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_为人处世
- 格式:docx
- 大小:19.47 KB
- 文档页数:2
未雨绸缪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更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中国成语古今同用,百代甄选,留存者皆为精华,传承至今。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常用成语之【未雨绸缪】,真正看完的同学,马上就能学会未雨绸缪的拼音、意思,并且了解其出处、用法、能举例造句。
【成语】:未雨绸缪未的成语、缪的成语接龙
【拼音】:wèi yǔchóu móu
【解释】:绸缪:紧密缠缚。
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出处】:《诗经·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
【举例造句】: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拼音代码】:wycm
【近义词】: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反义词】:临渴掘井
【灯谜】:最牢靠的办法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事先准备
【英文】:Have not the cloak to make when it begins to rain.
【故事】:周武王率军灭了商朝后,把有功之臣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留下周公在朝辅政。
武王死,年幼的成王在周公的扶持下管理朝政。
有人散布谣言说周公要废成王,周公表示要像鸟儿那样未雨绸缪,整顿朝政,肃清叛乱,然后自己退隐。
“未雨绸缪”这个成语讲完了,同学们学会了吗?
成语是浓缩的历史,学习和运用它能使我们知古鉴今,了解一个成语,就等于了解了一个历史故事或一段精彩的历史。
同时,绝大多数成语言简意赅,富于哲理,学习先贤智慧,更能教会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未雨绸缪的古语未雨绸缪,是一句古语,意思是事先准备,预见未来的需要或困难,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应对。
这句古语强调了人们在面临未知的局势或挑战时,要提前做好准备,以避免或减轻可能发生的损失或困难。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展开阐述这句古语的含义和应用。
首先,未雨绸缪强调了提前思考和计划的重要性。
事先的准备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没有充分的准备和计划,我们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例如,如果我们不事先准备并且计划好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我们可能会面临时间不够用,错过重要的截止日期,或者无法满足他人的要求。
另外,如果我们不提前规划我们的个人生活,我们可能会陷入无所适从的困境中,感到迷失和失去方向。
因此,未雨绸缪提醒着我们,要提前思考和计划,以避免潜在的问题和困难。
其次,未雨绸缪也提醒我们,在面临可能发生的变化或风险时,要提前采取措施以减轻其影响。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无法完全预测未来的发展。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注意和观察来识别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变化,并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减轻其潜在影响。
例如,当我们发现经济形势可能不稳定时,我们可以提前调整我们的投资组合,以降低风险。
又比如,当天气预报预测到一起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时,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减少损失和危险。
在公司或组织中,领导者也应该提前预测到员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他们克服。
这样的行动可以使我们更加安全、有序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变化。
