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4.18 MB
- 文档页数:5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前言随着中药制剂的广泛应用,如何准确的检测中药制剂的含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这不仅关系到中药制剂的质量,也与人们生命安全相关。
因此,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一直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本篇文档将介绍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原理、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原理中药制剂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
物理方法主要有干燥法、称量法等;化学方法主要有滴定法、比色法、显色法等。
其中,比色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含量测定方法之一,因其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等优点而广受欢迎。
方法1.比色法•器材:天平、分析天平、分别装有定量凹板的试剂瓶、比色皿;•试剂:药物溶液、重铬酸钾溶液、稀硫酸、碳酸钠溶液、磷酸二氢钠溶液、苯甲酸溶液、氯仿、无水乙醇、苯酚溶液。
实验步骤如下:1.取一定数量的药物样品称重,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胶凝宁影响测定过程,加碳酸钠则可中和胶凝宁的影响;2.将药物样品进行干燥、灰化等处理;3.将试剂瓶中的定量凹板定量取药物样品(准确取药物,避免空气中水蒸汽和杂质的污染),加稀硫酸、重铬酸钾溶液等进行溶解,使其中的有机物被氧化成二价铬(Cr2+)离子;4.加入苯甲酸溶液,将其中的铬酸根离子(CrO42-)转化为铬酸(Cr2O72-);5.加入磷酸二氢钠溶液,其中的铬酸与磷酸二氢钠反应生成深绿色络合物;6.用无水乙醇稀释药物成份,将溶液量稀释至定量容器规定的刻度,过滤残留物;7.取药液50ml放入比色皿中,加入苯酚溶液,在显色剂不变的情况下取得适当的颜色;8.用橄榄油从药典比色皿的背面直接观察,直至标准色完全与样品色匹配为止;9.记录比色皿中药典含量所对应的颜色,由比色皿上的刻度计算出其所含药物的含量。
2.滴定法•器材:托盘电子天平、分析天平、容量瓶、滴定管、pH计、阴离子交换树脂柱等;•试剂:硝酸银、氮氢化钠溶液、磷酸钠、草酸。
实验步骤如下:1.取一定数量的药物样品称重,加适量纯水制成1:10药水;2.用pH计测定药水的pH值,若超出一定值域,则需加入少量磷酸钠缓冲调整药水pH,使其在7~10之间;3.将药水放入分析样品瓶中,使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柱滤过,以去除异物离子等杂质物质;4.取药水20ml,加入搪瓷瓶中,加入足量氮氢化钠溶液实现药物中的钠碱滴定,并用硝酸银滴定药物中的氯离子。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汇总1.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总生物碱含量是中药中常见的一个参数,常用的测定方法是滴定法和酸碱滴定法。
滴定法是将适当加量的酸作用于中药样品中的生物碱,再用酸碱指示剂滴定至终点,通过计算滴定的酸量,计算出总生物碱含量。
而酸碱滴定法则是先将中药样品中的生物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再进行滴定,计算出总碱量。
2.总多糖含量测定总多糖含量是中药中常见的活性成分之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酸水解法和酚硫酸法。
酸水解法是将中药样品加入酸溶液中进行水解,然后用酚硫酸试剂加热反应,再用后硫酸染色,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多糖含量。
而酚硫酸法则是将中药样品用酚硫酸试剂加热反应形成紫色复合物,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复合物的吸光度,从而测定总多糖含量。
3.总黄酮含量测定总黄酮含量是中药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铝盐比色法和斯奈普斯方法。
铝盐比色法是将中药样品与铝盐反应形成结合物,然后测定结合物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总黄酮含量。
斯奈普斯方法则是将中药样品与氧化氢酶反应生成发色物,再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发色物的吸光度,从而测定总黄酮含量。
4.总皂苷含量测定总皂苷含量是中药中常见的一个指标,常用的测定方法是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法是将中药样品与荧光试剂反应发生荧光化学反应,然后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强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皂苷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则是将中药样品中的皂苷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再利用紫外光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得到皂苷的含量。
5.总生育酚含量测定总生育酚含量是中药中重要的抗氧化成分,常用的测定方法是巴氏法和分光光度法。
巴氏法是将中药样品与酸反应形成络合物,然后利用巴氏试剂滴定至红色终点,从滴定量计算出总生育酚含量。
分光光度法则是将中药样品与化学试剂反应形成发色物,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发色物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总生育酚含量。
综上所述,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中药成分,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可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药制剂分析含量测定一、引言中药制剂是指在中药原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制备、配制等工艺制成的药品。
中药制剂的药效成分来源繁多,含量不易确定,因此中药制剂的分析含量测定日趋被重视。
中药制剂的分析含量测定是指通过一定的理化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以确定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含量,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中药制剂分析含量测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确保中药制剂的药效成分含量符合规定标准,提高中药质量稳定性,增强中药制剂在医药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中药制剂分析含量测定常用方法目前,中药制剂分析含量测定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下面几种。
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测定中药中多种成分,并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
2.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在中药制剂分析含量测定中也有一定应用。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挥发性成分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并且可用来测定多种成分。
3. 紫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中药制剂所含有的色素的光吸收率来检测有效成分。
该方法操作简便,且灵敏度高,但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分离效果较差。
4. 火焰原子吸收法火焰原子吸收法常用来测定中药制剂中的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但只适用于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
5.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可以测定中药制剂中多种成分。
该方法分离效果好,检测灵敏度高,并且可以测定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
三、中药制剂分析含量测定实验步骤以下是中药制剂分析含量测定实验步骤。
1.样品制备:根据需要测定的成分含量,选择适当的样品量,将样品粉碎、过筛或干燥等处理,制成统一细度、分散均匀的样品粉末。
2.提取成分:根据需要提取的成分种类和特性,选择合适的提取剂,进行成分提取。
提取时应注意提取剂的选择、提取温度和时间等因素。
3.检测方法选择:根据实验需要和样品特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