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8《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835.00 KB
- 文档页数:14
●考点分析:反应热、燃烧热和中和热等概念以及物质的量与热效应的关系等热化学知识,是近几年高考的常考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
能源问题涉及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从能源问题入手,可引出许多学科的知识点,已不同的角度设问,形成综合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考题型:1、选择题;2、填空题。
●考点归纳考点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由于各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同,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一部分能量就会转变成热能等形式释放出来,这就是放热反应。
表示:ΔH为“-”或“ΔH<0”,单位:kJ·mol—1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这就是吸热反应。
表示:ΔH为“+"或“ΔH>0",单位:kJ·mol—12. 燃烧热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反应的燃烧热。
3。
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时生成1 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方法点击】反应热ΔH=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或反应热Δ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此处常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
例如: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用于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SiCl4(g)+2H2(g)Si(s)+4HCl(g)该反应的反应热ΔH=_________kJ·mol-1此题是结合晶体硅(金刚石)的立体空间构型计算反应热。
首先分析1 mol Si中含Si—Si的物质的量(一个Si原子与四个Si原子形成四个Si-Si,一个Si—Si归属于两个Si原子,所以1 mol Si中含Si—Si的物质的量是2 mol)。
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氧化还原反应1、(2020全国理综Ⅱ)10、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H2O2 → H2O IO3- → I2 MnO4-→ Mn2+ HNO3→ 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A. H2O2B. IO3-C. MnO4-D. HNO32、(2020广东)13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的是A.O3+2KI+H2O==2KOH+I2+O2B.2CH3COOH+C a(ClO)2==2HClO+Ca(CH3COO)2C.I2+2NaClO3==2NaIO3+Cl2D.4HCl+MnO2==MnCl2+Cl2↑+2H2O3、(2020江苏)3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
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②Cu与FeCl3溶液③Zn与H2SO4溶液④Fe与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①③B.③④C.①②D.①③④4、(2020全国理综Ⅱ)28(15分)以下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其中,氧化物(I)是红棕色固体,氧化物(II)、(III)、(IV)在反应条件下都是气体。
(1)氧化物(I)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氧化物(II)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28、(15分)⑴ Fe 2O 3 CO (6分)⑵ ① Fe 2O 3 + 3 CO高温 2 Fe + 3 CO 2 ② CO + H 2O高温 CO 2 + H 2 ③ C + H 2O 高温CO + H 2 (如写可逆号,同样给分) (9分)5、 (2020天津理综)29(14分)2gCu2S和CuS的混合物在酸性溶液中用400mL0.2022020mol/LKMnO4溶液处理,发生反应如下:8MnO4-+5Cu2S+44H+=10Cu2++5SO2+8Mn2++22H2O6MnO4-+5CuS+28H+=5Cu2++5SO2+6Mn2++14H2O反应后煮沸溶液,赶尽SO2,剩余的KMnO4恰好与350mL0.1mol/L(NH 4)2Fe(SO 4)2溶液完全反应。
2018~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反应机理1.[2020新课标Ⅰ]铑的配合物离子[Rh(CO)2I 2]-可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CH 3COI 是反应中间体B .甲醇羰基化反应为CH 3OH+CO=CH 3CO 2HC .反应过程中Rh 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D .存在反应CH 3OH+HI=CH 3I+H 2O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明确指出,铑配合物()22Rh CO I -⎡⎤⎣⎦充当催化剂的作用,用于催化甲醇羰基化。
由题干中提供的反应机理图可知,铑配合物在整个反应历程中成键数目,配体种类等均发生了变化;并且也可以观察出,甲醇羰基化反应所需的反应物除甲醇外还需要CO ,最终产物是乙酸;因此,凡是出现在历程中的,既非反应物又非产物的物种如CH 3COI 以及各种配离子等,都可视作中间物种。
A .通过分析可知,CH 3COI 属于甲醇羰基化反应的反应中间体;其可与水作用,生成最终产物乙酸的同时,也可以生成使甲醇转化为CH 3I 的HI ,A 项正确;B .通过分析可知,甲醇羰基化反应,反应物为甲醇以及CO ,产物为乙酸,方程式可写成:()22Rh CO I 33CH OH CO CH COOH -⎡⎤⎣⎦+−−−−−→,B 项正确;C .通过分析可知,铑配合物在整个反应历程中,成键数目,配体种类等均发生了变化,C 项不正确;D .通过分析可知,反应中间体CH 3COI 与水作用生成的HI 可以使甲醇转化为CH 3I ,方程式可写成:332CH OH+HI CH I H O −−→+,D 项正确;答案选C 。
【点睛】对于反应机理图的分析,最基本的是判断反应物,产物以及催化剂;一般的,催化剂在机理图中多是以完整的循环出现的;反应物则是通过一个箭头进入整个历程的物质;而产物一般多是通过一个箭头最终脱离整个历程的物质。
2.[2020新课标Ⅱ]据文献报道:Fe(CO)5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
第1讲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2019北京)下列示意图与化学用语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水合离子用相应离子符号表示)【答案】B【解析】A.NaCl为强电解质,NaCl溶于水,NaCl在水分子作用下,自发解离为Na+和Cl-,故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故A不符合题意;B.电解氯化铜溶液,铜离子向阴极移动,得电子,发生电极反应为:Cu2++2e-=Cu,氯离子向阳极移动,失电子,发生电极反应为:2Cl-+2e-=Cl2,所以电解总反应为:Cu2++2Cl-Cu+Cl2↑,故B符合题意;C.CH3COOH为弱电解质,溶于水部分电离,因此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反应H2(g)+Cl2(g)=2HCl(g)的反应热等于断裂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436kJ/mol+243kJ/mol=679kJ/mol),与形成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431kJ/mol×2=862kJ/mol)之差,即放热183kJ/mol,放热∆H为负值,所以H2(g)+Cl2(g)=2HCl(g)∆H=-183kJ/mol,故D不符合题意。