此外,未雨绸缪还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的预见和警觉意识。
只有具备预见和警觉意识,我们才能够在事情发生之前做好准备。
例如,在驾驶之前,我们应该检查车辆是否正常运行,以减少故障的发生。
在购物之前,我们应该制定购买清单,并预料到可能出现的价格波动。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应该提前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冲突和误解,并采取积极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避免。
这样,我们可以避免很多麻烦和纠纷,更好地管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综上所述,未雨绸缪的古语传达了一种智慧和思考的理念。
未雨绸缪作文未雨绸缪作文(精选16篇)未雨绸缪作文篇1“人生就像窗外的天气,充满了不可遇测的雷雨、暴风。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灾难,在我们惋惜的同时,是不是该深思如何最好地去避免这些未知的无情灾害,想办法把准备做到最好,把安全的可能性提到最高?于是,国家开展了对学生的民防教育,并组织了很多次的民防逃生演练,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在今年的“国防教育集中宣传周”期间,我校开展了民防逃生演练。
一声警报声在清晨的校园里拉响,同学们听从老师的指挥,迅速而有序地一个跟着一个出了教室,快速跑到空旷的操场上,与早已经聚集在那里的同学汇合,安静地等候老师们的下一步指示。
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这次逃生演练在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这次逃生演练让我们学会了怎样逃生,增强了我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使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从容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危急时刻保全自我,不让自己受到伤害,把安全的可能性提到了最高。
只要有了安全,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学习;有了安全,父母才能放心的工作;有了安全,我们的国家才会和谐安康、繁荣昌盛!安全,像一条长长的纽带,维系着我们的生活。
为了能够拥有安全,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的逃生演练。
记忆中曾经有许多学校发生火灾、地震等灾害,而因未对学生进行逃生演练而疏散不当,导致学校学生老师伤亡惨重。
但我同样记得有一所学校——雅安天全中学,他们的学生在震前常多次开展逃生演练,所以地震未造成任何伤亡。
4月20日8点02分,全校学生正在上课,突如其来的地震并没有让老师和学生慌了手脚,学生们迅速有序按指定路线集中到了操场,学校共2600多名学生,竟然没有一个同学伤亡,而且整个过程只用了一分半!这就是因为天全中学每学期都会进行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这就是逃生演练的好处,它可以在灾难中挽救住无数条生命,为每一个生命撑开安全的保护伞!我们要学会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这永远是安全永恒不变的基石。
做人一定要靠谱_为人处世1、言行一致你我,或多或少,总会遇到过一些不靠谱的人。
这种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给他任何一件事情,都提心吊胆,不放心。
靠谱是一种重要的品质,比聪明更可靠。
”靠谱的人,可以依靠、值得信赖。
跟靠谱的人一起共事,开心,愉快,交朋友,有益身心。
身边的人谁最靠谱。
一个人是不是靠谱,不能光看嘴上说,嘴上靠谱的人,经常靠不住,你交代给他一件事,常常忘在脑后。
靠谱的人,必须主行一致,心口如一。
靠谱的人,拥有很强的执行力,能真正做好一件事。
只有行动靠谱,有着解决事情的能力的人,才是一个靠谱的人,凡是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会做到。
不胡弄人,不满嘴跑火车。
将心意化作了行动,人们才会发自内心去信任他,才更愿意安心地把事情交给他。
才总是更愿意接近他。
靠谱的人,最重要的是他的行动。
这胜过一切花言巧语。
2、光明磊落真正靠谱的人,为人处世光明磊落。
严于律己,有绅士风度。
