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探索规律的方法与步骤,小升初数学探索规律攻克难点真题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63
(小升初培优讲义)专题23 探索规律--2022-2023六年级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达标检测)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规律;2.学会通过数列的规律,解决各种数学问题;3.巩固并落实掌握数的四则运算;4.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探索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以及如何用规律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探索规律”。
那么,什么是规律呢?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例子:1, 3, 5, 7, 9, 11, 13, 15, 17, 19大家看这一列数字,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呢?答案是:这是一个从1开始的奇数数列。
也就是说,从这一列数字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从1开始,每次加上2,就可以得到下一个数。
这就是探索规律的方法,通过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来解决数学问题。
第二步:知识点精讲1.基础数列你知道什么是数列吗?数列就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一串数字。
比如说:1 2 3 4 5,这就是一个数列。
而根据规律不同,数列又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比如基础数列。
基础数列就是按照一定的公式排列起来的一串数字。
比如:13 5 7 9就是一个基础数列,这个数列的公式是n=2n-1. 其中,n表示第n个数。
2.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数之间的差相等的数列,这个相等的差叫做公差。
比如:2 5 8 11 14,这就是一个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3.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数之间的比相等的数列,这个相等的比叫做公比。
比如:2 4 8 16 32,这就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4.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
比如:11 2 3 5 8 13 21,这就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也可以用公式来表示,F(n)=F(n-1)+F(n-2),其中,n表示第n个数。
第三步:达标检测1.下列数字代表的是什么数列?1 2 3 4 5 6…答案:基础数列。
11. 探索规律知识要点梳理探索规律一般分为重复的规律( 周期问题) 和变换的规律,其中变换的规律又分为数字排列律,计算式规律,图形排列规律,图形变换规律。
数字排列规律:数列填空,要在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和、差、积、商中发现共同点,寻找规律。
数组填空,一般先看到每组第一个数与组数的关系,再分别看每组中后几个数与本组中的第一个数的关系。
数阵或数表填空,要分析数的横行或竖列中各数的关系,找出规律。
图形的变化规律:先确定有儿种图形,然后观察每种图形在不同组的位置变化,最后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颜色交替规律:通过发现两组颜色的变化来找出规律。
间隔排列物体个数之问的变化规律: 两种物体间隔着排成一行,排在两端的物体个数比中间多 1 个。
或者说排在中问的物体个数比两端的少 1 个。
解决周期问题主要是找到循环重复的部分,用有余除法进行解答,而探索变换的规律时要注意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要多加练习不同的题型。
考点精讲分析典例精讲考点 1 数字排列规律【例1】找规律填空。
(1) 1 , 5, 9, 13, 17,(),()……(2) 10 , 11, 13, 16, ( ) , 25……(3) 1 ,3,7,15,31,( ) ……(4) 1 ,1,2,3,5,8,( ) ,( )……(5) 4 ,9,16,25,( ) ,( )……精析】本题先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差,发现规律,(1) 的差都相等是4,(2) 的差是 1 ,2,3,4的有序自然数,(3)的差是2,4,8,16……的倍数关系数列,(4)的差是0,1,1,2,3 又重复本来的数列,再总结下可以发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等于前两个数的和,(5)的差是5,7,9… …奇数列,再总结下发现每个数是自然数的平方。
然后根据规律填空即可。
【答案】(1)1,5,9,13,17,( 21),(25) ……(2) 10 , 11, 13, 16, (20),25 ……(3) 1 , 3, 7, 15, 31, (63)……(4) 1 , 1, 2, 3, 5, 8, (13) , (21)……(5) 4 , 9, 16, 25, (36) , (49)……【归纳总结】此类题是数列找规律题目,解决时可以先观察数字之间的联系,如果直接看不出来的话通常可以算出数列相邻两个数字的差,然后再观察差的规律,根据规律推出差,进行加法计算,算出空的数字,此题中的(I)是小学比较重要的等差数列,(2)和⑶可以称为二阶数列(相邻两数差构成基本数列),(4)是著名的兔子数列(也叫斐波那切数列),(5)是平方数列,总结这些数列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答数列找规律的题目。
小升初数学第一讲探索规律教案前言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是一个数学基础知识构架的重要时期,也是小学生从小学阶段向初中阶段转化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数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开始逐渐建立,而探索规律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介绍小升初数学第一讲探索规律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规律发现的能力,为他们的初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规律。
2.认识规律带来的实用性。
3.能够运用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和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一些需要推敲的非常规的规律或者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热身在课程开始前,可以通过几个小游戏或者数学小测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跃气氛,例如扫雷游戏等等,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导入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出规律的概念。
例如:喜豆饮料公司推出了一种促销策略,每卖出5瓶可获得送一瓶,那么当买15瓶饮料后,你最后获得了几瓶饮料?观察总结法推导规律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观察规律、寻找特殊性质,总结规律公式。
例如:观察下面的数列:3, 6, 9, 12, 15, …其中,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可以得出公式为:3 * n。
再考虑下面的数列:1, 3, 6, 10, 15, …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了1, 2, 3, 4, …,可以得出公式为:1 + 2 + 3 + … + n。
分析推理法推导规律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直接从具体实例观察到的规律,则需要通过分析、推理等方式得出规律公式。
例如:观察下面的图片中小圆点的数量变化:Image of dots numberImage of dots number我们可以得出规律为:1.第n项共有n个小圆点。
2.按照左上 - 右下方向,所有元素的小圆点数量一致。
3.按照行来看,每一行比上一行多1个小圆点。
通过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总结出公式来计算第n项的小圆点数量:n * (n + 1) / 2。
