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版教科小学科学下《3.5、机械摆钟》教案(1)

2019版教科小学科学下《3.5、机械摆钟》教案(1)

2019版教科小学科学下《3.5、机械摆钟》教案(1)
2019版教科小学科学下《3.5、机械摆钟》教案(1)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时间

5.机械摆钟

一、教材简析:

教科书内容共两页,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摆钟

摆钟为什么会比其他的计时工具都精确呢?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具有吸引力的问题。带着这样的疑惑去观察摆钟的构造,教科书就是这样开始这节课的教学的。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教科书提出“用秒表测一测,摆钟中的摆每分钟摆动几次?”对摆进行测量以后,有可能全班会得出一致的结论,也有可能结论不一致。这时插图中的一个男孩提出:再测一次,这是教科书所期望的。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思考重复测量的重要意义。经过重复测量,学生会发现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无论摆幅大(不能大于90度)一些还是摆幅小一些,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这就是摆的等时性。

第二部分:观察我们的摆

是不是所有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都一样呢?学生的探究欲望开始被激发。教科书指导学生利用一条细绳和一个小重物,制作一个简单的摆。接下来,学生要用测量钟摆的方法,连续测量自己制作的摆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多次测量后,学生们会发现两个现象:同一个摆,在每个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不同的摆在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可能并不相同。这就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摆的幅度越来越小了,但是摆动次数还是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教科书插图中一个小组的学生在对话,一位学生提出要再测量一次,这是再一次提醒学生就这个现象进行重复实验。

二、教学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时间精确度的要求也提高了。学生探究过的日暑、水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计时工具,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摆钟的发明大大地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观察摆钟的摆,发现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本节课所研究的摆是“单摆”。所谓单摆是指在细线的下面拴一个小球重物,且细线的质量与小球相比可以忽略,球的直径与线长相比也可以忽略的摆。单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即在摆长一定、摆角较小的情况下,摆来回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总是一样的。对摆的等时性的研究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在本课的学习与研究中,教师要着重解决学生操作方面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的测量尽量地精确一些。这将有利于他们更加深人地开展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