不喜欢在背后造谣,人前一副面孔,人后一副嘴脸。
他们暗地里却搬弄是非。
行得正,走得直,坐得住。
为人处世坦荡磊落、问心无愧。
正是这一份磊落,人们才相信他,喜欢他,愿意接近他,和他交朋友,和他共事放心,贴心,安心。
更容易得到信赖与尊重,因为他们其靠谱的人品、磊落的处事风格,就是他们最好的名片,最好的信用。
如果一个人总想着怎样才能损人利己,时时刻刻想着怎样贪小便宜,处处想着怎样揩油,这样的人,怎么能算得上靠谱,更别说什么为人处世坦荡磊落、问心无愧了。
一个人,要想让人觉得自己靠谱,为人处世,就不能心怀奸诈。
要襟怀坦白,磊落做人,这样的人,才能让人信任,人生才更容易顺风顺水。
坦荡磊落地做人,才能过上心安理得的生活。
03、未雨绸缪靠谱的人,做事认真负责,未雨绸缪。
有备无患。
一个靠谱的人,做事,会注重细节,会尽可能地预想出每一种意外情况,事先想好补救措施。
靠谱,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并不简单。
只须准备得万无一,有预案,有应急手段才行。
将工作任务交给靠谱的人永远放心,因为他们会并负责到底。
有人认为做事要未雨绸缪做人要珍惜生命做事要谨小慎微你认为呢写有人认为做事要未雨绸缪做人要珍惜生命做事要谨小慎微而我认为做人要稳,做事要准:做人,做事是所有人一生当中的必修课。
所有功成名就的人,都是非常通透做人之道的人;而那些轻松驾驭人生局面的人,都是非常精通做事之道的人。
做人之所以难,就是因为需要从躁动的欲望和情绪中稳定心态;做事之所以难;就是因为需要从纷乱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织中理出头绪。
最能够促进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的人生道理是:做人要稳,做事要准。
如果你具备了这两者,那么你的人生道路上别人就容易接纳你,尊重你,帮助你,满足你,你的梦想也将会得到实现。
做人要稳,为什么要稳呢?大事能以静制动,小事更是拿得起放得下。
做人要稳,就一定要懂得什么叫随机应变,什么叫恰如其分,什么叫临危不乱,什么叫谨言慎行,什么叫远离是非。
临事须静气,遇事不惊慌,行事不急躁,办事有序章,有计划,有步骤,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说过头的话,不干过分的事,这就叫稳。
做人要稳,在自我表现的时候,懂得既表现自己,又不让人感到张扬。
在与人沟通时,懂得说话的轻与重,虚与实,即使批评别人,也能够润物细无声。
稳是一种修为,是一种对人生的认知,是一种做人的策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立足,发展。
遵循此法则的人,定能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也能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更重要的是,能为我们赢得一个稳重厚实的人生。
做事要准,为什么要准呢?人能够活着,是一件既幸运又不易的事情,看似波澜不惊的表象下面,藏着巨大的挑战,无数个困难,需要我们一件一件地去解决。
工作要顺利,家庭要美满,事业要有成就,所有的担子都落在了我们的肩膀上。
梦想总是美好的,可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变成现实,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成功。
成功自有成功的道行,如果要问其中的奥妙,那肯定离不开一个“准”字。
一个人要成就自己伟大的一生,不能不准,不准的人很无力,不准的人生很苍白。
未雨绸缪典故_未雨绸缪的意思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不必要的事发生。
那么未雨绸缪有哪些典故呢?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未雨绸缪典故,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未雨绸缪典故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了商朝。
为了安抚商朝遗民,他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朝歌做诸侯,同时又把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分别封在武庚的东面、西面和北面,以便监视他。
武王的弟弟周公以及太公、召公等帮助武王灭商立了大功,武王就把他们留在京城辅政,其中周公最受信任。
两年后,武王得了重病,大臣们焦虑万分。
周公特地祭告周朝祖先,表示愿意代哥哥去死,请先王保佑武王恢复健康,祭毕,周公把祝辞封存在石室里,严令史官不得泄密。
事有凑巧,周公祝祷后的第二天,武王的病开始出现转机,周公和其他大臣都十分高兴。
