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芳香烃 定位规则
- 格式:ppt
- 大小:740.00 KB
- 文档页数:30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芳香烃的命名与结构芳香烃是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类重要化合物,具有独特的芳香香味和稳定性。
在有机化学中,研究芳香烃的命名与结构对于理解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和化合物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芳香烃的命名规则以及常见的结构类型。
一、芳香烃的命名规则1. 芳香烃的命名通常使用父链命名法。
在芳香烃中,取最长的连续碳原子链作为主链,以表示芳环的位置。
2. 芳香烃的命名包括两个步骤:定位芳香基团的位置和确定基团的名称。
3. 芳香基团的位置一般通过编号表示。
编号时,芳香基团优先编号为1,并尽量使得其他取代基的编号小。
4. 芳香基团的命名一般根据其化学性质进行命名。
二、芳香烃常见的结构类型1. 苯(Benzene)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由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具有六个共轭π电子体系。
其化学式为C6H6。
2. 取代苯(Derivatives of Benzene)取代苯是指在苯环上通过取代基取代其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而形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取代基有甲基(CH3-)、乙基(CH3CH2-)、羟基(-OH)、氨基(-NH2)等。
3. 联苯(Biphenyl)联苯是指两个苯环通过一个碳碳键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具有稳定的结构。
其化学式为C12H10。
4. 萘(Naphthalene)萘是由两个苯环共享两个相邻碳原子形成的化合物,具有芳香味。
其化学式为C10H8。
5. 菲(Phenanthrene)菲是由三个苯环共享两个相邻碳原子形成的化合物,也是常见的多环芳烃之一。
其化学式为C14H10。
三、芳香烃的示例和命名1. 苯的命名:苯2. 对甲苯(Para-xylene)的命名:1,4-二甲基苯3. 苯酚(Phenol)的命名:羟基苯4. 苯胺(Aniline)的命名:氨基苯5. 联苯的命名:联苯6. 萘的命名:萘7. 菲的命名:芴四、总结芳香烃是有机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分子,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
了解芳香烃的命名规则和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助于我们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并应用于实际的有机化学合成和分析中。
高二化学芳香烃知识点芳香烃,通常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
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二化学芳香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化学芳香烃知识点1、亲电取代反应芳香烃图册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卤代:与卤素及铁粉或相应的三卤化铁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发生苯环上的H被取代的反应。
卤素的反应活性为:FClBrI不同的苯的衍生物发生的活性是:烷基苯苯苯环上有吸电子基的衍生物。
烷基苯发生卤代的时候,如果是上述催化剂,可发生苯环上H取代的反应;如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侧链上的H被取代的反应。
应用:鉴别。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如:鉴别:苯、己烷、苯乙烯。
(答案:step1:溴水;step2:溴水、Fe粉)。
硝化:与浓硫酸及浓硝酸(混酸)存在的条件下,在水浴温度为55摄氏度至60摄氏度范围内,可向苯环上引入硝基,生成硝基苯。
不同化合物发生硝化的速度同上。
磺化:与浓硫酸发生的反应,可向苯环引入磺酸基。
该反应是个可逆的反应。
在酸性水溶液中,磺酸基可脱离,故可用于基团的保护。
烷基苯的磺化产物随温度变化:高温时主要得到对位的产物,低温时主要得到邻位的产物。
F-C烷基化:条件是无水AlX3等Lewis酸存在的情况下,苯及衍生物可与RX、烯烃、醇发生烷基化反应,向苯环中引入烷基。
这是个可逆反应,常生成多元取代物,并且在反应的过程中会发生C正离子的重排,常常得不到需要的产物。
该反应当苯环上连接有吸电子基团时不能进行。
如:由苯合成甲苯、乙苯、异丙苯。
F-C酰基化:条件同上。
苯及衍生物可与RCOX、酸酐等发生反应,将RCO-基团引入苯环上。
此反应不会重排,但苯环上连接有吸电子基团时也不能发生。
如:苯合成正丙苯、苯乙酮。
亲电取代反应活性小结:连接给电子基的苯取代物反应速度大于苯,且连接的给电子基越多,活性越大;相反,连接吸电子基的苯取代物反应速度小于苯,且连接的吸电子基越多,活性越小。
2、加成反应与H2:在催化剂Pt、Pd、Ni等存在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最终生成环己烷。
第四章芳香烃【学习要求】:
1、掌握芳香烃的命名及化学性质。
2、了解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历程,熟悉取代苯的定位基规则。
3、掌握休克尔规则。
【教学重点】:
取代苯的定位基定位规则
【教学难点】:
1、取代苯的定位基定位规则
2、芳香性及休克尔规则
【教学过程】:
苯的大π键分子轨道示意图
+ 119.6KJ/mol
+ 207.4KJ/mol
多为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CCl
对位异构体的熔点一般比邻位和间位异构体的高(可能是由于对位
具有一定的毒性,吸入过量苯蒸气,急性中毒引起神经性头昏,并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中毒造成肝损伤。
3
NO2 2
)
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有机化学》教案第四章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