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性蛋白尿怎么回事
- 格式:docx
- 大小:4.00 KB
- 文档页数:1
无症状性蛋白尿[]-V1无症状性蛋白尿:隐形的肾脏疾病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值,这种情况通常会伴随一些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然而,有一种情况叫做无症状性蛋白尿,即患者无任何症状表现,但是尿液检查却发现蛋白质含量异常。
这种情况很容易被忽视,但实际上它是一种隐形的肾脏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 原因无症状性蛋白尿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家族史中存在肾脏疾病的人更容易患上该病。
- 糖尿病:高血糖会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泄漏出来。
-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引起肾脏的损害,进而导致蛋白尿。
- 药物: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ACEI等,可能会导致肾功能的损伤,从而引起无症状性蛋白尿。
- 其他:如肾血管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 后果无症状性蛋白尿若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以下后果:- 进展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质泄漏会导致肾小球受损,使其不能正常过滤血液,最终会引起肾病综合征。
- 肾衰竭:长期存在的严重蛋白尿,会给肾脏带来严重的负担和损伤,进而导致肾功能的严重下降,最终可能会引起肾衰竭。
3. 检查和治疗无症状性蛋白尿通常是在体检等检查中发现的,因此建议大家定期进行肾脏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该病。
一旦确诊,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控制原发疾病、控制高血压、减轻肾脏负担等手段。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上的一些改变,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等。
总之,无症状性蛋白尿是一种隐形的肾脏疾病,不容忽视。
定期进行肾脏功能检查、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控制原发疾病,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病。
蛋白尿分类记忆方法
一、按尿蛋白含量分类
1. 微量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在30-300mg/24h。
这种程度的
蛋白尿可能是肾脏损伤的早期表现,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
2. 轻度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在0.3-1g/24h。
这种程度的蛋
白尿可能是由肾脏疾病或某些药物引起的。
3. 中度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在1-3.5g/24h。
这种程度的蛋
白尿通常表示有中度肾损伤或某些特定的肾脏疾病。
4. 重度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在3.5g/24h以上。
这种程度的蛋白尿通常与严重的肾脏疾病相关,需要紧急治疗。
二、按病程分类
1. 急性蛋白尿:短期内出现蛋白尿,并伴有急性肾功能不
全等症状。
2. 慢性蛋白尿:长期存在的蛋白尿,往往伴随着慢性肾功
能不全。
三、按蛋白成分分类
1. 选择性蛋白尿:主要排出白蛋白等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较轻。
2. 非选择性蛋白尿:不仅白蛋白,其他血浆蛋白也滤过到
尿液中,表明肾小球滤过屏障已受到较严重的损害。
以上就是关于蛋白尿分类的记忆方法,通过理解其分类依据,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蛋白尿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为进
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无症状性蛋白尿[](1)
无症状性蛋白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在尿液中
出现大量蛋白质排泄,但患者并没有显著的其他症状。
一、疾病病因分析
无症状性蛋白尿是一种相对比较复杂的肾脏疾病,其病因也比较复杂。
研究显示此类疾病的发生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免疫
病理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
二、疾病的危害性分析
无症状性蛋白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许多后果。
首先,
大量蛋白质的流失将对机体造成影响,影响人体在各个方面的机能,
例如肝脏、心脏和免疫系统等;其次,由于蛋白质丢失,尿量有可能
增加,也可能妨碍肾脏的正常排泄,导致肾脏疾病进一步发展。
三、如何预防和诊断
首先,建议患者进行定期体检,可能包括肾功能、尿液检查等。
其次,对于容易患上无症状性蛋白尿的高危人群应加强保健。
例如,高血压
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人群更容易患上此类疾病,因此需要加强预防。
四、疾病治疗方案
治疗无症状性蛋白尿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病因、病情、患者
年龄和肾脏状况等。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营养调整、生活
方式改变等。
如果病情较轻,可以通过饮食调整、适当的运动等方法
改善。
总的来说,无症状性蛋白尿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需要团队协作治疗,以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
同时,我们应该注重生活习惯的调整,定期体检,以尽早发现和治疗疾病,并避免给身体带来致命的危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尿蛋白高的原因是什么导语:正常来讲人体中尿液蛋白一般不超过150毫克每天。
所以人体尿液中一般是富含蛋白质或者含有蛋白质的含量非常的少,但是由于肾脏或者其他器官正常来讲人体中尿液蛋白一般不超过150毫克每天。
所以人体尿液中一般是富含蛋白质或者含有蛋白质的含量非常的少,但是由于肾脏或者其他器官发生病变,肾脏功能不能有效的吸收血液中的蛋白质,从蛋白质回尿液排出形成尿蛋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尿液蛋白含量越多证明肾脏功能越差。
1.病理性蛋白尿指的是泌尿系统因器质性病变导致尿内持续出现蛋白。
这种情况应引起注意并需进一步检`查或复查,以便尽早治疗。
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通常可归纳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和组织性蛋白尿。
2.生理性蛋白尿指的是泌尿系统并无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各种体内环境因素对正常机体的影响所导致的尿蛋白含量增多。
某些生理因素可造成暂时性尿蛋白阳性。
包括:①功能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是指机体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所致的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
