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炭疽菌与苹果互作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514.50 KB
- 文档页数:8
苹果树炭疽病的病虫害综合防治苹果树炭疽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树生长和果实质量的病害。
它由炭疽菌引起,主要在湿热的季节发病。
除了炭疽病外,苹果树还常受到其他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护苹果树的健康和果实的品质,综合防治措施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苹果树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1. 病害监测与预防病害监测是防治病害的第一步。
农民可以通过观察树体、果实和病斑的特征来判断苹果树是否感染了炭疽病。
同时,定期巡查果园,及时发现病斑,防止病害扩散。
预防炭疽病的方法包括合理修剪树枝、清除树下杂草,控制树间距,增强树体通风透光,并合理施肥,保持树体健康。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
利用天敌、寄生虫和拮抗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对于炭疽病,一种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是喷施拮抗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
该菌会与炭疽菌竞争生长空间,并产生抑制炭疽菌生长的物质,从而减少病害发生。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之一。
在果园发病高峰期,农民可以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喷施,来控制炭疽病的发生。
选择合适的农药要根据病害的严重程度和炭疽菌的抗药性来确定,同时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喷洒方式,以免产生药害或药残。
4. 药剂轮换为了避免病虫害对化学农药产生抗药性,农民应该进行药剂轮换。
即在多个防治季节中反复使用不同的农药,以防止病虫害对某一种特定农药产生抗药性。
轮换药剂不仅可以提高防治效果,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苹果树炭疽病的病虫害综合防治需要采取多种手段。
病害监测与预防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及时发现和控制病害的扩散,可以减少损失。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则是常用的防治手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防治。
此外,药剂轮换也是重要的防治策略,可以避免病虫害对农药产生抗药性。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苹果树的抗病虫害能力,保护果园的健康。
苹果炭疽叶枯病研究进展马亚男;郭洁;李林光;翟浩;余贤美;张勇【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50)005【摘要】苹果作为我国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果树品种,在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苹果炭疽叶枯病在全国各苹果产区大范围爆发和流行,造成部分苹果品种叶片脱落、树势削弱,导致次年果实减产甚至绝产,对苹果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影响,严重制约苹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苹果炭疽叶枯病的病原学研究、侵染机制及抗病机制、防治策略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对苹果炭疽叶枯病有更全面的了解,探寻深入研究该病害病原菌分子致病机理的角度与手段,为防控药剂研发和管理措施优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并为病害综合防治和抗病品种的培育提供新思路.%China is the largest apple producer in the world .As a species of major commercial fruit tree, apple (Malus pumila) occupies the largest cultivation area and production in China , and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improving agriculture structure,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developing rural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the outbreak and prevalence of Glomerella leaf spot (GLS) in a wide range of apple producing area in China have caused the leaf abscission and fruit rot of some apple varieties , which weakened the tree vigor and lead to decline in apple production, even resulted in no yield in the next year.Thus, GLS has an enormous impact on apple output and quality , and has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development of ap -ple industry.Here we introduced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es of GLS in three aspects : etiology research, in-fection mechanism as well as disease resistance mechanism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in order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ease and discuss the idea and measure of the molecular pathogenesis research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fungicide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management measures , and the new insights into the disease control of GLS and the breeding of disease -resistant cultivar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pple industry .