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杨文士第三版第三章决策
- 格式:pptx
- 大小:943.20 KB
- 文档页数:68
第Ⅱ篇计划职能第3章计划职能概述一、名词解释1.计划(武大2011研;中山大学2011研;首都经贸大学2008研)答:计划是指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做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
它是对行动的预先设计。
(1)计划的含义。
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①指计划管理工作。
管理学家基本上都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
②指以规划、预算等为主体的具体的计划形式。
它们是实施计划管理职能的书面文件。
其实,计划工作和计划形式是密切相关的。
计划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就是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
形成计划不仅是计划工作要完成的任务,也是计划执行的指南。
(2)计划的分类。
企业计划根据计划的广度,可分为战略计划、操作计划;根据计划的时间尺度,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根据计划的层次,可分为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和预算等。
(3)计划编制的主要步骤为: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拟定和选择可行动计划→确定主要计划→制定派生计划→制定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2.预算(中国传媒大学2012、2009研;东财2009研)答:预算是指一种将资源分配给特定活动的数字性计划。
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以及组织中的各种活动。
预算可以帮助组织各级管理部门的主管人员,从资金和现金收支的角度,全面、细致地了解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规模、重点和预期成果;此外,它还是一种主要的控制手段,是计划和控制工作的连接点——计划的数字化产生预算,而预算又将作为控制的衡量基准。
预算的类型主要有:①收入预算,收入预测的一种特定类型,是一种规划未来销售的预算;②费用预算,列出组织单位实现目标的主要活动,并且将费用分配给每种活动;③利润预算,将收入费用预算合二为一,常用于拥有多个工厂和事业部的大型组织;④现金预算,预测组织内还有多少库存现金,以及需要多少现金支付费用开支,揭示潜在现金短缺或预示能用于短期投资的现金节余;⑤可变预算,一种考虑随产量变化的成本的预算,可变预算代表了弹性标准,它可以通过规定成本随业务量水平的变化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计划成本;⑥固定预算,假定销售或生产水平固定的一种预算。
管理学(第三版) 杨文士第一篇:绪论第一章 管理者、管理者与组织第1节 管理的含义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助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定义: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是“协调”,是“带领”人们去实现目标,绝不是把人“管住”、有效的管理就是要“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情”、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计划--明确目标和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
组织--分工和协作、人们之间关系的安排。
领导--营造一种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氛围。
控制--使事情按照计划进行。
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两重性--生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普遍性。
管理的科学和艺术性。
第2节 管理者的分类与角色管理者及其分类:(一)管理者的纵向分类--1.高层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的战略管理。
2.中层管理人员--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的人。
3.基层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
(二)管理者的横向分类--1.综合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部分的全部活动的管理者。
2.专业管理人员--仅仅负责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业务的管理者。
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职能第3节 组织与环境组织的含义:组织,是指由复数的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的目的的和系统性结构的社会实体。
各种组织存在的共同特征:每个组织都有其存在的目的;每个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每个组织都存在着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于规范、调节和限制组织成员的行为。
组织的系统管:组织的环境:1.一般环境,包括经济和技术的、政治和法律的、社会和文化的、自然环境的各方的各方面要素。
2.具体环境,包括竞争对手、顾客、资源供应者、政府管理部门、公会、媒体和其他利益团体等。
组织范式的转变:第4节企业与企业管理第5节组织的道德与社会责任一、恪守道德规范:(从以下综合的方式来实施)1、人员的选拔2、道德标准3、高层管理者以身垂范4、工作目标和绩效评价5、提供道德规范方面的培训6、实施独立的社会审计7、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管理学第三版(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思考题一、请从不同层面解释全球化的内涵。
答: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
说全球化是一事实,是指其反映的是世界各国及各国人民这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依赖,而且这种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说全球化是一过程,是指其既是技术发展又是人类发展的过程。
,反映了全球化背后的两股最根本的推动力。
一方面,随着交通、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如高速飞机、移动电话、因特网、可视电话等,当今世界好似一个地球村。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瞬间协调和交流正变得十分平常。
另一方面,各种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力量都在促进全球化进程。
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来定义和理解全球化:1、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这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2、国家和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
