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料】清华大学简介汇编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7
清华大学211工程985工程自主招生研究生院国防生卓越计划Tsinghua University所在城市:北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创建时间1911年隶属于教育部学生人数3万~4万人院士人数74人重点学科37个学校类型理工类博士点个数253硕士点个数271清华大学介绍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
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查看详细>>清华大学就业情况清华大学学生拥有乐观的就业前景。
清华毕业生多年来深受社会各界欢迎,社会对清华毕业生的需求一直强劲不衰。
清华大学不仅注重“专业训练”,而且普及“通识教育”。
对用人单位连续几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清华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数理基础、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往往更看重清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潜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清华学子就业前景明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近些年来以“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为目标,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就业中心与就业指导服务体制。
学校已经建成了各方面均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的就业中心,形成了以校园为中心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构建了专业化、高水平的就业指导体系。
良好的校园招聘场所与设施直接为向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奠定了基础;每年举办的百余场多种形式的校园专场招聘会和全校型大型洽谈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选择就业单位的机会;快速高效的就业信息网络及时把就业信息传递给学生;专业化的职业辅导和咨询随时给学生以帮助。
关于清华大学的简介|清华大学介绍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
清华大学诞生于1911年,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52年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中,2位共和国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两弹一星获得者、600余名院士从这里走出,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此执教,恰如清华园工字殿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感谢您的阅读!。
学校基本情况介绍模板
欢迎大家来到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中国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也是著名的“211工程”高
校之一,目前世界排名第34。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在中国的一次
革命中建立起来。
它被重视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几乎所有的学科排名都在世界
排名前十位。
清华大学目前有4个学院和9个研究所,有5个校区,分别是海淀校区、圆明园校区、深圳校区、五道口校区和北京知行学院校区,学校下设26个
学科门类,涵盖文、史、哲、教育、经济、管理、法律、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建筑等。
清华大学还建有国家实验室,实验室覆盖电子科学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物理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土木工程等。
清华大学除了有一流的教学科研水平,还有有贴心优质的服务。
每年清
华大学都会给学生们提供多种奖学金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们可以拓展
知识的边界,增长实践经验。
学校还经常邀请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学者来清华
为学生们讲学,发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们受到更深的影响。
清华大学的校园环境也非常雅致。
青翠的树木、美丽的湖面、绿化良好
的校园,让清华大学显得更加可爱。
学校不仅在孜孜以求的学术研究上,更
注重自身文化的继承,使得在校学生有着丰富的课余活动。
选择清华,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开阔,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在这
里你不仅有机会接触最新的资讯,还将与众多有志之士一起共同成长。
关于清华大学的简介|清华大学介绍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
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
清华大学诞生于1911年,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
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
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
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
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52年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
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中,2位共和国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两弹一
星获得者、600余名院士从这里走出,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
赵元任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此执教,恰如清华园工字殿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清华大学介绍(一)清华大学的发展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4月29日,是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当时为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改办大学,1928年正式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成为当时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
“国立清华大学”实行“教授治校”,体制,实施“通才教育”,学制四年,共设文、法、理、工四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组建“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迁至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战胜利后,1946年迁回原址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48 年12月,清华园解放。
清华大学开始了新的纪元。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改革开发以来,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
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大学。
(二)清华大学有关统计数据面积:404.6公顷。
建筑面积:239.2万平米院系:15个院,55个系专业: 本科专业62个有权授予硕士学位学科、专业159个;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学科、专业123个学生:本科生14285人;硕士生14090人;博士生6994人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3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2人教职工:7062人(三)清华大学校园“清华园”现泛指清华大学校园。
原来则专指以工字厅为主体的一组清室园林。
清华园原是熙春园的一部分。
熙春园是康熙的行宫,与圆明园同期建设,后各代皇帝世袭。
至道光时分赠子女。
熙春园被分为两处:西部称“近春园”,东部仍用“熙春园”旧名。
咸丰即位后,将“熙春园”易园名为“清华园。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被毁于兵火,沦为“荒岛”。
清华园则幸存完好。
今天的工字厅大门是原清华园的二宫门,现悬挂于工字厅大门上的匾额是咸丰皇帝的御笔所书。
关于清华大学的简单介绍清华大学成立于1911年,到现在已经有45年的历史了。
当时是用中国被八国联军战败后付给美国的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建立起来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是帝国主义向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工具之一;但是过去清华大学的爱国知识分子却仍然积极参加了历次的爱国学生运动。
解放以后,清华大学成为中国人民的大学,1952年,为了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各高等学校进行了院系调整,清华大学从原来包括文、法、理、工、农五个学院的大学改变为一座新型的多科性的工业大学。
现在清华大学有机械制造、动力机械、电机工程、无线电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等七个系,包括了25个专业。
除建筑系外,其他都是五年制。
清华大学在解放时只有学生二千二百多人,现在是八千八百多人,其中女同学占到百分之19.50,工农成分的学生占到百分之54.90,学生经过国家统一招生考试录取,不收学费。
