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11
一、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病毒:是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活细胞外具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
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C/N比:所谓C/N是指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所含的碳源中碳原子的摩尔数与氮源中氮原子的摩尔数之比。
生长因子: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又不能从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
培养基: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它具备微生物所需的六大营养元素,且其间比例合适。
基因:是生物体内一切具有复制能力的最小遗传功能单位,其物质基础是一条以直线排列、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片段。
纯培养:微生物学中将在实验条件下从一个单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
次生代谢产物:指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作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所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化学物。
发酵: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不经呼吸链而直接传递给某一中间代谢物的低效产能反应。
抗生素:微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在很低浓度下就能抑制或杀死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甚或是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题: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2.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 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3.2003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 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病毒所引起。
4.微生物包括: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5.著名的微生物学家Roger Stanier提出,确定微生物学领域不应只是根据微生物的大小,而且也应该根据有别于动、植物的研究技术。
6.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新型学科领域,称为细胞微生物学。
7.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我国贾思勰的巨著“齐民要术”详细地记载了制曲、酿酒、制酱和酿醋等工艺。
8.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科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学等分支学科。
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9.20世纪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学的消毒灭菌、分离培养等技术的渗透和应用的拓宽及发展,动、植物细胞也可以像微生物一样在平板或三角瓶中分离、培养和在发酵罐中进行生产。
10.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模式微生物、特殊微生物及医用微生物。
而随着基因组作图测序方法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基因组研究将成为一种常规的研究方法,为从本质上认识微生物自身以及利用和改造微生物将产生质的飞跃。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微生物,这个微小却又充满神秘和力量的世界,对于我们的生活、健康、环境乃至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走进微生物学的领域,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
一、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微生物是指那些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它们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多个类群。
细菌是微生物中的一大类,其形态多样,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
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则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菌等。
酵母菌常用于发酵工业,而霉菌可以产生多种有用的代谢产物,如青霉素。
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非细胞生物,它们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复杂的细胞器和多样的运动方式。
藻类则是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的微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二、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具有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等特点。
由于体积微小,微生物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这使得它们能够迅速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
它们能够快速吸收营养物质,并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而且,微生物能够适应各种极端环境,如高温、高压、高盐等,同时也容易发生变异,这为微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提供了强大的能力。
三、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碳源是微生物合成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的碳架来源,如糖类、脂肪和有机酸等。
氮源则是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等含氮物质,有机氮源如蛋白质、氨基酸,无机氮源如铵盐、硝酸盐等。
能源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光能和化学能是常见的能源形式。
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物,如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
无机盐为微生物提供必要的矿物质元素,调节细胞渗透压和pH 值。
水是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
四、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通过测定细胞数量或细胞重量来衡量。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绪论一.微生物概念微生物是一种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值迅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二.微生物的分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多数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
2.原核型细胞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膜和核仁等结构,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内有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行有丝分裂。
三.正常菌群和条件治病菌人体的表面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鼻、咽部、肠道等)中都存在大量种类不同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都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
但其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故被称为条件致病性微生物。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1.细菌的测量单位: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2.细菌的基本形态:1)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2)杆菌3)螺形菌:分为弧菌和螺菌二.细菌的细胞结构(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是维持细菌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结构,是各种细菌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及细胞质内的内容物等。
1.细胞壁的主要功能:赋形、保护、纳泄、抗原作用。
2.胞质颗粒:细菌细胞内的一些颗粒状内含物,多为细菌贮存的营养物质,也有的属于细菌的代谢产物。
(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某些细菌细胞在一定情况下才有的结构称为特殊结构。
包括荚膜、芽胞、鞭毛、菌毛。
1.荚膜的主要功能:抗吞噬作用、黏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杀伤作用、抗原性。
2.芽胞:休眠结构。
3.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
分为四种——单鞭毛、双鞭毛、丛鞭毛、周鞭毛。
4.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关。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微生物学复习资料1微生物复习整理材料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3.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7.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8.核区: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9.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10.荚膜:是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11.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具有运动功能。
12.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13.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细菌乙醇发酵与酵母菌乙醇发酵酵母菌乙醇发酵,在厌氧和偏酸(pH3.5-4.5)的条件下,经过糖酵解(EMP)途径将葡萄糖落解为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再在丙酮酸脱羧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乙醇,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乙醇、2分子二氧化碳和净产生2分子ATP。
