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基础与临床药理实验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304.83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简述肾外包扎性高血压模型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 答:原理:肾外异物包扎,可致肾周围炎,肾外形成一层纤维性鞘膜,压迫肾实质,造成肾 组织缺血,使肾素形成增加,进而使血管紧张素含量增加,血压上升。属肾性高血压模型。 注意事项:1) 肾外包扎材料除自制双层孔胶薄膜和玻璃纸外,还可用绸布、乳胶、火棉胶 等材料。肾外包扎应足够紧,但不能勒破组织。2) 如果要制造 2 肾 1 扎型,则一侧肾包扎 后无需切除另一侧肾,术后 3~6 个月 10%~20%动物形成高血压;如果要制造 2 肾 2 扎型,则 一侧肾包扎后同法包扎另一侧肾,术后 3~4 周 70%以上动物形成高血压。 三、 (一)佐剂性关节炎 1.大鼠 AA 的制备:选用雄性 Lewis、Wistar 或 SD 大鼠,体重 200g 左右,将每鼠右后足趾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0.1ml 致炎。CFA 是将卡介苗或死结合 分枝杆菌加入已经高压灭菌的液体石蜡中,浓度为 10mg/ml。原发病变主要表现为早起致炎 局部的炎症反应,致炎后 18h 右后足的肿胀达峰值,持续 3d 后逐渐减轻,8d 后再度肿胀; 继发病变一般出现于致炎后 10d 左右,表现为对侧和前肢的肿胀,耳和尾部出现“关节炎” 小结,变应性角膜翳以及体重下降等等。2.小鼠 AA 的制备:选用雄性 C57BL/6 小鼠,8 周龄, 4%氟烷吸入麻醉,左侧胫-跗关节皮下两点皮下注射 100ulCFA,CFA 浓度为 5ug/ul,对照组 同方法注射液状石蜡。造模后 22d 处死。造模 24h 内原发侧关节出现急性肿胀,第 9 天肿胀 较严重。 模型组穿格子数和活动度明显降低。 造模后小鼠对于机械异常性疼痛和热痛出现明 显退缩反应。 (二)II 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 1.小鼠 CIA 的制备:将鸡或牛 II 型胶原(CII) 溶解于 0.01mol/L 的醋酸后与同等容积的含有低浓度卡介苗的液体石蜡油 (ALCB) 充分乳化, CII 和 ALCB 的计量均为 4mg/mL.,乳化在冰浴中进行。在小鼠(18g 左右)根部多点皮内注 射乳化剂 0.1ml, 第 21d 在尾根部加强注射。 加强注射后, 由第三者检查关节炎的发生情况。 2.大鼠 CIA 的制备:CII 溶解于 0.01mol/L 的醋酸中(CII 终浓度为 4mg/ml) ,充分研磨,4 度过夜,讲 CII 溶液滴加至冷的不完全弗氏佐剂(IFA)中,等体积混合,充分乳化。大鼠 (体重 150g 左右)尾根部和背部分多点皮内注射 0.1mLCII 乳化剂。7d 后同法再坚强注射 一次。对照组注射 0.01mol/L 醋酸和 IFA 的乳化液。从第 20d 后开始,用组织测量仪测定后 足趾的容积。评价指标:足趾肿胀度、全身表现评分、关节肿胀数、关节炎指数、X 线评分、 关节炎病理评分。
一.1.首过效应: 口服给药后,药物在到达体循环之前,经肠道、肠壁和肝脏的代谢分解使进 入生物体内的相对药量降低。 2, 判断方法: 尾静脉给药 AUC 和门静脉给药 AUC— 比较判断肝首过—是—尾静脉》门静脉;门静脉给药和十二指肠给药 AUC—比较 判断肠首过—是—门静脉》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和灌胃给药 AUC—比较判断胃首过 —是—十二指肠 AUC》灌胃 AUC 二、血压测定法 1.直接测压法。1)麻醉动物直接测压法。2)清醒动物直接测压法。 2.间接测压法。1)容积测压法。2)脉搏测压法。
抑制 COX-2 可缓解 RA。 3、IL-1 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在 RA 炎症中,IL-1 可刺激 B 细胞和 T 细胞分泌 细胞因子和抗体物质,也可刺激软骨细胞和滑膜细胞分泌的细胞毒素。 4、甾体抗炎免疫药物:阻止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集中,并抑制 T、B 淋巴细胞 的增值与分化,减少炎症因子合成。 5、免疫调节剂:调节机体的免疫力。 12.耐受性试验首个剂量与最大剂量的选择: 首个剂量:1,有相似的药物用其治疗量的 1/10 开始;2 没有相似药物的用 敏感动物的 LD50 的 1/600 或最小有效量的 1/600.;3 亦可按体表面积计算大动 物最大耐受量 1/5—1/3 作为人用初始剂量。 最大剂量:1 同类药物单 次治疗量,2 动物长期毒性实验时引起功能损害剂量的 1/10,3dollery 法计算动 物最大耐受量的 1/5,4 若国外有科学的临床研究文献,可参考其临床治疗最大 用量。 13.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1. 药物在健康志愿者上的 PK,PD 和遗传药理学研究。 2. 临床药理评价和 1~4 期临床实验。 3. 治疗药物监测 4. 药物警戒。 5. 药物利用研究。 6.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7. 药物经济学研究。 14.合成路线的优选 1.要求合成步骤短,每步产率高。 2.要求使用的设备技术条件和工艺流程简单,尽可能采用一般的技术和定型的 常规设备。 3.原材料供应应该充足,立足国内和廉价的原材料尽量采用化工原料和工业级 溶剂,这样可以价格便宜又可以保证大量供应。 4.生产工艺的全程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基因多态性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 同时和经常存在两种或多种不连续的变 异型或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亦称遗传多态性。 (两者的关系没找到,还请高手补 充为感) 8.根据基因调整 6-MP 的用药 1.1 6-MP 为无活性的前体药,需在体内经代谢生成巯基鸟嘌呤核苷酸后 才能产生细胞毒性。另外还可以被 TPMT 催化发生甲基化反应或经黄嘌呤氧化 酶催化成硫脲酸。这两种途径来减少 TGNS,而主要是 TPMT 催化的甲基反应。 