全部学生都免费住在学校,大约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得到伙食补助,经济困难和工农学生还有特别补助。
全体学生都得到公费医疗。
院系调整后,我们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来改进学生的培养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每个专业的学生要根据教学计划学习一系列的基础课程、基础技术课程和专业课程;为了使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学生工作能力,学生在五年中要有三次或四次到工厂、矿山、企业去进行生产实习,学生还要完成规定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供学生作实验和实习用的学校的实验室从过去的17个发展到目前的47个。
去年清华大学已经培养出了第一批做过毕业设计的四年制学生,明年暑假将有第一批五年制学生毕业。
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缺点,如学生学习负担太重,独立工作能力还不够等,正在设法改进。
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以外,还通过劳卫制锻炼,各种文娱活动和社会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全校教师上学期有850人,这学期增加约300人。
全校一共有教授副教授105人,讲师95人,其他都是助教。
由于学校的迅速发展和工作的需要,不少年青助教担任了讲课和指导设计的工作。
1.清华大学学校类型:理工参考类型:理科类、研究1型本科学科范围: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
一、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的位置2008年,清华大学以271.00分在全国604所本科大学中位居第1名;其中人才培养第1名;科学研究第1名。
二、清华大学本科各学科、各专业排名情况(一)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第1名,A++/566。
在自然科学的4个学科门中,理学第4名,A++/520;工学第1名,A++/535;医学第1名,A++/198。
清华大学没有农学本科专业。
1、理学:第4名A++/520。
5个学科类8个本科专业。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 第4名A++/353;信息与计算科学: 第3名A++/380。
物理学类:物理学: 第5名A+/209;应用物理学: 第1名A++/158。
化学类:化学: 第5名A+/220。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 第1名A++/206;生物技术: 第2名A++/260。
电子信息科学类:微电子学: 第2名A++/40。
2、工学:第1名A++/535。
10个学科类21个本科专业。
材料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第1名A++/121;材料科学与工程Y: 第2名A++/100。
机械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Y: 第2名A++/68;车辆工程W: 第1名A++/80。
仪器仪表类:测控技术与仪器: 第1名A++/179。
能源动力类:核工程与核技术: 第1名A++/11。
电气信息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第1名A++/236;自动化: 第1名A++/265;电子信息工程: 第1名A++/34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第2名A++/486;电子科学与技术: 第2名A++/135;生物医学工程: 第1名A++/91;软件工程W: 第1名A++/183。
土建类:建筑学: 第1名A++/154;土木工程: 第2名A++/253;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第1名A++/122;给水排水工程: 第1名A++/91。
清华大学简介清华大学位于北京西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
是一所综合大学,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学府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是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一部分庚子赔款创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
一次,清华学堂的建立,带有民族屈辱的印记。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华学堂改为清华学校。
1925年清华改办大学,成立大学部,增设研究院国学门(通称“国学研究院”)。
1928年夏,清华学校由国民政府接管,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翌年,留学生美预备部结束、国学研究院停办,清华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转变为一所独立的综合大学,开始在中国高等教育界崭露头角。
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罗家伦,后校长人选几经更迭,1931年12月,梅贻琦继任校长,连续长校17年,在清华发展史上有重大贡献。
国立清华大学共设立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还有理科、文科、法科3个研究所,设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哲学、历史、物理、算学、化学、生物、政治学、经济学10个学部。
还相继成立了农业研究所、航空研究所、无线电研究所,称为特种研究所(不招研究生)。
在清华,名师云集、睿才荟萃。
王国维、梁启超、院寅恪、赵元任、朱自清、闻一多、吴宓、张奚若、潘光旦、冯友兰、吴晗、陈岱孙、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熊庆来、华罗庚、刘仙洲、张之高、梁思成、马约翰等著名学者和大师都曾先后在清华执教。
清华大学倡导教育自主、学术独立、广聘名师、治学先进,从而迅速成为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大学南迁,先在湖南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长沙临时大学。
不久,战火逼近长沙,次年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云南昆明,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并于1938年5月正式开学。
西南联大设文、法、理、工和师范等5个学院、26个学系,以及两个专修和一个先修班,在校学生约3000人,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学校。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西南联大荟萃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精项,通力合作,艰苦办学,以教授水平高、学风校风好、民主空气浓、进步力量强、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人才而蜚声中外。
清华大学校园概况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
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清华大学校园概况)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 个学院,26 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3 个学院,54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
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11年建立“清华学堂”后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93年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校园景点:西校门、近春园、二校门、校训碑、大礼堂、清华学堂、工字厅、水木清华、图书馆、游泳馆、主楼、主校门(东门)。
清华大学简介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
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
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
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
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庆祝清华大学百年,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
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
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清华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
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始建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当时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清华园牌坊,是清华
大学的二校门,被认为
是清华大学的二校门,
被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
征。
清华园的前身,是
皇家园林康熙行宫的熙
春园,始建于1767年,咸丰即位后,将熙春园西改为“清华园”。
清华园牌坊,为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始建于1909年,门楣上刻有“清华园”三个大字,有清朝的军机大臣那桐于1911年题写。
第六教学楼由台湾裕元集团捐资800万美元,清华大学注入7500万元人民币兴建的第六教学楼,于2003年建成使用,命名为“裕元楼”有7000多个座位,是目前清华,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教学大楼。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即是从1914年冬梁启超在清华学校同方部作的题为,“君子”
的演讲中,梁启超慷慨激昂的演
讲深深激励了清华学子,后来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概括
为清华大学的校训。
清华大学真的很美,我一定
要努力考上美丽的清华大学
花园小学六二班和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