筹学和数学基础,这就导致了商科学生难以学好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
(二)老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过于死板目前,国内教学很多教师只进行理论教学,而没有实验教学。
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一、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
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1、因素分析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
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
所以,模型假定为LnY=β0+β1㏑X1 +β2㏑X2 + µ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三、参数估计运用Eviews软件,建立方程CREATE A 1985 2007 DATA Y Xl X2GENR W=log(Y)GENR Wl=log(X1)GENR W2=log(X2)运用OLS估计法得所以,模型估计结果为:LnY=-3.060149+1.656674lnX1-1.057053lnX20.337427 0.092206 0.214647t= -9.069059 17.96703 -4.924618R2=0.992218 2R=0.991440 F=1275.093 n=23四、模型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百分之一,商品进口额会平均增加1.78%;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1%,s商品进口额会平均减少1.51%。
计量经济学精品论文12篇全集引言本文档汇集了12篇计量经济学的精品论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有关计量经济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重要发现。
这些论文涵盖了多个计量经济学的子领域,包括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模型、计量经济模型等。
本文档将简要介绍每篇论文的主题和重要内容。
论文一: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该论文比较了传统的ARIMA模型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深度学习方法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取得更好的预测结果。
论文二:面板数据模型下的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比较该论文通过实证研究,比较了面板数据模型中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优劣。
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固定效应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面板数据的变异性。
论文三:计量经济模型下的因果推断方法该论文介绍了计量经济模型中常用的因果推断方法,包括工具变量法和差分法等。
通过实证研究,论文验证了这些方法在因果关系分析中的有效性。
论文四: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异方差问题该论文探讨了计量经济模型中常见的异方差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异方差校正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异方差问题。
论文五: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变量选择方法比较该论文比较了计量经济模型中常用的变量选择方法,包括逐步回归和LASSO回归等。
研究发现,LASSO回归在变量选择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论文六: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序列相关性检验方法该论文介绍了计量经济模型中常用的序列相关性检验方法,包括ADF检验和KPSS检验等。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序列的相关性。
论文七:计量经济模型中的误差修正模型该论文研究了计量经济模型中的误差修正模型,探讨了其在长期关系分析中的应用。
研究结果表明,误差修正模型能够更好地捕捉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
论文八:计量经济模型下的异方差稳健标准误差估计该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方差稳健标准误差的估计方法,用于解决计量经济模型中异方差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参数估计。
计量经济学精品论文12篇全集简介本文档收集了12篇计量经济学的精品论文,旨在提供给读者一个全面了解计量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机会。
这些论文涵盖了多个主题,包括经济增长、劳动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等。
每篇论文都经过精心挑选,以确保内容独立、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
论文列表1. *论文1: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该论文通过计量方法分析了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等。
研究结果为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2. *论文2: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差异研究*该论文通过计量模型研究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差异问题,包括工资差距和就业机会不平等等。
研究结果对促进性别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3. *论文3: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分析*该论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进行了研究,包括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等。
研究结果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风险管理参考。
4. *论文4: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该论文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包括贸易自由化和贸易壁垒等因素。
研究结果对制定贸易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5. *论文5:教育投资的回报率研究*该论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教育投资的回报率,包括教育程度与薪资水平的关系等。