实用性和应用规律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概念。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探索规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发现规律的数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数列,学会观察数列中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进行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材:小升初数学教材2.教具:黑板、粉笔、学生作业本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题:请同学们说说数列是什么?2.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关于数列的内容,回答问题:1,2,3,4,……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步骤二:探究规律(25分钟)1.观察数列:板书如下数列:1,3,5,7,…请同学们尝试写出下一个数。
2.讨论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找出数列的规律(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大2)。
4.继续观察数列:板书如下数列:1,4,9,16,…请同学们尝试写出下一个数。
5.讨论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找出数列的规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平方)。
步骤三:巩固应用(20分钟)1.继续观察数列:板书如下数列:1,3,6,10,…请同学们尝试写出下一个数。
2.讨论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找出数列的规律(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2,3…)。
4.练习题: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题。
步骤四:课堂总结(10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数列中的规律?规律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3.课堂互动: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数列,如何找出规律?五、课后作业练习本上相应的作业题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一些简单的数列,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数列中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总结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升初数学重难点突破——探索规律问题专项1:积、商、分数的变化规律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4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增加它的4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15,积( )。
2.两个数相除,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到原来的2倍,商( );一个比,它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3倍,后项不变,比值( );一个分数,分子扩大到原来的n 倍,要使分数值不变,分母( )。
专项2: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变化规律3.一个小数,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来大2.97,这个小数是( )。
4.一个小数,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得到的数与原数的和是3.85,这个小数是( )。
专项3:一列数中的规律5.根据规律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4,7,10,13,( ),( ),…(2)2,6,18,( ),( ),…(3)1,4,9,16,( ),( ),…6.一列数:3,5,7,11,13,15,17,19。
(1)如果其中缺少一个数,那么这个数是几?应补在何处?(2)如果其中多了一个数,那么这个数是几?为什么?专项4:探索算式的规律7.观察下面一组算式的前三个,直接写出后三个算式的得数。
21×9=189321×9=28894321×9=3888954321×9=654321×9=7654321×9=8.根据发现的规律填空。
15×11=16523×11=25347×11=51766×11=726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1=()33×11=()56×11=()89×11=()专项5:循环的规律9.把37化成小数,小数点后面第200位的数字是( )。
11.探索规律知识要点梳理探索规律一般分为重复的规律(周期问题)和变换的规律,其中变换的规律又分为数字排列律,计算式规律,图形排列规律,图形变换规律。
数字排列规律:数列填空,要在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和、差、积、商中发现共同点,寻找规律。
数组填空,一般先看到每组第一个数与组数的关系,再分别看每组中后几个数与本组中的第一个数的关系。
数阵或数表填空,要分析数的横行或竖列中各数的关系,找出规律。
图形的变化规律:先确定有儿种图形,然后观察每种图形在不同组的位置变化,最后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颜色交替规律:通过发现两组颜色的变化来找出规律。
间隔排列物体个数之问的变化规律:两种物体间隔着排成一行,排在两端的物体个数比中间多1个。
或者说排在中问的物体个数比两端的少1个。
解决周期问题主要是找到循环重复的部分,用有余除法进行解答,而探索变换的规律时要注意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要多加练习不同的题型。
考点精讲分析典例精讲考点1 数字排列规律【例1】找规律填空。
(1)1,5,9,13,17,( ),()……(2)10,11,13,16,( ),25……(3)1,3,7,15,31,( )……(4)1,1,2,3,5,8,( ),()……(5)4,9,16,25,( ),()……【精析】本题先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差,发现规律,(1)的差都相等是4,(2)的差是1 ,2,3,4……的有序自然数,(3)的差是2,4,8,16……的倍数关系数列,(4)的差是0,1,1,2,3又重复本来的数列,再总结下可以发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等于前两个数的和,(5)的差是5,7,9...…奇数列,再总结下发现每个数是自然数的平方。
然后根据规律填空即可。
【答案】(1)1,5,9,13,17,( 21),(25)……(2)10,11,13,16,(20),25……(3)1,3,7,15,31,(63)……(4)1,1,2,3,5,8,(13),(21)……(5)4,9,16,25,(36),(49)……【归纳总结】此类题是数列找规律题目,解决时可以先观察数字之间的联系,如果直接看不出来的话通常可以算出数列相邻两个数字的差,然后再观察差的规律,根据规律推出差,进行加法计算,算出空的数字,此题中的(I)是小学比较重要的等差数列,(2)和(3)可以称为二阶数列(相邻两数差构成基本数列),(4)是著名的兔子数列(也叫斐波那切数列),(5)是平方数列,总结这些数列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答数列找规律的题目。
六年级数学“专项突破”探索规律一、知识梳理1.算式中的规律在 数学算式中探索规律,应认真观察算式的特点,再观察结果的特点,从而认记或完成这类题。
2.数列中的规律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⑴规律蕴涵在相邻两数的差或倍数中;⑵前后几项为一组,以组为单位找关系才可以找到规律。
3.数图形中的规律解答数图形的题目,要按一定的顺序去数,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4.方阵中的规律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有关正方形的问题,如运动会上大型体操表演的正方形队列、正方形的池塘边植树等,我们称为方阵问题;方阵问题一般分为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两种;方阵问题的特点是:方阵每边数量相等,相邻两层,每边上的数量相差2。
⑴四周数=(每边数-1)×4⑵实心方阵的数量关系为:总数=外层每边数×外层每边数⑶空心方阵的数量关系为:总数=(外层每边数-层数)×层数×45.周期中的规律解答周期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周期,确定周期后,用总量除以周期,如果正好有整数个周期,结果为周期里的最后一个,如果比整数个周期多几个,那么结果为下一个周期里的第几个,如果不是从第一个开始循环,可以从总量里减掉不是循环的个数后,再继续算。