②体位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直立位或腰部前突时引起的轻度或中度蛋白尿。
其特点为夜间尿蛋白定性为阴性,起床活动若干时间后出现蛋白尿,再平卧后又转为阴性。
这种蛋白尿常发生于青少年,一般随年龄增长而消失。
3.其他因素蛋白尿是指偶尔一次尿蛋白为阳性。
这多为干扰物影响所致,应注意观察和复查,排除有关的生理因素,并请教内科医生,根据情况做其他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病因。
但是在生活中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造成尿蛋白含量升高,如在过度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尿蛋白六项详解尿蛋白的六项检测是尿液检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提供了关于尿蛋白类型和含量的重要信息,对于诊断肾脏疾病和评估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尿蛋白六项的详细解释:1.尿蛋白总量:这项检查旨在衡量尿液中蛋白质的总含量。
尿蛋白总量越高,通常表示肾脏受损或滤过功能异常。
尿蛋白总量正常值在成人应为低于150mg/d,儿童应低于2mg/(kg·d)。
2.尿蛋白分类:这项检查旨在确定尿蛋白的类型。
尿蛋白主要分为两大类: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通常仅包含少量白蛋白,主要反映肾小球的损伤;而非选择性蛋白尿则包含各种蛋白质,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糖蛋白等,主要反映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损。
3.尿蛋白与肌酐比值:这项检查旨在评估肾脏在一定时间内处理和排泄蛋白质的能力。
尿蛋白与肌酐比值(ACR)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肾脏疾病是否为慢性进行性发展。
正常ACR应低于30mg/gCr。
4.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这项检查是评估肾脏处理和排泄白蛋白的能力。
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可以早期检测到肾脏的损伤,对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UACR应低于30mg/gCr。
5.尿蛋白电泳:这项检查用于分析尿液中不同蛋白质的含量和分布。
通过电泳技术,可以区分出清蛋白、β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成分,帮助了解肾脏的损伤类型和程度。
6.尿蛋白定量测定:这项检查用于测定尿液中特定蛋白质的含量。
例如,尿白蛋白定量测定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肾脏处理和排泄白蛋白的能力;尿β2微球蛋白定量测定可以帮助了解肾小管受损的情况。
在解读尿蛋白六项检查结果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不同的尿液检查项目可以相互补充,提供更全面的肾脏疾病诊断信息。
蛋白尿原因及治疗方法蛋白尿,是指尿液中含有过多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但是当肾脏出现问题时,会导致蛋白质从血液中泄漏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蛋白尿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症状,不仅是肾脏疾病的表现,还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信号。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蛋白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蛋白尿的原因主要包括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肾盂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等。
其中,肾小球疾病是导致蛋白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包括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IgA肾病等。
此外,肾小管疾病也是引起蛋白尿的重要原因,如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蛋白尿等。
另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也可能引起蛋白尿。
因此,对于蛋白尿患者来说,及时明确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治疗蛋白尿的方法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首先,针对引起蛋白尿的疾病进行治疗是最为关键的。
对于肾小球疾病,包括慢性肾炎、IgA肾病等,可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而对于糖尿病引起的蛋白尿,控制血糖是首要任务。
其次,对症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控制高血压、减轻蛋白质摄入、限制盐分摄入等。
此外,蛋白尿患者还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受凉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外,蛋白尿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首先,要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但是也不可过度限制,以免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
其次,要适当限制盐分的摄入,以控制水钠潴留,减轻肾脏负担。
此外,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康复。
总之,蛋白尿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症状,对于蛋白尿患者来说,及时明确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在治疗蛋白尿时,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缺一不可,同时合理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于蛋白尿患者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蛋白尿这一症状,及时进行治疗,保持身体健康。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质(多指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150 mg),蛋白质定性检查时,呈阴性反应。
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
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
分型 1.肾小球性蛋白尿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损伤后滤过膜孔径增大、断裂和(或)静电屏障作用减弱,血浆蛋白质特别是清蛋白滤出,超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
若肾小球损害较重,球蛋白及其他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滤出也可增加。
根据滤过膜损伤程度及尿蛋白的组分,尿蛋白分为2类: (1)选择性蛋白尿:以4~9万相对分子质量中等的清蛋白为主,可伴相对分子质量近似的蛋白如抗凝血酶、转铁蛋白、糖蛋白等和少量小相对分子质量β2-M、Fc片段等。