研究结果对个人和政府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6. *论文6: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该论文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包括环境税收和环境监管等因素。
研究结果对环保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7. *论文7: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该论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包括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等。
研究结果对央行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8. *论文8:经济周期的预测研究*该论文通过计量模型研究了经济周期的预测问题,包括宏观经济指标和市场数据的应用等。
研究结果对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9. *论文9:企业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该论文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企业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包括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等因素。
计量经济学论文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一、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
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1、因素分析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
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
所以,模型假定为LnY=β0+β1㏑X1 +β2㏑X2 + µ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三、参数估计运用Eviews软件,建立方程CREATE A 1985 2007DATA Y Xl X2GENR W=log(Y)GENR Wl=log(X1)GENR W2=log(X2)运用OLS估计法得所以,模型估计结果为:LnY=-3.060149+1.656674lnX1-1.057053lnX20.337427 0.092206 0.214647t= -9.069059 17.96703 -4.924618R2=0.992218 2R=0.991440 F=1275.093 n=23四、模型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百分之一,商品进口额会平均增加1.78%;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1%,s商品进口额会平均减少1.51%。
有关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背景下,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传统的思维模式不仅无法满足实际经济统计工作的需要,也阻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必须要针对当前的经济统计工作现状,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更好的适应经济时代的发展。
一、企业经济统计创新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为我国企业发展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和挑战,也对企业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企业经济统计作为企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辅助手段,不仅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精准的信息和决策依据,也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化活动内容,这就要求统计人员要不断优化企业经济统计信息网络的功能,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得到充分的完善。
企业发展诈略的制定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需要经济统计人员设置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从而统计出更加精准、完整的数据内容,同时也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加精准的评估,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因此,经济统计的创新对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企业经济统计现状。
一是很多企业统计制度不健全。
当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统一的经济统计工作制度,使得企业工作人员无法得到精准、完整的统一报表,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也比较凌乱,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发展战略和决策时也无法得到高质量的统计数据。
同时,一些新兴的企业也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壮大,在这些企业中,很大一部分都没有建立起标准的企业统计制度,相应的统计部门与人员也没有进行标准的划分和合理的配置,统计报表也没有专业的统计人员进行报送,职员也没有按照相应的统计制度去开展统计工作,进行报表的计算和统计。
二是企业经统计人员缺乏法制理念。
在开展统计工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但是很多企业的统计人员都没有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在统计中常常会为了自身利益,制造一些虚假数据,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逃避税收而瞒报一些重要数据,严重影响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样的数据不仅无法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也会给统计工作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计量经济学:12篇精品论文选集1. 论文1:《计量经济学中的线性回归分析》- 概述:本论文介绍了计量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即线性回归分析。
阐述了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模型设定、参数估计和模型评估方法。
- 重要观点:线性回归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用于解决多种经济问题,如影响因素分析、预测和政策评估等。