细菌乙醇发酵,细菌即可利用EMP途径也可利用ED途径举行乙醇发酵,经ED途径发酵产生乙醇的过程与酵母菌经过EMP途径生产乙醇别同,故称细菌乙醇发酵。
1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举行乙醇发酵,生成2分子乙醇和2分子二氧化碳,净产生1分子ATP。
2菌降与菌苔菌降,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来源于一具细胞、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细胞群体叫做菌降。
菌苔,当菌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时,多个菌降相互连接成一片,称菌苔。
3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原生质体指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剩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普通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原生质球指用同样的办法处理,仍有部分细胞壁物质未除去所剩下的部分,普通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形成。
4温柔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温柔噬菌体,有点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别增殖,也别裂解细菌,这种噬菌体称为温柔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能在寄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5挑选性培养基与鉴不培养基挑选性培养基,是依照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别营养要求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别同而设计的一类培养基。
利用这种培养基能够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鉴不培养基,是依照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一般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经过培养后的显群反应区不别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6延续培养与分批培养延续培养,在培养容器中别断补充新奇营养物质,并别断地以同样速度排除培养物,使培养系统中细菌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这算是延续培养法分批培养,将少量单细胞纯培养物接种到恒定容器新奇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菌数量。
精品文档一.绪论1.微生物: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分类:无细胞结构:病毒、亚病毒因子有细胞结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六界系统:占 4 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三域学说: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2.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世界上第一个观察到微生物的人——1676巴斯德: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否定“自然发生”学、说证明微生物引起发酵、制备疫苗预防疾病、发明巴斯德消毒法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发明固体培养基、分离出病原菌、提出“科赫法则”、创立显微镜技术布赫纳:用酵母菌无细胞压榨汁将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取得成功,发现了微生物酶的重要作用、从此将微生物学推到了生化研究的阶段。
3.微生物的特点:( 1 )形态微小结构简单(2)代谢旺盛繁殖快速(3)适应性强容易变异(4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5)食谱广、易培养、起源早、休眠长二.原核微生物第一节:细菌1.细菌的基本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2. 细菌的大小:度量细菌细胞大小常用的单位是微米369 um 。
1m=10 mm=10um=10nm.大肠杆菌可作为典型的细菌细胞大小的代表,平均长度约为2um ,宽0.5um 。
最小到最大: 50nm~0.75mm,相差一万倍。
3.细胞壁的功能:(几乎所有细菌(除支原体外)都有细胞壁)(1)保护细菌免受机械性或其他外力的破坏。
(2)维持细胞特有的形状(3)屏障保护功能(4)提供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的着生、运动所必需的结构(5)赋予细胞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抗生素及噬菌体的敏感性。
4.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精品文档精品文档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成分肽聚糖,磷酸壁肽聚糖,脂多糖肽聚糖层数,壁厚度20, 20~80nm2~3 , 10~15nm外膜无有周质空间窄宽孔蛋白无有5.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机制阳性:肽聚糖的含量与交联程度都比较高,肽聚糖层多,所以细胞壁较厚,壁上的间隙较小,媒染后形成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不易被洗脱出细胞壁,加上它本来就不含脂质,乙醇洗脱时细胞壁非但没有出现缝隙,反而使肽聚糖层的网孔因脱水而变得通透性更小,结果蓝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留在细胞内而使细胞呈蓝紫色。
微生物绪论1、根据结构、组成等特点可将微生物分成哪些类型,简述各型微生物的特点。
答:根据结构、组成等特点可将微生物分成三类:⑴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细胞形态和结构,由单一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属于此类。
⑵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不成熟,没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不完善,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属于此类。
⑶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完善的细胞器,真菌属于此类。
2、简述微生物学的含义。
答: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基本结构、代谢、遗传变异及其与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3、简述医学微生物学的含义。
答: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与免疫、防治原则等内容的学科。
4、简述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答:⑴有利方面;①正常菌群;②参与物质循环;③在工农业中的应用;④在医学、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⑵有害方面:①病原微生物、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引起人类、动植物疾病;②造成食物、药物等变质、损坏;③危害工农业生产。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比较革兰阳性细菌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结构及其特点。
2、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结构有哪些?答: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结构有:⑴细胞表面结构:①荚膜;②粘附因子(普通菌毛,壁磷壁酸);⑵内毒素脂多糖;⑶毒力相关基因。
3、可用于鉴别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答:①荚膜;②鞭毛;③菌毛;④芽胞4、简述革兰染色法定义、方法及其意义。
答:⑴定义:革兰染色法是丹麦细菌学家革兰于1884年发明的一种细菌鉴别染色方法。
⑵方法: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稀释石炭酸复红复染。
⑶意义:①鉴别细菌;②指导选择药物;③了解细菌的致病特性。
5、何谓质粒?有哪些特性?答: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闭合环状DNA。
质粒的基本特性:①游离于染色体外,也可整合在宿主菌核质DNA上;②可获得与丢失;③可自行复制;④影响宿主菌遗传性状。
微生物复习资料绪论复习要点1、列文虎克、巴斯德、科赫三位科学家的称号,以及三人的贡献分别是什么?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3、微生物的利与弊,与人类的关系、在农业生产上的?第一章复习要点1、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特殊构造(鞭毛、芽孢)。
2、菌落的概念,细菌繁殖方式、菌落的特点。
3、放线菌的定义、个体形态和菌落形态特征,放线菌的利与弊。
第二章复习要点1、酵母菌的定义、细胞壁、菌落特征2、酵母菌的三种类型3、霉菌的定义、三类菌丝(营养/基内菌丝、气生菌丝、繁殖菌丝)的定义、以及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的特化结构4、根霉、毛霉、青霉、曲霉的结构、繁殖方式的异同点5、蕈菌的定义和繁殖方式第三章复习要点1、病毒的定义、结构、成分2、常见的群体形态的定义,噬菌斑、病斑、包涵体、枯斑、空斑等3、病毒的独特繁殖方式4、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的定义、时期、重要参数5、烈性噬菌体的侵染循环第四章复习要点1、六大营养要素2、培养基的配方,要清楚每种药剂是作为六大营养要素的哪一种3、培养基的分类,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加富培养基、抑制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基础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等定义4、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异同点5、四大营养类型的定义第五章复习要点1、发酵、光合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等定义2、化能异养微生物的脱氢途径有哪些?3、生物固氮类型有哪些?4、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电子受体是什么?其能量来源是什么?常见的化能自养微生物有哪些类型?第六章复习要点1、测定生长量繁殖数的方法,重点掌握血球计数板技术法和平板菌落技术法(稀释平板法)两种方法的定义、原理、操作步骤、计算公式、报告方式。
其中稀释平板法,除了用于计数,还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用特定的培养基或限制性的培养条件可用于目的微生物的筛选。
2、细菌的生长曲线的定义、四个时期、各时期的特点3、单批培养、同步培养、连续培养、高密度培养的定义,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华连续培养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