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模纹织物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1
平纹变化组织织物分析—配色模纹(一)(文字稿)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织物分析与小样试织,这次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平纹变化组织织物分析—配色模纹案例一。
这是本次分析的面料样品,我们首先确定织物的正反面,织物正反面从外观看起来相同,没有明显的疵点,所以两面都可以看做织物的正面。
织物的经纬向:织物没有布边、观察织物的丝缨,没有明显的密度差别,再看经纬两个方向都是黑白两种颜色的纱线。
先看A方向都是网络丝,B方向黑色为网络丝,白色为短纤单纱,从织造角度考虑,网络丝与短纤单纱线比较,网络丝更适合作为经纱,故确定A方向为经向。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织物的色纱排列和组织
先整体观察,织物密度不大,可以采用观察与拆纱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平纹变化组织有这样的特点:相邻两根纱线的交织规律要么相同、要么相反,观察此面料就是如此,故经纬纱各两种相反的交织规律,我们只对经纬纱各分析一种交织规律即可。
先看经纱的一种交织规律,记录纱线排列与交织规律:
2白(纬浮点)2黑(经浮点)2黑(纬浮点)2白(经浮点)2黑(纬浮点)6白(经浮点)2黑(纬浮点)2黑(经浮点)6白(纬浮点)2黑(经浮点),另外一种交织规律经纬浮点相反。
再看纬纱的一种交织规律,记录纱线排列与交织规律:
6白(纬浮点)2黑(经浮点)2黑(纬浮点)6白(经浮点)2黑(纬浮点)2白(经浮点)2黑(纬浮点)2黑(经浮点)2白(纬浮点)2黑(经浮点),另外一种交织规律经纬浮点相反。
对应画出完整的织物的组织图和色纱排列,先画出色经与纬纱的一种交织,再画出色纬与经纱的一种交织,按照经纬交织规律要么相同、要么相反的规律,先画出与第一根纬纱交织规律相同的纬纱交织点,再画出交织规律不同的交织点,完成织物的组织图,在学完配色模纹织后,我们就可以画出配色模纹图了。
江阴大阳纺织接到客户来样,如图1所示,成品幅宽为57/58〞,要求进行仿制设计。
图1 配色模纹织物来样一.配色模纹织物分析的方法及内容1.准备分析 (1)取样客户样约为10cm ×10cm ,在此将其修剪为7cm ×5cm ,且包含了最少一个循环。
(2)确定正反面花纹清晰悦目的一面为正面。
(3)区分织物的经纬向根据织物密度来判断,密度大的方向为经向,密度小的方向为纬向。
2.测定经纬密度经纬密度是指单位长度内经纬纱的排列根数,单位长度一般指10cm 或1in 。
通常工厂生产中采用英制单位,即根/in 。
测定经纬密度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拆纱法。
此配色模纹织物属于组织规律性比较强的织物,可以用间接测定法来测得经纬密度,见公式(1)所示j j j P R N n =⨯+ W W W P R N n =⨯+ (1) j P -经向密度(根/in ) w P -纬向密度(根/in ); jR :一个花型经纱循环的根数;w R :一个花型纬纱循环的根数;)(w j N N —沿经(纬)向1英寸长度内,花型循环个数;n -加头数。
经过分析j R =8根,j N =18,n=3 由式(8-1)得j P =8×18+3=147根/in 。
经过分析w R =8根,w N =11,n=7 由式(8-1)得w P =8×18+7=95根/in 。
3.成分先用燃烧法大概确定原料的成份:面料经、纬向纱线靠近火焰,不缩不熔;接触火焰,快速燃烧,离开火焰,继续燃烧,有烧纸的气味,燃烧产物是少量细而软的灰黑絮状,所以判定天然纤维素纤维或再生纤维素纤维。
再使用荧光法,在荧光灯照射下纤维为淡黄色,则可以判断为棉或毛纤维。
综合上述两种现象,得知该提花府绸经纬向成分均是棉。
4.纱支测定纱支的方法有两种:克重法和对照纱卡法。
方法1:克重公式算出,即1000m 长纱线在公定回潮率下的重量克数。
配色模纹织物分析
配色模纹织物分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配色模纹织物组织的分析方法。
2、2、对配色模纹织物加深理解。
二、实验仪器、工具及材料
照布镜、分析针、剪刀、镊子、白衬纸、意匠纸、颜色笔、布样等。
三、实验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
1、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2、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3、确定织物组织。
4、测定色经排列顺序、色纬排列顺序、色经循环、色纬循环和配色模纹循环。
5、绘配色模纹图和上机图
(1)根据测定的组织图、色经循环、色纬循环,求出配色模纹循环。
(2)在相应的位置绘出组织图和色纱循环。
(3)根据色经、色纬排列顺序,在相应色经、色纬行内的经、纬组织点处,涂绘色经、色纬的颜色。
(4)上机图的绘作
根据织物组织、经密、纱线号数、原料等特点,确定穿筘图、穿综图,绘出纹板图。
计算机辅助设计配色模纹织物张萍【摘要】Color and weave effects of fabric come from the change of basic weaves and arrangement of colored yarn. Ⅰt is originated from tradition, but more fashionable; it is originated from nature, but full of hi-tech feeling. Traditional fabric can be recreated into new classics with this technique. Based on examples of color and weave effects and trial weaving practice, the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design methods and procedures of color and weave effects.%配色模纹效应是利用组织结构的重组变化、色彩排列的变化及几种要素的复合,是源于传统而更加时尚,源于自然而更蕴涵科技感,实现传统,再造经典.文章以配色模纹设计及试织实例详尽地介绍了配色模纹的设计方法、设计步骤等内容.【期刊名称】《纺织导报》【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3页(P46-48)【关键词】配色模纹;织物;设计;方法【作者】张萍【作者单位】辽东学院服装与纺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1配色模纹产品以其独特的魅力映入顾客的眼和脑中,首先是产品的外观效应,其次是产品的质感和价格。
因此产品外观效应的设计极为重要。
构成配色模纹的条件是色经排列、色纬排列和织物组织。
改变其中任何一项构成因素,都会形成不一样的纹饰效应。
因此,配色模纹花样层出不穷,设计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结合市场流行趋势调整设计效果。
配色模纹织物分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配色模纹织物组织的分析方法。
2、2、对配色模纹织物加深理解。
二、实验仪器、工具及材料
照布镜、分析针、剪刀、镊子、白衬纸、意匠纸、颜色笔、布样等。
三、实验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
1、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2、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3、确定织物组织。
4、测定色经排列顺序、色纬排列顺序、色经循环、色纬循环和配色模纹循环。
5、绘配色模纹图和上机图
(1)根据测定的组织图、色经循环、色纬循环,求出配色模纹循环。
(2)在相应的位置绘出组织图和色纱循环。
(3)根据色经、色纬排列顺序,在相应色经、色纬行内的经、纬组织点处,涂绘色经、色纬的颜色。
(4)上机图的绘作
根据织物组织、经密、纱线号数、原料等特点,确定穿筘图、穿综图,绘出纹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