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能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7
化工厂装置操作的能源消耗与优化分析化工厂是一个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装置操作的能源消耗与优化分析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化工厂装置操作的能源消耗、能源优化措施和案例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化工厂装置操作的能源消耗化工厂的装置操作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原料处理、反应、分离、提纯等。
这些环节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电力、燃气等。
其中,反应过程是能源消耗的重要环节,因为反应需要提供足够的热量和压力,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此外,分离和提纯过程也需要大量的能源,如蒸汽、冷却水等。
化工厂的能源消耗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电力消耗:化工厂的装置操作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电力,如电动机、泵、风机等设备的运行都需要电力供应。
此外,化工过程中的控制系统和仪器设备也需要电力支持。
2. 燃气消耗:燃气是化工厂的主要能源之一,用于提供热量和压力。
燃气的消耗量与化工过程中的反应和分离操作有关。
3. 蒸汽消耗:蒸汽是化工过程中常用的能源,用于提供热量、压力和驱动力。
蒸汽的消耗量与化工过程中的加热、蒸馏、干燥等操作有关。
二、能源优化措施为了降低化工厂装置操作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措施:1. 设备改造: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更换高效的电动机、泵和风机,减少能源损耗。
2. 工艺优化:优化化工过程,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改进分离和提纯工艺等方式来降低能源消耗。
3. 节能措施:采取节能措施,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可以改善设备的绝热性能,减少能量的散失;合理利用余热,回收能量;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减少能源损耗等。
4. 能源管理: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测和控制。
通过能源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能源消耗过高的问题。
三、案例分析以某化工厂为例,该厂主要生产某种化工产品,装置操作的能源消耗较大。
经过能源优化措施的实施,该厂成功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数字化工厂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工厂成为了产业升级的一种重要方式。
数字化工厂是通过将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改造,使生产过程透明化、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数字化工厂离不开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本文将探讨数字化工厂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数字化工厂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数字化工厂的生产管理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功能需求:1. 生产过程监控: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2. 产品追溯:对每个产品进行唯一编号,并记录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便在发生质量问题时进行追溯。
3. 原材料管理:对原材料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4. 计划制定和调整:根据订单需求,在人力、设备等方面进行计划制定和调整,确保生产计划的及时完成。
5. 设备管理: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6. 售后服务: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查,并及时提供售后服务和支持,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数字化工厂生产管理系统的技术实现数字化工厂生产管理系统的技术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联网技术,将各种传感器和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2.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提供决策支持。
3. 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生产过程预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安全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和财产安全。
三、数字化工厂生产管理系统的优势数字化工厂生产管理系统的优势主要在于: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设备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2.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追溯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3.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生产过程数据的实时分析和预测,提供决策支持,提高工作效率。
4. 提高安全性:通过安全技术保障企业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安全,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和财产安全。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工厂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联网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在制造业中,物联网技术也有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智能化工厂领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工厂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网络、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
本篇文章将围绕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工厂系统设计和实现做一些探讨。
