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86.00 KB
- 文档页数:9
白居易生平的六个阶段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他的生平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
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更多内容请留意应届毕业生网。
【基本介绍】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一、出生乱世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
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二、仕官生活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
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
给四年级的孩子们介绍白居易,简单好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优美动人,被称为“诗仙”。
白居易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官员。
在他的一生中,他曾经历过荣华富贵,也曾饱受挫折和困苦,但他始终坚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他的诗篇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常常表达出他对人间烟火的热切向往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在他的诗歌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领略到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和深刻哲理。
白居易的诗歌中常常运用富有韵律的古体诗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具有优美的音韵和韵律感。
这些古体诗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品味,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丰富他们的文学修养和诗歌欣赏能力。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唐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景观,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
白居易的诗歌中常常描绘人间百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云变幻和人情冷暖,让人们领略到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
白居易的诗歌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想和人生智慧,通过他的诗篇,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如何欣赏美好、珍惜生活,如何坚持追求、勇敢面对,如何胸怀大爱、谦逊待人。
白居易的诗歌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作品,更是一本生活智慧的启蒙读本,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出正直善良、豁达开朗的品质和心态。
白居易的诗歌是一座精神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启发价值。
通过接触白居易的诗歌,孩子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还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人性的温暖,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的诗篇,感受那份纯粹与美好!【2000字】第二篇示例: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生活在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在四年级的孩子们看来,白居易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他的诗句却可能曾在课堂上被老师朗读,或者出现在课本上。
关于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于世间。
他在唐代以“诗仙”之名闻名于世,是唐代文学史上比较重要的一位诗人。
以下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作品。
一、生平白居易的生平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官场生涯和隐居生涯。
1. 官场生涯白居易是唐代时期的一名官员,于公元802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祖籍为陕西凤翔。
他自幼聪明好学,后来考中进士。
进入官场以后,他先后担任过很多职务,如秘书郎、给事中、翰林学士等。
后来,他进入皇家内阁,成为了尚书右丞。
但是,因为他的一篇诗歌引起了中官的不满,被贬到了陕西洛阳做知州。
2. 隐居生涯白居易在洛阳做了知州后,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
自那时起,他开始创作大量的诗文,成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
在他的诗歌中,反映出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了他的思想和情感。
他晚年返回咸阳,与家人一道生活到逝世。
二、诗歌作品白居易的诗歌作品风格多样,大多数是豪放、自然和浪漫的。
他的诗歌不仅反映出了唐代社会的风貌,还描绘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
他的诗歌作品大部分涉及爱情、人生哲学等主题,深受古今中外读者的欣赏。
1.《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描绘了一个人物的生命历程。
这首诗歌以草地为背景,以送别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送别诗之冠”。
2.《长恨歌》这是白居易的又一代表作,以杨贵妃为主人公,描写了她与唐太宗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歌的风格庄严、雄浑,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诗歌中,白居易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突出了杨贵妃的形象,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
3.《琵琶行》这首诗歌以唐朝著名的女琵琶手韩翃为主人公,描绘了她在忧愁的悲伤中演奏琵琶。
这首诗歌的语言优美、含蓄、悲壮,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三、创作特点白居易的诗歌作品语言流畅优美、音韵和谐,富有情感的表达力。
他的诗歌将日常生活的场景和主题与艺术技巧完美融合,体现出了他的艺术才华和诗歌取向。
[白居易简介和代表作]白居易的代表作白居易的代表作篇1:关于白居易小时候的故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山西太原人。
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作品最多的诗人。
她的诗明白小畅,通俗易懂。
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白居易小时候就特别聪明懂事。
有一天,他正在家中玩耍,忽听到门外的街上有人在争吵,乳母带他到门外看个究竟,原来是两个女邻居,抱着一只芦花老母鸡争执不下,双方都说母鸡是自家的。
可是用什么办法来确认呢这时,小居易说话了:“你们别吵了,先把母鸡放在地上。
母鸡念旧窝,它会自己回家的,他进了谁家的门,自然就是谁家的了。
”众人一听,都说这个办法好。
两人把母鸡放在地下,那母鸡一旦挣脱了束缚,一溜小跑就进了东家的门。