6.搭配中的规律搭配问题的解题思路类似于乘法原理,即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 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 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m 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有n=m 1×m 2×m 3×…×m n 种不同的方法。
二、典例剖析题型一:找规律填数 一串分数:11,21,22,21,31,32,33,32,31,41,42,43,44,43,42,41… ⑴107是第几个分数? ⑵第400个分数是几分之几?题型二:找规律填图四个同学玩换座位的游戏,虎子坐在1号位子上,美美坐在2号位子上,丽丽坐在3号位置上,苗苗坐在4号位子上,以后他们不停的交换座位,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第二次是左右交换,第三次再上、下交换,第四次再左右交换……这样一直进……3 4 丽丽苗苗 虎子 美美 ? ?题型三:巧用规律计算 计算312⨯-532⨯-732⨯-…-101992⨯ 题型四:巧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10条直线最多能把一个平面分成几部分?题型五:日期的规律甲在3月上旬过生日,乙在4月下旬过生日,他俩的生日日期数的和是31。
专题23探索规律1.数字规律按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作数列。
数列中几种常见的规律:①规律隐含在相邻两数的和、差或倍数中。
②前后几项为一项,以组为单位隐含一定的规律。
③需将数列分解,通过对比才能发现规律。
2.图形规律图形规律是指根据一组相关图形总结出图形变化所反映的规律。
解决图形规律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数图形,将图形转化成数字规律,再用数字规律解决问题;另一种是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从图形的变化中直接寻找规律。
3.算式中的规律①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
②利用规律来完成计算。
【例1】找规律填空。
1,1,2,3,5,8,(),(),…【点拨分析】先现察这一列数,前两个数都是1,从第三个数开始,1+1=2,1+2=3,2+3=5,3+5=8,这样,规律就出来了,即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一个数都等于它前面两个数的和。
照此规律,第一个括号里应填13,第二个括号里应填21。
【答案】13,211.(1)4,9,16,25,(),(),64,81,…(2)10,14,22,38,70,134,262,(),…2.(1)1,23,58,1321,(),(),…(2)12,15,110,117,(),(),…3.(1)有一串式子:2+4,8+5,14+6,20+7,…都是按规律排列的,则第99个式子是()+()。
(2)有一列数为1,2,3,2,3,4,3,4,5,4,5,6,…则这列数中第2009个数是()。
【例2】观察图中的变化规律,在第四个方框中画出相应的图形。
【点拨分析】仔细观察前三个方框中的图形,这些图形的位置是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所以第四个方框中的图形应是箭头指向下方,三角形在下方,正方形在右边,圆在左边。
【答案】1、找规律,画一画。
(1)〇■▲△■▲△〇▲△〇■___________________(2)☆◇△〇□☆◇△〇□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下面图形和字母的关系,将ab的图补上。
探索规律难点一、事物的间隔排列规律1.(2014•天河区)如图排列,则第2014个图是()A.B.C.D.2.(2013•武鸣县模拟)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灯光依次闪烁,当闪烁30次时是()色.A.红B.绿C.黄3.(2013•安图县)在图形◈◈□♣◇◇◈◈□♣◇◇…中,从左边开始第124个是()A.◈B.□C.♣D.◇4.(2013•江阳区)□□□☆☆□□□☆☆□□□☆☆□□□☆☆…左起第26个图形是,在前60个图形中,共“☆”个.5.(2013•敦化市)在下面图案排列中,□⊙⊙◇◇◇□⊙⊙◇◇◇□⊙⊙◇◇◇…第57个图案是⊙..6.(2011•雁江区)六(2)班的同学在布置“六•一”节联欢会场时,将180只彩色灯泡按5个红色,4个黄色,3个蓝色的顺序连成一排,那么这排彩色灯泡中:(1)黄色灯泡有个.(2)灯泡的个数最少.(3)蓝色灯泡的个数是红色灯泡个数的.难点二、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7.(2014•东莞)儿童节用小灯泡布置教室,按“三红、二黄、二绿”规律连接起,第2010个小灯泡是()色.A.红B.绿C.黄8.(2012•龙岗区)8÷37的商小数点后面第18位小数是()A.1 B.2 C.6 D.不能确定9.(2014•萝岗区)按下面的方法摆58个图形,最后一个是图形,一共有个△.△△○○△○△△○○△○△△…10.(2013•涪城区)黑板上有2003个数,每次任意擦掉两个数,再写上一个.经过次后,黑板上只剩一个数.11.(2014•邵阳)按照规律在括号里画出第100个图形.难点三、算术中的规律12.(2014•成都)有一根1米长的木条,第一次据掉它的,第二次据掉余下的,第三次据掉余下的,…,这样下去,最后一次据掉余下的,这根木条最后剩()A.米B.米C.米D.米13.(2012•长沙)已知0.123456789101112131415…是一个有规律的小数.(1)小数点后第100位上的数字是数.(填奇或偶)(2)小数点后第100位上的数字大小是.(3)探究并填空:小数点后第100位前(包括第100位)的数字之和是.14.(2012•慈溪市)编号为1至10的十个果盘中,每盘都盛有水果,共盛放100个.其中第一盘里有16个,并且编号相邻的三个果盘中水果数的和都相等,求第8盘中水果最多可能有几个.15.(2014•长沙县)将化成小数后,小数点后第1980位上的数字是.难点四、数与形结合的规律16.(2013•永昌县)用6根小棒可以拼成1个正六边形,用11根小棒可以拼成2个正六边形,用16根小棒可以拼3个正六边形,照这样拼下去,用46根可以拼()个正方形.A.6 B.7 C.8 D.917.(2013•泉州)按图中的规律接着画下去,第(5)个图形一共有()个这样的圆点.A.20 B.21 C.23 D.2618.(2013•宜昌)如果按照下面的画法,画到第10个正方形时,图中共有()个直角三角形.A.28 B.32 C.36 D.4019.(2014•花都区)把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按如图的规律拼成长方形;(1)用6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厘米;(2)用n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厘米.20.(2014•楚州区)用小棒摆正方形,如图摆6个正方形用小棒根,摆n个正方形用小棒根.21.(2012•陆良县)认真观察多边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多边形…边数3 4 5 6 …内角和180°360°…(1)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它的边数的关系是;(2)一个8边形的内角和是度,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是度.22.(2012•浙江)如图是用棋子摆成的“上”字:第一个“上”字,第二个“上”字,第三个“上”字,如果按照以上规律继续摆下去,那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第90个“上”字分别需要枚棋子.23.(2014•长沙)分析推理找规律点数增加条数﹣﹣2 3 4总条数1 3 6 10根据上表的规律,20个点能连成条线段,n个点能连成条线段.24.(2014•东台市)准备(1)每个都是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2)一个挨着一个排成一排你要研究的问题是:正方体个数与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之间的关系.探索过程:个数图形表面积(平方厘米)根据你的发现填空.当正方体个数为10时,所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是平方厘米.当正方体个数为a时,所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是平方厘米.当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是202平方厘米时,正方体个数是.25.(2014•东莞)探寻规律.如图 是一块瓷砖的图案,用这种瓷砖铺设地面.如果铺成一个2×2的正方形图案(如图 ),其中完整的圆共有5个,如果铺成一个3×3的正方形图案(如图 ),其中完整的圆共有13个,如果铺成一个4×4的正方形图案(如图④),其中完整的圆共有25个.若这样铺成一个10×10的正方形图案,则其中完整的圆共有个.难点五、数列中的规律26.(2013•广州)一列数1,2,2,3,3,3,4,4,4,4,….中的第35个数为()A.6 B.7 C.8 D.无答案27.(2012•南昌)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规律,m的值是()A.86 B.52 C.38 D.7428.(2012•龙岗区)找规律:3,6,11,18,27,()….A.35 B.36 C.37 D.3829.(2012•靖江市)3,9,11,17,20,(),30,36,41.括号里的数是()A.24 B.25 C.2630.(2012•建华区)在1、3、7、15、31、()、127…这一串数中,括号中的数应该是()A.46 B.60 C.6331.