【总页数】8页(P160-167)【作者】马亚男;郭洁;李林光;翟浩;余贤美;张勇【作者单位】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 271000;昆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昆山 215300;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 271000;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 271000;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611.1+2-1【相关文献】1.苹果炭疽叶枯病菌与寄主互作分子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J], 翟浩;李晓军;余贤美;王海波;马亚男2.苹果褐斑病、炭疽菌叶枯病的综合防治 [J], 周吉生3.苹果褐斑病、炭疽菌叶枯病综合防治技术 [J], 周吉生4.有机硅助剂在苹果炭疽叶枯病化学防控中的减药增效作用评价 [J], 刘安泰;张朝敏;李紫腾;曹克强;孟祥龙;胡同乐5.防控苹果炭疽叶枯病的化学农药减量增效研究 [J], 梁晓飞;侯彦忠;白云芳;李苏莉;孙广宇;朱明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品研究类毕业论文题目:添加炭疽芽孢的苹果汁质量变化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添加不同数量的炭疽芽孢对苹果汁质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添加5%的炭疽芽孢可以显著提高苹果汁的品质,包括颜色、味道和营养成分。
同时,添加炭疽芽孢也可以延长苹果汁的保质期。
因此,建议将炭疽芽孢加入苹果汁中,以改善其质量。
关键词:炭疽芽孢,苹果汁,品质,保质期,营养成分引言:苹果汁作为一种健康饮料,备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在生产、包装和运输过程中,苹果汁易受到微生物污染,从而影响其质量和保质期。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苹果汁的品质和保质期,对于苹果汁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炭疽芽孢是一种高效的微生物防治剂,可以有效地控制果汁中的各种细菌和霉菌。
因此,本文将研究添加不同数量的炭疽芽孢对苹果汁质量的影响,以期提高苹果汁的品质和保质期。
实验方法:1.实验材料本实验所使用的苹果汁是市场上常见的商品,炭疽芽孢则从实验室中获取。
实验室装备有培养菌种、平板、移液管、吸管、冰箱、余弦和离心机等仪器。
2.实验步骤将不同数量的炭疽芽孢(0%, 2.5%, 5%)加入不同份量的苹果汁中。
每种组合都进行5次复制。
实验将分别检测苹果汁的品质、营养成分和保质期等因素,以评估炭疽芽孢对苹果汁的影响。
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后,我们对苹果汁进行了多项测试,以评估添加不同数量的炭疽芽孢对苹果汁品质的影响。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结果总结:颜色:将加入炭疽芽孢的苹果汁与无添加炭疽芽孢的苹果汁进行比较,发现添加5%炭疽芽孢能够显著改善苹果汁的颜色。
尤其是在光线下,加入炭疽芽孢的苹果汁呈现出更明亮的颜色。
这可以归因于炭疽芽孢促进了苹果汁的色素合成。
味道:添加不同数量的炭疽芽孢对苹果汁的味道也有明显影响。
实验表明,若要达到最佳效果,应向每升苹果汁中添加5%的炭疽芽孢。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苹果汁的甜度,而且可以解决一些消费者投诉的酸度问题。
营养成分:添加炭疽芽孢的苹果汁含有更多的维生素、葡萄糖和微量元素,因此更有营养。
苹果炭疽病的病因学研究与防治方法的创新与应用炭疽病是苹果栽培中常见且严重的病害之一,给苹果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控制炭疽病,科研人员们在病因学研究和防治方法上进行了持续的创新与应用。
本文将系统地探讨苹果炭疽病的病因学研究和创新的防治方法。
一、病因学研究苹果炭疽病的病因学研究是有效防治病害的基础。
通过对病原菌、寄主和环境因素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疫病的发生机制和传播途径,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1. 病原菌苹果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是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研究表明,该菌是一个复合种群,不同地理分布区域的菌株在形态学和遗传学上存在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对于制定地域特异性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2. 寄主因素苹果的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差异很大。
研究发现,一些栽培品种对病害表现出高度的抗性,而某些野生品种则可能具有耐病基因。
深入了解不同品种的抗病机制有助于培育抗病品种,并加强早期防治措施。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炭疽病的发生和传播起着重要的影响。
温度、湿度、气候和土壤条件等环境要素都可能影响病原菌的生长和侵染力。
通过研究环境因素与炭疽病的相互关系,可以合理调节环境条件,减少疫病的发生。
二、防治方法的创新与应用针对苹果炭疽病的严重威胁,科研人员们不断创新和改进防治方法,以期达到高效、低毒、低成本的防治效果。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且可持续的防治方法。
研究发现,某些微生物,如拮抗细菌和真菌,对炭疽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潜力。
利用这些微生物的抗菌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侵染。
此外,一些植物提取物也被证明具有抗病活性,可以作为生物农药来防治炭疽病。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通过喷洒合适的化学农药,可以快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侵染。
