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材料分析答案概要
- 格式:doc
- 大小:811.57 KB
- 文档页数: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近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对于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的参考答案:一、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之一,请简要谈谈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
这场革命的最重要影响之一是打破了封建帝制的传统框架,为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提供了契机。
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主意识,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觉醒和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还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家和思想家,他们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大规模群众运动,请简要描述五四运动的背景、目标和意义。
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之后逐渐兴起的一场广泛的社会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是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了对中国不利的《凡尔赛和约》,引发了广泛的民族愤慨和抗议情绪。
这场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列强的侵略,并主张中国独立、自由和民主。
五四运动最重要的意义之一是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抵抗情绪,为中国革命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五四运动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变革。
在这场运动中,许多知识分子提出了新文化运动的理念,主张彻底改革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
这场运动的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标志,请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
2024年广西历史初二上学期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39年,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2万多箱鸦片的历史人物是()A. 陈化成B. 林则徐C. 邓世昌D. 关天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虎门销烟。
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了大量鸦片,这一壮举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陈化成、邓世昌、关天培虽然也是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但他们与虎门销烟无直接关联。
因此,正确答案是B。
2、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 保护鸦片贸易B. 割占中国领土C. 打开中国市场D. 传播西方文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以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保护鸦片贸易只是其直接原因之一,而非根本目的。
割占中国领土、传播西方文明均非其主要目的。
因此,正确答案是C。
3、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
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A. 第一次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文物流失的历史背景。
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被英法联军劫掠并流失海外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虽然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但与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的流失无直接关联。
因此,正确答案是B。
4、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
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A. 第一次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单元综合训练(共100分,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广东惠州调研)魏源在《海国图志》主张“奏仿钦天监用西洋历官之例,行取弥利坚、佛兰西、葡萄亚三国各遣头目一二人,赴粤司造船局,而择内地巧匠精兵以传习之”,“并延西洋陀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
据此可知,魏源()A.形成了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B.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C.改变了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D.为洋务思想形成奠定基础解析:题干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没有提及学习其他方面的内容,不能说明形成了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A项错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是洋务派,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B项错误;魏源书中只能看出学习西方技术,并不能看出他改变了“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C 项错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为后来洋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D项正确。