(2011•南县)找规律:2,3,4,6,6,9,8,12,10,15,()正确选项是()A.10,12 B.10,18 C.12,15 D.12,1832.(2014•长沙)按规律填空:2、2、4、6、10、16、26、42、、、….33.(2014•东莞)按规律填空1 5 14 30 55 .34.(2013•长沙)有这样一串数、、、、、、、、、…(1)第407个分数是多少?(2)从开始,前407个分数的和是多少?35.(2012•河北)找规律.2 3 5 8 12 171 4 9 16 .36.(2012•福州)找规律填得数..37.(2012•成都)已知一串分数:,,,,,,,,,…(1)是此串分数中的第多少个分数?(2)第115个分数是多少?难点六、数表中的规律38.(2012•龙岗区)观察表一,寻找规律.表二是从表一剪下的一部分,则a=()0 1 2 3 …1 3 5 7 …2 5 8 11 …3 7 11 15 ………………表一17 2023 a表二.A.24 B.25 C.26 D.2739.(2012•龙岗区)在下面的数表中,每隔两个数后的第三个数就会被圈起.如果按照相同的方式继续圈下去,下列()应该被圈起.A.100 B.101 C.102 D.10340.(2012•龙岗区)一个自然数表如下(零除外,表中下一行数的个数是上一行的2倍),第六行最后一个数是()第一行 1第二行 2 3第三行 4 5 6 7……A.31 B.63 C.64 D.12741.(2012•广州)如图,不同的图形代表不同的数,方格外的数分别表示所在的这一行或这一列中全体图形所代表的数之和,比如第二行中“7=○+◇”,根据图示所表示的关系,可以推算出?= .42.(2012•恩施州)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有相同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m的值是.43.(2014•长沙)在如图所示的数表中,第100行左边的第一个数是.44.(2014•花都区)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课桌、凳子的高度都是按照一定的关系科学设计.小明对学校所添置的一批课桌、凳子进行观察研究,发现他们可以根据人的身长调节高度,于是他测量了一套课桌、凳子上的对应的其中四档的高度,得到数据如下表:档次高度第一档第二档第三档第四档凳子高(厘米)37.0 40.0 42.0 45.0课桌高y(厘米)70.0 74.8 78.0 82.8(1)小明经过对数据探究,发现课桌高y与凳子高之间存在某种变化规律,请你通过探究找出一个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2)小明回家后测量了家里的写字台和凳子,写字台的高度为77厘米,凳子的高度为43.5厘米,请你判断它们是否配套,并说明理由.45.(2013•长沙)在第三个三角形里填上所缺的数:难点七、事物的简单搭配规律46.(2011•秀屿区)如图,○、△、□各表示一个两位数中的其中一个数字,观察下面图与数的关系,第4图形表示的两位数是()A.54 B.43 C.3447.(2012•慈溪市)根据图1的变化规律,画出图2变化后的形状.难点八、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48.(2011•福州)小强观察一个建筑物模型(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分别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看到的图案如图所示,那么该模型共由()个小正方体拼成.A.8 B.9 C.10 D.1149.(2012•盐城)把1﹣40各数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排列起,用一个长方形框出其中的6个数,这6个数的和可以是90或87.那么在此图中,像这样共可以框出个不同的和.50.(2012•仪征市)请你根据前三个图的变化规律把第四幅图的阴影部分画出.难点九、“式”的规律51.(2014•长沙)观察下列各算是:1+3=4=2的平方,1+3+5=9=3的平方,1+3+5+7=16=4的平方…按此规律:(1)试猜想:1+3+5+7+…+2005+2007= ;(2)推广:1+3+5+7+9+…+(2n﹣1)+(2n+1)= .52.(2013•长沙)如图,有10个等式:第10个等式的左右两边的和都是.53.(2012•仙游县)我们一起计算:1+3= = 2;1+3+5= = 2;1+3+5+7= = 2;1+3+5+7+9= = 2;根据以上规律填空:1+3+5+…+19= ;如果1+3+5+…+(2n﹣1)=225(n是一个整数),那么n的值等于多少?54.(2012•海门市)先找出规律,再把下面的算式填写完整.计算下面三组算式,在横线里填上“>”、“<’’或“=”.(1)(2)(3)﹣×根据找到的规律,把下面的算式填完整.(3)﹣=×(4)﹣=×.55.(2011•高阳县)找规律,填一填.22﹣12=3 32﹣22=5 72﹣62=13 992﹣982=你也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吧.﹣= .难点十、事物的简单搭配规律56.(2013•泰州)一次大型运动会上,工作人员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穿起装饰运动场,那么第2013个气球是颜色的(填“红”、“黄”或“绿”)难点十一、通过操作实验探索规律57.(2012•大英县)一刀最多可以把一个平面切成2块,两刀最多可以切成4块,那三刀最多可以切成块;8刀最多可以切成块.58.(2010•徐闻县)小朋友们用小木棒摆图形,如图:摆1个用6根,摆2个用11根,摆3个用16根…摆10个用根,摆个用小棒101根.59.(2013•高碑店市)有一根弯曲的铁丝如下图1.按下面的虚线剪切,把铁丝分成几段.(1)在括号里填写适当的数.图1 (4)段段段(2)剪切5次,把铁丝分成几段?剪切10次呢?(3)猜想:按照上面的方法剪切多少次时,铁丝分成70段?60.(2012•东莞)自学下面这段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我们知道,在整数中“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两个数的积”的情形不多,如2+2=2×2.但是在分数中,这种现象却很普遍.请观察下面的几个例子:因为:,所以.因为:,所以=.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两个分数,如果相同,并且,那么这两个数的和等于它们的积.例如+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难点一、事物的间隔排列规律1.(2014•天河区)如图排列,则第2014个图是()A.B.C.D.考点:事物的间隔排列规律.专题:探索数的规律.分析:通过观察图形,发现4个笑脸一个周期,用2014除以4,余数是几,就是一个周期中的第几个;据此得解.解答:解:4个笑脸一个周期:,,,.2014÷4=503 (2)所以第2014个图是504个周期的第2个图形.故选:B.点评:认真观察图形,找出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2013•武鸣县模拟)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灯光依次闪烁,当闪烁30次时是()色.A.红B.绿C.黄考点:事物的间隔排列规律.专题:探索数的规律.分析:根据题干分析可得,灯光闪烁的规律是3次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红、黄、绿的顺序依次循环闪烁,由此计算出第30次是第几个循环周期的第几次即可解答.解答:解:30÷3=10,所以第30次闪烁时是第10周期的最后一次,是绿色.故选:B.点评:根据题干得出彩灯的闪烁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2013•安图县)在图形◈◈□♣◇◇◈◈□♣◇◇…中,从左边开始第124个是()A.◈B.□C.♣D.◇考点:事物的间隔排列规律.专题:探索数的规律.分析:观察图形可知,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是6个图形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的顺序循环排列,据此计算出第124个图形是第几个循环周期的第几个图形即可解答.解答:解:124÷6=20…4,所以第124个图形是第21循环周期的第4个,是♣.故选:C.点评:根据题干得出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2013•江阳区)□□□☆☆□□□☆☆□□□☆☆□□□☆☆…左起第26个图形是□,在前60个图形中,共“☆”24 个.考点:事物的间隔排列规律.专题:探索数的规律.分析:根据题干,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为5个图形为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的顺序依次循环排列,一个循环周期内包括了3个□,2个☆.(1)只要计算得出第26个图形是第几个周期第几个图形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周期特点得出前60个图形经历了几个周期,即可计算得出☆的个数.解答:解: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为5个图形为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的顺序依次循环排列,一个循环周期内包括了3个□,2个☆.(1)26÷5=5…1,即第26个图形是第5个周期的第1个图形,与第一个周期的第个图形相同是□.(2)60÷5=12,即前60个图形经历了12个周期,12×2=24(个)答:左起第26个图形是□;在前60个图形中,☆的个数占了24.