但不久,过度的操劳使武王旧病复发,终不治身亡。
年幼的太子姬诵被拥立为王,史称周成王,周公受武王遗命摄政。
周公的摄政引起了管叔等人的不满。
他们散布谣言,说周公摄政是为了篡夺王位,从而引起了成王的怀疑,周公百口莫辩,离开了京都。
不甘心商朝灭亡的武庚见周氏兄弟之间出现了矛盾,就派人去联络管叔等,挑拨他们与周公的关系,同时积极准备起兵叛乱。
周公经过两年的调查,终于查清了谣言的来源,知道了武庚准备叛乱的情况。
他十分焦急,便写了一首名为《鸱鸮》的诗给成王。
诗的大意是:鸱鸮啊鸱鸮,你夺走了我的孩子,不要再毁掉我的窝!趁着天未下雨,我要剥下桑根的皮修补好门窗,我的手已发麻,嘴已磨损,羽毛也将落尽,可是我的窝还在风雨中飘摇!这首诗以母鸟的口吻,反映了周公对国事的深切忧虑,但年轻的成王并未能了解周公的苦心,对此无动于衷。
后来,成王无意中在石室里发现了周公的祝辞,深深为之感动,就立即派人把周公请回镐京。
周公回京后,成王派他出兵征讨三叔和武庚。
周公足智多谋,很快平息了叛乱,周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
后来,人们便用“未雨绸缪”这个成语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未雨绸缪解析[释义] 绸缪:修缮房屋。
关于未雨绸缪的诗句
“未雨绸缪”,是中国古代诗歌里一个具有深刻启示意义的成语。
它源自《诗经·邶风·章句》中的一句诗词:“未雨绸缪,先习惯礼仪。
”原文大意是“在下雨之前,就要绸缪起来,先学习习惯礼仪”,可以说是告诫人们要提前准备,以防不测。
未雨绸缪的寓意深远,它强调的是:要有准备才能应对未来的变化。
它让人们明白了,要做好准备,让自己有所准备,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变化,而不是盲目依赖未来。
“未雨绸缪”,也被称为“防患未然”,这个成语蕴含了一种充满智慧的思想,它引导我们要早点准备,以应对未知的变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灾难。
它强调的是,千万不要等待未来的变化,而应该提前作准备,以便获得最大的利益。
同时,“未雨绸缪”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指的是一个人准备充分,有计划地去做某件事,而不是掉以轻心,不加思考地去做某件事。
对于任何事情,都应该有所准备,而不是轻率地付诸行动,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此外,“未雨绸缪”这一成语也带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尊重未来,恪守现在。
它强调,要以一种更加谨慎的态度来对待未来,而不是放任自流,高枕无忧,不顾及未来的可能性。
“未雨绸缪”的核心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同样重要。
它警示我们,不要盲目放任自流,要有计划地准备好未来,以应对变故,并使自己的未来更加美好。
因此,未雨绸缪的诗句,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而且也让我们从中学习到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方法。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重刻《菜根谭》原序戊子之秋七月既望,余以抱病在山,禁足阅。
适岫云监院琮公由京来顾,出所刻《菜根谭》书命予为序,且自言其略曰:“来琳初受近圆,即诣西方讲席,听教于不翁老人。
参请之暇,老人私诫曰:‘大德聪明过人,应久在律席,调伏身心,遵五夏之制,熟三聚之文,为菩提之本,作定慧之基,何急急以听教为哉?’居未几,不善用心,失血莫医。
自知法缘微薄,辞翁还岫云。
翁曰:‘善,察尔因缘,在彼当有大振作,但恐心为事役,不暇研究律部。
吾有一书,首题《菜根谭》,系洪应明著。
其间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有见道语,词约意明,文简理诣,设能熟习沉玩而励行之,其于语默动静之间,穷通得失之际,可以补过,可以进德,且近于律,亦近于道矣。
今授于尔,应知珍重。
’时虽敬诺拜受,究竟不喻其为药石意也。
厥后历理常往事务,俱忝要职,当空华之在前,不识元由眼里之魔,认水月以为真,岂知惟是天垂之影。
由是心被境迁,神为力耗,不觉酿成大病,幸来及于尽耳。
既微瘥间,无以解郁,因追忆往事,三复此书,乃悟从前事事皆非,深有负于老人授书时之言焉,惜是书行世已久,纸朽虫蛀,原板无从稽得,于是命工缮写,重为刊刻。
请井言于首,启迪天下后世,惮见闻读诵者身体力行,勿使如来琳老方知悔,徒自惭伤,是所望也!”余闻踪公之说,抚卷叹曰:“夫洪应明者,不知何许人。