答案:D2.有学者指出:“(传统中国)自满自足的社会认为在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和从属的。
”下列思想或口号体现了这种社会观念开始改变的是()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师夷长技以制夷”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解析:分析材料可知,该社会观念是中国传统的华夷观念、天朝上国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该观念改变无关,A项错误;“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中国要主动的学习西方的技术,说明正确认识到了自己技不如人,因此转变了自满自足的社会观念,B项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能表明自己放弃自满自足的心态,C项错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表明当时国人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制度优越性的自满自足心理,D项错误。
答案:B3.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一时期他们学西学的主要意图是()A.制造器物B.仿行制度C.变革思想D.强国御侮解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西方的坚船利炮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兴趣,他们开始关注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方面的科技,以图“师夷长技以制夷”,实现强国御侮,D项正确。
中考历史小论文解题方法指导(后附例题及答案)2024年中考历史小论文解题方法指导答题技巧+模板历史小论文,集论述、论证和评析于一体,作为一种训练题型,能较全面地考查《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能力,具有高效率地帮助学生加强思维训练的重要作用。
一、基本特点历史小论文,篇幅不大,强调史论结合,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1.议论的方式,有立论与驳论之别(1)立论题,就是从正面论证某论点的正确性,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
(2)驳论题,就是对错误的观点或立论进行反驳,否定对方的错误之处,以辩正是非,形成正确的认识。
2.命题的形式,一般有三类(1)直接提出评论的对象与内容。
评论的对象有人物、事件、制度、著作及现象。
评论的内容不外乎原因、性质、制度、地位、影响、作用等。
(2)提供一些材料进行命题论析。
③提出一种或几种观点,进行立论或驳论。
3.评分的要求,大致有四条规则(1)字数限制,一般在200字以内。
(2)分层次划等第给分。
评定标准为:基本观点正确、全面,基本史实准确,能说明其提出的观点。
(3)史论结合,论证逻辑严谨。
(4)文字表达简洁流畅,条理清楚。
二、如何写好历史小论文?1.具备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
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①论证过程逻辑要清楚、严密,经得住推敲,做到证据与观点之间的无缝连接。
②论证过程应有“历史味”,用学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白话和空发议论,或简单的罗列史实。
2.表述成文:不能像问答题一样,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3.语言精炼:历史小论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4.答题模板:(1)总结观点(2)寻找事例(寻找两个能证明观点的事例)(3)综上所述5.初中教材常见的观点类型总结(在材料中寻找反复出现的内容,结合关键字确定考察的内容):(1)改革创新类:(如:大化改新、封君封臣制度)模板: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读、找、答——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答三字诀
李海军;张燕红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一、读——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基础rn1.一道题目至少要读三遍。
第一遍,粗读、略读,了解题目的大体意思。
其主要目的有三:①了解材料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②注意各段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③体会并归纳出材料系统表达的主题内容。
第二遍,精读、细读。
要注意对材料做具体的分析,对材料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仔细研渎、分析,
【总页数】2页(P81-82)
【作者】李海军;张燕红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山东省肥城市湖屯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01
【相关文献】
1.例谈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论高考生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奥秘
2.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方法谈——谈高考生解答材料解析题之诀窍
3.新课改下高考历史材料题复习备考策略——以近几年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为例
4.创新三字诀:找、抄、超
5.把握技巧提高能力——例谈文综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孝文帝决定()A. 实施汉化政策B. 派兵北击匈奴C. 建立刺史制度D. 颁布“推恩令”【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一系列汉化措施、穿汉服、与汉联姻,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B、C、D排除。
2.“采用汉姓,改穿汉服,使用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A. 商鞅变法B. 北魏孝文帝改革C. 大化改新D. 彼得一世改革【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程度,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故选B。