2. 论文2:《面板数据分析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应用》- 概述:本论文介绍了面板数据分析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应用。
阐述了面板数据的特点、模型设定、估计方法以及面板数据分析在经济研究中的重要性。
- 重要观点:面板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利用数据资源,提高估计效率和准确性,对于研究经济现象的时序和个体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3. 论文3:《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应用》- 概述:本论文介绍了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应用。
阐述了时间序列的特征、模型设定、参数估计和预测方法,以及时间序列分析在经济学中的实际应用。
- 重要观点:时间序列分析可以揭示经济现象的动态特征和趋势,对于经济预测、政策制定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 论文4:《计量经济学中的工具变量法》- 概述:本论文介绍了计量经济学中的工具变量法。
阐述了工具变量法的基本原理、模型设定、估计方法和应用案例。
- 重要观点:工具变量法可以解决内生性问题,提高因果关系的估计效果,在经济学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
5. 论文5:《计量经济学中的时间变动回归模型》- 概述:本论文介绍了计量经济学中的时间变动回归模型。
阐述了时间变动回归模型的设定、参数估计和模型评估方法。
- 重要观点:时间变动回归模型可以捕捉经济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对于分析经济趋势和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6. 论文6:《计量经济学中的非参数回归分析》- 概述:本论文介绍了计量经济学中的非参数回归分析。
阐述了非参数回归的基本原理、估计方法和应用案例。
- 重要观点:非参数回归分析可以灵活地处理数据,适用于数据分布未知或非线性关系的情况,对于经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的学科,以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本篇文章主要给大家介绍几篇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之第一篇: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四步法"摘要:"四步法"可以将计量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的核心呈现出来,让晦涩难懂的厚厚的一本计量经济学教科书变得"越来越薄", 从而收获良好的理论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对"四步法"在模型和参数的显著性检验以及计量经济学检验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学生学习和掌握其他所有的假设检验方法提供思路。
关键词:四步法;课程教学;计量经济学;一、引言《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面向经济学类各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199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计量经济学为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八门核心课之一。
著名计量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克莱因教授指出:"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中最权威的一部分",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从教学实践上来看,各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着"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的双重困境,因而引发了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学者们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比如,王乃静和李国锋(2001)、黄雪燕(2006)、李锐(2009)在教学过程中结合Eviews、R软件等应用软件探究了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难点问题;胡新艳和陈文艺(2006)提出了"探究(Exploration)-讨论(Discussion)-实践(Practice)"教学模式;万冰魂等(2018)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引入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4个方面设计了OBE改革的具体内容;叶霖莉(2017)和王文静(2017)则提出了问题导向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与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双轨教学模式以及刘冬萍(2018)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Task-driving Teaching)及问题导向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的"三线一体"教学模式试图改进传统计量经济学讲授式教学的弊端。
计量经济学经济学类论文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理论。
在计量经济学研究中,常常会使用各种模型来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实证检验。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中国不同省份的GDP增长率进行了研究。
首先,我们收集了中国各省份近年来的GDP增长率数据,并选择了一些可能影响GDP增长率的因素,如人口密度、教育水平、工业产值等。
然后,我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这些因素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我们的实证结果表明,人口密度、教育水平和工业产值与GDP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具体来说,人口密度越高的省份通常具有更高的GDP增长率;教育水平较高的省份也有更高的GDP增长率;工业产值的增加也会促进GDP增长。
此外,我们还发现政府支出对GDP增长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综合来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的不同省份之间,人口密度、教育水平、工业产值和政府支出都是影响GDP增长率的重要因素。
这些结论对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规律,为未来的经济政策提供有益建议。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例如,贸易开放度与GDP 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省份的贸易政策和环境存在较大差异。