在众人的哄笑声中,西家的女邻居脸色通红的低头走了。
大家都夸奖5岁的白居易聪明,小小年纪就能明断邻里纠纷。
母亲出生书香门第,写诗作画也很精通。
从小就教居易兄弟两人作诗,告诉他们诗词应该讲究的平、对仗、意境、诗眼等基本要领。
没有多久,小哥俩的诗词就做的不错了。
有一次,白居易和几个同窗好友到溜沟山野炊。
即是野炊,总得有人烧火做饭吧,于是白居易提议,我们做对子,谁对不上来,就让谁烧火,大家都同意。
白居易低头沉思了一会,抬头说:“我先出个上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你们注意,我这可是顺读倒读都可以的。
”小伙伴们各自捧着脑袋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还是自己对吧。
”“好,我把它到过来,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
”白居易这下不用烧火了。
白居易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潘镇割据,民不聊生。
未必战乱,父母先后把它送到南方和北方,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过早品尝到生活的艰辛,了解了许多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16岁时,白居易初到长安,拜见着名的诗人顾况,诗人听说他名字叫居易,就笑着说:“居在长安,达官如云,百姓如蚁,柴贵米也贵,居大不易啊。
”当读到他的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的简介介绍白居易,唐代著名的文学大家,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和深远的影响力,被誉为“唐代诗人之首”。
他有“诗圣”、“诗豪”、“翰林重臣”的美誉,其诗歌描绘了唐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了他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方面信息。
生平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鹿门人,安禄山之乱后一家流亡厦门。
幼才聪颖,有文才。
21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等职。
贞元中,曾先后任江州司马和蜀州司马。
乾符中,担任御史中丞。
天宝初,任观察使、承旨、翰林学士。
天宝十四年因拜相罢职,入长安市民,四处游历,并写下了大量有关社会生活、历史事件、个人感受等题材的诗歌。
天宝末年,复任中书侍郎,很快再次被罢免。
转任成都节度使,后被贬回市民。
景龙元年,白居易病逝,在此之前,他创作了2400首诗歌、曲文、杂文等。
创作成就白居易的诗歌写作量巨大,力求富有生命活力,风格多样。
他的诗歌既包括风景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大林寺森林树》等,也有抒情诗,如《钱塘湖春行》、《长恨歌》等,另外,他还创作了许多玄言诗,如《笼鹤池》。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从接近元稹的类唐体文字到洛阳风韵诗,舞文弄墨诗,一直到后期的清新淡雅的风格,至今仍为人称道。
此外,白居易还创作了许多曲文和杂文。
在曲文方面,他的作品继承了以往诗文的优良传统,具有谐富、语同、工白等特点。
在杂文方面,他笔触轻快、擅长描写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百态,代表作有《琵琶行》和《钓台招客》等。
影响与评价白居易的诗歌代表着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与李白、杜甫等合称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的诗歌有浓烈的个性特色,语言生动、流畅,情感激昂、深刻。
他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热切追求人生真谛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其诗歌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白居易的诗歌具有高度艺术性和现实性,并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例如,在唐宋时期,有大量的诗人模仿白居易的诗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宋代的苏轼,他在文学创作中充分吸收了白居易的诗风,打破了诗歌的固定形式,致力于探索个性表达和写实主义的创新手法。
白居易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诗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是唐朝中期举世闻名的文学巨匠之一,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中的佼佼者之一。
他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许多人奉为传世名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的诗歌以骈文、律诗、绝句为主,代表作品多达数百首,其中既有关于政治社会的杂感,也有关于人生哲理的深思,还有饱含情感的爱情诗歌。
下面,我们来简单地介绍一下白居易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一、生平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河南汝南县。
他出生于大唐盛世,祖父白君嗣和父亲白敏中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
白居易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示了超群的才华和文学天赋,被人们誉为“童年奇才”。
后来,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且多次中进士、及第。
他曾经担任过很多的官职,如尚书左丞、吏部尚书、右卫大将军、太子少傅等,一生中历任过35个官职,也多次担任过辅佐皇帝的要职,深得当时的唐宪宗和唐文宗的信任和赏识。
白居易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他广泛的文学创作。
他的诗文,风格灵活多变,描写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概括了人生之道,体现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展现了唐代智者的人格和风貌。
他的作品在当时就非常有名,后来更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下具有了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代表作品1.《琵琶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他的律诗的代表作。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声音婉转、沉浸在痴情和思念中的女子,她象征着爱情的力量和人类情感的深度。
这首诗歌像一首旋律优美的中国古乐,表现了人类性情的美好和多情。
2.《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联言体的律诗,也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描绘了人生的离别,生命的转移和人生的哀愁,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流露出对老友离去的遗憾和痛心,是一首情感深刻,艺术造诣高深的诗篇。
3.《长恨歌》《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具有宏大的史诗气魄和细腻的人物描写。
部编版-语文-上册-打印版【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理宗淳祐四年(1244)进士,调建昌军学教授。
景定五年(1264)除秘书郎。
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迁著作郎。
五年,棹给事中。
出知隆兴府,官终户部尚书。
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