然而,由于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需要合理使用和控制农药的使用量、频率和时间,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农业发展的进步,苹果树病虫害成为困扰果农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证苹果树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科研人员们积极探索和研究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针对苹果树常见病虫害的防控方法进行探讨,并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期对果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病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1.炭疽病的防治炭疽病是苹果树上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给果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是使用化学药剂喷洒,但这种方法存在药残问题,不符合环保要求。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微生物防治是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法。
例如,利用拮抗微生物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或者使用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提取物来预防病害发生。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2.根际病害的防治根际病害是苹果树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其中包括根腐病、束腰病等。
研究者们发现,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可以增强苹果树的抗病能力,降低根际病害的发生率。
此外,采用轮作和作物尽量分离的措施也有助于减少根际病害的危害。
研究人员还注意到一些植物激素的调控对根际病害的防治也具有潜在的作用,这方面的研究还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深入研究。
3.病毒病害的防治病毒病害对苹果树的影响严重,不仅对果实品质造成损害,还可能导致果树整体弱势。
目前,为了防治病毒病害,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病毒检测和抗病苹果品种选育两个方面。
通过病毒检测,果农能够及时了解苹果树的病毒感染情况,进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而抗病苹果品种的选育则可以通过遗传改良手段,培育出抗病性强的苹果树品种,减少病害的危害程度。
二、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1.瓜蝇的防治瓜蝇是苹果树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对果实造成严重咬害。
为了有效控制瓜蝇的危害,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防治方法。
一种方法是利用诱捕器来吸引和捕杀瓜蝇,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保持果实的质量。
另外,一些天敌昆虫也可以用来控制瓜蝇的数量,例如寄生蜂等。
苹果与炭疽菌的相互作用及病害机制研究综述(杜友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咸阳,712100)摘要炭疽病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真菌植物病害,尤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各种农作物、林木、经济作物、瓜果蔬菜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果实采后腐烂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已引起世界范围的极大关注。
苹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苹果上的主要病害,引致苹果采后腐烂严重。
木文从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以苹果采后炭疽病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农业的无污染防除技术及分子鉴定诊断技术,逐步组建苹果采后炭疽病可持续控制的病害防御体系。
关键字:刺盘孢属;苹果;炭疽病;机制;综述The review of the disease mechanism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pple and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Youwei Du,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China)AbstractAnthracnose is an important pathogenic fungus with a wide range of hosts, especially, which happened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and can damage a variety of crops, trees, cash crops and vegetables to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used serious economic losses.Postharvest fruits rot is a global problem. Apple is an important fruit worldwide. Apple postharvest authrancnose(bitter rot) caused by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is a destructive disease of apple fruit in production areas; it can cause serious yield loss. Currently,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techniques of physical, chemical, biological, cultural control and molecular diagnosis for apple authrancnose were used to assembly a sustainable apple bitter rot control system, with aim a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Key words: Colletotrichum, Apple, Apple bitter rot, Mechanism, Review果实采后腐烂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已引起世界范围的极大关注。