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省份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对GDP增长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经济体制下GDP增长率的差异,比较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下的GDP增长效果,探讨政府干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方面。
此外,我们也可以考虑纵向研究,分析中国省份GD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找出长期持续增长的省份背后的机制,为其他省份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总的来说,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不同省份的GDP增长率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未来的经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计量经济学相关论文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对我国经济学的定量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中国经济学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量经济学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量经济学相关论文范文一:经济运行中采购经理指数的功能研究摘要:由此可见,很好地利用采购经理指数对经济的指示功能,建立完善的 PMI 指数体系是完全必要的,不仅有利于政府部门对经济形式进行更好的宏观调控,也有利于企业在微观层次,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出最适合本企业的采购战略。
关键词:经济;采购;功能研究;制度一、采购经理指数的概念和意义。
历经了多年的基础准备工作,我国国家数据统计管理局于2005 年 7 月 6 日正是对外声明了我国的制造业采购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简称 PMI)。
同时该指数的调查已经被列入国家统计局的正式调查制度,今后将在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发布。
采购经理指数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分为制造业 PMI、服务业PMI,也有一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 PMI.截止目前,包括美国在内全世界已有将近二十个中小国家拥有了采购经理指数体统。
这将近二十多个中小国家的采购经理指数系统通过国际采购体系等联盟组织共同建立起一个全球控制并管理的整体服务行业。
负责该组织管理的相关部门并为此做好了商业计划书和相应商务报告手册。
针对我国的自身具体的情况,并借鉴美国的良好经验,我国成功制定好了十多个指标作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体系的参数指标。
此项采购经理指数的基本是统计数据一类,此方法仍旧延续了旧法,却又做了些许改变。
和以往不同的是该种方法的重点改为数理统计与经济人文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制造业以及相关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获得的真实可靠的结果并随之对外公布。
该类指标体系具有准确、真实、可靠的优势,十分确切地针对我国的国情做出了有力的调整。
该项指标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起到了掌控作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也变得可以预测和调控。
南通市农业生态系统经济能值投入产出分析摘要:进行生态学与经济学系统分析方法的交叉探索,将能值这一全新的生态经济度量尺度引入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表,对江苏省长江三角洲南通市农业生态系统经济能值的直接消耗系统和完全消耗系统分析,弥补经济学分析中自然环境投入价值缺失的同时,为复合系统能值分析中各系统间互作分析的量化评价探索了新的途径。
分析结果表明:南通市农业生态系统中种植业、渔业、畜牧业和林业之间存在经济能值的依存关系,有着直接的相互作用。
种植业、渔业和畜牧业子系统间的经济能值交流网络较为发达。
在种植业、渔业、畜牧业和林业中,渔业对种植业的完全消耗系数最大,达到3.461×10-2, 畜牧业对种植业的完全消耗系数也最大,达到了8.423×10-2;种植业对渔业的完全消耗系数最大,达到了7.685×10-2。
林业与种植业、渔业、畜牧业互相的完全消耗系数都比较小,林业和其它三个子系统的经济能值交流较弱。
种植业子系统是整个南通市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渔业和畜牧业在种植业的基础上发展,对物质和能量的再利用起了重要作用。
林业子系统是南通市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物质能量交流网络的薄弱环节。
南通市农业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以加强各子系统间的互作,提高物质与能量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能值投入-产出分析的思想由法国经济学家Quesnay于18世纪首先提出,20世纪30年代,为研究美国经济,Leontief应用该方法首先发展了经验性I/O表。
此后,投入-产出分析成为标准的经济工具,被广泛地用于经济与环境问题[1]。
根据数据的性质,投入产出表有实物型、价值型、劳动消耗型等[2]。
实物型除了可用实物为单位外,还可以能量或物质为单位。
本研究将太阳能值(sej)这一全新的生态系统度量尺度引入投入-产出表,以江苏省长江三角洲南通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对象,进行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分析,以期了解系统内的能物流互作机理,为该地区农业的优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能值不同于能量,它是一个新的概念和度量标准,形成某种资源、产品或劳务所投入(直接或间接)的某种能量的数量称之为能值(emergy)。
由于地球上一切能量都来源于太阳能,故实际应用的是太阳能值,任何资源、产品或劳务形成过程中所需投入的太阳能数量,就是其具有的太阳能值(solar emergy),单位为太阳能焦耳(solar emjoules,简写为sej)[3~5]。
能值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生态经济成本价值度量尺度,即克服了货币在生态服务评估方面的缺憾,又突破了传统能量分析的“能质壁垒”,为各种品质的能量流、物质流和货币流评估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6]。
能值转换率(transformity)是形成单位某种类型的物质或能量所需的直接或间接中另外某一种能量,实际应用的是太阳能值转换率,即形成单位某种类型的物质或能量所需的直接或间接的太阳能之量,单位是太阳能焦耳/克(sej/g)或太阳能焦耳/焦耳(sej/J)[4]。