一、概述智能化工厂系统是指通过网络、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对工厂自动化生产的各方面进行监测、调控和管理的系统。
智能化工厂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实时性、智能化、可视化和灵活性等。
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智能化工厂系统包括生产工艺控制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多个子系统。
其中,生产工艺控制系统主要是对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控制、工艺参数调整和品质控制等方面进行监测和控制;设备管理系统主要是对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维修保养、使用效能等方面进行监控和管理;自动化控制系统则是对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和管理。
二、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化工厂系统中的应用在智能化工厂系统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2.1、数据采集和传输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RFID、无线通信等手段实现对工艺参数、环境参数、生产设备及产品等各种信息的采集,然后通过云计算平台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和存储,并通过云端应用将数据提供给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监测和分析。
这样,生产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及时进行决策和调整,从而达到优化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等目的。
2.2、智能制造和管理通过智能制造和管理,智能化工厂系统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
设备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云计算平台实现对生产设备的远程监测和维护,从而减少设备故障率;生产工艺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实时控制和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参数和物料,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稳定和安全;自动化控制系统则可以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和工艺流程管控等手段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优化管理。
FMCS厂务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目录2信息自动化及管理解决方案 (3)2.1FMCS厂务管理系统 (4)2.1.1FMCS厂务管理系统概念 (4)2.1.2FMCS设计目标 (4)2.1.3FMCS价值所在 (4)2.1.4FMCS 的能源管理功能(节能环保) (5)2.1.5FMSC自动化软件平台简介 (6)2信息自动化及管理解决方案32.1FMCS厂务管理系统目前的制造业已经向信息化工厂逐渐过度,整个工厂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协调运转就需要一个有效的监控和管理,通过监控可以知道工厂所有设备所有人员所有材料的具体情况,通过管理,可以使以上各个生产环节紧密结合,协调运转。
这样,就需要一个整体的全厂自动化系统。
根据客户的具体设备要求和工程规范,结合我们在工厂FMCS方面的多年实践经验,运用当今主流的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而进行的方案设计和工程实施设计,而量身定造完整的FMCS系统。
2.1.1FMCS厂务管理系统概念2.1.2FMCS设计目标将设施供应系统、环境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等监控资料利用Ethernet、PLC或RS232等通讯协议连接至不同监控计算机,形成一整合网络监控系统,以达到如下目的:1)整合各单一网络为以整体,实现信息可互通。
2)提升整体管理绩效3)简化运转维护困难度4)降低安装、运转及扩充成本2.1.3FMCS价值所在1)大量节省管理人员:传统的仪表控制系统是通过工厂操作管理人员楼上楼下来回奔走,对分布于工厂各处的设备进行开关和调节。
采用FMCS以后,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的键盘或鼠标在中央控制室完成调节控制工作,也可以由计算机内部的软件自动控制调节各设备的参数及开关状态,做到真正的管理自动化,因此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
2)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设备在计算机的统一管理下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按照设备的运行状况打印维护保养报告,提示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避免超前或延误维护、保养,相应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免突发性设备损坏,也就等于节省了资金。
XX化工厂六大系统设计方案
为了提高 XX 化工厂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设计了以下六大
系统:
1. 能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监控和管理厂内能源的使用情况,并进行能源开销的统计和分析,以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
2. 环保治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监控和管理 XX 化工厂的生
产废气、废水和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并对排放数据进行统计
和分析,以确保企业环保合规。
3.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监控和管理化工企业生
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包括生产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用电用水的安
全使用、化学品储存和运输的安全措施等,以确保化工生产过程的
安全稳定。
4. 物资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监控和管理 XX 化工厂的生
产物资,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和配送、生产设备的采购和维修、成品
的储存和销售等,以确保生产物资的充足供应。
5.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监控和管理 XX 化工厂的人力资源,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考勤和时间管理、薪酬和福利管理、培训和发展等,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
6. 质量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监控和管理-XX 化工厂的产品质量,包括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的优化、产品的检验和质量评估等,以确保生产的产品质量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