苹果园主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苹果炭疽病苹果炭疽病又称苦腐病、晚腐病,在我国各苹果产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
该病除为害苹果外,还可侵染海棠、梨、葡萄、桃、核桃、山楂、柿、枣、栗、柑橘、荔枝、芒果等多种果树以及刺槐等树木。
田间症状苹果炭疽病主要为害苹果树果实,也可侵染枝条、果台及衰弱枝等。
果实受害,多从近成熟期开始发病,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可见针头大小的淡褐色小斑点,病斑呈圆形且边缘清晰,外有红色晕圈,随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呈褐色或深褐色,表面略凹陷或扁平,扩大后呈褐色至深褐色,圆形或近圆形,表面凹陷,果肉腐烂。
腐烂组织向果心呈圆锥状,变褐,具苦味,与健果肉界限明显。
病斑直径1~2cm时,病斑中心开始出现稍隆起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的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粒点初为浅褐色,后期变为黑色,并能很快突破表皮。
遇降雨或天气潮湿时溢出粉红色黏液(分生孢子团)。
有时小黑点排列不规则,散生;有时小黑点不明显,只见到粉红色黏液。
病斑在果实上数目多为不定,常几个至数十个,病斑可融合,条件合适时,病斑可扩展到果面的1/3~1/2,有时病斑相连可导致全果腐烂。
果实腐烂失水后干缩成僵果,脱落或挂在树上。
在运输或者贮藏期间遇适宜条件病斑可迅速扩展。
苹果炭疽病发生初期轮纹状排列的黑点病斑表面产生粉红色黏液苹果炭疽病与果实轮纹病症状相似,容易混淆,但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比较区分:①轮纹病表面一般不凹陷,炭疽病表面平或凹陷;②轮纹病表面颜色较淡并为深浅交错的轮纹状,呈淡褐色至深褐色,炭疽病颜色较深且均匀,呈红褐色至黑褐色;③轮纹病腐烂果肉无特殊异味,炭疽病病果肉味苦;④轮纹病病斑小黑点散生,炭疽病病斑小黑点多排成近轮纹状;⑤轮纹病病斑小黑点上一般不产生黏液,若产生多为灰白色,炭疽病病斑小黑点上很容易产生粉红色黏液。
病原菌病原菌有性态为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
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
发病规律炭疽病是一种高等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枯死枝、破伤枝、死果台及病僵果上越冬,也可在刺槐上越冬。
果农之友2023.5绿色植保苹果炭疽叶枯病是一种新型的真菌病害,虽然发现较晚但已经发展成为多省果业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它同时危害叶片、枝条和果实,环境合适的条件下传播速度较快,此病害严重影响苹果的品质和产量,对苹果果业危害性极强。
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苹果炭疽叶枯病菌的症状及危害,对苹果炭疽叶枯病菌致病因素进行分析,探明苹果炭疽叶枯病菌的发生规律,并提出苹果炭疽叶枯病菌综合防治措施供果农借鉴,进而在实际生产中结合具体情况加以防治,以保证果树生产的良好效益。
1苹果炭疽叶枯病菌主要症状及危害1.1苹果炭疽叶枯病菌症状苹果炭疽叶枯病菌症状除了极易传播,由中心病发株向四周扩展等特点外,还有以下几点症状:(1)苹果叶片受害的主要症状为幼嫩叶片红褐色或黄褐色点(图1),老叶则颜色较深,病斑形状不规则,针尖大小。
随着病叶生长病斑扩大,周围常有深褐色或者红褐色放射状晕(图2)。
后期病斑逐渐变成灰白色,条件成熟时,以原侵染点为中心可产生黑色分生孢子。
染病的叶片极易在早期脱落(图3)。
(2)苹果树枝感染炭疽叶枯病菌基本多发于老弱树枝,或者病虫枝。
最开始在树枝表皮,随着病斑发展会侵入树枝表皮以下,后期会导致树枝腐烂木质外露。
树枝染病后,染病部位以上易枯死。
(3)在果实生长期间如果感染苹果炭疽叶枯病菌,很容易让果实染病,果实染病的症状除了出现淡褐色圆形斑点(图4)随着病斑逐渐扩大及塌陷外,病斑从表面逐渐向果心迅速扩展,最后导致果实腐烂、脱落[1]。
如果果实采收时带病菌,那么在包装、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病菌遇到合适的环境也会继续发展,造成果实腐烂,甚至感染其他完好的果实,造成大面积腐烂而减产,因此必须在早期进行干预防治。
1.2苹果炭疽叶枯病菌危害苹果炭疽叶枯病菌的发展规律是先在园内形成染病株,然后再以染病株为中心逐渐向周围蔓延。
苹果炭疽叶枯病菌致病因素及综合防治措施隋颖光(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辽宁阜新123000)摘要:病虫害管理是果树种植过程中的重点工作,直接影响农户的经济收入和当地果业持续发展,因此不能忽视。
苹果与胶孢炭疽菌互作研究进展
冀志蕊;王美玉;张树武;杜宜南;丛佳林;徐秉良;周宗山
【期刊名称】《果树学报》
【年(卷),期】2024(41)6
【摘要】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能够引发苹果苦腐病和苹果炭疽叶枯病,危害叶片和果实,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给苹果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苹果与病原物互作分子机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苹果上炭疽病的病原菌组成和分类、侵染循环及其引发的果树病害种类,病原菌的致病结构和降解酶类、致病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分析、效应蛋白的筛选与功能分析等致病相关分子机制,苹果被侵染后生理生化变化、激素信号、抗病基因挖掘、miRNA参与的免疫调控机制等抗病相关的研究内容,以期为解析病原菌致病机制及与寄主互作机制,进而为挖掘潜力候选基因,以及病害综合防控和抗病分子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总页数】14页(P1199-1212)
【作者】冀志蕊;王美玉;张树武;杜宜南;丛佳林;徐秉良;周宗山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1.1
【相关文献】
1.胶孢炭疽菌侵染过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2.采后柑橘与胶孢炭疽菌互作过程中果皮成分的动态变化
3.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的生物学特性及对植物生
长的互作效应研究进展4.香蕉-尖孢镰刀菌互作机理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5.红花檵木胶孢炭疽菌致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苹果树上的苹果炭疽病防治技术苹果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苹果树病害,给苹果产量和质量带来了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苹果炭疽病,我们需要合理选择防治技术,并结合苹果树生长习性和病害发生规律进行综合管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苹果炭疽病防治技术。