2.(2019全国Ⅱ卷)环戊二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农药、橡胶、塑料等生产。
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g)= (g)+H2(g) ΔH1=100.3 kJ·mol−1 ①H2(g)+ I2(g)=2HI(g) ΔH2=﹣11.0 kJ·mol−1 ②对于反应:(g)+ I2(g)=(g)+2HI(g) ③ ΔH3=___________kJ·mol−1。
【答案】 (1). 89.3【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反应③的ΔH=89.3KJ/mol;答案:89.3。
3.(2019全国Ⅲ卷)近年来,随着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氯气的需求量和氯化氢的产出量也随之迅速增长。
第一讲化学能与热能【真题速递】1.(2019.全国1卷)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
回答下列问题:(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_________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 小于2。
02 COOH+H+HO===COOH+2H+OH或H2O===H+OH【解析】(3)根据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并结合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相对能量可知,CO(g)+H2O(g)的能量(-0。
32eV)高于CO2(g)+H2(g)的能量(—0.83eV),故水煤气变换的ΔH小于0;活化能即反应物状态达到活化状态所需能量,根据变换历程的相对能量可知,最大差值为:其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1。
86—(-0。
16)eV=2。
02eV;该步骤O===COOH+2H+OH;因反应前后的反应物为COOH+H+HO===H+OH。
COOH和1个H未发生改变,也可以表述成H2.(2019.全国2卷)环戊二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农药、橡胶、塑料等生产。
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g)= (g)+H2(g)ΔH1=100.3 kJ·mol−1 ①H2(g)+ I2(g)=2HI(g) ΔH2=﹣11.0 kJ·mol−1 ②对于反应:(g)+ I2(g)=(g)+2HI(g)③ΔH3=___________kJ·mol−1。
【答案】(1)。
89.3【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反应③的ΔH=89。
2020年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专题、单选题1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能量B.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始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C.由C(S,石墨)=C(S 金刚石)出=+1.9 kJmo 「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2 .根据下图所得判断正确的是()H 2O(g) = H 2O(l) △ H = -44 kJ/mol 生成物 CO(gM lhOQ)A//反应过程已知: A.图 反应为吸热反应B.图C.图 反应使用催化剂时,会改变其 4H中若H 2O 的状态为液态,则能量变化曲线可能为D.图中反应为 CC 2(g) + H 2(g) = CO(g) + h !O(g) AH = + 41 kJ/mol3.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水时的热量变化,其中一定正确的是]gi H ;的其枕钾斯裂j 2|1 吸收侪56国EJOlmdHaO 的共一;落016的其健跳断裂. 释放9M kJ 能艮―"此L - Q吸收取9口能第乙内A.生成1mol H 2O 时放出热量245 kJB.2O 分解为H 2与O 2时放出热量C.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甲>乙 >丙 D.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小于水的能量4.已知一定条件下断裂 1 mol 化学键生成气态原子需要吸收的能量如下: H-H 436 kJ; Cl —Cl 243 kJ; H — Cl431 kJ 。
下列所得热化学方程式或结论正确的是( )A.氢分子中的化学键比氯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更稳定B. 2HCl(g) = H 2(g) + C 2(g)的反应热 AH < 0C. H 2(g) + C 2(g) = 2HCl(g) A H=-183 kJD.相同条件下,H 2(g)+ C 2(g) =2HCl(g)反应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小不相等反应物 CO^J+Hztg)一甲5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已知 NaOH(aq)+ HCl(aq 尸NaCl(aq)+ H 2OQ) HA^ — 57.3 kJ mol 1 , 则含 40.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 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B.已知 2H 2⑼+ O 2(g)=2H 2O(g) H=- 483.6 kJ mol 1 ,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241.8 kJ mol 1C.已知 2c(s)+ 2O 2(g)=2CC 2(g) H=a ; 2c ⑸+ O 2(g)=2CO(g) H=b,则 a>bD.已知P 4(白磷,s)=4P (红磷,s) Hv 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6 .向Na z CQ 溶液中滴加盐酸,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 HCC 3 (aq) + H+(aq) = CC 2(g)+H 2O(l)为放热反应B. CC 32 (aq)+2H + (aq)=CO 2(g)+H 2O(l) AH= ( AH+ A" AH3)C. AH I > AI2 ,AH2< AH3D. H 2CQ(aq)= CQ(g) + H 2O(l),若使用催化剂,则AH3变小7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 CH 4(g)+ 2O 2(g) =CQ(g)+2H 2O(l) A H=890.3 kJ/mol; ②N 2(g)+O 2(g) =2NO(g) A H=+180J/mol 。
高中化学高三真题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汇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08全国Ⅱ卷〕红磷P(s)和Cl 2(g)发生反应生成PCl 3(g)和PCl 5(g)。
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下图(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 产物的数据)。