故答案为:□;24.点评:根据题干得出这组图形的循环周期特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5.(2013•敦化市)在下面图案排列中,□⊙⊙◇◇◇□⊙⊙◇◇◇□⊙⊙◇◇◇…第57个图案是⊙.√.考点:事物的间隔排列规律.专题:探索数的规律.分析:观察图形可知,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是:6个图形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的顺序依次循环排列,据此计算出第57个是第几个循环周期的第几个图形即可判断.解答:解:57÷6=9…3,所以第57个图形是第10循环周期的第3个,是⊙.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6.(2011•雁江区)六(2)班的同学在布置“六•一”节联欢会场时,将180只彩色灯泡按5个红色,4个黄色,3个蓝色的顺序连成一排,那么这排彩色灯泡中:(1)黄色灯泡有60 个.(2)蓝色灯泡的个数最少.(3)蓝色灯泡的个数是红色灯泡个数的.考点:事物的间隔排列规律.分析:根据题干可得,这串彩色灯泡的排列规律是:12个灯泡一个循环周期,即按照:5个红色,4个黄色,3个蓝色的顺序,依次循环排列,由此求得180个灯泡经历了几个周期,即可分别求得三种颜色的灯泡各有多少个,从而解决问题.解答:解:180÷12=15(个),所以红色灯泡有:5×15=75(个),黄色灯泡有:4×15=60(个),蓝色灯泡有:3×15=45(个),蓝色灯泡是红色灯泡的:45÷75=;答:黄色灯泡有60个;最少的灯泡是蓝色灯泡;蓝色灯泡是红色灯泡的.故答案为:(1)60;(2)蓝色;(3).点评:根据观察,得出彩色灯泡的排列周期特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难点二、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7.(2014•东莞)儿童节用小灯泡布置教室,按“三红、二黄、二绿”规律连接起,第2010个小灯泡是()色.A.红B.绿C.黄考点: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专题:探索数的规律.分析:“三红、二黄、二绿”一共是7个灯泡,把这7个灯泡看成一组,求出2010里面有几个这样的一组,再根据余数判断.解答:解:2010÷(3+2+2)=2010÷7=287(组)…1(个)余数是1,第一个灯泡是红色的.答:第2010个灯泡是红色的.故选:A.点评:解决这类问题往往是把重复出现的部分看成一组,先找出排列的周期性规律,再根据规律求解.8.(2012•龙岗区)8÷37的商小数点后面第18位小数是()A.1 B.2 C.6 D.不能确定考点: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专题:探索数的规律.分析:8÷37=0.,循环节是3位,求出18里面有几个3,还余几,再根据余数进行推算即可.解答:解:8÷37=0.,循环节是3位;18÷3=6;没有余数,所以小数点后面第18位小数就是循环节的最后一位是6.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先求出循环节,再把循环节看成一组,先找出排列的周期性规律,再根据规律求解.9.(2014•萝岗区)按下面的方法摆58个图形,最后一个是○图形,一共有29 个△.△△○○△○△△○○△○△△…考点: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专题:探索数的规律.分析:观察图形可知,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是:6个图形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的顺序依次循环排列,每个循环周期都有3个△,3个○;据此求出第60个图形是第几个循环周期的第几个,由此即可得出是什么图形;求一共有几个△,根据周期数和余数即可求解.解答:解:58÷6=9 (4)所以第58个图形是第10循环周期的第4个图形是○,9×3+2=29(个)答:最后一个是○,一共有29个△.故答案为:○,29.点评:根据题干得出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2013•涪城区)黑板上有2003个数,每次任意擦掉两个数,再写上一个.经过2002 次后,黑板上只剩一个数.考点: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专题:探索数的规律.分析:由题意得:2003﹣2+1﹣2+1﹣2+1…=2003﹣1﹣1﹣1…也就是说每次减少1个数,所以要想最后只剩一个,则2003﹣2+1﹣2+1﹣2+1…=2003﹣1﹣1﹣1…=1,所以是2002次.解答:解:每次任意擦两个,再写一个,减少1个数,最后一次不用写,所以,需要2003﹣2+1﹣2+1﹣2+1…=2003﹣1﹣1﹣1=(2003﹣2)÷(2﹣1)+1=2002(次).答:经过2002次后,黑板上只剩一个数.故答案为:2002.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出规律,再利用规律计算.11.(2014•邵阳)按照规律在括号里画出第100个图形.考点: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专题:探索数的规律.分析:□☆△○,每4个图形看成一组,求出100里面有几个这样的一组,还余几,再根据余数推算.解答:解:□☆△○,每4个图形看成一组;100÷4=25没有余数,所以第100个图形是第25组的最后一个,是○;图如下:点评:解决这类问题往往是把重复出现的部分看成一组,先找出排列的周期性规律,再根据规律求解.难点三、算术中的规律12.(2014•成都)有一根1米长的木条,第一次据掉它的,第二次据掉余下的,第三次据掉余下的,…,这样下去,最后一次据掉余下的,这根木条最后剩()A.米B.米C.米D.米考点:算术中的规律.专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分析:由题可知,此题单位“1”不固定,先把一根绳子长1米看作单位“1”,以后每次都把前一次余下的长度看作单位“1”,再根据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解答:解:1×(1﹣)×(1﹣)×(1﹣)×(1﹣)×(1﹣)×(1﹣)=1××××××=(米),答:这根绳子还剩下米.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清单位“1”的区别,找清各自以谁为标准,再根据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认真分析列式计算即可解决.13.(2012•长沙)已知0.123456789101112131415…是一个有规律的小数.(1)小数点后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奇数.(填奇或偶)(2)小数点后第100位上的数字大小是 5 .(3)探究并填空:小数点后第100位前(包括第100位)的数字之和是365 .考点:算术中的规律.专题:探索数的规律.分析:0.123456789101112131415…是一个有规律的小数,规律是自然数的依次排列,其中一位数1、2、3…9有9个数字,两位数10、11、…99有(99﹣10+1)×2=180个数字,所以第100为一定是某个两位数上的数字:(100﹣9)÷2=45…1,10+45=55,即第100为上的数字是5(第101位是5);第100为前的数字为:1、2、3、4、5、…54、5,所以个位数字之和为:(1+2+…+9)×5+(1+2+3+4)×10+5×6+1+2+3+4=365.据此得解.解答:解:(1)(2)0.123456789101112131415…是一个有规律的小数,规律是自然数的依次排列,其中一位数1、2、3…9有9个数字,两位数10、11、…99有(99﹣10+1)×2=180个数字,所以第100为一定是某个两位数上的数字:(100﹣9)÷2=45…1,10+45=55,即第100为上的数字是5(第101位是5);是奇数;答:小数点后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奇数.(填奇或偶)小数点后第100位上的数字大小是5.(3)第100为前的数字为:1、2、3、4、5、…54、5,所以各位数字之和为:(1+2+…+9)×5+(1+2+3+4)×10+5×6+1+2+3+4=365答:小数点后第100位前(包括第100位)的数字之和是365.故答案为:奇,5,365.点评:认真分析题意,找出小数点后面数字的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4.(2012•慈溪市)编号为1至10的十个果盘中,每盘都盛有水果,共盛放100个.其中第一盘里有16个,并且编号相邻的三个果盘中水果数的和都相等,求第8盘中水果最多可能有几个.考点:算术中的规律.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第一盘里有16个,并且编号相邻的三个水果盘中水果数的和相等,可以推出1盘数+2盘数+3盘数=2盘数+3盘数+4盘数,因为2盘数和3盘数不变,所以1盘数=4盘数,如此类推1盘数=4盘数=7盘数=10盘数=16,2盘数=5盘数=8盘数,3盘数=6盘数=9盘数;8盘数+9盘数=(100﹣16×4)÷3,9盘最少是1个,那么8盘数就可求.解答:解:第1、4、7盘的数量相等,第2、5、8盘数量相等,第3、6、9盘数量相等,故第8、9盘的和是:(100﹣16×4)÷3=12(个);由于每个盘子都有水果,所以9盘中最多可以有1个,8盘中最多11个.答:第8盘中水果最多可能有11个.点评:先找到各盘数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个关系求解.15.(2014•长沙县)将化成小数后,小数点后第1980位上的数字是7 .考点:算术中的规律.专题:探索数的规律.