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第十二章 创伤
- 格式:pptx
- 大小:4.07 MB
- 文档页数:48
外科学创伤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创伤后立即进行的首要处理措施是什么?A. 止血B. 清创C. 骨折固定D. 抗感染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开放性创伤的特点?A. 伤口有出血B. 伤口有异物C. 伤口有感染D. 伤口闭合答案:D3. 创伤后休克的主要原因是?A. 疼痛B. 失血C. 心理因素D. 感染答案:B4. 骨折的急救处理不包括以下哪项?A. 固定患肢B. 立即复位C. 减轻疼痛D. 保持伤肢静止答案:B5. 创伤后感染的预防措施不包括?A. 及时清创B. 使用抗生素C. 保持伤口干燥D. 延迟处理伤口答案:D二、判断题1. 创伤后应立即进行伤口缝合,以减少感染风险。
(错误)2. 骨折患者应避免随意移动患肢,以免加重损伤。
(正确)3. 创伤后疼痛是正常现象,不需要特别处理。
(错误)4. 创伤后应尽快进行X光检查,以确定是否有骨折。
(正确)5. 开放性创伤不需要进行清创,因为伤口自然会愈合。
(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述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
答案: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包括迅速评估伤情,优先处理生命威胁的伤情,如止血、维持呼吸道通畅等;保持伤肢静止,避免二次损伤;及时进行清创、消毒,预防感染;必要时进行骨折固定和伤口缝合。
2. 请列举创伤后常见的并发症。
答案:创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休克、骨折、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肌肉损伤、关节功能障碍等。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医学生和医疗工作者更好地掌握外科学创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创伤急救和治疗的专业能力,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外科12、创伤概论诊断与治疗战伤救治原则概念和分类病理生理局部反应全身反应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创伤并发症诊断受伤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创伤检查注意事项治疗概念分类按致伤机制:挫伤、擦伤、刺伤、切割伤、挤压伤、撞击伤、火器伤等按受伤部位:颅脑伤,颌面伤,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脊柱脊髓,四肢伤,多发伤等按伤后皮肤或黏膜完整性按伤情轻重基本过程创伤愈合的类型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感染:开放性创伤休克:失血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主要病变是肺应激性溃疡:胃肠道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低体温、酸中毒称为“死亡三联征”器官功能障碍:炎症、休克、应激、免疫功能紊乱,多器官衰竭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历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和(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受伤情况伤后表现及其演变过程伤前情况初步检查(初步评估)详细检查(二次评估)伤口检查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穿刺和导管检查:诊断性穿刺,留置尿管影像学检查:X 线,CT ,超声,血管造影急救概论复苏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指压法加压包扎法填塞法止血带法进一步救治判断伤情呼吸支持循环支持镇静止痛和心理治疗防治感染密切观察支持治疗急救程序批量伤员的救治损伤控制外科策略闭合性创伤的治疗开放性创口的处理伤口分类擦伤、表浅的小刺伤和小切割伤:非手术处理其他的开放性创伤:手术处理康复治疗:物理疗法和功能锻炼狭义:是指机械性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广义:物理、化学、心理等因素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可称为创伤目的:尽快对伤员作出正确的诊断,以便使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闭合伤:皮肤完整无伤口, 如挫伤、挤压伤、扭伤开放伤:皮肤破损,如刺伤、割伤、贯通伤、盲管伤轻:组织器官结构轻度损害或部分功能障碍,无生命危险,预后良好中:组织器官结构损害较重,或有严重的功能障碍,有一定生命危险,预后对健康有一定伤害重:组织器官结构严重损伤和功能障碍,通常危险生命,预后对健康有较大损害组织结构破坏、细胞变性坏死、微循环障碍,或病原微生物入侵及异物存留所致表现:局部炎症,非特异的防御反应,清除坏死组织杀灭细菌及组织修复致伤因素作用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活动增强并由此引发的各种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过程,是一种非特异应激反应代谢变化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创伤后疼痛、精神紧张、血容量减少等因素诱导下丘脑-垂体轴兴奋:抗利尿激素、醛固酮释放↑ ->肾小管重吸收水分↑ 、保钠排钾->尿量↓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兴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心率快、心肌收缩力↑ 、外周及内脏血管收缩->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肾素-血管加压素-醛固酮释放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分↑ 、保钠排钾->尿量↓基础代谢率↑ -> 能力消耗↑,体温↑水钠储留、钾排出增多,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糖原、脂肪、蛋白质分解↑分解代谢提供能量,提供修复创伤所需的蛋白质导致细胞群缩减,体重↓,肌无力高血糖、高乳酸血症,尿素氮排出增加,负氮平衡基本方式:伤后增生的细胞和细胞间质再生增殖、充填、连接或替代损伤后的缺损组织完全修复:由原来性质的细胞来修复、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不完全修复:不能由原来的性质的细胞修复,由其他性质的细胞增生替代理想修复创伤概论局部炎症反应阶段细胞增生分化和肉芽组织生成阶段组织塑形阶段形式:血管和细胞反应、免疫应答、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目的:清除损伤或坏死组织,为组织再生和修复奠定基础局部炎症反应早期,成纤维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组织基质(胶原)和新生小血管肉芽组织胶原纤维交联增加、强度增加多余的胶原纤维被胶原蛋白酶降解过度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消退和伤口的粘蛋白及水分减少一期愈合二期愈合以原来组织细胞为主,含少量的纤维组织,修复迅速,结构功能良好多见于损伤程度轻、范围小、无感染的伤口或创面纤维组织修复为主,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构功能恢复多见于损伤程度重、范围大坏死组织多,且常伴有感染而未经合理的早期外科处理的伤口局部因素:伤口感染,损伤范围大,坏死组织,异物残留,局部循环障碍全身因素:营养不良,细胞增生抑制剂(皮质激素),免疫功能低下,严重并发症(如多器官功能衰竭)明确损伤的部位、性质、程度、全身性变化及并发症。