依照上图回答以下咨询题:(1)P 和Cl 2反应生成PCl 3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l 5分解成PCl 3和Cl 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 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molPCl 5,反应达到平稳时PCl 5还剩0.60mol ,其分解率α1等于_________;假设反应温度由T 1升高到T 2,平稳时PCl 5的分解率为α2,α2_______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业上制备PCl 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 和Cl 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 3,然后降温,再和Cl 2反应生成PCl 5。
缘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 和Cl 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 5的△H 3=_________,P 和Cl 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 5的△H 4______△H 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PCl 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能够看出,1molP 在Cl 2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06kJ ·mol -1,因此P 与Cl 2反应生成PCl 3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P(s)+32Cl 2(g)===PCl 3(g);△H =-306kJ ·mol -1。
(2〕中间产物PCl 3和未完全反应的Cl 2的总能量高于最终产物PCl 5的能量,其△H =-93kJ ·mol -1,因此PCl 5(g)===PCl 3(g)+Cl 2(g);△H =93kJ ·mol -1;分解率α1=0.80mol -0.60mol 0.80mol×100%=25%,由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此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平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PCl 5的分解率增大。
专题08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2018北京卷】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考查原子利用率、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本题应从历程入手,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出总反应方程式,然后根据“原子经济”的概念,即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判断A选项的正误;根据CH4和CH3COOH的结构简式或结构式,找出反应过程断键的位置、生成键的位置,从而判断B选项正误;根据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以及历程,判断出①到②属于放热还是吸热,从而判断出C选项正误;根据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判断出D选项的正误。
2.【2018江苏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B.反应4Fe(s)+3O2(g)2Fe2O3(s)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3 mol H2与1 mol 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6.02×1023D.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燃料电池中能量的转化、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断、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蛋白质的变性和酶的催化特点。
【试题点评】易错提醒:(1)各种电池在放电时,化学能大部分转化为电能,还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2)了解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常见的吸热反应,弄清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知道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据,并能根据熵判据和焓判据判断反应的自发性;(3)了解可逆反应的特点,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4)了解蛋白质的性质和酶催化的特点。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 [2020·江苏化学卷4]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E 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 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C 解析:本题属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考查范畴,虽然《2020年江苏考试说明》中没有提及“活化能”这一概念,但《选修四》课本第3页的绪言中就有这些内容,新课程标准中也有“活化能”这一概念。
看来高三复习一定注意要抓课本、抓基础,抓《考试说明》的同时,适当兼顾新课程标准,不能急功近利、顾此失彼。
2. [2020·安徽理综化学卷7]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322NaHCO H HCOONa H O ++垐垎?噲垐?储氢释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B .3NaHCO 、HCOONa 均句有离子键和共介键C . 储氢过程中,3NaHCO 被氧化D .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1mol 2H O 放出2.24L 的2HB 【解析】本题以新的储氢方法为背景,综合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同时考查考生对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A 项错误;NaHCO 3、HCOONa 均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在HCO -3、HCOO - 中均含有共价键,B 项正确;储氢过程中NaHCO 3被还原,C 项错误;D 项没有说明气体所处的状态,错误。
3. [2020·浙江理综化学卷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100 ℃、101 kPa 条件下,液态水的气化热为40.69 kJ·mol -1,则H 2O(g)H 2O(l) 的ΔH = 40.69 kJ·mol -1B .已知MgCO 3的K sp = 6.82 × 10-6,则所有含有固体MgCO 3的溶液中,都有c (Mg 2+) = c (CO 32-),且c (Mg 2+) · c (CO 32-) = 6.82 × 10-6C.已知:共价键C-C C=C C-H H-H 键能/ kJ·mol-1348 610 413 436则可以计算出反应CH3(g)+3H2CH3(g)(g)的ΔH为-384 kJ·mol-1D.常温下,在0.10 mol·L-1的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能使NH3·H 2O的电离度降低,溶液的pH减小D 解析:A 选项中,H2O(g)→H2O(l)是放出热量,则H2O(g)H2O(l) 的ΔH=-40.69 kJ·mol-1。
