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化学真奇妙 同步素材 118 (鲁教版八年级全)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1.1“化学真奇妙”知识归纳练习题一、单选题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发生时吸收热量的是()A. C+O2CO2B. Mg+2HCl═MgCl2+H2↑C. CaO+H2O═Ca(OH)2D. CO2+C2CO2.古诗词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D.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3.铜在空气或氧气中受热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A. 白色物质B. 红色物质C. 白色氧化铜D. 黑色氧化铜4.下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 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C. 木炭在中燃烧D.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5.判断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 发出黄白色火焰B. 固态石蜡变成了液态C. 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D. 放出了大量的热6.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合成化学纤维B. 冶炼金属铁C. 加工实木家具D. 木炭燃烧7.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干冰制冷B. 海水晒盐C. 风能发电D. 铁矿炼铁8.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沸点B. 硬度C. 还原性D. 溶解性9.下列家庭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用灼烧的方法验证面粉组成用B. 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 用擦亮的铝箔在空气中加热D. 用竹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10.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石墨导电B. 汽油挥发C. 用铅笔写字D. 用焦炭冶炼11.墙内开花,墙外可以嗅到花香的原因是()A. 分子很小B. 分子在不断运动C. 分子是可分的D. 分子之间有间隔12.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 最轻的气体是氢气C. 最小的粒子是原子D.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1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用途是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 铜用于制作导线B. 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C. 稀硫酸用于除铁锈D. 碳酸钠除去馒头中的酸味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A. 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氧化碳能够燃烧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C. 金刚石用于裁玻璃——金刚石很硬D. 石墨用于制铅笔芯——石墨很软15.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苹果腐烂B. 榨取果汁C. 面包发霉D. 菜刀生锈16.今年我国要求“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2023~2024学年新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1.1 化学真奇妙》高频题集考试总分:82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2分)1. 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树根“变”根雕B.葡萄“变”美酒C.机器人“变”形D.玉石“变”印章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氮用作冷冻剂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D.工业用一氧化碳冶炼生铁3.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酸性B.氧化性C.吸附性D.还原性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沉淀产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C.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会发生化学变化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不发生物理变化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3分)5. (3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冰雪消融D.钻木取火卷II(非选择题)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2分)6. 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做如下实验记录:①观察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用木炭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木炭可制成黑火药;⑥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用途的是________。
7. 请用下列序号填空:①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②酒精是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④过氧乙酸有很强的腐蚀性;⑤煤着火燃烧,变成一堆灰烬;⑥石蜡熔化。
1.1化学真奇妙同步卷1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1年中国新科技展示出了化学魅力。
下列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9月24日,中国科学家在全球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生产效率比种植玉米生产淀粉高数百倍B.10月30日,中国科学家实现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一步合成,已形成万吨级产能C.12月8日,我国自主研发首座大型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机组投运,机组里循环流动的是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D.12月14日,浙江大学研发的“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利用微型藻类生物吸收二氧化碳实现固碳2.以下是我区在创文活动中开展的工作,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喷药消毒B.清运垃圾C.拆除违建D.种植花草3.为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人们改变了许多生活习惯。
下列做法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改变握手拥抱礼节B.保持社交距离C.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D.出门配戴口罩4.在日常防疫中,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易挥发B.具有可燃性C.熔点、沸点D.具有特殊香味5.“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墨汁作画久不变色B.氢气作高能燃料C.活性炭用于净水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6.我国有着优秀的传统工艺文化,下列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玉柄雕琢B.骨笛打孔C.彩陶烧制D.金简刻字7.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生铁用于铸造铁锅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煤用作燃料D.铜用于制导线8.三星堆古遗址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下列古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A.刻有文字的甲骨残片B.用黄土建筑的城墙C.烧制精美的陶器制品D.人工磨制的玉石饰品9.抗击疫情,人人有贵。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一、选择题1.人类生活中的下列用品,属于天然材料的是()A.塑料制品B.钢铁制品C.天然木制品D.玻璃制品2.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A.开发新的能源B.合成新的物质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D.防治环境污染3.下列社会问题,与化学有关的是()①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②无氟冰箱与臭氧空洞③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④汽车新能源─燃料电池的开发A.①②B.①②④C.①D.①②③④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是()A.颜色变化B.状态变化C.生成新物质D.形状变化5.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煤燃烧B.蜡烛融化C. 冰雪融化D.灯泡发光6.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汽油易燃烧B.钢铁生锈C.木材燃烧D.水结成冰7.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磨杵成针B.死灰复燃C.木已成舟D.积土成山8.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A.先熔化B.再发出黄光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9.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10.如果用表示一个水分子,则表示一个氧原子的是()A.●B.●●C.D.二、填空题11.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和______能。
12.微观上,水由大量的______构成,水分子由一个______和两个______构成。
13.化学就是在、的水平上研究及其的一门基础科学。
可乐”变“雪碧”
可口可乐和雪碧都是夏令时节的理想饮料。
可口可乐淡褐色的液体,而雪碧汽水则是清澈透明的液体。
下面介绍一则将“可口可乐”变成“雪碧”的小实验。
取可口可乐空瓶一只,倒入四分之三体积的蒸馏水。
取烧杯一只加入50亳升酒精,并加入适量碘片,制得深褐色酒精碘溶液。
将配好的溶液倒入可乐瓶中,边加边振荡碘直到溶液的颜色和可乐相似为止。
一瓶"可乐"制好了。
在干燥的瓶盖内放入硫代硫酸钠(大苏打)粉末,然后取一张糯米纸盖在内粉末上,再将瓶盖轻轻地盖在瓶口上,小心盖紧,注意不要使大苏打粉末散落在瓶内。
将可口可乐瓶用力一摇,很快一瓶“可乐”变成了无色透明的“雪碧”。
原来,硫代硫酸钠和碘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褪去碘溶液的颜色:
自然,这种“可口可乐”不会可口,“雪碧”也不会令人清爽,它们绝对不能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