无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IgG、IgA、IgM、C3等)。
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小于0.1,尿蛋白定性3+~4+,定量超过3.5g/24h,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2)非选择性蛋白尿:反映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断裂和损伤。
尿蛋白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和中等的蛋白质同时存在为主,如IgM、IgG和补体C3、清蛋白、糖蛋白(T-H糖蛋白)、分泌型IgA(SIgA)和下尿路分泌的少量黏液蛋白等。
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大于0.5,尿蛋白定性1+~4+,定量0.5~3.0g /24h。
非选择性蛋白尿是一种持续性蛋白尿,有发展为肾衰的危险,常提示预后较差。
常见于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病。
2.肾小管性蛋白尿它指肾小管在受到感染、中毒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因重吸收能力降低或抑制,而出现的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为主的蛋白尿。
尿β2-M、溶菌酶增高,尿液清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尿蛋白定性1+~2+,定量1~2g/2 4h.常见于肾小管损害疾病。
3.混合性蛋白尿肾脏病变同时或相继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时而产生的蛋白尿。
蛋白尿临床意义1.病理性蛋白尿: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蛋白尿。
本周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溶菌酶尿等属肾前性蛋白尿。
肾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可因炎症、血管病(高血压病)、中毒(药物、重金属等)等原因引起。
肾后性则见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的水症、肿瘤、结石。
动态观察尿蛋白结果对上述疾病的诊断、病情观察、判断疗效和及时了解是否出现药物副作用等均有一定意义。
2.蛋白尿的分类可按尿中的含蛋白量的多少分为轻、中、重三类:①轻度的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小于0.5g/24h,可见于肾小管及肾小球病变的非活动期,肾盂肾炎、体位性蛋白尿等;②中度蛋白尿:尿蛋白含量为在0.5-4g/24h,除肾炎外,见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等;③重度蛋白4g/24h,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以上他类是相对的,当病变同量累及肾小球及肾管量,低分子量、高分子量蛋白质均增多,此时动态观察24h尿蛋白量有助病程观察及疗效判断。
3.蛋白尿的选择性 1960年Blainly等首先提出了蛋白尿选择性的要领作为判断肾小球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
选择性蛋白尿是反映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大分子蛋白质能否滤过的能力,判断这种能力是通过电泳法或免疫学法测定尿中的中分子量蛋白质和高分子量蛋白质的比值来确定的。
(1)选择性蛋白尿:尿中主要为中分子量的白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少量Fc片段和部分糖蛋白等,而分子量大于9万的蛋白质多不出现。
提示肾小球滤过膜损害较轻,见于早期肾小球肾炎等。
由于病变未细及肾小管,尿中分子量在4万以下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含量极少。
(2)非选择性蛋白尿:尿中大分子量及中分子量的蛋白质同时存在,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严重,可见于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糖尿病性肾脏病及严重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electiveproteinuria index,SPI):可通过测定尿及血液中的IGG或蛋白比值求得。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2013.12目录:1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2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3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A)4危急值(critical value):5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 decision level)6红细胞计数 (red blood cell count, RBC)7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8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 count, Ret):9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10白细胞绝对值(absolute value of WBC)11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 DC)12靶形红细胞(target cell):13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14嗜多色性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15高色素性红细胞(hyperchromic erythrocyte):16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17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 body)18卡-波环(cabot ring )19有核红细胞 nucleated erythrocyte):20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21空泡(vacuole degeneration22杜勒小体(dohle bodies):23核变性(degeneratio of nuceus):24棒状小体(auer bodies):25异形淋巴细胞(atypical lymphocyte)26核左移(nuclear shift to left):27核右移(nueclear shift to right)28分裂池(mitotic pool)29贮备池(storage pool)30边缘池(vessel wall)31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32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ete ESR)33骨髓穿刺(bone marrow puncture)34骨髓增生程度(proliferative degree)35粒红比(myeloid erythrocyte ratio,M:E) 36、细胞化学染色(cyto-chemical stain)37过氧化物酶染色(peroxidase stain,POX)38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NAP)39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 MF)40骨骼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41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42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43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44束臂实验(capillary fragility test,CFT)45血块收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CRT)46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 large cell ratio, P-LCR)47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简答题:1、什么是管型、管型的形成条件?