1.2 TPMT 基因具有遗传多态性,并与酶活性密切相关。基因型可分为野生型 基因纯合子、 杂合子和突变型纯合子。 野生型有高酶活性, 杂合子有中等酶活性, 突变型无酶活性。野生型 TGNS 浓度低,杂合子浓度稍高,突变型浓度最高。 即在使用时,TPMT 的低或无活性将导致形成 TGNS 毒积。 1.3 因此在临床用药时,测 TPMT 基因型来调整用药剂量。野生型高酶活性, 杂合型中等酶活性,突变型无酶活性。野生型用常规剂量的 100%,杂合型用常 规剂量的 60-70%,突变型用常规剂量的 10-20%。 9.肿瘤生物学特征,肿瘤药物新靶点 肿瘤生物学特征 1)持续增殖信号 2)逃避生长抑制 3)抵抗细胞死亡 4)无限复制潜能 5)诱导血 管生成 6)激活侵袭转移 7)基因组不稳定和突变 8)促进肿瘤的炎症 9)细胞能量异常 10)避 免免疫摧毁 肿瘤药物新靶点 1)以细胞周期分子为靶点 2)以细胞信号转导分子为靶点 3)端粒酶抑制剂 4)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5)肿瘤耐药逆转剂 10.褪黑素的生理和药理作用 褪黑素主要由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 (1)促进睡眠:调节昼夜规律促进中枢神经递质 GABA 的合成和释放 (2)抗氧化消除体内自由基:直接消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物酶活性,既而有抗 氧化与线粒体保护作用 (3)褪黑素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的高位调节点,年龄 增长,褪黑素下降,免疫功能下降 (4)抗炎作用:褪黑素对局部和全身性炎症动物模型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 (5)抗肿瘤作用:抗雌激素作用,抗细胞增殖,改变细胞周期,可作为抗肿瘤 的辅助治疗 11.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 答: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 炎为主要的病理特征,由白细胞浸润和滑膜细胞的激活,导致软骨和骨的破坏。 1、NSAIDS 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酶(COX)并遏制可引起发炎、疼 痛反应的前列腺素(PG)类和一些相关炎症介质的生成,可用于 RA 引起的疼 痛和炎症,但 NSAIDS 的某些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及肾毒性限制了其应用。 2、COX-2 抑制药作用机制:COX-2 的表达,增加 PGS 合成,参与机体炎症,
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Ⅲ期临床试验:扩大多中心临床实验,治疗作用的确诊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 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大量的患者≥300 例。 Ⅳ期临床试验: 新药上市后的检测,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疗效 和不良反应,特别是罕见的不良反应,以及发现新的用途。 4.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的原则 答: (1)重视和加强病原学检查,应尽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严 格掌握适应症; (2) 熟悉药物的抗菌活性、 药代动力学特点、 适应症和不良反应; (3)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及免疫状态等而合理用药; (4)抗菌药物的使用应 严格控制和尽量避免的情况: ①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②病 毒性感染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轻易采用抗菌药; ③联合应用抗菌药应有明确的 指证;④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和疗程;⑤应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⑥加强宣传 教育,建立相应组织,纠正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联合应用抗菌药的明确指证及注意事项? 联合应用抗菌药的明确指证: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 药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3)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重症感染 4)较长时 间用药细菌可能产生耐Leabharlann Baidu性者 5)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药物的剂量相应减少 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适应症,不滥用抗菌药;2)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剂量要 够,疗程恰当;3) 尽可能避免局部用药,并杜绝不必要的预防应用;4 )病因不 明者, 不轻易使用抗菌药;5) 发现耐药菌株感染,及时改用对病原菌敏感的药 物或采取联合用药; 6 )尽量减少长期用药。 6.什么是细菌耐药性?耐药机制? 耐药性一般是指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致使药物对该病原体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机制一,钝化酶的产生 耐药菌株通过合 成某种钝化酶作用于抗菌药物 , 使其失去抗菌活性 . 二 , 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 变。 三,细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 1.