通过这六大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提高 XX 化工厂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数字化工厂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数字化工厂系统是指将传统工厂生产流程数字化,实现整个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系统。
通过数字化工厂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加强生产质量控制、缩短产品研发周期等。
一、数字化工厂系统的架构设计数字化工厂系统的架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层: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通信线路等,用于实现对生产现场的实时监测、操作和控制。
2、控制层:包括PLC、DCS等控制器、工业计算机等,用于实现生产过程控制、参数调节、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等。
3、网络层:包括局域网、互联网等,用于实现生产信息数据共享、远程操作、数据备份及云计算等服务。
4、应用层:包括MES系统、ERP系统、SCADA系统等,用于实现生产计划调度、工艺管理、生产过程监控、品质追踪等业务管理。
数字化工厂系统的架构设计需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进行设计,确保系统各功能层次之间协调顺畅,系统稳定、高效、可靠。
二、数字化工厂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实现数字化工厂系统的过程涉及到多种技术,下面列举几个关键技术:1、数据采集技术:基于传感器等设备采集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至上层设备。
对于大量数据采集场景,需要对传感器进行网络化配置,并使用专业的数据采集装置进行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2、控制技术:包括PLC和SCADA系统等,用于实现生产过程控制和设备控制。
同时,控制技术也需要兼顾设备的保护和自诊断等功能。
3、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可以将数字化工厂系统的数据上传到云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开展数据挖掘,构建工厂模型,实现综合分析。
云计算技术可以简化系统架构,优化数据存储方案,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将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预测、诊断、优化等功能。
例如,根据生产过程的数据,可以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和大数据分析构建预测模型,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和生产问题,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
化工厂装置的能源利用与能耗优化研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化工厂装置的能源利用与能耗优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能源是不可或缺的资源,但同时也是一种昂贵的成本。
因此,如何高效利用能源、降低能耗,既能满足生产需求,又能保护环境,成为了化工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能源利用的现状与挑战目前,许多化工厂装置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首先,能源利用率低下。
许多装置存在能源浪费的情况,例如热能、电能等的损失。
其次,能源消耗不平衡。
化工装置中不同工序对能源的需求量不同,而能源供应却往往没有根据需求进行合理分配,导致能源消耗不平衡。
此外,能源管理不规范也是一个问题,缺乏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手段,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利用中的问题。
二、能耗优化的技术途径为了解决化工厂装置能源利用与能耗优化的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技术途径。
首先,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减少能源的消耗。
例如,可以改进反应条件、优化催化剂的选择,以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其次,可以采用能源回收技术,将废热、废气等能量进行回收再利用。
此外,还可以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能源的精确控制和调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结合在化工厂装置的能源利用与能耗优化研究中,环境保护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能源利用与能耗优化研究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可以引入先进的废气处理设备,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可以采用节水技术,减少废水的产生和排放。
四、能源利用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化工厂装置的能源利用与能耗优化研究不仅关乎环境保护,也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能耗的降低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在进行能源利用与能耗优化研究时,需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的平衡。
可以通过成本效益分析,评估各种技术措施的投资回报率,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能源利用与能耗优化方案。
化工厂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本文通过设计一套化工厂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数据的采集、监测及分析处理,为企业领导和生产调度管理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现场实时能源信息,为能源管理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关键词:汽车衡;dcs;计量
中图分类号:tp311.52
当前,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化工行业,其生产运营更是能源消耗大户,在当今国家大力提倡和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形势下,如何降低能耗,进而降低工厂的运营成本是各大化工厂正在寻求的解决方案。
很多化工厂一说到节能减排,都想做,但却不知如何从何做起,其实,能源计量数据作为计算成本和产品产量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已渗透到企业各部门、各生产厂的各个环节,搞好能源计量及其数据管理是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工厂进行节能减排工作规划和落实执行的基础。