分析:先把化成小数,==0.4285,它每6个数字一个循环,用1980除以6,再根据它的商和余数确定1980位上的数.解答:解:==0.4285,它每6个数字一个循环,1980÷6=330因1980正好能被6整除,所以小数点右第1980位上的数字是7.故答案为:7.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根据它的小数部分循环节的位数,化成周期性问题,然后再根据商和余数确定第198位上的数字是几.难点四、数与形结合的规律16.(2013•永昌县)用6根小棒可以拼成1个正六边形,用11根小棒可以拼成2个正六边形,用16根小棒可以拼3个正六边形,照这样拼下去,用46根可以拼()个正方形.A.6 B.7 C.8 D.9考点:数与形结合的规律.专题:探索数的规律.分析:摆1个六边形需要6根小棒,可以写作:5×1+1;摆2个需要11根小棒,可以写作:5×2+1;摆3个需要16根小棒,可以写成:5×3+1;…由此可以推理得出一般规律解答问题.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摆n个六边形需要:5n+1根小棒,据此完成表格如下:六边形/个1 2 3 4 5 n小棒/根6 11 16 21 26 5n+1照这样摆下去:当5n+1=46时,5n=45n=9;答:46根小棒可以摆9个六边形.故选:D.点评:根据题干中已知的图形的排列特点及其数量关系,推理得出一般的结论进行解答,是此类问题的关键.17.(2013•泉州)按图中的规律接着画下去,第(5)个图形一共有()个这样的圆点.A.20 B.21 C.23 D.26考点:数与形结合的规律.专题:探索数的规律.分析:先看边的变化:0、2、4、6…,每次增加两条边,每个边上增加1个点,对应的点的个数是:1=1+0×1,2=1+1×2,7=1+2×3,13=1+3×4,所以可得第n个图,点的个数是:1+(n ﹣1)n,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第(5)个图形一共有圆点的个数是:1+(5﹣1)×5=1+20=21(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数与形结合的规律,关键是得出规律:点的个数=1+(n﹣1)n,(n表示图形的序列数).18.(2013•宜昌)如果按照下面的画法,画到第10个正方形时,图中共有()个直角三角形.A.28 B.32 C.36 D.40考点:数与形结合的规律.专题:探索数的规律.分析: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用一个统一的式子表示出变化规律是此类题目中的难点.解答:解:根据观察的数据可知:1个正方形有0个三角形,可以写成(1﹣1)×4个;2个正方形有4个三角形,可以写成(2﹣1)×4个;3个正方形有8个三角形,可以写成(3﹣1)×4个;4个正方形有12个三角形,可以写成(4﹣1)×4个;所以当正方形的个数为a时,三角形的个数可以写成:(a﹣1)×4个;第10个正方形时:(10﹣1)×4=36(个)答:按照上面的画法,如果画到第10个正方形,能得到36个直角三角形.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通过特例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的能力.19.(2014•花都区)把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按如图的规律拼成长方形;(1)用6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14 厘米;(2)用n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2n+2 厘米.考点:数与形结合的规律.专题:探索数的规律.分析:由图示得出规律:四个图形周长分别为4厘米、6厘米、8厘米,10厘米所以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周长增加2厘米,那么n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4+(n﹣1)×2=2n+2(厘米),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n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4+(n﹣1)×2=2n+2(厘米),当n=6时,2n+2=2×6+2=14(厘米)答:用6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14厘米;用n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2n+2厘米.故答案为:14;2n+2.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通过特例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的能力.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20.(2014•楚州区)用小棒摆正方形,如图摆6个正方形用小棒19 根,摆n个正方形用小棒3n+1 根.考点:数与形结合的规律.专题:探索数的规律.分析:根据小棒的摆设规律可知,多摆一个正方形就需要加三根火柴棒,由此推理出一般规律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第一个正方体需要4根小棒;第二个正方体需要4+3×1=7根小棒;第三个正方体需要4+3×2=10根小棒;摆n个正方形需4+3×(n﹣1)=3n+1根小棒.当n=6时,需要小棒:3×6+1,=18+1,=19(根);答:摆6个同样的正方形需要小棒18根,摆n个正方形需要小棒3n+1根.故答案为:19;3n+1.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通过特例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的能力.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21.(2012•陆良县)认真观察多边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多边形…边数3 4 5 6 …内角和180°360°540°720°…(1)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它的边数的关系是多边形内角和=(n﹣2)•180°;(2)一个8边形的内角和是1080 度,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度.考点:数与形结合的规律;三角形的内角和.专题:压轴题;探索数的规律.分析:根据过同一顶点作出的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的规律,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即可推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答:解:(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理由如下:三角形内角和四边形内角和五边形内角和六边形内角和180°×1 180°×2 180°×3 180°×4据此填表如下:多边形…边数3 4 5 6 …内角和180°360°540°720°…由上述推理计算可得:过n边形某一顶点可画(n﹣3)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为(n﹣2)个三角形,这(n﹣2)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之和就等于n边形的内角和,即多边形内角和是:(n﹣2)•180°.答:多边形内角和与它的边数的关系是:多边形内角和=(n﹣2)•180°.(2)当n=8时,(n﹣2)•180°=6×180°=1080°,答:八边形的内角和是1080°.故答案为:540°;720°;(1)多边形内角和=(n﹣2)•180°;(2)1080;(n﹣2)•180°.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推导,理清过同一个顶点把多边形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
探索规律题的解题技巧1.“数”之规律探究纯数字类规律探索题就是题目中所提供的数字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排列或者是运算顺序或者是部分结论,而要求以此探索规律,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此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将所给的每个“数”化成有规律的式子,找出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例1.下列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1,2,4,8,6, …,则第2008个数是_______________.解析:易观察出0123412,22,42,82,162,=====因此所排列的这组数都是2的整数次幂,再观察序数与指数的关系:指数等于序数减一,故第2008个数为20072.解答:20072.说明:⑴解题步骤:①寻找不变的量;②寻找变化的量;③研究变化的量如何变化;⑵熟悉数字规律后就为后续的图形类问题的解决创造了基础,因为求出各图中物体的个数后,问题的研究就由形转化为了数,只要研究数字规律即可得到图形规律.同步检测1:观察下列各数,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⑴ 1,2,3,4,5…; ⑵ 1,3,5,7,9…; ⑶ 2,4,6,8,10 …;⑷ 1,4,9,16,25 …; ⑸ 3,8,15,24,35 …; ⑹ 3,7,11,15,19 …;⑺ 4,8,12,16,20 …;2.