改变细胞壁通透性 由于革兰阴性 菌细胞壁外膜的屏障作用,使其对一些结构互不相同的药物,产生非特异性低水平 的耐药性,是通过改变细胞壁通透性来实现的. 2.主动外排机制 可因基因突变而 提高耐药水平 . . 4. 其他 细菌对磺胺类的耐药 , 可由对药物具拮抗作用的底物 PABA 的产生增多所致;也可能通过改变对代谢物的需要等途径. 7.6-巯基嘌呤的药物作用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 6-MP 的化学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分子中 6 位 C 上由巯基取 代了羟基。6-MP 通过竞争性抑制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使 PRPP 分 子中的磷酸核糖不能向鸟嘌呤及次黄嘌呤转移,阻断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 径。6-MP 可在体内经磷酸核糖化而生成 6-MP 核苷酸,并以这种形式抑制 IMP 转变为 AMP 及 GMP 的反应。由于 6-MP 核苷酸结构与 IMP 相似,还可以反馈 抑制 PRPP 酰胺转移酶而干扰磷酸核糖胺的形成, 从而阻断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 成。
1.G 蛋白藕联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答:G 蛋白藕联受体是一类由 GTP 结合调节蛋白组成的受体超家族,可将 配体带来的信号传送至效应器的蛋白,产生生物效应,包括生物胺、激素、多肽 激素及神经递质等的受体。其结构为:G 蛋白偶联受体均是膜内在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每个受体内包含七个α螺旋组成的跨膜结构域,这些结构域 3 个膜外环 将受体分割为膜外 N 端 (N-terminus) , 膜内 C 端 (C-terminus) , (Loop) 和 3 个膜内环。 受体的膜外部分经常带有糖基化修饰。膜外环上包含有两个高度 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 它们可以通过形成二硫键稳定受体的空间结构。其主要功 能有:G 蛋白耦联受体参与众多生理过程:(1)感光:视紫红质是一大类可以感 光的 G 蛋白耦联受体;(2)嗅觉:鼻腔内的嗅上皮和犁鼻器上分布有很多 G 蛋 白耦联受体;(3)行为和情绪的调节:哺乳动物的脑内有很多掌控行为和情绪 的神经递质对应的受体是 G 蛋白耦联受体;(4)免疫系统的调节;(5)自主 神经系统的调节:如血压,心跳,消化等;(6)细胞密度的调节;(7)维持稳 态:如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 2.抗炎免疫药物 答: 抗炎免疫药物是指对炎症免疫反应具有抑制、增强或调节作用的一类 药物,主要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按药理作用特点可分为(1)非甾体抗 炎免疫药: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主要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对症治疗。 (2)甾体抗炎免疫药:具有强大的抗炎和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其作用是阻止 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集中,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并抑制 T、B 淋巴细胞的增殖 和分泌。 (3)疾病调修药:根据药理作用特点分为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及免 疫调节剂;根据药物的性质又分为化学药物、中药、天然药物以及生物制剂。 答: (1)NSAIDS 的分类:从化学结构上看,包括羧酸类、烯酸类、磺酰丙 胺类,其中羧酸类又包括水杨酸类、丙酸类、乙酸类、灭酸类;烯酸类包括昔康 类和吡唑酮类;根据其对环氧酶、脂氧酶的作用强度分为 COX 抑制剂、COX/ 脂氧酶抑制药;根据其对 COX-1、COX-2 作用的不同将其分为选择性 COX-1 抑 制剂、非选择性 COX-1 抑制剂、选择性 COX-2 抑制剂及高度选择性 COX-2 抑 制剂。 (2)药理作用:①解热作用:通过抑制中枢 PGs 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 能使发热机体恢复正常,但对体温正常者几乎无影响。②镇痛作用:对慢性钝痛 作用较好。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外周 PGs 合成,抑制淋巴细胞活性及分化, 直接作用伤害感受器,阻止致痛物质的形成与释放;③抗炎作用:可通过抑制白 细胞和血小板凝集发挥抗炎作用;④抗肿瘤: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抑制作 用(3)不良反应:①胃肠道损害:这是 NSAID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②肾损伤: NSAID 引起的肾损害表现为急性肾功能不全、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以及水 钠潴留、高血钾等。③造血系统损害 几乎所有 NSAID 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使出血时间延长。④肝脏损害:几乎所有 NSAID 均可致肝损害。⑤其他不良反 应:如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支气管痉挛、皮肤损害等。 3.药物的临床试验 Ⅰ期临床试验:对象主要是健康成年志愿者,人数为 10-30 人,主要目的是 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对象主要是新药的适应症患者,≥100 例,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 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