第一节创伤概论一、概念和分类创伤是指机械性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创伤的分类是为了尽快对伤员作出正确的诊断,以便使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提高救治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同时也有利于日后的资料分析、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
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致伤因素分类可分为烧伤、冻伤、挤压伤、刃器伤、火器伤、冲击伤、毒剂伤、核放射伤及复合伤等。
2.按受伤部位分类一般分为颅脑伤、颌面部伤、颈部伤、胸(背)部伤、腹(腰)部伤、骨盆伤、脊柱脊髓伤、四肢伤和多发伤等。
诊治时需进一步明确受伤的组织和器官,如软组织损伤、骨折、脱位或内脏破裂等。
3.按伤后皮肤完整性分类皮肤完整无伤口者称闭合伤(closed injury),如挫伤( contusion)、挤压伤(crush injury)、扭伤(sprain)、震荡伤(concussion)、关节脱位和半脱位、闭合性骨折和闭合性内脏伤等。
有皮肤破损者称开放伤( opened injury),如擦伤(abrasion)、撕裂伤( laceration)、切割伤、砍伤和刺伤等。
在开放伤中,又可根据伤道类型再分为贯通伤(既有人口又有出口者)和盲管伤(只有人口没有出口者)。
一般而言,开放伤易发伤口感染,但某些闭合性伤如肠破裂等也可造成严重的感染。
4.按伤情轻重分类一般分为轻、中、重伤。
轻伤主要是局部软组织伤,暂时失去作业能力,但仍可坚持工作,无生命危险,或只需小手术者;中等伤主要是广泛软组织伤、上下肢开放骨折、肢体挤压伤、机械性呼吸道阻塞、创伤性截肢及一般的腹腔脏器伤等,丧失作业能力和生活能力,需手术,但一般无生命危险;重伤指危及生命或治愈后有严重残疾者。
创伤评分是一种相对量化的分类方法,是以计分的形式估计创伤的严重程度。
一般用量化和权重处理的方法,选择生命体征、解剖部位的损伤严重度和其他指标(如年龄、既往疾病、生化指标等)作为参数,经数学计算而得,并以分值大小反映伤员伤情的轻重。
外科创伤课件外科创伤课件外科创伤是指由外部力量引起的身体组织损伤,是外科学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外科创伤涉及到多个器官和系统,包括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
在临床实践中,外科医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迅速、准确地处理各种创伤情况。
一、创伤的分类创伤可以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
闭合性创伤是指皮肤未破裂的损伤,如骨折、关节脱位等。
开放性创伤则是指皮肤破裂的损伤,如刀伤、枪伤等。
此外,创伤还可以根据损伤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二、创伤的急救原则在处理创伤时,急救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伤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常见的创伤急救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保护现场:在处理创伤时,首先要确保现场的安全。
如果伤者处于危险环境中,应尽快将其转移到安全地点。
2.止血:创伤后出血是常见的情况,及时止血可以防止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
常用的止血方法包括直接压迫、提升患肢、使用止血带等。
3.保护呼吸道:对于头部、颈部及胸部创伤的伤者,应特别注意保护其呼吸道的通畅。
如果伤者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固定伤处:对于骨折、关节脱位等创伤,应及时固定伤处,以减轻疼痛和避免进一步损伤。
5.及时就医:在处理创伤时,应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医生会根据伤情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手术修复、伤口清创等。
三、外科创伤的处理外科创伤的处理包括初步评估、影像学检查、手术修复等步骤。
初步评估是指对伤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了解伤情的严重程度。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意识状态、呼吸情况、血压、心率等。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创伤的具体情况,如X线、CT等。
根据伤情的不同,医生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如骨折复位、血管修补等。
外科创伤的处理需要外科医生具备一定的解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医生需要了解人体各个部位的结构特点,以便能够准确地进行手术操作。
此外,外科医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便能够与其他医护人员有效地协作。
第12章创伤
第⼀节创伤概论
分类
按伤后⽪肤粘膜完整性分类
按伤情轻重分类
病理⽣理
分解代谢状态、负氮平衡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创伤并发症
感染
休克
脂肪栓塞综合征
应激性溃疡
凝⾎功能障碍——死亡三联征:低体温、酸中毒
器官功能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节创伤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
治疗
⽌⾎
⽌⾎带法
每隔⼀⼩时放松1~2分钟,使⽤时间⼀般不超过4⼩时
上⽌⾎带伤员需有显著标志,注明启⽤时间
松解⽌⾎带之前应补充⾎容量,准备好⽌⾎器材包扎
敷料应超出伤⼝边缘5~10cm
外露污染的⻣折断端或腹内脏器不可轻易还纳
腹腔组织脱出应⽤⼲净器⽫保护后再包扎
闭合性创伤的治疗
开放性创伤的治疗
清创步骤
①先⽤⽆菌敷料覆盖伤⼝,⽤⽆菌刷和肥皂液清洗周围⽪肤
②去除伤⼝敷料后可取出明显异物、⾎块及脱落的组织碎⽚,⽤⽣理盐⽔反复冲
洗
③常规消毒铺⼱
④沿原切⼝切除创缘⽪肤1~2cm,必要时扩⼤切⼝
⑤由浅⾄深切除失活的组织
⑥彻底⽌⾎
⑦再次⽤温⽣理盐⽔反复冲洗伤腔
⑧彻底清创后考虑缝合,缝合后消毒⽪肤,外加包扎,必要时固定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