3.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主要因果关系的是()A. 北方统一的实现B. 鲜卑族的封建化C. 北方民族大融合D. 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答案】C【解析】北方民族大融合推动了孝文帝改革。
为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进行了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又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4.下列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A. 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农民B. 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C. 迁都洛阳D. 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答案】D【解析】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采取措施,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中考通关——《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内容标准(2022版)】(1)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选择题1.(2022·安徽省·3)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
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
据此可知,当时()A.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 B.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C.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 D.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2.(2022·福建省·9)阅读材料获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李明同学写出的关键词:元朝、杂剧作家、《窦娥冤》。
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人物是()A.关汉卿 B.李时珍C.宋应星 D.曹雪芹3.(2022·北京市·9)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下表①处应为()A.《齐民要术》 B.火药C.活字印刷术 D.《农政全书》4.(2022·广西北部湾·4)宋朝时,开封、杭州等城市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经商时间不受限制。
这反映了宋朝()A.社会风气开放 B.都市商业繁荣C.海外贸易频繁 D.科技成就突出5.(2022·黑龙江鸡西·5)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A.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6.(2022·湖北黄冈·16)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如瓦子和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
这一变化()A.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 B.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C.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 D.表明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7.(2022·湖南郴州·6)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出现。
广东省历史初二上学期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A. 虎门销烟B. 太平天国运动C.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D. 义和团运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选项A,虎门销烟是清政府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在林则徐的主持下,于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将收缴鸦片当众销毁的历史事件,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但并非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故选项A错误。
选项B,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但并非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故选项B 错误。
选项C,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鸦片战争时期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武装反抗英帝国主义的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故选项C正确。
选项D,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也被称为义和团事件、庚子事变、庚子拳乱等,但并非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故选项D错误。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选项A,《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故选项A正确。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7·某某课改联盟评估)“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
”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 A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了中国国门初被打开,清朝统治者仍然没能认清形势,应指鸦片战争,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开始,不符合“继续沉睡”的意思,故B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开始“新政”,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D两项错误。