如知道了物质或能量的数量及其太阳能值转换率,就可以求出其太阳能值了。
能值转换率是衡量能值等级的指标。
在能量转换链中,随着能量从左到右的流动和转化,能质和能量等级逐渐增高,能值转换率也随之增加。
所以,某种能量的能值转换率愈高,表明该种能量的能质愈高,它在能量系统中等级也愈高。
人类社会、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均遵循能量等级原理。
太阳能值转换率从本质上揭示了不同类型物质和能量存在质的差别的内存原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按其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来源于自然界,包括可更新环境资源(太阳能、风能、雨水化学能、雨水势能等)和不可更新环境资源(土壤表土层损失等),这类能值是从自然界无偿得到,不用人类付出货币购买,称为无偿能值或免费能值;另一类能值来源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包括人工工业辅助能(化肥、燃油、农药、农膜、农机具等)和人工可更新有机能(劳力、种子、饲料等),这类能值需要货币购买,因而称为购买能值或经济能值。
1 研究对象概况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部,东抵黄海,南望长江,土地总面积为874.22 km2。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宜农,复种指数高;年均气温21.7 ℃,极端高温38.7 ℃,极端低温-0.7 ℃;年降雨量1619.6 mm ;年总日照1842 h ,全年无霜期354 d ,≥10积温约7448 ℃。
南通“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隔江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相望,北接广袤的苏北大平原,通过铁路与欧亚大陆桥相连,拥有毗邻长江三角洲大中城市群及的优势区位,拥有市内外完善的交通网络,水陆交通发达。
2 研究方法和步骤(1)确定南通市农业生态系统及其子系统的边界和内容。
(2)收集所需的各种资料和数据,整理分类,输入计算机贮存处理。
本研究的原始数据主要来自南通市实地调查,部分来自统计年鉴。
各种农业生产资料、要素及农产品的能量折算系数参考闻大中和刘巽浩的测定结果[7~10];部分能量折算系数参考《农业技术经济手册》及骆世明等[11~13]的研究结果;太阳能值转换率参考H. T. Odum 和蓝盛芳[14~16](3)计算并汇总各种物质和能量的太阳能值,建立南通市农业生态系统经济能值投入产出表。
(4)计算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3 研究结果3.1 投入产出表结构南通市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表如表1所示。
表中头4行数据的每一行分别表示该行对应的子系统的能值产出及产出能值的流向。
例如,第一行数据表明种植业子系统的能值产出4.379×1020 sej 中,以有机肥及其他形式返回种植业自身的能值共为1.652×1017 sej ,以残菜、瓜藤等形式投入到渔业的能值共为6.036×1019sej ,以青料、残菜等形式投入到畜牧业的能值共为8.845×1019sej ,以有机肥形式投入林业的能值为4.208×1015 sej ,以稻谷、椰菜、冬瓜等形式输出农业生态系统外的能值共为2.890×1020 sej 。
南通市农业生态系统投入产出表有以下的横向关系:⎪⎪⎩⎪⎪⎨⎧=++++=++++=++++=++++4444434241333433323122242322211114131211x y x x x x x y x x x x x y x x x x x y x x x x南通市农业生态系统投入产出表中的每一列数据分别表明该列对应的子系统的各种经济能值投入、能值产出和子系统经济能值纯收益。
例如,第一列数据表明,种植业子系统的生产要消耗种植业自身产出的能值1.652×1017 sej 、渔业子系统产出的能值3.356×1019 sej 、畜牧业子系统产出的能值1.738×1017 sej 、农业生态系统外输入的人工可更新有机能能 值1.555×1020 sej 、工业辅助能值1.587×1020 sej 。
种植业能值总产出4.379×1020 sej 扣除各种经济能值投入后的纯收益为8.892×1019 sej 。
南通市农业生态系统投入产出表有以下的纵向关系:能值 出种植业 渔业 畜牧业林业投入子系统的经济能值消耗 种植业 1.652×1017 x 11 6.036×1019x 12 8.845×1019 x 134.208×1015 x 142.890×1020y 1 4.379×1020 x 1 渔业 3.356×1019 x 21 0 x 22 0 x 230 x 24 1.714E×1021 y 2 1.748×1021 x 2 畜牧业1.738×1017 x 312.025×1016x 32 0 x 338.416×1015 x 341.053×1021 y 3 1.053×1021 y 4 林业0 x 41 0 x 42 1.950×1015 x 43 0 x 44 1.332×1018 y 4 1.334×1018 x 4系统外可更新有机能1.555×1020 s 1 1.158×1021 s 2 4.464×1020 s 3 6.109×1018 s 4 工业辅助能 1.587×1020 z 1 8.352×1019 z 22.739×1019 z 3 2.193×1019 z 4子系统能值纯收益8.892×1019 n 1 4.463×1020 n 2 4.728×1020 n 3 -2.672×1019 n 4子系统能值总 4.379×1020 x 11.748×1021 x 21.053×1021 x 31.334×1018 x 4⎪⎪⎩⎪⎪⎨⎧=++++++=++++++=++++++=++++++444444342414333343332313222242322212111141312111x n z s x x x x x n z s x x x x x n z s x x x x x n z s x x x x3.2 直接消耗系数一般来说,划分为n 个子系统(或部门)的系统投入产出表有以下的横向和纵向关系:ni j i ijx y x +=∑(i 、j =1、2、3…,n )ni ji i i ijxs z n x +++=∑ (i 、j =1、2、3…,n )定义第j 个子系统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直接消耗第i 个子系统的产品量为直接消耗系数a ij [2],即:a ij =x ij /x j 。
例如,a12=x12/x2=(6.036×1019 sej )/(1.748×1021)= 0.03453 sej ,表示平均每生产1 sej 的渔产品要消耗0.03453 sej 的种植业产品。
利用直接消耗系数的定义,南通市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表的横向关系可以表达为:式1可以写成下列矩阵形式:AX +Y =X 对于南通市农业生态系统有:3.373×10-4 3.453×10-28.397×10-23.155×10-3A =7.664×10-2 0 0 0 (式2) 3.968×10-41.158×10-56.310×10-30 01.851×10-611112113114111212222233242223133233333433341442443444444(1)a x a x a x a x y x a x a x a x a x y x a x a x a x a x y x a x a x a x a x y x++++=⎧⎪++++=⎪⎨++++=⎪⎪++++=⎩式1112131411212223242231323334334142434444,,a a a a x y a a a a x y A X Y a a a a x y a a a a x y ⎡⎤⎡⎤⎡⎤⎢⎥⎢⎥⎢⎥⎢⎥⎢⎥⎢⎥===⎢⎥⎢⎥⎢⎥⎢⎥⎢⎥⎢⎥⎢⎥⎢⎥⎢⎥⎣⎦⎣⎦⎣⎦设南通市农业生态系统的直接消耗矩阵(式2)可以用表2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