答: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管型的形成条件:①尿中清蛋白、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T-H 糖蛋白是构成管型的基质。
②肾小管仍有浓缩和酸化尿液的功能,前者可使形成管型的蛋白等成分浓缩,后者则促进蛋白变性聚集。
③仍存在可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处于休息状态的肾单位尿液淤滞,有足够时间形成管型,当其重新排尿时,已经形成的管型便随尿液排除。
2、什么是核左移、核右移,有什么临床意义?答: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
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以及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等。
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称为核右移。
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苷或6-巯基嘌呤等。
在炎症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
如在疾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则说明预后不良。
3、渗出液、漏出液?答:漏出液为非炎性积液,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清蛋白低于25g/L,常见于晚期肝硬化、重度营养不良等;②毛细血管内流体静脉压升高,常见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静脉血栓;③淋巴管阻塞,常见于丝虫病或肿瘤压迫等。
渗出液为炎性积液,炎症时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素、组织缺氧一级炎症介质作用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以致血液中大分子物质如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及各种细胞成分都能渗出血管壁。
4、肿瘤标志物有哪些?答:主要包括蛋白质类、糖类和酶类肿瘤标志物。
①蛋白质类: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组织多肽抗原、前列腺特异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②糖类:癌抗原15-3、72-4、50、125、242,糖链抗原19-9。
③酶类: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α-L-岩藻糖苷酶。
肾脏功能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滤过膜具有分子大小的选择性屏障和电荷选择性屏障作用。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绝大部分中分子以上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滤过膜,少量选择性被滤过的微量蛋白又被肾小管重吸收或分解2.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1近曲小管是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蛋白质等几乎全部重吸收,Na+,K+,Cl-,HC03-等也绝大部分被重吸收,肌酐则完全不被重吸收。
近曲小管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称为阈值。
2髓袢吸收一部分水和氯化钠,具有“逆流倍增”的功能,在尿液的浓缩稀释功能中起重要作用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可继续重吸收部分水和钠,此功能受ADH和ALD的调节,在决定尿量和终尿质的方面有十分重要作用。
参与机体对体液及酸碱等的调节,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起主要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泌功能肾小管通过分泌H+、重吸收HCO3-在调节机体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都能够主动分泌H+,发生H+-Na+交换2.尿中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还能够分泌NH3,4.肾脏功能的调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除了滤过膜的通透性外主要取决于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血管紧张素等对肾小球滤过率(GFR)的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主要是神经-体液因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水分和无机离子的调节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调节作用5.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功能排泄调节内分泌肾脏最基本的功能是泌尿功能,尿液的生成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选择性重吸收、肾小管与集合管分泌三个步骤进行基本结构肾为实质性器官,外层为皮质,主要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内层为髓质,由肾锥体构成,主要包含髓袢、集合管和乳头管。
基本功能单位是肾单位,大约有2百万个肾单位由肾小球、小球囊腔、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组成。
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内。
肾小管功能试验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二、肾小管功能试验早期肾小管损伤指征变化要比一般肾功能试验更早出现。
蛋白尿原因及治疗方法蛋白尿,是指尿液中含有异常高浓度的蛋白质,通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很低,但是当出现蛋白尿的情况时,可能意味着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
蛋白尿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因此及时了解蛋白尿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对于我们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蛋白尿的原因。
蛋白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肾脏疾病,例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破坏,使得蛋白质从尿液中泄漏出来。
