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二版)中关于LD50的部分
- 格式:pdf
- 大小:216.55 KB
- 文档页数:9
实验一、LD50的测定[目的] 通过测定药物LD50的方法、步骤和计算过程,了解急性毒性试验的常规。
[材料] 小鼠50只(体重17-25g,雌雄各半) 注射器及针头1. 探索剂量范围取小鼠8-10只,以2只为一组分成4-5组,选择组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按腹腔注射哈顿佐剂,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及100%死亡率(至少应找出引起20%—8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
2. 进行正式试验在预初试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范围内,选用5个剂量按等比级数增减;尽可能使半数组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上,另半数组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下。
每组10只左右,动物的体重和性别要均匀分配。
完成动物分组和剂量计算后按组腹腔注射给药。
最好先从中剂量组开始,以使能从最初几组动物接受药物后的反应来判断两端的剂量是否合适,否则可随时进行调整。
LD50测定中应观察记录的项目:1、实验各要素:实验题目,实验日期,室温,检品的批号、规格、来源、理化性状、配制方法及所用浓度等;动物品系、来源、性别、体重、给药方式及剂量(药物的绝对量与溶液的容量)和给药时间等。
给药后各种反应;潜伏期(从给药到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时间);中毒现象及出现的先后顺序,开始出现死亡的时间;死亡集中时间;末只死亡时间;死前现象。
逐日记录各组死亡只数。
尸解及病理切片:从给药时开始记时,凡两小时以后死亡的动物,均及时尸解以观察内脏的病变,记录病交情况.若有肉限可见变化的则需进行病理检查.整个实验一般要观察7-14天,观察结束时,对全部存活动物称重,尸解,同样观察内脏病变并与中毒死亡鼠尸解情况相比较。
当发现有病变时,也同样作病理检查,以比较中毒后病理改变及恢复情况。
2、结果计算根据试验设计,采用相应的方法计算LD50,一般采用按Reed-Muench法计算或寇氏改进法karber法。
实验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目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在24小时内给药1次或2次(间隔6-8小时),观察动物接受过量的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
ld50的测定方法的实验报告思考题【引言】在进行科学研究或毒理学评估时,LD50(半数致死剂量)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实验。
LD50是指能够致死一半受试动物的剂量,它是评估某种物质毒性的指标。
本文章将探讨LD50的意义和测定方法,并思考在实验报告中应该包含哪些重要的内容。
【LD50的意义】在毒理学研究中,确定物质的毒性是至关重要的。
而LD50作为一种实验评估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的毒性程度和剂量效应。
通过测定一种物质在动物体内的LD50,可以进行危险品分类、毒物识别和毒性研究等领域的工作。
【LD50的测定方法】要测定一种物质的LD50,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测定方法:1. 最常用的方法:经典Litchfield-Wilcoxon法(Up-and-Down 法)。
该方法是在动物(如小鼠、大鼠)体内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对半数动物产生死亡为止。
根据每个动物的反应调整下一个动物的剂量,以便更接近于LD50。
最后通过计算不同剂量的死亡率,确定LD50。
2. 毒性分类法:根据测定的数据,将物质分为毒性类别。
这种方法是根据动物对不同剂量物质的反应,将物质分为五个毒性类别:非常毒、有毒、有限毒、少量毒和微毒。
这种分类法便于在实验中确定剂量的范围,并提供定量和定性的信息。
3. 统计学分析法:使用统计学方法来计算LD50。
这种方法是将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计算得到近似的LD50值,并给出统计上的置信区间以反映结果的可靠性。
统计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LD50和预测剂量效应。