目前,化工厂的能源数据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物料进厂数据,如煤、矿等,通过汽车衡秤重,手工记录、汇总;
(2)出厂产品数据,也是通过汽车衡秤重,手工记录、汇总;(3)生产过程的数据,通过dcs系统监控、记录;
(4)外围的水、电等数据,通过人工抄录、汇总。
以上所有数据,基本上都散落在各个管理班组,并且都是手工管
理方式,很难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这些信息孤岛只能进行有限的利用,很难为决策层提供节能减排的决策数据。
因此,设计、建立一套能源管理系统,强化数据收集、数据分类汇总、预测预警和信息交流,在当今形势下,是非常必要的。
1 系统设计
1.1 软件架构
本系统软件部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现场操作员使用的物流计量、数据采集及计量单据打印程序;企业各分厂及管理层使用的查询、统计、平衡分析工具。
系统软件总体架构图如下:
图1 系统软件架构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计量的数据主要来自于生产设备的dcs自动采集,汽车衡器称重接口自动采集,数字化水电表接口采集,老实机械水电表人工抄表录入等。
生产过程控制的数据采集需要从dcs的中控系统中导出,dcs的控制数据点位很多,可根据需要挑选导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导出接口必须是单向的,并加防火墙保护,以防在操作时误操作造成生产停车。
汽车衡器的数据可通过rs232或rs485接口直接采集到数据库。
水电表数据采集分以下几种情况:
(1)具备rs232或rs485接口的水电表,直接采集数据库;(2)老式水电表没有接口,可采用人工抄表,然后录入到数据库系统;
(3)把老式水电表更换成新表,再通过rs232或rs485接口采集到数据库;
(4)对老式水电表进行改造,把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化数据,再通过rs232或rs485接口采集到数据库。
1.2 系统物理结构
图2 系统物理结构图
2 功能说明
2.1 数据采集
数据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关键设备的能耗指标一般都进入到生产控制系统中,可直接从dcs中采集;部分具有输出接口(rs232/485接口)的智能仪表,可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自动获得数据;一部分物理距离分布较远或使用老式仪表、硬件改造费用较高的计量点,可以采用人工抄表输入系统的方式获得数据。
实时数据库用于保存从仪表采集过来的秒级数据,具有刷新频率快、保存时间长的特点。
关系数据库用于保存统计数据,为各种应用报表准备数据。
对于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可以提供类似的流程图查看功能,将分散在厂区的各计量点统一起来管理。
基于数据库的数据管理,面向企业领导和各相关管理人员,针对水、电、煤、汽等提供自动监测与计量、能源平衡、成本管理等应用。
2.2 能源监测自动化
(1)对于各类智能仪表、传感器,采用专用数据采集模块/就近接入dcs的方式,屏蔽硬件差异采集其实时数据并以统一格式存储;(2)对于电度表等通过rs232/485口采用自动抄表系统,采集电能数据;
(3)形成网络的外购能源可通过移动gprs接入;
(4)通过自定义组态画面进入原实时信息系统,供各级管理人员实时查看;
2.3 能源平衡
(1)从实时信息系统自动计算各部门能源使用量,与各车间、工段、公司提交月/周能源使用计划形成比照数据;
(2)通过计算全厂瞬时能源使用情况,对比各部门能源使用计划,调度可平行进行的生产工序,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
(3)通过对比过磅数据、能源使用量、使用计划及当前库存数据(以煤为主),自动对能源需求产生预警;
(4)对于总表数据≠分表数据之和的情况,根据耗能比例进行平摊,以计算各车间/工段/部门成本。
2.4 成本分析
通过指定各项能源的单价,并将其与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结合起来。
在此基础上,能自动计算各班组、工段、车间、分厂、部门以及全公司的能源使用成本。
与产出量相结合,能自动计算出能源消耗的产出比。
(1)班组能源成本分析:班组能源消耗成本的对比。
用以考核
同一工段不同班组间操作的优劣。
(2)车间能源成本分析:工段成本分析,分析要生产某一产成品/中间产品,需要消耗哪些能源,每一项所占的成本比例。
(3)企业各部分能源成本分析:企业各部门能源的使用情况,前提是,企业内部各部门都有单独的计量仪表,并且接入到本系统中。
或者,有专业人员负责抄表并录入到本系统。
2.5 能源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1)可分班、日、月、季、年统计班组、工段、车间、分厂、公司消耗的能源计量数据;
(2)将每个环节的能源消耗与工作产出的关系清晰呈现出来,并且与各个单位乃至个人的绩效考核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能源管理的精细化和全面化,将节能降耗工作落到实处;
(3)按工序进行能耗分析及按成本中心分析相结合,向管理者提供权威的消耗和核算数据,对公司重要的能耗指标进行预测分析,包括能源供需计划分析和能源消耗预测分析;
2.6 计量设备管理
主要是为了解决计量设备不准确的问题。
核心在于计量设备的检定。
对于达到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要根据不同周期和不同的检定要求对器具进行检定,企业自身没有检定条件或者国家法定要求指定机构强制检定的,还应委外进行检定。
无论是企业自身检定还是委外检定,都需要录入的检定结果,并对器具检定的结果进行判定。
对于检定结果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如能降低精度级使用的,按低精度级使用;经维修合格的,也可交还使用部门正常使用;经维修仍不能达到使用标准的,则只能做报废处理,原计量器具使用部门(人)可根据报废单据申领新的计量器具。
3 结论
通过本系统的实现,基本上摸清了工厂的能耗情况,使领导决策层能精确知道工厂那些地方能耗高,那些地方有改进空间或改进空间较大。
具体来说,本系统的实现取得了以下好处:
(1)通过计量与监测自动化,将分散的各能源点集中起来管理;(2)所有报表自动生成、统一发布,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还提高了数据传送效率;
(3)通过供需比照,达到能源的总/分、购(产)/耗/存平衡和削峰填谷的目的;
(4)通过考核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能源消耗情况找问题,激励各部门通过优化操作、开源节流等降低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褚大华.电子式电能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樊崇理.自动抄表系统的研究及实现[d].北京化工大学,2001.
[3]魏江,章凌,黄文君.基于dcs的多语言编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5,32(2):39-42.
[4]李金海.衡器计量[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5]郭继联.港口汽车衡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11.
作者简介:符耀庆(1962-),男,高级工程师,本科,从事信息技术专业;苑舒斌(1980-),男,工程师,硕士,从事信息技术专业。
作者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1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