一、病害概述苹果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主要症状为果实表面出现黑褐色病斑,形状不规则。
严重感染的果实会出现坑洞,降低果实品质,影响观赏与食用价值。
此外,病害还可能导致苹果树的叶片和枝干感染。
二、苹果炭疽病的防治技术1. 剪除感染部位:在病害初期,通过剪除感染部位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扩散。
将受感染的果实、树叶和枝干等部位剪除并远离果园,避免病害的传播。
2. 清理落叶杂草:清理果园内的落叶和杂草是预防苹果炭疽病的重要措施。
落叶和杂草是病害的潜在源,清理后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3. 喷洒防治剂:对于苹果炭疽病的防治,可以选择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在果实发育初期和感染高峰期进行喷洒,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感染。
4. 调整栽培措施:合理调整苹果树的栽培措施也能降低苹果炭疽病的发生。
适当间伐和修剪可以提高树冠通风和阳光照射,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此外,对于病害易感品种,可以考虑使用抗病品种进行栽培。
5. 病害监测和预警:定期对苹果树进行病害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发现病害的初期感染,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建立病害监测网及时掌握病害发生情况,有助于精确制定防治方案。
6. 病害防治综合管理:在实际的栽培过程中,综合管理是防治苹果炭疽病的核心。
综合管理包括合理的施肥、灌水、修剪等措施,促进苹果树生长健壮,增强其抵抗病害的能力。
三、总结苹果炭疽病给苹果树的正常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威胁,但通过采用适当的防治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剪除感染部位、清理落叶杂草、喷洒防治剂、调整栽培措施、病害监测和预警以及综合管理等措施的综合应用是防治苹果炭疽病的关键。
只有结合实际栽培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和实施合适的技术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苹果树的健康生长,并获得丰收的果实。
苹果炭疽叶枯病发生情况调查苹果炭疽叶枯病发生情况调查苹果,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水果,它丰富的营养被称作是水果之王。
但是炭疽叶枯病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苹果的生长。
本文主要针对苹果炭疽叶枯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2013年7月份运城市的盐湖、临猗、万荣等地不断有果农反映,种植的嘎啦果树的叶片干枯变黄脱落或果实出现红色小斑点症状。
为此我们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果园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发生及用药情况,并对病原菌进行培养鉴定。
一、危害症状病叶前期为害症状为叶片上有黑色不规则病斑,中期病斑迅速扩大,致使叶片发黄脱水干枯,后期叶片干枯脱落。
果实上造成1-2毫米圆形斑点,斑点周围有红色晕环,且不规则存在果面。
病叶危害症状与褐斑病危害症状主要区别:一是炭疽叶枯病发病的叶片未脱落前就呈现有焦枯状斑块,而褐斑病未脱落前不会出现焦枯状斑块。
二是炭疽叶枯病染病失绿后,叶片表面呈轻度水渍状,而褐斑病失绿后发黄较为鲜亮。
三是炭疽叶枯病侵染叶片集中在下部枝条顶端开始,而褐斑病多从下部主枝和内膛老叶开始发病,新叶发病程度较轻。
二、病原菌鉴定2013年7月初,在嘎啦果园采集了典型样本,送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对病原菌进行了培养,均出现灰白色菌丝,且在并组织周围还出现了很多土黄色突起。
经观察:分离出的病原菌没有发现褐斑病和斑点落叶病的分生孢子;在灰白色菌丝中间有部分透明、长卵型的单胞,而土黄色突起全部为透明的分生孢子,形状、大小和灰白色菌丝中一致;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初步鉴定为炭疽病菌,最后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时春喜教授和山西果树研究所李夏鸣研究员确定为炭疽菌叶枯病孢子。
据有关资料介绍:该病害为一种新的炭疽病菌,与过去炭疽病菌仅危害果实不危害叶片不同,现发生的苹果炭疽菌叶枯病既危害果实也危害叶片,是一种新的强致病力的菌株。
三、调查情况1.侵染快、发病急病菌孢子侵染很快,据资料介绍,在30℃下仅需要2小时的保湿时间就能完成全部的侵染过程。
苹果炭疽病及腐烂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作者:宋占林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12期摘要介绍苹果炭疽病及苹果腐烂病的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为两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苹果炭疽病;苹果腐烂病;发生特点;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S436.61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112-01苹果病害的种类繁多,危害极大,生产中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但是一旦发病,药物防治又必不可少。
现将苹果炭疽病和苹果腐烂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苹果炭疽病1.1发生特点苹果炭疽病主要危害苹果、梨、葡萄、花红、核桃等。
因寄主的不同而又被称为梨炭疽病、葡萄炭疽病等。
危害部位主要为果实,但也危害嫩梢、叶柄、卷须、果穗轴和果柄。
在果树枝条上、果胎上着生病菌,但不表现症状[1]。
苹果炭疽病发病初期,在果面上出现淡褐色圆形小病斑,病斑迅速扩大呈深褐色,果面稍下陷,病斑中生出同心轮纹状排列的黑色颗粒,当湿度大时,有粉红色黏液状物突破表皮溢出,这种粉红色同心轮纹是炭疽病的显著识别特征。
秋季果实着色时,病斑边缘有一圈红晕。
晚秋染病时,病斑为深红色小斑点,病斑中心有一暗褐色小点。
病果常在病斑下果肉软腐,呈漏斗状向下腐烂。
病果多数腐烂脱落,后期也有病果腐烂失水而干缩为黑色僵果,经久不落[1-2]。
1.2防治方法1.2.1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抗病性相差很大,以红玉、小国光、大国光、倭锦、祥玉、红富士发病严重;金帅、元帅、红星发病较轻;祝光、辽伏等早熟品种发病较少。
二是不用刺槐作防风林,特别是50 m以内不栽植刺槐,防止病菌从刺槐树传染至苹果树,加剧危害。