2.(2017·慈溪选考评估)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某某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C.扩大资本输出D.割占中国某某答案 B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
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等多方面原因,鸦片战争后很长时间,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额并没有特别大的增长。
西方国家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开放的程度不够,因此出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中国进一步对西方开放。
3.(2017·兰溪选考评估)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某某省荆州府沙市;二、某某省某某府;三、某某省某某府;四、某某省某某府。
”据此判断该条约( )A.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中开放“沙市、某某、某某、某某”关键信息,说明该条约是《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D项。
4.(2017·滨江选考满分练)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最可能是( )A.近代海军的出场与角逐B.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C.清廷的宣战与媾和D.维新变法与海军角逐答案 A解析依据材料“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中清朝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海军,故A项正确;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并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清廷的宣战与媾和不能体现近代化色彩,只能体现清廷的对外政策,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发生于甲午战争后,故D项错误。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求解案例一、材料解析题的结构:材料解析题通常由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提示部分,是由一段或数段文字材料、图形材料或数字材料构成;第二部分即设问部分,是根据材料相应地提出若干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解答。
【例】阅读下列史料:“何以异于昔人海国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士谭(谈)西洋,引则以西洋人(谈)西洋也。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提示部分回答:(1)上文出自何书?作者是谁?是受谁的委托而编写的?}设问部分(2)“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3)这部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二、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1)“阅读理解材料”;(2)“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上述三条能力要求成为了指导我们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依据。
结合教学经验、体会,我们把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概括为以下的四步曲:阅读理解材料:瞻前顾后,通读材料,建立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做到宏观理解与确定中心相结合。
精读设问部分:体会命题意图,注意限定范围,把握解题方向。
进行材料整理:抓住中心问题,带着问题再读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整理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组织文字作答:按问作答,材料为主,所学为辅,论从史出,语言准确,逻辑严谨对于上述如此系统的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步骤及技巧,我们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不同的材料,在解题技巧上会有所侧重。
现介绍五种较为常用的具体方法:(1)挂靠法:初步接触材料后,应将材料与相关历史挂靠起来。
(2)提要法:对于记述性材料,关键是要从中提炼出要点。
(3)钩玄法:对于论说性材料,关键是要提炼出其中的观点,看法。
(4)发微法:在提要、钩玄的基础上,往往还要讲一步揭示历史现象或某一观点、看法背后隐藏的实质性的东西。
(5)正反法: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思考时先作出一正一反两种非正式答案,并简要列出理由,经比较后筛选出一种看法作为答案。
高考中国近代思想专题练习及答案高考中国近代思想专题练习:选择题1.史学家郑大华认为:《海国图志》以博见长,《瀛环志略》以精取胜。
《瀛环志略》之长在“开眼看世界”,《海国图志》之长在主张“师夷长技”,亦即向西方学习。
《海国图志》成书于清朝()A.康乾时期B.道咸时期C.同光时期D.宣统时期解析《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时期的思想家魏源撰写的一部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这一时期处在道光皇帝统治时期。
答案B2.鸦片战争前后,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士大夫首先冲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教条束缚,掀起一股“悉夷”“知夷”、编纂舆地著作之热。
他们()A.完全抛弃了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B.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C.旨在获取符合国际惯例的外交礼仪D.目的是运用西学以救中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历史现象及其本质的能力,切入点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变。
依据材料所说士大夫悉夷、知夷、编纂舆地著作的具体史实分析,他们的目的在于了解、研究中国以外的世界情况,谋求抵御外侮;但这种做法还未上升到“运用西学以救中国”的高度。