“式”之规律探究此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将题目中的“式”化为有规律的代数式或等式,找出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例2.观察下列等式:918,-=16412,-=25916,-=361620,-=…,这些等式反映出自然数间的某种规律,设n 表示自然数,用关于n 的等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解析:29183142,-=→-=⨯221641224,-=→4-=⨯3 222591634,-=→5-=⨯42236162044,-=→6-=⨯5…,故n 的等式表示为22(2)4(1)n n n +-=+.解答:22(2)4(1)n n n +-=+.说明:解题的常用方法:⑴将所给的每个数据化为有规律的代数式或等式;⑵按规律排序这些式子,寻找不变的量和变化的量,并研究变化的量如何变化;⑶将发现的规律用代数式或等式表示出来;⑷用题中所给数据验证规律的正确性;⑸若要证明则注意证明格式.同步检测2:1.观察以下10个乘积,将乘积的两个因数分别用字母a b ,表示(a b ,为正数). 1129⨯ 1228⨯ 1327⨯ 1426⨯ 1525⨯1624⨯ 1723⨯ 1822⨯ 1921⨯ 2020⨯(1)请仿照式子“22210128-=⨯”,将以上各乘积分别写成一个两数平方差的形式;(2)请观察给出ab 、a b +、b a -之间的关系式.(只要求写出结果)2.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283522⨯=-,229784-=⨯,5891122⨯=-……李明同学接着又写了两个具有同样规律的算式:68111322⨯=-,385722⨯=-.(1)请你再写出两个(不同于上面算式)具有上述规律的算式;(2)用文字写出上述算式的规律;(3)说明这个规律的正确性.3.观察下列各式:21-12=9; 75-57=18; 96-69=27; 84-48=36;45-54=-9;27-72=-45;19-91=-72;……(1)请用文字补全上述规律:把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交换位置,原来两位数与新的两位数的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个规律吗?3. “图形”之规律探究 图形类规律探究题包含形状一样但颜色不同的多个几何图形的图案问题,图形的折叠、旋转问题,同一种图形大小不一排列问题,同一种图形的数量变化问题及数字与几何图形的有机结合排列等问题,通常以确定探索物体的个数和确定图形数量为主要内容出现.此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观察图形(数字图形或几何图形)的排列方式,明确题目提供素材的层属关系及内涵.例3.如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 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那么第n (n 是正整数)个图案中由 个基础图形组成.解析:第1个图形中基础图形的个数为4311=⨯+;第2个图形中基础图形的个数为731=⨯2+;第3个图形中基础图形的个数为1031=⨯3+;…,故第n 个图形中基础图形的个数为31n +.解答:31n +.说明:探索物体的个数时,可首先求出各图中物体的个数,然后将其与相应的图序数作对比,看两者有何关系,即得规律.或者求出各图中物体的个数后,问题的研究就由形转化为了数,只要研究数字规律即可得到图形规律.例4.如下图所示,小丽用棋子摆成三角形的图案,观察下面图案并填空:第1个 第2个 第3个 第4个按照这样的方式摆下去,摆第5个三角形图案需要__________枚棋子;摆第n 个三角形图案需要__________枚棋子(用含有n 的代数式表示);摆第100个三角形图案需要__________第3题图……∙∙∙∙∙∙枚棋子.解析:第1个图形中棋子个数为21342+==;第2个图形中棋子个数为213593++==;第3个图形中棋子个数为21357164+++==;第4个图形中棋子个数为213579255++++==;第5个图形中棋子个数为21357911366+++++==;…,故第n个图形中棋子个数为2(1)n+,第100个图形中棋子个数为10201.解答:236,(1),10201n+.同步检测3:1.如图,用同样并规格的黑白两种正方形瓷砖铺设正方形地面,观察图形并猜想填空:当白色瓷砖为为正整数)nn(2块时,黑色瓷砖有块(结果写成一个多项式形式).2.下面是用棋子摆成的“上”字:第一个“上”字需用6枚棋子,第二个“上”字需用10枚棋子,第三个“上”字需用14枚棋子,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摆下去,那么第n个“上”字需用枚棋子.3.如图,由若干盆花摆成图案,每个点表示一盆花,几何图形的每条边上(包括两个顶点)都摆有()3≥nn盆花,每个图案中花盆总数为S,按照图中的规律可以推断S关系是.4.某校的一间礼堂,第1排的座位数为12,从第2排开始,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增加x个座位(2)由题可知,第5排座位数是_______________,第15排座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3)已知第15排座位数是第5排座位数的2倍,求第25排有多少个座位?以上资料只是个人针对知识点的一点梳理,尽量以中考要求为准,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老师能多提宝贵意见!谢谢!6,3==Sn12,4==Sn20,5==Sn。
小升初找规律的数学题摘要:1.小升初数学找规律题的背景和重要性2.找规律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3.常见的数列规律类型及例题解析4.如何准备小升初数学找规律题正文:正文”。
请从以下文本开始任务,文本:小升初找规律的数学题一、小升初数学找规律题的背景和重要性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小升初找规律的数学题是一道难题,因为它不仅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还需要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寻找数字之间的规律。
这类题目在小升初考试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好找规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找规律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1.观察数字之间的联系:对于找规律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察数字之间的联系,看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
比如,相邻两数之间的差或倍数关系等。
2.尝试寻找规律:在观察数字之间联系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寻找一些规律。
比如,数字的和、差、积、方等可能就是找规律的关键。
3.验证规律:在找到规律后,需要通过具体的计算来验证一下这个规律是否正确。
三、常见的数列规律类型及例题解析1.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相邻两项的差相等的数列,比如1, 3, 5, 7, 9...例题:请找出下面数列的规律:1, 3, 5, 7, 9...解答:这个数列的规律是等差数列,公差为2。
2.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相邻两项的比相等的数列,比如1, 2, 4, 8, 16...例题:请找出下面数列的规律:1, 2, 4, 8, 16...解答:这个数列的规律是等比数列,公比为2。
3.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的数列,比如1, 1, 2, 3, 5, 8...例题:请找出下面数列的规律:1, 1, 2, 3, 5, 8...解答:这个数列的规律是斐波那契数列。
四、如何准备小升初数学找规律题1.多做练习:通过做更多的找规律题,可以提高自己对于这类题目的解题能力。
2.分析错题: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错题,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小升初之找规律专题教学目标;1、规律题是观察,实验,归纳,猜想和验证的综合考察;2、以退为进的解题过程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尤其重要;3、规律的总结是抽象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的综合考察;4、规律题的积累经验也是非常必要的。
复习检查:此版块适用于除首课之外的课程设计,授课教师可灵活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效果检查。
如:放置需要学生作答的笔试题目或需要口头作答的提问。
1、甲、乙两人相距150米,甲在前,乙在后,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75米,两人同时向南出发,几分钟后乙追上甲?思路分析:这道问题是典型的追及问题,求追及时间,根据追及问题的公式: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150÷(75-60)=10(分钟) 答:10分钟后乙追上甲。