三是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减少发病。
要合理密植和整形修剪,防止果园郁闭;发病严重区或封园大树区,不间种作物并及时除草;雨季及时开沟排水。
四是剪除病虫枝、枯死枝、死果台、僵果,及时摘除病果,清除落地病果,减少病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33(4):522唱525Journalof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苹果炭疽病菌对苹果果实致病机制初探①薛 莲,檀根甲倡,徐先松,李 丽,韩 翔(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合肥230036)摘 要:对活体内外苹果炭疽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进行活性分析,初步明确了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x)在该菌侵染苹果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表明,活体外PMG活性随培养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Cx活性则先升后降。
活体内,无论抗感品种接种后,均先出现PMG活性高峰,后出现Cx活性高峰;抗病品种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要低于中感和感病品种,但酶活高峰出现较早。
此外,未接种的健康苹果果实中也检测到细胞壁降解酶,但活性较低。
关键词:苹果炭疽菌;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致病作用 中图分类号:S436畅611畅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唱352X(2006)04唱0522唱04Pathogenesisofthecellwalldegradingenzymesproducedby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XUELian,TANGen唱jia,XUXian唱song,LILi,HANXiang(SchoolofPlantProtection,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Hefei230036)Abstract:Activitiesofthecellwalldegradingenzymes(CWDEs)producedby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bothinvitroandinvivowerestudied.TheresultsprimarilydemonstratedthatPMGandCxplayedpathogenicrolesduringtheinfection.Invitro,PMGactivityshowedanincreasetrendduringculturedays,andCxactivityfirstlyin唱creasedthendecreased,whilePMGactivitywasalwayshigherthanCxactivity.Invivo,thepeakofPMGactivityappearedearlyandthepeakofCxactivityappearedlaterwhetherinresistantvarietyorinsusceptibleonesafterin唱oculation.TheenzymeactivitiesofCWDEsinresistantvarietywerelowerthanthoseinmid唱susceptibleoneandinsusceptibleone,butthepeakinresistantvarietyshowedearlier.Inaddition,CWDEscouldalsobedetectedinhealthyapplefruitswithoutinoculation,however,theactivitieswerelow.Keywords: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MG;Cx;pathogenesis 苹果炭疽病是苹果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1]具有潜伏侵染特性,一般在田间感染果实,至采后近成熟发病,引起苹果贮藏期腐烂,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
9-1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9-1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1. 引言苹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之一,因其口感酸甜可口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苹果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果农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证苹果的产量和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2. 苹果主要病虫害2.1 病害2.1.1 苹果腐霉病苹果腐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病害主要在果实成熟后期发生,导致果实表面出现黑斑,严重影响果实的商业价值。
2.1.2 苹果炭疽病苹果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果实表面的伤口侵入。
病害会导致果实表面出现黑褐色圆形病斑,严重影响果实的质量和口感。
2.1.3 苹果白粉病苹果白粉病是一种由白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病害主要在果实和树叶上发生,导致果实变形、裂开和腐烂,对果实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2 虫害2.2.1 苹果蚜虫苹果蚜虫是苹果主要的害虫之一,潜伏在苹果树的叶片和嫩枝上,通过口器吸取植物汁液。
大量的苹果蚜虫会导致苹果树叶片卷曲、枯萎和掉落,影响光合作用和果实的形成。
2.2.2 苹果实蝇苹果实蝇是一种寄生在苹果果实内的害虫,使果实变得腐烂,同时还会传播病菌。
苹果实蝇的危害严重影响苹果果实的产量和质量。
3. 病虫害防治方法3.1 病害防治- 定期检查:每周对苹果树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
果农应注意果实表面是否出现黑斑和病斑。
- 剪除感染部分:果农应将感染严重的果实和病斑部分剪除,以防止病害扩散。
- 喷洒药剂:在果实成熟前期进行药剂喷洒,选用有效的杀菌剂。
- 消毒:果农应注意对工具、设备和田地进行定期消毒,以杀灭病菌。
-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和健康的植株能够提高苹果抵抗病害的能力。
3.2 虫害防治-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昆虫,如瓢虫和寄生蜂,控制苹果蚜虫的数量。