答案B3.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的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lsquo;夷务rsquo;,到七八十年代改称lsquo;洋务rsquo;和lsquo;西学rsquo;为主。
”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解析从题干中看出“夷务”变成“洋务”和“西学”,改变了对西方的藐视,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答案A4.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解析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想兴起,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故选C项。
2010模拟卷上海史材料分析题汇总(卢湾 )34、国际大都市上海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移民城市。
材料一青浦崧泽村考古发现的彩陶猪、玉器和陶壶材料二清末上海北大门 1907年外白渡桥材料三上海公共租界筑路情况:(沪西)1864年筑Jessfield Road(万航渡路);1901年筑Brenan Road(长宁路)、Hungjao Road(虹桥路)、Rubicon Road(哈密路)、Robinson Road(长寿路);1903年筑Kiaochow Road(胶州路)……问题:(12分)1)考古发现说明上海在石器时代已经有了文明的雏形。
材料一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要考证崧泽文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史料进行印证? (4分)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4分)除此以外,请列举近代上海城市取代老城厢的表现。
(4分)(1)上海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了文明的雏形。
史料类型:实物史料; 还可用的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考古遗址遗迹等。
(2)历史信息:上海开埠,辟设租界;上海的道路建设和交通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海已建立起基本的公共道路系统。
说明上海开埠后,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迈开了现代化的步伐。
道路交通建设的演进使上海城市格局和整体风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标志着一座完全不同于老城厢的近代城市已经崛起。
表现:经济功能与地位发生历史性变化:民族工业创建、贸易导向性经济为主流。
跻身于东亚以至世界大都市行列,(或:是国际资本在中国和远东的汇聚点和世界市场的东亚枢纽,同时也成就了繁荣的民族工业。
)城市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公共照明系统的建立;(也可列举具体相关实例)城市供水网的初步建立。
(也可列举具体相关实例)市民生活方式变化,衍生出石库门弄堂文化(嘉定)35、上海开埠与租界1845年公布的《上海土地章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租界——上海英租界开辟的一个中英地方协定,这个章程既确定了大致界域、外侨和侨民之间在上海的具体租地办法,又规定了界内的一些城市建设、市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应行措施。
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第1至21小题每题2分;22至27题小题每题3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2004年3月,青浦区“惊现上海第一人”的同时,还出土一只几乎没有野猪特征的红彩猪形陶器,它()A.说明了吴越文化起源于畜牧B.反映了该地区驯化猪的历史C.证实了上海曾经是陶瓷中心D.显示了青浦的先民只用红色2.就论证端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有说服力?()A.古籍的记载B.屈原的作品C.政府的声明D.学者的解释3.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们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Array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5.“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路宝货,臣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文中“豪人”指当时的()A.封爵将领B.豪强地主C.僧侣贵族D.江南巨贾6.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7.“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A.宋B.元C.明D.清8.1712年,彼得一世“建立了新都圣彼得堡——新俄罗斯的象征”。
“新俄罗斯”巩固了()A.金融贵族和工业家的国家B.手工场主和贵族的国家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国家D.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9.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Britain is probably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这是因为()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C.工业资本家渐人政权中心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10.进入19世纪,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自恃富强,动违禁令……日形狂诞”,1833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
北京工业大学试卷七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材料科学基础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一、名词解释1•脱溶(二次结晶)2•空间群3•位错交割4•成分过冷5.奥氏体6 •临界变形量7.形变织构8.动态再结晶9.调幅分解10.惯习面二、填空1.晶体宏观对称要素有⑴、⑵、⑶、⑷和⑸。
2.NaCI型晶体中Nh离子填充了全部的⑹空隙,CsCI晶体中CS离子占据的是⑺空隙,萤石中F-离子占据了全部的⑻空隙。
3.非均匀形核模型中晶核与基底平面的接触角9 =n /2,表明形核功为均匀形核功的(9) , 9 = (10)表明不能促进形核。
