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创伤与战伤(留学生)
- 格式:ppt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3
章第一节第二节•教案背景与目的•第三章概述•第一节:外科感染•第二节:创伤与战伤目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估与反馈教案背景与目的课程背景《外科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涵盖了各种手术操作及其相关理论知识。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手术基本操作和技能,包括手术器械使用、手术缝合、止血等。
第一节和第二节分别针对手术器械使用和手术缝合进行深入讲解,是外科学学习的基础内容。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手术器械;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手术缝合操作。
情感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三章概述包括外科学的定义、历史、发展及基本原则等。
外科学基本概念和原则常见外科疾病及其治疗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围手术期处理涵盖常见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介绍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如切口、止血、缝合等。
阐述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处理措施,包括病人的准备、麻醉选择、术后护理等。
第三章主要内容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建议01020304认真听讲多看多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展阅读第一节:外科感染外科感染概述外科感染定义外科感染分类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与慢性感染;根据病原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可分为非特异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
常见外科感染类型及特点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疖痈丹毒急性蜂窝织炎外科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原则诊断原则治疗原则第二节:创伤与战伤创伤定义创伤分类创伤评估030201创伤概述包括擦伤、挫伤、切割伤等,处理原则为清创、止血、包扎、预防感染。
软组织损伤包括肝脾破裂、胃肠破裂等,处理原则为积极抗休克、手术治疗为主。
腹部损伤处理原则为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注意预防并发症。
骨折与关节脱位颅脑损伤包括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等,处理原则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恢复胸壁完胸部损伤0201030405常见创伤类型及处理原则战伤特点及救治策略战伤特点伤情复杂、伤势严重、多发伤和复合伤多见、感染率高。
救治策略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如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抗休克等;及时清创、预防感染;重视心理干预和康复治疗。
第十四章创伤和战伤
1.开放性创伤的伤口分哪三类?清创的原则是什么?
答:清洁伤口、污染伤口、感染伤口。
开放性创伤的早期污染伤口可行清创术,直接缝合或者延期缝合,较深入体内的创伤在手术中必须仔细探查和修复。
伤口和组织内存有异物,应尽量取出利于组织修复;但如果异物数量多、或者摘取时可能造成严重的再次损伤,处理时必须衡量利弊。
2.叙述创伤的全身临床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答:1、体温增高:为损伤区血液成分及其他组织成分的分解产物吸收所引起,一般在38°左右。
体温过高,除了可由脑损伤引起,一般为并发感染所
致,应于重视。
2、脉搏、血压和呼吸的改变:伤后儿茶酚胺释出增多,可使脉搏和心率加
快,周围血管收缩,故舒张压可上升,收缩压可接近正常或稍高,脉压
缩小。
但如发生大出血或休克,则因心搏出量明显减少,血压降低,脉
搏细弱。
一般的创伤病人,呼吸多无明显改变。
较重的创伤常使呼吸
加快,其原因可能是换气不足使机体缺氧、失血多或休克等,有时可能
与精神紧张、疼痛等有关。
3、其他:如口渴、尿少、疲惫、失眠、食欲不振等,妇女可发生月经失调。
3. 开放伤的分类?各类伤口的性质及处理原则。
4. 叙述创伤全身性病理反应。
5. 损伤分几类?每种损伤有何病理生理特点?
6. 怎样促使伤口愈合?。
创伤创伤(trauma)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所造成的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
①按致伤因素可分锐器伤、钝器伤、切割伤、火器伤、冲击伤;②按受伤部位可分颅脑伤、胸部伤、腹部伤、肢体伤;③按伤后皮肤完整性分类:无皮肤破损者为闭合伤,如挫伤、扭伤、冲击伤、挤压伤等;有皮肤破损者为开放伤,如擦伤、切割伤、裂伤、刺伤、撕脱伤等;④按伤情轻重一般分为轻、中、重伤。
一、创伤的修复创伤的修复过程可分:①局部炎症反应阶段;②细胞增殖分化和肉芽组织生成阶段;③组织塑形阶段。
骨折的愈合过程主要经历局部血管反应及血肿形成、骨折断端骨组织的坏死和吸收、细胞增殖和骨痂形成及改建或重塑几个阶段。
不利于创伤修复的因素有:①感染;②异物存留或失活组织过多;③血液循环障碍;④局部制动不够;⑤全身性因素如营养不良、使用皮质激素、患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等。
创伤愈合类型:①一期愈合,组织修复以原来细胞为主,愈后功能良好;②二期愈合,组织修复以纤维组织为主,愈后功能不良。
二、创伤的诊断创伤的局部表现为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开放性创伤有伤口或创面。
全身表现有体温增高,脉搏、血压和呼吸的改变,口渴、尿少、失眠、食欲不振等。
创伤可合并多种并发症,如化脓性感染、创伤性休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应激性溃疡等。
询问病史时,应注意致伤原因、部位、时间、方式、姿势、伤后出现的症状及演变过程、处理经过,尤其是止血带使用时间。
体格检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迅速查明有无危及生命的因素。
辅助检查包括①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红细胞压积、尿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血气等;②穿刺:胸穿、腹穿等;③影像学检查:X线、CT、B超等。
三、创伤的处理1.急救治疗创伤的目的是修复损伤的组织器官和恢复生理功能,首要的是抢救生命。
必须优先抢救的急症有:心跳、呼吸骤停,窒息,大出血,张力性气胸和休克等。
其次是固定骨折,有伤口者应予包扎,不使组织外露。
常用的急救技术主要有复苏、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后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