【实验报告的重要内容】实验报告是对实验进行总结和回顾的重要文件,对于展示和传达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当涉及到LD50的测定时,以下是应该包含在实验报告中的重要内容:1. 实验目的和背景:简要介绍LD50的测定方法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意义。
2. 实验设计和材料:详细描述实验所使用的动物种类、药物剂量、实验环境等。
3. 实验步骤:清晰地描述每个实验步骤,包括剂量递增、动物反应观察等。
实验二经口急性毒性LD50测定实验二经口急性毒性LD50测定一、试验目的1. 熟悉急性毒性LD50测定的剂量设计2. 掌握小鼠灌胃技术3. 掌握改进寇氏法计算LD50的方法二、试验原理选择健康的实验动物,依据LD50计算的设计原则,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数个染毒组和一个阴性对照组。
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给予实验组受试物后,观察动物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中毒死亡的特征以及可能的死亡原因。
根据受试物毒性反应与剂量的关系,求出半数致死剂量(LD50),并根据LD50值将受试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三、材料和试剂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60只,雌雄各半2. 器材:灌胃针(小鼠适用)、注射器、吸管、容量瓶、烧杯、滴管、分析天平、台秤、外科手术剪、镊子3. 受试物:(敌百虫或克佰威)4. 染色剂:苦味酸酒精饱和溶液、0.5%品红溶液四、实验内容1. 实验动物称重、编号和随机分组2. 染毒剂量设计及试剂配制3. 小鼠灌胃染毒技术4. 毒性反应的观察及LD50计算五、试验方法(一)预实验1. 探索剂量范围先找出100%与0%的致死量(或阳性反应的剂量)为实验的上、下限剂量(Dmax和Dmin)。
据经验或文献定出一个估计量,取动物若干,每4只一组,按估计量给药,如出现4/4死亡时,下一组剂量降低,当出现3/4死亡时,则上一剂量为Dmax;如降低一档剂量出现的死亡率2/4或1/4时,应考虑到4/4死亡剂量组在正式实验时可能出现死亡率低于70%,为慎重起见可将4/4死亡剂量乘以1.4倍,作为Dmax。
以次类推,找出Dmin。
2. 剂量分组一般染毒组数(G)以5-8组为宜,组间剂量比值为r。
在确定组数后,按下列公式计算r。
1/(G-1)r = (Dmax/Dmin) 3. 受试物溶液的配制配制等比浓度的敌百虫溶液,并使每只动物在给药容量上相等(如0.5ml/20g)。
剂量按等比级数增减,相邻两剂量比值1:0.6,0.9,设5个剂量组。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药理学实验报告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时间2012.04.11江苏大学实验报告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五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和计算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测定药物LD50的方法、步骤和计算过程。
二、实验原理由于实验动物的抽样误差,药物能使动物致死的剂量大都在50%质反应的上下,成常态分布。
在急性毒物实验中50%质反应即所谓半数致死量(LD50)。
在这样的质反应中药物剂量和质反应间呈S型曲线,S型曲线的两端较平,而在50%质反应处的曲线斜率最大。
因此,这里的药物剂量稍有变动,则动物的死或活的反应出现明显差异,所以测定半数致死量能比较准确的反映毒性的大小,LD50数字越小,毒性越大。
三、实验材料实验动物:小鼠(体重17~25g);实验器材:鼠笼,天平,1mL注射器;实验药品: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苦味酸溶液。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探索剂量范围:取小鼠8~10只,以2只为一组,分成4~5组,选择剂量间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分别给各组腹腔注射盐酸普鲁卡因溶液,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及10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致死量约在105~150mg/kg范围内)。
本步骤可由实验室预先进行。
2.正式试验:在预试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的范围内,选用几个剂量(一般用5个剂量,按等比级数增减,相邻剂量之间比例为1:0.7或1:0.8),各剂量组动物数为10只,分别用苦味酸标记。
动物的体重和性别要分层随机分配,完成动物分组剂量计算后按组腹腔注射给药。