4.晶态固体中扩散的微观机制有(11) 、(12) 、(13) 和(14)。
5.小角度晶界由位错构成,其中对称倾转晶界由(佝位错构成,扭转晶界由(16)位错构成。
6.发生在固体表面的吸附可分为(17)和(18)两种类型。
7.固态相变的主要阻力是(19) 和(20)。
三、判断正误1.对于螺型位错,其柏氏矢量平行于位错线,因此纯螺位错只能是一条直线。
2.由于Cr最外层s轨道只有一个电子,所以它属于碱金属。
3.改变晶向符号产生的晶向与原晶向相反。
4.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在非平衡冷却条件下得到100烘晶组织,此共晶组织称伪共晶。
5.单斜晶系a =丫=90工B。
6.扩散的决定因素是浓度梯度,原子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7.再结晶完成后,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发生正常晶粒长大和异常晶粒长大。
8.根据施密特定律,晶体滑移面平行于拉力轴时最容易产生滑移。
9.晶粒越细小,晶体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差。
10•高聚物材料中,大分子链上极性部分越多,极性越强,材料强度越大。
四、影响晶态固体中原子扩散的因素有哪些?并加以简单说明。
五、1 •什么是时效处理?2•说明通过时效处理产生强化的原因。
3•实际应用过程中,为消除时效强化可采用什么处理方法?为什么?六、1 •什么是形状记忆效应?2•说明通过马氏体相变产生形状记忆效应的原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题目一:清末的民主改革尝试与失败清末的民主改革尝试主要集中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两个阶段。
1.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清朝自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采用西方技术和制度以加强国力,主要是为了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
洋务运动开始于道光朝,由魏源等人发起,成为洋务派。
洋务派致力于引进先进技术和制度,修建近代化设施,建立现代化的军事工业体系。
然而,洋务运动的结果并不理想。
一方面,洋务派在引进技术和制度时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系统思维,大多数洋务设施其实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洋务派与守旧派之间的矛盾激化,清朝政府对洋务运动的支持逐渐减弱,导致洋务运动的衰落。
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指1898年庚子赔款结束后,清朝政府为了挽救危局而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的改革尝试,目的是要实现政治体制的变革,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以抵御列强的侵略。
然而,戊戌变法的改革被保守派力量所阻挠,事实上只持续了103天。
变法派所进行的改革措施被保守派解除,变法派遭到清政府的迫害和镇压,其中包括光绪帝的软禁和戊戌六君子的处决。
综上所述,清末的民主改革尝试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洋务派对技术和制度的盲目引进;清政府对改革的支持力度不足;保守派势力的阻挠和迫害。
题目二: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1. 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标志性事件。
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外国列强的侵略:19世纪中后期,中国遭受了一系列的列强侵略,不仅领土被侵占,还割让了大片领土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国家主权造成了严重威胁。
•经济落后和社会矛盾:清朝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导致了国力衰退、商业落后、社会矛盾激化。
广义上,中国的社会矛盾集中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另一是封建统治和民族矛盾。
•改良与革命思潮的兴起:自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一支反对清政府的新兴力量,他们或获得过西方学问,对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有所了解。
第一章:电子光学基础1 Ariy斑如何形成?Airy斑:物体上的点通过透镜成像时,在像平面上得到的是一个中心最亮、周围带有明暗相间同心圆环的圆斑,即所谓Airy斑2 简述产生像差的三种原因。
像差可分为几何像差和色差,而几何像差主要指球差和像散球差:由于电磁透镜的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对电子的折射能力不同造成,离开透镜主轴较远的电子比主轴附近的电子被折射程度大。
像散:由透镜磁场的非旋转对称而引起的,使其在不同方向上的聚集能力不同。
色差:由于入射电子波长(或能量)的非单一性所造成的,能量大的电子在距透镜光心比较远的地方聚焦,能量低的电子在较近的地方聚焦。
3 何为电磁透镜的焦长及景深,有何用途?焦长:当物平面固定时,像平面前后移动成清晰像时允许移动的最大距离。
(当透镜焦距和物距一定时,像平面在一定的轴向距离内移动,也会引起失焦。
如果失焦引起的失焦斑尺寸不超过透镜因衍射和像差引起的散焦斑大小,那么像平面在一定的轴向距离内移动,对透镜像的分辨率没有影响。
我们把透镜像平面允许的轴向偏差定义为透镜的焦长,)用DL表示用途:底片移动范围在焦长范围内都可呈清晰像。
景深:当像平面固定时,物平面前后移动能呈清晰像时所允许的最大移动范围。
用Df来表示用途:如果样品厚度适合,那么在透镜景深范围之内,可以移动物平面,从而使样品各部位的细节都能得到清晰的图像4 对比光学显微镜与电磁显微镜分辨率。
光学显微镜:△r0=0.61λ/n*sinα;λ=3900—7600Å,孔径半角α=70—75°,n=1.5,得△r0=2000 Å电磁显微镜:分辨本领由衍射效应和球面像差来决定。
当衍射效应Airy斑和球差散焦斑尺寸大小相等时△r0=A*λ3/4 Cs1/4, A=0.4-0.55,λ=0.0251 Å,得△r0=2 Å可见电磁透镜比光学显微镜分辨率要高至少103的数量级补充题:光学显微镜与透射电镜成像区别第二章:透射电子显微镜6 画出电镜结构原理图,简述每个部件的作用。
7 何谓点分辨率、晶格分辨率、放大倍数,其测定方法?点分辨率:能分清两个独立粒子之间的最小间距。
方法:碳膜喷金(将金属用真空蒸发的方法得到粒度为5-10 Å,间距为2-10 Å的粒子,将其均匀分布在碳支持膜上,在高放大倍数下拍摄这些粒子像)Au真空蒸发镀膜晶格分辨率:能分清两晶面的最小间距。
方法:利用定向单晶薄膜做标样,利用晶格衍衬像测定。
放大倍数:像平面与物平面距离之比。
方法:利用光栅测定。
用衍射光栅作为标样,在一定条件下拍摄标样的放大像,然后从底片上测量光栅条纹像的平面间距,与实际条纹相比,即可得到放大倍数。
第三章:复型技术8 简述塑料一级复型、碳一级复型、塑料-碳-喷铬二级复型制作步骤,对比各有何特点。