其首命题,又不知何所取义,将安序哉?”窃似之曰:“菜之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
但昧由根发,故凡种莱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是此书所说世味乃出世味;皆为培根之论,可弗重欤?”又古人云:“性定菜根香。
” 夫菜根,弃物也,如此书,人多忽之。
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哪此书,唯静心沉玩者,乃能和旨。
是与否与?既不能反质于原人,聊将以侯教于来哲。
即此序。
时乾隆三十三年中元节后三日。
三山病夫通理谨识。
前言《菜根谭》是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写的一本语录体著作,作者生平不详。
为人处世“四字经”修身正心,志当高远。
珍视光阴,惜取少年。
求知善读,切莫偷安。
激浊扬清,嫉恶从善。
无欲则刚,正气浩然。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光明磊落,衾影无惭。
清廉自守,戒奢节俭。
见利思义,纤尘不染。
为仁由己,自我完善。
公正无私,谨防偏见。
主敬涵养,力戒傲慢。
克己制怒,消忧解烦。
豁达大度,幽默乐观。
珍重声誉,崇尚勇敢。
履险如夷,勇担风险。
消除胆怯,敢于冒尖。
轻蔑毁谤,仪静体闲。
虚怀若谷,琴心剑胆。
克躬励己,智勇双全。
三思而行,敏捷果断。
永存爱心,常怀善念。
摆脱孤独,广结良缘。
知足常乐,美意延年。
耐得寂寞,以苦求甜。
贪不矢志,阔不变脸。
冷处热心,雪中送炭。
成人之美,济人之难。
慷慨解囊,无私奉献。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不念旧恶,以德报怨。
受恩莫忘,施惠莫念。
牢骚勿盛,唠叨当减。
志美行励,言约旨远。
诚实守信,莫说谎言。
审慎析疑,忌听谗言。
辩冤白谤,仗义执言。
甩掉嫉妒,不唱流言。
勿生闷气,忌传闲言。
实事求是,戳破谎言。
言出必行,敏行讷言。
当说必说,不尚空谈。
忠于职守,埋头苦干。
跳出自我,任劳任怨。
抱朴守拙,勤学苦练。
沐身浴德,勇往直前。
攻必求克,心坚石穿。
未雨绸缪,思深虑远。
坚持原则,临机应变。
允执其中,不倚不偏。
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当心诱惑,警惕暗圈。
贵耳重目,兼听防暗。
失中求得,审慎褒贬。
闹中取静,忙里偷闲。
悔中求悟,改过迁善。
慎独为宝,防微杜渐。
守身如玉,勿护己短。
闻过则喜,迷途知返。
行己有耻,陋习当断。
谦虚谨慎,嘉语温馨。
傲骨嶙峋,不耻下问。
学问思辨,居安资深。
力戒浮躁,务必专心。
明于察己,辨察知人。
尊贤爱才,审己度人。
泰而不骄,平易近人。
为人忌狂,勿媚于人。
文明交往,礼貌待人。
相互谅解,推己及人。
自我控制,修积安人。
和气致祥,善气迎人。
见义勇为,以德化人。
自强不息,不甘后人。
顾全大局,鄙视小人。
惟义是守,以义相亲。
养亲必敬,手足情深。
尊老爱幼,从师从尊。
珍重友谊,高义薄云。
团结友爱,睦及四邻。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生活中未雨绸缪的好处在生活中,有一个成语叫做“未雨绸缪”,意思是及早制定好准备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句话并不仅仅是一种说法,而是一种信念,一种实践。
未雨绸缪,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受益匪浅。
以下是未雨绸缪的好处:1.减少风险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充分准备,那么我们在面对不可预知的事情时,就很难承受风险。
例如,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备用资金,那么当我们失业或者面临紧急情况时,我们可能会面临财务困境。
但是,如果我们预先准备好了备用资金,我们就能够缓解这种情况的压力。
这就是未雨绸缪的好处,它使我们能够在面临风险时更好地应对。
2.提高效率未雨绸缪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
如果我们没有提前考虑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情,那么当这些事情发生时,我们就会感到非常惊讶。
这样的惊讶将会耗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相反,如果我们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做好了计划,我们就能够更快地解决问题,减少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因此,未雨绸缪可以让我们更有效地完成任务。