认识化学能可以与热能、电能等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能量的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用焓变表示。
了解盖斯定律及其简单应用。
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了解原电池及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
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认识电解在实现物质转化和储存能量中的具体应用。
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本质,知道金属腐蚀的危害,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化学能与热能一、反应热及其表示方法1.两种角度理解反应热(1)从微观的角度说,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的差值。
在图中,a表示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b表示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c表示反应热。
(2)从宏观的角度说,是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差值。
在图中,a表示活化能;b表示活化分子变成生成物分子所释放的能量;c表示反应热。
2.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反应热:ΔH =E 1-E 2或ΔH =E 4-E 3,即ΔH 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或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3.反应热的表示方法——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或判断的注意事项:(1)注意ΔH 的符号和单位:吸热反应的ΔH 为“+”,放热反应的ΔH 为“-”;ΔH 的单位为kJ·mol -1。
(2)注意测定条件:绝大多数的反应热是在25 ℃、101 kPa 下测定的,此时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3)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5)注意ΔH 的数值与符号: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 也要加倍。
逆反应的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
专题08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2019北京卷】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考查原子利用率、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本题应从历程入手,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出总反应方程式,然后根据“原子经济”的概念,即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判断A选项的正误;根据CH4和CH3COOH的结构简式或结构式,找出反应过程断键的位置、生成键的位置,从而判断B选项正误;根据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以及历程,判断出①到②属于放热还是吸热,从而判断出C选项正误;根据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判断出D选项的正误。
2.【2019江苏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B.反应4Fe(s)+3O 2(g)2Fe2O3(s)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3 mol H2与1 mol 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6.02×1023D.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燃料电池中能量的转化、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断、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蛋白质的变性和酶的催化特点。
【试题点评】易错提醒:(1)各种电池在放电时,化学能大部分转化为电能,还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2)了解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常见的吸热反应,弄清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知道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据,并能根据熵判据和焓判据判断反应的自发性;(3)了解可逆反应的特点,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4)了解蛋白质的性质和酶催化的特点。
3.【2019江苏卷】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C(s) + H2O(g)CO(g) + H2 (g) ΔH1 = a kJ·mol−1②CO(g) + H2O(g)CO2 (g) + H2 (g) ΔH 2 = b kJ·mol−1③CO2 (g) + 3H2 (g)CH3OH(g) + H2O(g) ΔH 3 = c kJ·mol−1④2CH3OH(g)CH3OCH3 (g) + H2O(g) ΔH 4 = d kJ·mol−1A.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B.反应③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C.反应CH3OH(g)12CH3OCH3 (g) +12H2O(l)的ΔH =2dkJ·mol−1D.反应 2CO(g) + 4H2 (g) CH3OCH3 (g) + H2O(g)的ΔH = ( 2b + 2c + d) kJ·mol−1【答案】C【名师点睛】本题以合成新能源二甲醚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简单化工流程的反应原理、能量的转化关系、化学反应焓变的概念、盖斯定律的运用等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同时关注了节能减排、工业三废资源化处理、开发利用新能源等社会热点问题。
4.【2019海南卷】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C57H104O6(s)+80O2(g)=57CO2(g)+52H2O(l)已知燃烧1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kJ。
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H为A.3.8×104kJ·mol-1B.-3.8×104kJ·mol-1C.3.4×104kJ·mol-1D.-3.4×104kJ·mol-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燃烧热指的是燃烧1mol可燃物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1kg油酸甘油酯释放出热量 3.8×104kJ,则燃烧1mol油酸甘油酯释放出热量为 3.4×104kJ,则得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H=-3.4×104kJ·mol-1考点:考查燃烧热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名师点睛】考纲明确要求: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根据考纲的这一要求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综合起来考查将成为一种热门的题型,同时注意到由于能源日益匮乏,因此有关燃烧热、中和热、盖斯定律等问题必将成为今后命题的重点。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热化学方程式试题大多是一些思路型题型,题目变化较多,但思路变化却较少,主干知识依然是重点考查的内容。