其次,糖尿病也是引起蛋白尿的常见原因,高血糖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蛋白质泄漏。
此外,高血压、心衰、感染性疾病等情况也可能引起蛋白尿。
因此,当发现自己出现蛋白尿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找出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蛋白尿的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引起蛋白尿的疾病,如肾脏疾病、糖尿病等,治疗的关键是要控制疾病的进展,避免进一步损害肾脏。
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如降压药、降糖药等,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避免食用高蛋白食物,戒烟限酒,保持适当的运动等。
其次,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
总之,蛋白尿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和病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针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窍门来帮助缓解蛋白尿。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其次,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注意休息,减轻肾脏的负担。
此外,饮食方面也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过咸、过辣、过油的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综上所述,蛋白尿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针对不同原因,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就医,对症治疗,以预防和控制蛋白尿的发生。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保持健康的身体,远离蛋白尿的困扰。
何谓非选择性蛋白尿?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4(000)018
【总页数】1页(P107-10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非高血压非糖尿病肥胖患者肾叶间动脉阻力指数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J], 施连东;高嵩;唐建华
2.简便区分蛋白尿的选择性方法介绍 [J], 李乐
3.选择性蛋白尿的研究近况 [J], 张亚莉
4.选择性蛋白尿指数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J], 张婧莹;刘嘉
5.肾损伤、脂质异常与清蛋白尿糖尿病肾病及非清蛋白尿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关系[J], 杨渝伟;陈小红;俸家富;彭玲;胡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非选择性蛋白尿怎么回事
导语:身体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如果检查项目出现异常,都是说明身体有疾病出现,这个时候需要积极的配合治疗,使得疾病得到改善,非选择性蛋白尿是
身体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如果检查项目出现异常,都是说明身体有疾病出现,这个时候需要积极的配合治疗,使得疾病得到改善,非选择性蛋白尿是怎么回事呢,是很多人不清楚的,对自身有这样情况,需要先进行了解,这样对疾病治疗,都是可以选择正确方法,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非选择性蛋白尿怎么回事:
非选择性蛋白尿:反映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破裂损伤。
尿蛋白成分,以大/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为主,尿蛋白中,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0.5,半定量为+~++++,定量在0.5~3.0g/24h之间,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膜性或膜增生性肾炎等,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等。
出现非选择性蛋白尿提示预后较差。
鉴别
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只有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以白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A,IgG等)排出较少,此种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
在对非选择性蛋白尿怎么回事认识后,缓解非选择性蛋白尿的时候,要根据肾部具体情况进行,药物是治疗这样问题不错之选,不过对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不要随意的选择药物,否则对身体没有任何帮助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非选择性蛋白尿怎么回事
导语:身体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如果检查项目出现异常,都是说明身体有疾病出现,这个时候需要积极的配合治疗,使得疾病得到改善,非选择性蛋白尿是
身体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如果检查项目出现异常,都是说明身体有疾病出现,这个时候需要积极的配合治疗,使得疾病得到改善,非选择性蛋白尿是怎么回事呢,是很多人不清楚的,对自身有这样情况,需要先进行了解,这样对疾病治疗,都是可以选择正确方法,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非选择性蛋白尿怎么回事:
非选择性蛋白尿:反映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破裂损伤。
尿蛋白成分,以大/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为主,尿蛋白中,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0.5,半定量为+~++++,定量在0.5~3.0g/24h之间,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膜性或膜增生性肾炎等,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等。
出现非选择性蛋白尿提示预后较差。
鉴别
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只有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以白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A,IgG等)排出较少,此种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
在对非选择性蛋白尿怎么回事认识后,缓解非选择性蛋白尿的时候,要根据肾部具体情况进行,药物是治疗这样问题不错之选,不过对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不要随意的选择药物,否则对身体没有任何帮助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