3.减少压力如果我们面对的任务都已经得到充分的准备, 那么我们就不会因为压力而产生疲劳感和抑郁。
未雨绸缪可以让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让我们知道我们已经为未来做好了准备。
这样,我们就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一个细节繁琐又紧张的任务。
4.提高生产力未雨绸缪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生产力。
当我们提前做好计划,安排好时间表时,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利用我们的时间。
我们可以做事情之前思考最优的方法,然后去尽快地实践。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所有已经做好的安排进行操作,进而提高生产力。
5.提高自我价值未雨绸缪可以让我们感到更有价值。
当我们能够预见未来发生的事情,并为其准备好应对方案时,我们就能够得到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我们就会感觉自己真的有所作为,而不是像「没有长进」的人一样。
预先准备可以证明我们是有思考和规划能力的人,同时也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让我们感到更加从容。
总之,未雨绸缪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它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风险、提高效率、减少压力、提高生产力并且提高我们的自我价值。
未雨绸缪
春秋时期,管仲、鲍叔牙和召忽三人是好朋友,同为齐国大臣。
在讨论齐国继承人时,召忽认为公子纠必能继承王位,提议为今后起盛,三人共同辅佐公子纠。
管仲则认为,齐国有两位公子,一个是纠,一个是小白。
公子纠有母亲撑腰,但是国人很讨厌他们母子;公子小白早年丧母,人们可怜他。
究竟谁继承大业还难说,管仲建议由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他和召忽辅佐公子纠。
后来,公子小白杀死了公子纠,继承王位,并且要杀管仲,由于鲍叔牙从中周旋,管仲不仅未被害,居然还当了宰相。
倘若三人都去辅佐公子纠,就不会象后来这样左右逢源,进退自如。
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社会是复杂的,命运是坎坷的。
如果说话、干事不深谋远虑,常常会左右口为难,四处碰壁。
反之,则可能化险为夷,安度此生。
战国时有个孟尝君,门下养三干食客。
食客中有个叫冯谖的人,被孟尝君派到薛城去收帐。
他到薛城,将所有借条付之一炬,并告诉薛城人,这是孟尝君免收的债。
薛城百姓自然十分感激。
过了不久,齐湣王即位,放逐孟孟尝君回到封地薛城去,得到薛城人民夹道欢迎,他忽然大大,明白了冯谖焚债券、买民心,乃是深谋远虑之举。
《韩非子》这本书籍中引述过一段恒赫说的话: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犬不可小也。
”意思是说:雕刻人像时、鼻子不妨留大点,需要小点时削去一些就可
以了;眼孔小点不要紧,需要大点时再挖大一点就可以了。
如果鼻子留得太小,眼孔挖得太大;就没有余地了,无法补救。
”
俗话说:狡兔尚有三窟。
为人在世怎么能不给自己多留几条后路,凡事早作准备呢?南宋时秦桧是个大奸雄,为人奸诈阴险,心狠手辣,在处世方面非常工于心计。
秦桧暗地常与金人私通,唯恐事机败露,而被人弹劾,因此想出了“未雨绸缪”之计策,来预先阻塞进谏之路。
于是他就晋见高宗说:“臣承蒙皇上的恩宠,常在深夜召臣进宫,臣深恐退值的时候,宫门已闭,而进退两难,请皇盘准许臣可以随时传召内侍来开启宫门?高宗答应了他的请求。
此后,每次高宗在夜间召见时,秦桧就借故拖延时间,然后传召内侍开启宫门。
果然就有人上奏书弹劾,说是秦桧矫传圣旨,开启宫门,破坏了宫中的禁令,有失大臣的风度。
皇上看了奏书,笑着拿给秦桧看。
秦桧立即除去官帽,真哭着对高宗说:”臣蒙承皇上的恩宠‘,使臣得传内侍而开宫门;怎料到众臣下却心怀嫉妒,想陷害臣。
虽然皇上圣明,不加罪于臣,但难保日后不设莫须有的罪名,构陷臣呢。
不如现在就请皇上治臣以应得之罪,免得将来受更大的冤屈。
“
“相国不须过虑!“高宗笑着说:”你既没有矫传圣旨,又有什么罪过?虽然群臣都在嫉妒你,可我并不听那些闲语的。
“
从此,秦桧就聚得高宗的宠幸了。
懂得未雨绸缪的道理,凡事预先早作准备必定要具远见卓识之能,要善于观察分析事物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随时随地掌握动向,才能作出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