中国历史人物——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公元772年,也就是唐代宗大历七年,出生于河南新郑一个中小官僚家庭,家里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
当时的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多个州,搅得各地民不聊生。
因为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官做了徐州别驾,但徐州更加危险,于是白居易的父亲把家人们都送到了比较安全的宿州符离,因此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白居易三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开始教他读书写字。
她要求严格,但对白居易的态度却和蔼可亲。
5岁,白居易开始写诗。
8岁,白居易就懂得了诗词声韵。
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公元800年,白居易考中进士,又来他在长安遇到了元稹,两人很快就成为至交好友。
在诗坛里,元稹和白居易是齐名的大诗人。
公元794年,白居易的父亲去世。
因为他的父亲做官清正廉洁,甚至死后家里的钱都不足以将他的尸体运回河南老家安葬。
于是白居易回家,一边守孝,一边复习功课。
在此期间,白居易认识了邻居的农家女儿湘灵,这是他的初恋,是一生最珍贵的恋爱。
可是古代讲究门当户对,他们因为门第不对等而无法结婚。
这段感情是他一生的痛,有人说,《长恨歌》里的恨实际上是他与湘灵的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也是一个他们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景。
公元808年,白居易担任左拾遗的官职,他希望尽到自己的职责来报答唐宪宗的知遇之恩,因此经常上书给皇帝,还写了很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让唐宪宗知道人间疾苦,甚至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虽然白居易的建议很多都能被唐宪宗采纳,但因为他说话太直接令唐宪宗感到不快,宪宗曾向李绛抱怨说:“白居易这个人,是我提拔他做了高官,但他却对我没有礼貌,我都快要忍受不了他了。
”但大臣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劝谏宪宗多听听别人的建议。
公元815年,也就是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唐代诗魔白居易生平介绍和作品唐代诗魔白居易生平介绍和作品精选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太原(今属山西)人。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
后为杭州刺史,又为苏州、同州(今属陕西)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
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
[1]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
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作品精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放言》《池上》等。
卖炭翁【题解】《见白氏长庆集》。
为《新乐府》组诗第三十二首。
诗以一位卖炭翁的具体遭遇为例,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作了有力的鞭挞。
【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暮江吟【题解】见《白氏长庆集》,为长庆元年(821)秋在长安游曲江时所作。
诗中写出了秋夜曲江的瑰丽景象。
【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钱塘湖春行【题解】七言律诗,唐白居易作,见《白氏长庆集》。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简介是谁写的唐朝诗人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诗歌以清新含蓄、感人至深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白居易的生平、作品特点及影响,以及关于白居易简介是谁写的的问题。
一、生平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出身于一个名门望族,祖籍山东潍县,但他的父亲白敏中为官到扬州后,便迁居到扬州。
白居易得其父之迁居,也因而脱离了封建官僚儒家的权力体系,走上了文学之路。
白居易自幼聪明好学,十四岁时,便已经做了清河县令的执事。
此后,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因文章优秀被选为进士。
他曾在唐玄宗、代宗、德宗、武则天等皇帝的朝廷任职,后被贬谪到岭南、草原等处,期间耗尽了巨资,终于回到故乡扬州,在此度过了晚景。
二、作品特点及影响白居易是一位文学、政治、历史、语言学等领域的杰出人才。
他的诗歌作品,以民间生活和人性智慧为主题,广泛表达社会现实,富于真情实感。
他既善于叙事又善于抒情,不同于李白般奔放豪放,也不同于王之涣般质朴典雅,而是具有独特的风格。
白居易还深受汉乐府和曲子的影响,他的诗歌音乐感强烈,流畅灵动,行文婉转优美,淡雅清新,情感真挚、自然,一度成为唐代后期四大诗人之一,与元稹、李商隐、杜牧并列。
他的代表作有《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城雪》等。
白居易的思想诉求强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对士人阶层的不满。
他的诗歌尤其关注人民生活和疾苦,呼吁重视人道主义精神,凝聚了广泛的社会共鸣,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关于白居易简介是谁写的在历史上,对白居易的介绍和评价众说纷纭。
早在唐代,就有李白、杜甫、韩愈等诗人对白居易进行了高度评价,对他视为同类人物。
明代以来,史家更是对白居易作了大量研究和介绍。
《唐书》、《新唐书》等典籍均记载了白居易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此外,文学家刘向也在《新序》中对白居易进行了详细的评价。
现代研究者们也各自对白居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介绍,其中陈毓庭、钱家鼎、钱钟书、徐志摩等名家对其影响尤为深远。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白居易资料,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白居易朝代:唐代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着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贞元十五年(七九八)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
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七十五岁。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中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白居易作品分析白居易在江州时,曾整理、编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
据其述,讽谕诗是他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闲适诗是“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感伤诗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者”;杂律诗则是“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百韵至两韵者”。
大体上,前三类是古体诗,最后一类是近体诗;前三类中大致以内容区分,但也有参互交错的。
在这四类诗中,白居易自己比较重视讽谕诗和闲适诗。
他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的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