此类试题比较贴近当前的教学实际,虽然形式上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但只要学会了基础题型的解题思路和应对策略,缜密分析、逐层递解,再经过一些变化演绎,就可以准确解答相关题型。
此外,通过此类题型的解题策略探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2019海南卷】由反应物X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的ΔH=E5−E2A.由X Y→反应的ΔH<0B.由X ZC.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D.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Z的产率【答案】BC【解析】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图象的分析与判断【名师点睛】对于化学图像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①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化学反应原理挂钩。
②紧扣反应特征,搞清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反应。
③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等等。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主要结合物质反应与能量变化图,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热的理解。
对于AB两项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可以从三个角度判断:一是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生成物总能量比反应物总能量高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二是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三是从常见的反应分类去判断。
6.【2016江苏卷】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 ===2H2(g)+ O2(g)ΔH1=571.6kJ·mol–1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 H2O(g) ===CO(g)+ H2(g)ΔH2=131.3kJ·mol–1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 H2O(g) ===CO(g)+3H2(g)ΔH3=206.1kJ·mol–1A.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C.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减小D.反应CH4(g)===C(s)+2H2(g)的ΔH=74.8kJ·m ol–1【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有关判断以及反应热计算等【名师点晴】应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简单计算的关键在于设计反应过程,同时还需要注意:①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ΔH 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ΔH的换算关系。
②当热化学方程式乘、除以某一个数时,ΔH也应相应地乘、除以某一个数;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Δ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Δ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
③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书写时,ΔH的符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
④在设计反应过程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
答题时注意灵活应用。
7.【2016上海卷】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属于吸热反应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一定属于分解反应【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考查常见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名师点睛】化学试题的呈现方式形式多样,可采用文字、数据、图表、示意图等多种方式的融合,增加试题信息的广度,考查学生从不同呈现方式中提取有用信息、加工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思考或推理的能力。
这些信息蕴含着解决试题的重要思路、数据和方法,如物质性质、物质形态、反应条件、反应产物、结构特征以及变化趋势等。
这就要求考生通过“现场独立自学”的方式,从中概括抽象出新的知识或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与学过的知识相组合,形成较全面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将这些知识体系进一步应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从而解决问题。
这种试题培养和考查了考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题利用分子模型示意图考查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反应、吸(放)热反应的区别与联系,注意示意图中隐藏的信息:反应前只有一种分子,反应后既有新生成的化合物分子,又有新生成的单质分子,还有未反应的反应物分子,结合各种反应类型的本质特征回答即可。
8.【2018新课标1卷】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
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4(g)完全分解):t/min 0 40 80 160 260 1300 1700 ∞p/kPa 35.8 40.3 42.5. 45.9 49.2 61.2 62.3 63.1①已知:2N2O5(g)=2N2O5(g)+O2(g) ΔH1=−4.4 kJ·mol−12NO2(g)=N2O4(g) ΔH 2=−55.3 kJ·mol−1则反应N2O5(g)=2NO2(g)+12O2(g)的ΔH=_______ kJ·mol−1。
【答案】(2)①53.1【解析】精准分析:(2)①已知:ⅰ、2N2O5(g)=2N2O4(g)+O2(g) △H1=-4.4kJ/molⅱ、2NO2(g)=N2O4(g) △H2=-55.3kJ/mol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ⅰ÷2-ⅱ即得到N2O5(g)=2NO2(g)+1/2O2(g) △H1=+53.1kJ/mol;9.【2018新课标2卷】CH4-CO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H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1)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