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课件-《减卡救树》1|沪教版-(共16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6.35 MB
- 文档页数:17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六课:减卡救树6 减卡救树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爱惜资源的重要性。
2.了解我国资源状况的现状,初步了解爱惜资源的一些方法。
3.增强在生活中变废为宝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资源状况的现状初步了解珍惜资源的一些方法。
教材说明文字资料资料名:生活中的环保缺水及水污染、森林及植被锐减、生物多样性消失、土地荒漠化、垃圾成灾、臭氧层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及气候变暖全球所面临的环境危机,面对着众所周知的环境劫难,人类以破坏生态、消耗能源为代价的发展已不堪回首。
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联合起来,为挽救濒临崩溃的地球生态环境而不懈努力。
我们每个人作为环境灾难的受害者,同时又是它的制造者,理所应当担负起环境污染治理者的使命。
(1)监护水源.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是维系生命的源泉。
水资源的稀缺和污染的加重,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水污染防治法是公民手中保护自身环境权益的有力武器,监督工业企业排污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
水污染另一个主要来源是生活用水。
每个人在节约用水和减少水污染方面可以做的有很多:包括防止水龙头的滴漏、不用长流水洗车、一水多用等等在内。
(2)重复使用用完一次就扔的消费品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是造成垃圾灾难的主要原因。
抛弃式的消费模式正在加剧着地球资源的耗竭。
减少一次性用品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国策。
“环保就是爱国”的信念,使韩国人摆脱了一次性木筷,而带着菜篮子、布袋子购物是国际环保新时尚。
在韩国、菲律宾、巴西和我国,环保人土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将看似无用的废物变成了一件件精巧的工艺品。
(3)垃圾分类我国年产垃圾量正在成倍增加,大部分城市受垃圾围城的困扰。
垃圾填埋侵占土地、渗透液污染河流地下水、垃圾焚烧污染空气。
垃圾分类是目前正在全球兴起的处理垃圾的新时尚。
生活中的废塑料、废电池、废纸和废玻璃等等都可以回收,回收以后的垃圾不再是灾害,而成为了资源。
有许多公民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为垃圾分类作出贡献,我们每个公民也应该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垃圾分类回收的工作。
6减卡救树一、教学设计说明:1. 说教材上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物华天宝。
〈〈减卡救树》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从减卡救树”活动引出人们对资源利用的重视。
我在教材原有的八个板块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添加了循环教材”的时事信息来充实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原由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说学情每逢教师节,学生都会以送贺卡,向老师表达谢意。
在贺卡的选择上,学生也会不由白主地求新求变,对卡在设计、用纸的质量上有所要求。
然而,他们对于制作贺卡的原料、卡的再利用,往往很少关注,甚至毫不在意。
有的知道应该再利用,却不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这样做,思想上和行为上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脱节。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到资源有限性,在满足求知欲的同时培养他们变废为宝的能力,让节约资源的意识从小根植于学生内心,激发他们共同参与到节约型国家的建设中来的意愿。
3. 说教法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他们白己的经验出发,通过辩论、多媒体辅助、小组合作等方法,给学生展示白我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把所产生的为我国创建节约型国家出力的意愿落实于行动中,承担起一个公民的责任。
二、教学设计过程:1. 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爱惜资源的重要性。
(2) 了解我国资源状况的现状,初步了解爱惜资源的一些方法,具有一定的资源短缺的意识。
(3) 增强在生活中变废为宝的能力。
2.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资源状况的现状,初步了解珍惜资源的一些方法。
3. 教学难点:(1) 国家以及世界上对节约资源所做的努力;(2) 增强学生调查身边资源使用情况的能力和在生活中变废为宝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爱惜资源的重要性和初步了解爱惜资源的一些方法,具有一定的资源短缺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活动一、听听辩辩,关注社会信息1、初步了解教材循环”的意思,调查对此看法。
6 减卡救树一、教学设计说明:1.说教材上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物华天宝。
《减卡救树》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从“减卡救树”活动引出人们对资源利用的重视。
我在教材原有的八个板块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添加了“循环教材”的时事信息来充实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原由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说学情每逢教师节,学生都会以送贺卡,向老师表达谢意。
在贺卡的选择上,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求新求变,对卡在设计、用纸的质量上有所要求。
然而,他们对于制作贺卡的原料、卡的再利用,往往很少关注,甚至毫不在意。
有的知道应该再利用,却不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这样做,思想上和行为上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脱节。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到资源有限性,在满足求知欲的同时培养他们变废为宝的能力,让节约资源的意识从小根植于学生内心,激发他们共同参与到节约型国家的建设中来的意愿。
3.说教法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他们自己的经验出发,通过辩论、多媒体辅助、小组合作等方法,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把所产生的为我国创建节约型国家出力的意愿落实于行动中,承担起一个公民的责任。
二、教学设计过程: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爱惜资源的重要性。
(2)了解我国资源状况的现状,初步了解爱惜资源的一些方法,具有一定的资源短缺的意识。
(3)增强在生活中变废为宝的能力。
2.教学重点:了解我国资源状况的现状,初步了解珍惜资源的一些方法。
3.教学难点:(1)国家以及世界上对节约资源所做的努力;(2)增强学生调查身边资源使用情况的能力和在生活中变废为宝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爱惜资源的重要性和初步了解爱惜资源的一些方法,具有一定的资源短缺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活动一、听听辩辩,关注社会信息1、初步了解“教材循环”的意思,调查对此看法。
师:听说过“教材循环”吗?是否愿意捐出自己使用过的旧课本给别人用?如果让你使用别人的旧书你愿意吗?说说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