- 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但要注意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问题。
- 陷阱:设置黄色粘板作为苹果实蝇的诱捕装置,降低害虫数量。
苹果炭疽叶枯病菌与寄主互作分子致病机理研究进展翟浩;李晓军;余贤美;王海波;马亚男【摘要】从寄主-病原互作蛋白着手,阐述了苹果炭疽叶枯病菌的分子致病机理,为防控药剂研发和管理措施优化提供参考,同时为该病害防治及抗病品种培育提供新思路.%From interaction protein of the host-pathogen,the 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harmful bacteria was expounded.The study provides im-portant reference inform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rug research and optimization of management measures,at the same time provides new way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breeding of disease-resistant varieties.【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12【总页数】3页(P14-16)【关键词】苹果炭疽叶枯病;互作蛋白;致病机理【作者】翟浩;李晓军;余贤美;王海波;马亚男【作者单位】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2.1植物真菌病害可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且一直威胁全球的食品安全[1-2]。
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植物真菌病害较为有效且环保的方法[3]。
目前,从分子和遗传学角度对植物病原真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大量真菌的分子致病机理[4-5]。
苹果炭疽叶枯病(Glomerella leaf spot,GLS)是由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真菌引起的苹果部分栽培品种的叶部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我国各苹果产区普遍发生,可造成苹果树叶片大量脱落和果实腐烂,进而削弱树势,引起次年果实减产甚至绝产,严重制约了苹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6]。
苹果与炭疽菌的相互作用及病害机制研究综述(杜友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咸阳,712100)摘要炭疽病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真菌植物病害,尤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各种农作物、林木、经济作物、瓜果蔬菜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果实采后腐烂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已引起世界范围的极大关注。
苹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苹果上的主要病害,引致苹果采后腐烂严重。
木文从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以苹果采后炭疽病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农业的无污染防除技术及分子鉴定诊断技术,逐步组建苹果采后炭疽病可持续控制的病害防御体系。
关键字:刺盘孢属;苹果;炭疽病;机制;综述The review of the disease mechanism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pple and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Youwei Du,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China)AbstractAnthracnose is an important pathogenic fungus with a wide range of hosts, especially, which happened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and can damage a variety of crops, trees, cash crops and vegetables to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used serious economic losses.Postharvest fruits rot is a global problem. Apple is an important fruit worldwide. Apple postharvest authrancnose(bitter rot) caused by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is a destructive disease of apple fruit in production areas; it can cause serious yield loss. Currently,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techniques of physical, chemical, biological, cultural control and molecular diagnosis for apple authrancnose were used to assembly a sustainable apple bitter rot control system, with aim a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Key words: Colletotrichum, Apple, Apple bitter rot, Mechanism, Review果实采后腐烂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已引起世界范围的极大关注。
在国内相当长时间内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果业的发展及采后腐烂损失的加剧,对果实采后的病害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果实采后腐烂原因主要是果实在采后、加工、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病原菌侵染所致(张维一和毕阳1995)。
苹果是我省主要水果之一,苹果炭疽病是苹果上的主要病害,又名苦腐病,是导致苹果果实腐烂的重要病害,引起炭疽病的病原菌主要是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束怀瑞1999)。