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包括: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
3、产业层面上全球化内涵:是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跨国化指数和国际化指数都是基于跨国公司而定义的,但两指数即可用作测量公司的全球化程度,也可反映产业的全球化程度。
有时也用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球化程度的测量。
4、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是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分而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交流程度。
二、全球化经营的一般环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答:1、政治与法律环境:世界上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并且这些制度还在不断地变化。
(1)、国家政治体制。
国家政治体制通常是指东道国国家的国体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如国家的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政府部门结构以及选举制度、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制度等。
第三章计划职能概述1. 计划职能的含义是什么?人们的集体活动要卓有成效,首先必须明确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完成这些目标必须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案。
这种旨在明确所追求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活动,就是管理的计划职能(planning)。
2. 计划活动的作用有哪些?①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
②使组织集中全力于目标。
③使组织的活动经济合理。
④为控制奠定基础。
3. 计划活动要回答哪四大问题?①我是谁?②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③我要到哪里去?④我如何到那里去?4. 计划的四大问题分别对应着哪些管理的概念?①“我是谁?”对应着一个机构的基本定位,在管理中称为组织的使命或宗旨。
②“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对应的是组织的价值观或者核心价值观。
③“我要到哪里去?”对应的是组织的愿景和目标。
④“我如何到那里去?”涉及实现愿景、目标的战略和途径方面的问题。
5. 计划活动的基本性质是什么?①目的性。
每一个计划方案及其派生计划都旨在实现组织的目的(purpose)。
任何一种类型的机构都是要通过人们的协作劳动来实现特定的目的,这种特定的目的便是组织的使命或宗旨。
②首位性。
在各项管理职能中,计划活动处于首先的地位。
管理的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都是为了促使和保证目标的实现,而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正是通过计划活动而确立的,因而计划职能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必须首先实施的职能。
③普遍性。
组织中的管理者,无论职位高低,或多或少地都要进行计划活动,计划活动是各级管理人员的一个共同职能,尽管由于所处的位置和所拥有的职权不同,各级管理人员所从事的计划活动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范围。
④效益型。
计划活动要讲求效益。
计划的效益是以实现计划目标所带来的利益,扣除执行计划所支出的费用以及各种非预期的代价之后的总额来衡量的。
6. 计划活动的输出或计划形式有哪些?①使命或宗旨(mission or purpose);②愿景(vision);③目标(objective or goal);④战略(strategy);⑤政策(policy);⑥程序(procedure);⑦规则(rule);⑧规划(program);⑨预算(budget)。
管理学(第三版)教案第五章_决策决策是管理学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它涉及到组织中的各种层级和角色。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管理决策的概念、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来说明决策过程和决策过程中的挑战。
一、概念与特点决策是指在不同的条件和选择之间进行判断并选择的过程。
它是管理者完成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能够对组织的发展和运营产生深远的影响。
决策具有以下特点:1. 目的性:决策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和利益,它是组织追求目标的手段之一。
2. 不确定性:决策通常是在信息不完全、风险存在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存在不确定性。
3. 可逆性:决策是可以被修正和调整的,管理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对决策进行修正。
二、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过程中存在许多因素会对决策结果产生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决策影响因素:1. 环境因素:包括内外部环境的因素,如市场竞争、法律法规、社会文化等,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管理者的决策选择。
2. 信息因素: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决策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管理者需要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
3. 时间因素:决策常常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时间的紧迫性会对决策过程和质量带来影响。
管理者需要在时间管理上进行合理的安排。
4. 利益相关者:决策常常涉及到各种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员工、客户等,管理者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并考虑他们的意见和需求。
三、决策过程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问题定义与诊断:明确问题是决策的起点。
管理者需要识别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诊断,确定需要做出决策的核心问题。
2. 信息收集与分析:在问题定义的基础上,管理者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景。
3. 方案生成与评估:管理者需要根据已有信息和分析结果,制定多个可行的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选择最佳的方案。
4. 决策实施:在确定最佳方案后,管理者需要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并组织和协调各方资源来实施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