塑料一级复型:材料:塑料,厚100-200nmA、配塑料溶液B、滴溶液与样品上C、取下薄膜 d、剪切(3mm小方块)特点:易分解、烧损,分辨率20nm。
碳一级复型:材料:碳,厚10nmA、真空垂直喷碳B、分割(对角线小于3mm小方块)、电解腐蚀溶下C、烘干。
特点:破坏试样表面,膜易碎,分辨率2-5nm,衬度差塑料-碳-喷铬二级复型:材料:塑料,碳,铬A、做塑料一级复型B、在塑料一级复型上做碳一级复型C、真空倾斜喷铬 d、溶解塑料特点:衬度好,不破坏样品。
稳定,不易分解,分辨率与塑料一级复型相同9 简述质后衬度成像原理。
对于非晶薄膜样品,入射电子透过样品时碰到的原子数目越多(或样品越厚),样品原子核库仑电场越强(或样品原子序数越大或密度越大),被散射到物镜光阑外的电子就越多,而通过物镜光阑参与成像的电子强度也就越低。
即强度为I0的入射电子穿透样品后,参与成像的电子强度I随总散射面积Q和样品厚度t的乘积呈指数衰减,I= I0*e-Qt10 计算2种复型样品相对衬度(见书)。
若复型是同种材料制成,以IB 为像背景强度,则强度差△I A =I B -I A 当Q Δt 远小于1时,()t Q e I e I I I t Q t t Q BAB A ∆≈-=-=∆∆---如果复型是由两种材料组成,假定凸起部分(多出的第二种材料)总散射截面为A Q ,则I A=I 0*e-(Q A△t+Q B t b),当t Q A ∆远小于1时,tQ e I I IA t QB A ∆≈-=∆∆-第四章 电子衍射11 简述透射电镜的主要用途。
(1)衍射花样像(单晶、多晶结构分析)(用中间镜的物平面与物镜背焦面重合) (2)组织形貌像(复型薄膜)(用中间镜的物平面与物镜像平面重合) 12 写出劳埃方程,简述其用途。
设空间点阵的三个平移向量为a ,b 和c,入射的X 射线与它们的交角分别为α0,β0和γ0。
衍射方向与它们的交角分别为α,β和γ 。
根据上述讨论可知,衍射角α,β和γ在x, y, z 三个轴上应满足以下条件:a(cos α-cos α0) = H λ b(cos β-cos β0) = K λ c(cos γ-cos γ0) = L λ 用途:找到斑点位置13 写出布拉格方程,简述其用途。
a(cos α-cos α0) = H λ 当相邻原子的散射X 射线光程差等于入射X 射线波长整数倍时发生衍射 (一维)2dsin θ=n λ(n=0,1,2……)用途:(1)找到斑点的方向,说明一组晶面对应一个衍射斑点;(2)结构分析:利用已知波长的特征x 射线,通过测量θ,可以计算出晶面间距;(3)x 射线光谱学:利用已知晶面间距d 的晶体,通过测量θ,计算位置x 射线的波长14 已知简单立方晶体晶格常数为3A °,分别在正空间和倒易空间中画出(101)、(210)、(111)晶面及倒易点,并计算出晶面的面间距和倒易失量的大小。
15 画出面心立方及体心立方[011]晶带轴的标准电子衍射花样,标出最近的三个斑点指数及夹角。
16 画出爱瓦尔德球简述其用途。
在倒易空间中,画出衍射晶体的倒易点阵,以倒易原点O*为端点作入射波的波矢量k(矢量OO* ),该矢量平行于入射束方向,长度等于波长的倒数,即1/λ。
以O 为中心,1/λ 为半径作一个球,这就是爱瓦尔德球。
用途:找到倒易点与衍射斑点的关系17 体心立方和简单立方晶体的消光条件简单立方:F hkl 恒不等于零,无消光现象。
面心立方:h 、k 、L 为异性数时,F hkl =0 体心立方:h+K+L=奇数时,F hkl =0 18 何谓标准电子衍射花样。
定义:各种晶体点阵主要晶带的倒易截面,即零层倒易面 (uvw)*0的比例像。
19 为何不精确满足布拉格方程时,也会在底片上出现衍射斑点。
因为实际的样品晶体都有确定的形θθθSS 0状和有限的尺寸,因而它们的倒易阵点不是一个几何意义上的“点”,而是沿着晶体尺寸较小的方向发生扩展,扩展量为该方向上实际尺寸的倒数的2倍,成为杆状,即倒易杆,从而增加了与爱瓦尔德球相交的机会,结果使不精确满足布拉格方程时,也会有衍射斑点出现20 为何入射电子束严格平行〔uvw〕时,底片上也有衍射斑点出现。
(1)薄晶体衍射,倒易点变为倒易杆,增加与爱瓦尔德球相交几率(2)2θ小于1°时,对应球面可近似看作平面,增加与爱瓦尔德球相交几率(3)加速电压不稳定,造成爱瓦尔德球有一定厚度,操作时不可能完全重合,也增加了相交几率补充题:电子衍射基本公式:d=k/R21 绘出面心/体心立方〔012〕晶带轴的标准电子衍射花样,并写明步骤。
(10分)22 已知相机常数K、晶体结构及单晶、多晶衍射花样,简述单晶多晶衍射花样标定步骤。
(10分)补充题:花样像和形貌像如何成像23 何谓磁偏角。
电子束通过物镜背焦面到物镜像平面所转过的角度,即磁转角φ0。
24 选区衍射操作与选区衍射成像操作有何不同。
为了分析样品上的一个微小区域,通常在物镜像平面位置放置选区光圈,选择所需分析的微区,对这个微区进行衍射分析叫做选区衍射操作。
在选区衍射过程中,中间镜物平面与物镜像平面重合时呈形貌像,中间镜物平面与物镜背焦面重合时呈花样像,这种成像操作叫做选区衍射成像操作25 孪晶衍射花样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其衍射花样是两套不同晶带单晶衍射斑点的叠加,而这两套斑点的相对位向反映了基体和孪晶之间存在着的对称取向关系补充题:如何得到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孪晶花样26 高阶劳爱斑点如何得到,用途是什么。
点阵常数较大的晶体,倒易空间中倒易面间距较小。
如果晶体很薄,则倒易杆较长,因此与爱瓦尔德球面相接触的并不只是零倒易截面,上层或下层的倒易平面上的倒易杆均有可能和爱瓦尔德球面相接触,从而形成所谓高阶劳爱斑点。
用途:A.确定晶带轴单位矢量长度。
B. 确定薄膜晶体厚度。
补充题:超点阵斑点形成的原因和用途当晶体内部的原子或离子产生有规律的位移或不同种原子产生有序排列时,将引起其电子衍射结果的变化,即可以使本来消光的斑点出现,这种额外的斑点称为超点阵斑点27 如何确定有序固溶体有序固溶体中会出现按消光条件应该消光,却在衍射花样中出现的斑点,即超点阵斑点28 何谓菊池线花样。
如果样品晶体比较厚(约在最大可穿透厚度的一半以上)、样品内缺陷的密度较低,则在其衍射花样中,除了规则的斑点以外,还常常出现一些亮、暗成对的平行线条,这就是所谓菊池线或菊池衍射花样。
29 何谓二次衍射斑点和用途。
一次衍射束和晶面组之间再次产生衍射时形成的斑点为二次衍射斑点。
30 简述薄晶体样品制作步骤,以及要求第一:从实物或大块试样上切割厚度为0.3~0.5mm厚的薄片。
方法:电火花线切割。
第二:预先减薄至厚度小于1mm方法:即机械法(70~100μm)(研磨)化学法(20~50μm)(腐蚀)。
第三:最终减薄。
方法:双喷离子减薄法(用离子束在样品的两侧以一定的倾角(5°~30°)轰击样品);双喷电解抛光法要求:A、保留原结构; B、透明;C、一定强度和刚度;E、不氧化和腐蚀31 多晶衍射花样标定步骤。
33 画出薄晶体衍衬成明场像、暗场像的光路图,并加以说明。
34 螺型位错和刃型位错衍衬成像特征。
为何?刃型位错:线状螺型位错:锯齿状因为畸变区有衍射束存在35 厚度消光、弯曲消光条纹产生原因。
厚度消光条纹:衍射强度随样品厚度的变化呈周期性震荡,若一薄晶体一端是楔形斜面,则斜面上晶体厚度是连续变化的,有电子束通过时,衍射强度因厚度不同而发生连续变化,在衍射图像上楔形边缘将会得到数列明暗相间的条纹。
弯曲消光条纹:晶体内不同部位的衍射晶面因弯曲而使其和入射束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当正好满足衍射条件时,弯曲的部分会形成条纹明场像。
36 孪晶、层错典型特征。
孪晶:明暗相间,不等长度,不等宽度的条纹层错:等长度明暗相间条纹补充题:网状位错和第二相粒子的形貌特征补充题:对比质厚衬度和衍衬成像原理的区别37 扫描电镜的主要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