2、下午放学时,弟弟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步行回家。
5分钟后,哥哥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也从学校步行回家,哥哥出发后,经过几分钟可以追上弟弟?(假定从学校到家有足够远,即哥哥追上弟弟时,仍没有回到家)()()10202004060540=÷=-÷⨯(分钟)3、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向同一个方向前进,摩托车在前,每小时行28千米,汽车在后,每小时行65千米,经过4小时汽车追上摩托车,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4842865=⨯-(千米)4、环湖一周共400米,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甲过10分钟第一次从乙身后追上乙。
若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反向而行,只要2分钟二人就相遇。
求甲、乙的速度。
速度差:4010400=÷(米/分钟) 速度和:2002400=÷(米/分钟) 甲速度:()120220040=÷+(米/分钟) 乙速度:80120200=-(米/分钟) 5、甲骑车、乙跑步,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着长4千米的环形公路同方向进行晨练。
出发后10分钟,甲便从乙身后追上了乙。
专题五探索规律考点扫描1.数字规律(1)数列: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规律:①规律隐含在相邻两数的和或差中;②规律隐含在相邻两数的倍数中;③前后几项为一组,以组为单位隐含一定的规律;④相隔的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⑤数列的各项分别是项数的平方数;⑥数列中的下一项是前几项的和。
2.图形规律(1)图形的规律是指根据一组相关图形总结出图形变化所反映的规律;(2)解决图形规律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数字图形,将图形转化成数字规律,再用数字规律解决问题;另一种是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从图形的变化中直接寻找规律。
3.算式中的规律(1)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2)利用规律来完成计算。
抛砖引玉【例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1) 4,7,10,13,( ),( ).(2) 84,72,60,( ),( ).(3) 2,6,18,( ),( ).(4) 625,125,25,( ),( ).(5) 1,4,9,16,( ).(6) 2,6,12,20,( ),( ).【解析】通过对已知的几个数的前后两项的观察、分析,可发现:(1)的规律是:前项+3=后项。
所以应填16;(2)的规律是:前项-12=后项。
所以应填48,36;(3)的规律是:前项×3=后项。
所以应填54,162;(4)的规律是:前项÷5=后项。
所以应填5,1;(5)的规律是:数列各项依次为1=1×1,4=2×2, 9=3×3,16=4×4,所以应填5×5=25;(6)的规律是:数列各项依次为2=1×2,6=2×3,12=3×4,20=4×5,所以,应填 5×6=30,6×7=42;答案:(1)16.(2)48;36.(3)54;162.(4)5;1.(5)25.(6)30;42.【例2】寻找规律填数:(1)(2)(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探索规律知识集结知识精讲探索规律知识讲解一、数列中的规律按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1)规律蕴涵在相邻两数的差或倍数中.例如:1,2,3,4,5,6…相邻的差都为1;1,2,4,8,16,32…相邻的两数为2倍关系.(2)前后几项为一组,以组为单位找关系,便于找到规律.例如:1,0,0,1,1,0,0,1…从左到右,每四项为一组;1,2,3,5,8,13,21…规律为,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3)需将数列本身分解,通过对比,发现规律.例如,12,15,17,30,22,45,27,60…在这里,第1,3,5…项依次相差5,第2,4,6…项依次相差15.(4)相邻两数的关系中隐含着规律.例如,18,20,24,30,38,48,60…相邻两数依次差2,4,6,8,10,12…二、算术中的规律在数学算式中探索规律,应认真观察算式的特点,再观察结果的特点,进而,根据规律填出这一类算式的结果.例如:1×1=1;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通过观察发现:每个算式中,两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是1,且个数相同.积里的数字呈对称形式,且前半部分是从1开始,写至某个数字(此数即因数的位数),积的后半部分再顺次写出.①一个数乘11,101的规律一个数乘11的规律:可采用“两头一拉,中间相加”的方法计算.如:123×11=1353一个数乘101的规律:可采用“两两一位,隔位一加”的方法计算.如:58734×101=5932134②一个数乘5,15,25,125的规律一个数乘5,转化为一个数乘10,然后,再除以2.如:28×5=28×10÷2=280÷2=140这种情况可以概括为“添0求半”.根据同级运算可交换位置的性质,也可以先除以2,再乘10.如:28×5=28÷2×10=14×10=140.即“求半添0”的方法.一个数乘15,可分解为先用这个数乘10,再加上这个数乘5,乘5的方法同上.如:264×15=264×10+264×5=2640+264×10÷2=2640+2640÷2=2640+1320=3960.这种情况可以概括为“添0补半”一个数乘125,因为125×8=1000,所以,可将一个数乘125转化为先乘1000,再除以8,或先除以8,再乘1000.如:864×125=864×1000÷8=864000÷8=108000.三、“式”的规律把一些算式排列在一起,从中发现规律,也是探索规律的重要内容.在探索“式”的规律时,要从组成“式”的要素中去探索.四、数与形结合的规律在探索数与形结合的规律时,一方面要考虑图形的对称(上下对称和左右对称),另一方面要考虑数的排列规律,通过数形结合、对应等方法,来解决问题.例题精讲探索规律例1.(2019∙长沙模拟)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的第50位上的数字是()A.5 B.6 C.7【解析】题干解析: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的数字是6767…,每两个数(67)一个循环,因为50÷2=25,所以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的第50位上的数字是7。
第九讲:探索规律【课前测试】(1)、6,1,8,3,10,5,12,7,( ,( ) (2),8955,3421,138,53,21( ), ( ) (3)【知识点解析】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1) 从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出发,发现数量之间的特点及变化规律。
(2) 类比联想,找到相同处或相似处。
(3) 变换思维,积累经验。
(4) 猜想结论,验证结论。
题型归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数字型2、计算型规律探索3、恒等式数字型4、图形规律5、幂指数型探讨问题【典例解析】一、数列型数字问题例1、(1)有一组数:1,2,5,10,17,26,……,请观察这组数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确定第1001个数为 。
(2)根据排列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代数式:,,,??????,,….(3)观察下列一组数:1110,98,76,54,32,…,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这一组数的第k个数是 。
(4)已知整数a1,a2,a3,a4·····满足下列条件:a1=0,a2=-|a1+1|,a3=-|a2+2|,a4=-|a3+3|,依次类推,则a2012的值为( )A.-1005B.-1006C.-1007D.-2012变式练习:(1)古希腊数学家把1,3,6,10,15,21,……,叫做三角形数,根据它的规律,则第100个三角形数与第98个三角形数的差为 。
(2)猜数字游戏中,小明写出如下一组数:3532,1916,118,74,52,…….小亮猜想出第六个数字是6764,根据此规律,第n 个数是 _______。
(3)有一组多项式:a+b2,a2﹣b4,a3+b6,a4﹣b8,…,请观察它们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10个多项式为 。
二、计算型规律探索例2、若x 是不等于1的实数,我们把x -11称为x 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1211-=-,-1的差倒数是21)1(11=--,现已知311-=x ,x2是x1的差倒数,x3是x2的差倒数,x4是x3的差倒数,.........,依此类推,这x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