最好先从中剂量组开始,以便能从最初几组动物接受药物后的反应来判断两端的剂量是否合适,否则可随时进行调整,尽可能使动物的死亡率在50%上下,死亡率为0%或100%时,不能用于计算。
实验以全班为一个单位,可以一个组观察一个剂量组(10只小鼠),或每组各作每一剂量组的2只小鼠。
务求用药量准确,注射方法规范,以减少操作误差,避免非药要物所致的死亡,得到较理想的结果。
⼤学药理学实验(附)实验题⽬:⼩⿏腹腔注射筒箭毒碱ED50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Cl-Tubocurarine's Median Effective Dose (ED50)【实验⽬的】了解ED50的测定⽅法、原理、计算过程与意义。
【相关理论】1.关于量反应,质反应:量反应是指个体上反应的强度并以数量的分级来表⽰;例如:⾎压、尿量等。
质反应是指群体中所观察到的某⼀效应的出现;如:⽣死、有效或⽆效。
以阳性反应的出现频率或百分数来表⽰(全或⽆,阳性率)。
2.关于ED50,LD50,以及治疗指数:能使群体中有半数个体出现某⼀效应的剂量,称为半数效应量,若此效应为有效,则为半数有效量ED50,ED50是质反应的参数。
若此效应为死亡时,则为半数致死量LD50。
治疗指数= LD50/ ED50=TI,该值越⼤越好,说明药物越安全.可⽤机率单位正规法或点斜法求出LD1 ,ED99 ;LD5 ,ED95。
3.肌松药分为去极化型和⾮去极化型两种。
去极化型肌松药的代表为琥珀酰胆碱,其肌松作⽤不能被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拮抗,反⽽会加重。
⾮去极化型肌松药的代表为筒箭毒碱,其肌松作⽤能被新斯的明解救。
4.测定ED50,LD50的意义可计算治疗指数TI(LD50/ ED50),为临床安全⽤药提供指导。
【实验动物】⼩⿏(昆明种KM),雌雄各半。
【实验器材】铁丝⽹,铁架台,天平,注射器等。
【实验⽅法】应⽤点斜法测定ED50。
应⽤该⽅法测定ED50时,实验设计必须符合以下5点要求:1)动物以5~8组为宜;2)每组动物数须⼀致;3)各组给药剂量应呈现等⽐数列;4)各组给药剂量的公⽐r = 1.1~1.6;5)最⼤剂量(Dmax)组的阳性反应率须≥80%,最⼩剂量(Dmin)组的阳性反应率须≤20%【实验⽅法】1.预实验:⽬的是为了找出符合上述点斜法要求5)的Dmax和Dmin。
阳性反应判定标准:20min内⼩⿏落下3次(注意排除因互相拥挤⽽落下所造成的假阳性)。
药理学实验 (异)戊巴比妥钠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目的] 用小白鼠求戊巴比妥钠的LD 50、ED 50及其治疗指数(1)戊巴比妥钠半数致死量(LD 50)的测定(实验示例,供同学参考)[方法] 取体重20g 左右小鼠50只,分为5组,每组10只。
各组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戊巴比妥钠。
注射后24小时,记录各组死亡鼠数。
结果如下所示。
按公式: LD 50=㏒-1[Xm-i (ΣP-0.5)]计算或机率单位—对数剂量作图法求得LD 50=120mg/kg 。
结果 组别 剂量D (mg/kg) 1ogD 实验鼠数 死亡鼠数 死亡反应百分率(%) P LD 50(mg/kg) 1 187.5 2.273 10 10 100 1.0 1202 150.0 2.176 10 7 70 0.73 120.0 2.079 10 6 60 0.64 96.01.982 10 2 20 0.2 5 72.0 1.857 10 0 0 0 (1)按公式LD 50=1og -1[Xm-i (Σp-0.5)]计算,求LD 50。
其中Xm=最大剂量对数值 P=动物死亡率(用小数表示) Σp=各组死亡率的总和 I=相邻两组剂量比值的对数(高剂量做分子) 将实验结果代入上述公式 Xm=1og187.5=2.273 Σp=1.0+0.7+0.6+0.2+0=2.5 i=1og =1og1.25=0.0969 LD 50=1og -1[Xm-i(Σp-0.5)] =1og -1[2.273-0.0969(2.5-0.5)] =1og -1[2.273-0.1938]= 1og -12.0792 =120.0(mg/kg)(2)戊巴比妥钠半数有效量(ED 50)的测定[材料]药品:戊巴比妥钠溶液(浓度为0.20%,0.25%,0.31%,0.39%,0.49%) 器材:注射器0.25ml (或1ml ) 5 针头、天平、鼠笼 0.1505.18721动物:小白鼠(20g 左右)50只[方法]取体重20g 左右小鼠10只,分为5组,每组2只,称重。
药理学实验方法药理学实验方法第-讲实验动物的选择在药理学实验中,要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不同动物,常用动物有:1、青蛙和蟾蜍心脏(离体、在体)实验, 制备坐骨N-腓肠标本等。
2、小白鼠:药物初筛:镇痛、耐缺氧、抗肿瘤药物、LD50测定、避孕药实验等。
3、大白鼠:抗炎作用,大白鼠踝关节肿胀实验,血压测量,胆管插管等。
长期性毒性试验。
4、豚鼠:对组胺敏感,并易于致敏,常用抗过敏药(平喘药、抗组胺药)实验。