苹果炭疽病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果实在幼果期就可被感染,但在近成熟时才开始发病,采收后在贮藏期继续发生,致使采前大量落果和贮藏期中的果实腐烂(董金皋2001)。
苹果炭疽病发生的范围极广,中国则以华北以西北、黄淮、西南等地区为主。
1856年,苹果炭疽病首次被英国学者Berkeley报道,并对其进行了描述(Southworth 1891)。
到1992年以后,苹果炭疽病相继在各国苹果产区(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大范围发生,包括韩国、加拿大、日本、北欧等,目前已成为影响世界苹果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Álvarez 2005; Lee et al. 2006; Martin 1999)。
苹果炭疽病研究进展病原菌分类苹果炭疽病菌的无性阶段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炭疽菌属有性阶段为围小丛壳[Glomerlla cingulata(Stonem.)Schr. et Spauld.],属子囊菌亚门,球壳目,自然情况下少见(王晓鸣1987)。
苹果炭疽病的病原菌在1974年首次由Mordue报道(Sutton 1990),认为是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 & H. Schrenk.,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
1990年,Sutton 进一步发现,引起苹果炭疽病的另外一种病原菌为尖孢炭疽菌 C. acutatum,同时对 C. gloeosporioides(Penz.)Penz. & Sacc.,G. cingulata(Stoneman)Spauld. & H. Schrenk.和C. acutatum J. H. Simmonds 三种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描述(Guerber 2003)。
目前已证实在许多国家苹果炭疽病是由C. gloeosporioides和C. acutatum两种病原菌引起的,如美国、日本、挪威(Chung W H et al. 2006)。
我国一直以来对苹果炭疽病的病原尚未开展系统研究,一些研究和教科书多直接引用国外早期文献,认为我国苹果炭疽病只是由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一种病原菌引起的(王晓鸣和李建义1987)。
直到2009年张荣等研究证实,引起中国苹果炭疽病的病原菌除以往报道的C. gloeosporioides外,尖孢炭疽菌(C. acutatum)同样可作为苹果炭疽病病原(张荣等2009)。
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尖孢炭疽菌C. acutatum(Simmonds)和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des(Penz.)的菌落特征:前者为白色,灰白色或粉红,橘红色,气生菌丝白色,绒状;后者灰白色至深灰色,气生菌丝平坦,毡状或者絮状,分生孢子产生于菌丝层中,菌落随菌龄增长背面呈不均匀的白色至灰色或黑色。
分生孢子的形状及大小:前者,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梭形或纺锤形,两端尖,8~16×2.5~4μm;后者,分生孢子为单胞、无色、椭圆形或圆柱形、两端钝圆,有油球,大小9~24×3~6μm。
附着孢的形态:前者,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在6.5~11×4.5~7.5μm 之间,后者,褐色,近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在6~10×5~7μm之间(Mordue 1979)。
有性态为围小丛壳G. cingulata(Stoneman)。
形态特征为:子囊壳生长于黑色的瘤状子座内,每个子座含有1到几个子囊壳。
子囊壳深褐色,呈烧瓶形,外部附有毛状的菌丝,子囊壳的直径在85~300μm之间。
子囊为长棍棒状,平行排列在子囊壳中,大小为55~70×9μm,里面含有8个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为单孢,无色,卵圆形或长椭圆形,稍弯曲,大小为12~2×3.5~5.0μm (Gunnell 1992; Thompson 1971)。
苹果炭疽病的症状苹果在座果后即可被苹果炭疽病病原菌感染,在果实近成熟时开始发病,采收后在贮藏期还可能继续发展,造成采前大量落果和采后贮藏中果腐,也被称为苹果苦腐病(Bitter rot of apple)。
该病在一些地区还可引起叶斑症状,也被称为苹果炭疽叶枯病(Glomerella leaf spot,GLS),导致果树早期大量落叶,树势减弱、果实不能正常成熟、花芽形成受阻和翌年花数量减少,严重影响苹果产量和品质,给苹果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González et al 2004)。
苹果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一般发生于果实接近成熟时。
初发病时,果面上出现浅褐色,有清晰边沿的针头大的圆形小斑,以后逐渐扩大后,病部色泽随之加深,并向下凹陷。
当病斑扩大至5cm时,果实表面产生黑色突起的小粒点,这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分生孢子盘有时呈有规律的同心圆轮纹排列,有时则不是(图 1 A, B)。
当条件适宜时,如环境潮湿温和,黑色粒点逐渐扩展,突破表皮,分生孢子盘就会长出粉红或橙红色粘液,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团。
随着病斑的逐渐扩大,病部成圆锥状烂入果肉以致果心,由淡褐渐变暗褐色,有时会长出菌丝。
发病的果肉和健康的果肉界限分明,色泽清晰,用刀切开就可看清。
发病组织往往稍带苦味,因此此病也叫苦腐病。
图 1 A, B 苹果炭疽病Fig. 1 A, B Apple bitter rot炭疽叶枯病潜育期短、发病急,一般从侵染到发病落叶仅为 3 天或更短,根本来不及防治,孢子能通过气流传播,不同的苹果品种之间抗病性差异很大,嘎啦、秦冠、金冠等品种是易感染品种(李保华等2013),所以苹果炭疽病仍是苹果产区一种重要的果实病害。
幼叶感病,叶面初为红至黄褐或红褐色小点,针尖大小,略凹陷,不规则,病健交界不清晰(图2)。
老叶感病,初为淡褐色或黑色小点,随着病斑的扩展,病斑呈黄褐、红褐或深褐色,有时由内向外颜色深浅不一,略呈轮纹状,病斑周围常有不规则红褐、深褐色晕环,呈放射状,幼叶上晕圈的幅宽远超过病斑的大小。
后期病斑颜色逐渐变成灰白,条件合适时病斑上以原侵染点为中心产生似轮纹状的黑色分生孢子盘、灰青色的瘤状物(子囊壳)或黄白至桔红色胶状分生孢子液。
病斑在叶背面均为褐色。
病斑多呈椭圆形、圆形、长条形或连片成不规则形,多斑连片时常常造成叶片扭曲,大半个叶片变褐,严重者叶片迅速失水变褐、焦枯至脱落。
图 2 炭疽叶枯病Fig. 2 Glomerella leaf spot苹果炭疽病致病机理炭疽菌侵入结构及其过程苹果炭疽菌分生孢子单细胞,在湿润环境下产生单一芽管,它与寄主硬的表面接触后顶端膨胀,产生具有厚壁的附着胞,穿透菌丝从附着胞的下方产生,穿透角质层和寄主细胞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