离体心房、心脏、肠管实验等。
豚鼠对结核菌也敏感,也用于抗结核病药物实验。
5、兔:家兔易得,驯服,便于静脉注射和灌胃,常用于观察药物对心脏的作用和对CNS 的作用。
又由于其体温变化较敏感,也常用于体温实验及热原检查。
家兔也常用于避孕药实验。
6、猫:猫的血压比较稳定,具有咳咳嗽反射和呕吐动作。
因而常用于心血管药物实验和镇咳药、镇吐药实验。
7、狗:狗的血压比较稳定,常用于降压药、升压药和抗休克药实验。
狗比较容易驯服,最适用于慢性实验。
手术造瘘(胃、肠)以便观察药物对胃肠蠕动和分泌的影响。
此外,长期毒性实验也常用狗来进行。
* 附:给药途径及剂量限制1. 小白鼠(1)灌畏法:0.1~0.25ml/10g体重。
(2)皮下注射:0.1~0.3ml/10g体重。
(3)肌肉注射:0.2ml/每侧。
(4)腔注射:0.1~0.25ml/10g体重。
(5)静脉注射:0.05~0.1ml/10g体重。
1.大白鼠(1)灌畏法:2.0ml/10og体重。
<3.0ml/只。
(2)腔注射:0.1~0.25ml/10g体重。
第二讲实验动物的麻醉和处死一、各种实验动物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1药理学实验方法1、乙醚乙醚为挥发性麻醉药。
常用于小动物(小鼠)的麻醉。
使用方法有:开放发和封闭法。
2、戊巴比妥钠戊巴比妥钠的作用稳定、麻醉持续时间中等(一次给药可维持作用2~4 hr),一般实验均可使用。
常用其3% 溶液。
各种动物所用剂量如下:狗:30mg/kg,iv猫、兔:30~40mg/kg,iv或ip大鼠、小鼠:40~50mg/kg,ip3、乌拉坦乌拉坦的作用较弱,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小是其优点。
常见的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其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250500毫克。
在大鼠体内进行的实验表明,口服阿司匹林的LD50值约为每千克体重200400毫克。
2. 青霉素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但其对某些动物(如小鼠、大鼠)的LD50值较高,约为每千克体重500010000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青霉素的毒性因物种而异,对人类的毒性较低。
3. 地高辛地高辛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其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13毫克。
在犬体内的实验显示,地高辛的LD50值约为每千克体重0.52毫克。
4. 吗啡吗啡是一种强效镇痛药,其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300500毫克。
在大鼠体内进行的实验表明,口服吗啡的LD50值约为每千克体重400600毫克。
5. 苯巴比妥苯巴比妥是一种镇静催眠药,其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200500毫克。
在小鼠体内进行的实验显示,苯巴比妥的LD50值约为每千克体重300400毫克。
需要注意的是,LD50值并非绝对固定,它受实验条件、给药途径、动物种类等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在评估药物安全性时,应以实际实验结果为准,并结合其他毒性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我们还需关注药物在人体内的实际毒性,以确保用药安全。
当然,让我们继续探讨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并补充一些额外的信息。
6. 氯霉素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其对小鼠的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250300毫克。
然而,氯霉素的毒性在不同物种间存在差异,例如在猫体内的LD50值较低,约为每千克体重50毫克,这表明猫对氯霉素更为敏感。
7. 哌甲酯(利他林)哌甲酯是一种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药物,其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190毫克(大鼠口服)。
需要注意的是,哌甲酯的毒性作用可能与其药理作用相似,因此在用药时需严格控制剂量。
8. 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是一种常用的补铁药物,其对大鼠的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250300毫克。
适用班级:授课时间:指导教师:普鲁卡因LD50的测定【目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测定药物LD50的方法、步骤和计算过程。
【实验用品】仪器:注射器、针头、鼠笼、天平动物:小鼠体重17~25g(♂♀各半,应注明性别,实验前禁食12h,不禁水)药品:2%普鲁卡因溶液【方法】(1)探索剂量范围取小鼠8~10只,2只为一组,分成4~5组,选择组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分别按组腹腔注射普鲁卡因溶液,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及100%死亡剂量的所在范围(参考剂量164mg/kg,最大剂量250mg/kg)。
(2)进行正式实验在预初实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的范围内,选用几个剂量(一般用3~5个剂量,按等比级数增减,相邻剂量之间呈1:0.8或1:0.7)。
尽可能使半数组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上,另半数组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下。
各组的动物数应相等或相差无几,每组10只,动物的体重和性别要分层随机均匀分配。
完成动物分组和剂量计算后按组腹腔注射给药。
最好先从中剂量组开始,以便能从最初几组动物接受药物后的反应来判断两端的剂量是否合适,否则可随时进行调整。
(3)统计实验结果给药后经过一定时间,清点各组的死亡小鼠数。
用改良寇氏法计算普鲁卡因的LD50。
(4)课堂实验将结果用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
取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按表中剂量分组给药,腹腔注射2%盐酸普鲁卡因,观察并记录表中项目,小鼠注射1~2min出现中枢兴奋,后转为抑制,最后死亡。
不死者一般在15~20min内恢复正常,故观察30min内死亡即可,将结果列入实验表1。
实验表1 普鲁卡因急性毒性实验数据表【结果分析】用改进寇氏法计算LD50。
【计算方法】LD50=lg-1[X m-i(∑P-0.5)]式中X m为最大剂量的对数值;i为相邻两组对数剂量的差值(大剂量组减小剂量组);P为各组动物的死亡率(以小数表示);∑P为各组动物死亡率的总和(P1+P2+P3+......) LD50的标准误;S lg LD50=i√(∑P-∑P2)/(n-1)式中S为标准误;lg LD50为LD50的对数值;∑P2为各组动物死亡率平方之和;n为每组的动物数。
药物急性毒性实验实验⼀药物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的】了解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的意义、原理,掌握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法和计算过程。
【原理】LD50是指在⼀群动物中能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由于实验动物的抽样误差,药物的致死量对数值⼤多在50%质反应的上下呈正态分布。
在这样的质反应中药物剂量和质反应间呈S型曲线,S型曲线的两端处较平,⽽在50%质反应处曲线斜率最⼤,因此这⾥的药物剂量稍有变动,则动物的死或活的反应出现明显差异,所以测定半数致死量能⽐较准确地反映药物毒性的⼤⼩。
【实验材料】1、动物:⼩⽩⿏,体重18-24g,雌、雄各半,实验前禁⾷12⼩时,不禁⽔。
2、药品:盐酸普鲁卡因,苦味酸。
3、器械:⼩⿏笼,天平,注射器(1mL),电⼦计算器。
【⽅法和步骤】(⼀)预备实验1、探索剂量范围:先找出100%及0%死亡的剂量,此即上下限剂量(D m及D n)。
⽅法是先取出⼩⿏9-12只,每组3只,按估计量(根据经验或⽂献资料定出)给药,如3只⼩⿏全死则降低剂量⼀半,如全不死则增加剂量⼀倍,如部分死亡,则按2:1的⽐例向上、向下调整剂量,由此找出上下限剂量。
2、确定组数,计算各组剂量:确定组数(G):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般分5-8个剂量组。
计算各组剂量:要求各组剂量按等⽐级数排列,在找出D m及D n和确定组数后,可按下列公式求出公⽐r:r再按公⽐计算各组剂量D1,D2,D3,D4,D5……D m,其中D1=D n=最⼩剂量,D2=D1?r; D3=D2?r; D4=D3?r; D5=D4?r; ……D G=D G-1?r。
r值⼀般以1.7~1.15之间为宜。
计算举例:已知某药在致死毒性实验中,Dm=187.5 mg/kg; Dn=76.8 mg/kg, 确定组数G=5,求r及各组剂量。
先代⼊公式求r=1.25,再计算各组剂量D1=Dn=76.8 mg/kg,D2=76.8?1.25=96 mg/kg, 依次计算D3,D4,及D G(D5)分别为120,150,187.5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