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
- 格式:ppt
- 大小:360.00 KB
- 文档页数:21
WORD 格式可编辑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1. 限流和分压接法的比较( 1)限流电路: 如图 2 所示,实际上滑动变阻器的右边部分并没 有电流流过。
该电路的特点是: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 R 用两端的 电压调节范围: U ≥U 用≥UR 用/(R 0+R 用),电流调节范围: U/R 用≥I 用 ≥U/(R 0+R 用 )。
即电压和电流不能调至零,因此调节范围较小。
要使 限流电路的电压和电流调节范围变大, 可适当增大 R 0。
另外, 使用该电 路时,在接通电前, R 0 应调到最大。
( 2)分压电路: 如图 3 所示,实质上滑动变阻器的左边部分与 R 用并联后再与滑动变阻器的右边串联。
注意滑动变阻器的两端都有电流流 过,且不相同。
该电路的特点是: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 R 用 两端 的电压调节范围为 U ≥U 用≥0,即电压可调到零,电压调节范围大。
电 流调节范围为 E/R 用≥ I 用≥ 0。
使用分压电路,在当 R 0<R 用时,调节性能好。
通电前,滑片 P 置 于 A 端,使 U 用 =0 。
2 两种用法的选择A 优先选用限流式,从电能损耗方面分析消耗电能少。
用限流式具有电源负担轻,电路连 接简便等优点。
B 如果滑动变阻器的额定电流够用,在下列三种情况下 必须采用分压 接法:① 用电器的电压或电流要求从零开始连续可调。
例 1、1993 年全国高考题) 将量程为 100 μA 的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 1 mA 的电流表, 并用一标 准电流表与改装后的电流表串联, 对它进行校准 .校准时要求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能从零连续调到 1mA ,试按实验要求画出电路图例 2、( 1999 广东卷)用图 3 中所给的实验器材测量一 个“ 12V ,5W ”的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其中电 流表有 3A 、0.6A 两档,内阻可忽略,电压表有 15V 、 3V 两档,内阻很大。
测量时要求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 可连续地从 0V 调到 12V 。
限流和分压电路的选取[整理]
1.分压电路
分压电路通常用来将一个电压分成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电压值。
在选择分压电路时,需要考虑各个电阻器的参数,如电阻值、功率、精度、温度稳定性等,以及所需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参数。
此外,还需要考虑电路的实际应用环境下所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2.限流电路
限流电路通常用于保护电路和设备,以避免因过流而受到损坏。
在选择限流电路时,需要考虑所需的电流范围、保护时间、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电路的响应时间、功耗、分辨率和精度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注意电路的负载特性和可操作性,以便进行操作和维护。
3.综合因素
在选择分压电路或限流电路时,还需要考虑各种参数和指标的综合因素,以确保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例如,如果想要实现高精度和高稳定性,需要选择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分压电路或限流电路。
如果需要实现多电平输出,需要选择多输出的分压电路。
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安装空间、功耗、成本和可靠性等因素。
分压电路与限流电路有什么不同?怎样选择?[思路分析]如何选择分压与分流电路呢?如果实验中要求被测元件的电压是从零伏调起的,或者是要求电压调节范围较大的情况,就应该选择分压电路,其分压电阻尽量选择阻值较小并且允许电流较大的滑线变阻器。
如果没有上述电压的限制,分压电路与限流电路都可以的情况下,应该首选限流电路。
答:为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或被测电阻中的电流强度),常用滑动变阻器与电源的连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如上图所示,图中甲为限流接法,图中乙为分压接法。
这两种接法区别之处是:(1)L彼测电阻R上的电压调节范围不同.当滑动触头P由移动过程中(电源内阻不计).被测电阻两端电压调节的范围,图甲为,图乙为。
(2)对被测电阻R上的电流强度的控制情况有区别.对于图甲有,当时,调节的大小可使通过被测电阻的电流有明显变化,但当时,无沦怎样改变的大小,也不会使通过R 的电流有明显变化,可见,只有在(或两者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改变变阻器的触头的位置才会使电阻R上的电流有明显变化,从而起到对电阻R上的电流的控制作用。
但对于图乙中,不管电阻R的大小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触头位置都可以使通过被测电阻R的电流由0变到,通过被测电阻R的电流有明显变化。
(3)从电能损耗方面分析图甲比图乙要小,且图甲具有电源负担轻、电路连接简便等优点。
综合上述,可得到如下结论:(1)若需要被测电阻R两端电压变化范围较大,或需要从零开始连读可调电压,应选图乙的分压电路;(2)若采用限流电路时,如果电路中最小电流大于或等于被测电阻R的额定电流,必须采用分压电路;(3)当时,为使被测电阻中电流有明显变化,也应选分压电路;(4)当时(或两者相差不多),虽然两种电路都可以对负载电流有明显的调节和控制.或两种电路都满足实验要求时.但图甲的限流电路具有节省电能、电源负担轻、电路连接简便等优点,应选图甲的限流电路较好。
分压式和限流式分压法和限流法的区别1、都是变阻器与“电表——待测电阻”系统之间的连接方式。
分压是变相的并联,限流是串联。
分压测量范围广,更常用;限流可以保护元件,一般需要计算。
所谓限流就是由于电阻的增大,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回路的电流减小;由于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以及与通过其的电流的乘积,即为其两端的电压。
2、分压,电压的变化范围是0-E(滑动变阻器的两端接电源的正负极,滑片接一条支路,也就并联在电路中)。
限流,电压的变化范围是X-E(也就是不能调处0电压,这个是一端不接,也就是只连接两根导线,串联在电路中)。
3、滑动变阻器的限流法是串联在电路中的。
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法是并联在电路中的。
4、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法的电压可从零开始调节,而限流法不能从零开始调节(即分压法比限流法的可调节范围大)。
限流5、限流法消耗的功率比分压法少。
分压式与限流式的特点1.待测电阻上电压的调节范围不同设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
在限流式连接中,待测电阻Rx上的电压调节范围为RxE/(Rx+Rp)-E(Rp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在分压式连接中,Rx上的电压调节范围为0-E。
可见分压式连接中电压调节范围比限流式大。
2.待测电阻上电流的调节范围不同设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
在限流式连接中,流过待测电阻Rx上的电流调节范围为E/(Rx+Rp)-E/Rx。
在分压式连接中,流过Rx的电流调节范围为0-E/Rx。
可见分压式连接中电流调节范围比限流式大。
从上面两点可以看出:限流电路的调节范围与Rp有关。
在电源电压E和待测电阻的电阻Rx一定时,Rp越大,用电器上电压和电流的调节范围也越大;当Rp比Rx小得多时,用电器上的电压和电流的调节范围都很小。
而分压式接法的电压和电流的调节范围与滑动变阻器Rp无关。
3.电路消耗的功率不同在分压式连接中,干路电流大,电源消耗电功率大。
而在限流式连接中,干路电流小,电源消耗电功率小。
分压电路和限流电路原理分压电路和限流电路分别是电路中常用的两种技术,用于调节电压和电流的大小。
本文将从原理、设计和应用等方面对这两种电路进行阐述,旨在让读者全面了解它们并能够灵活运用。
分压电路原理分压电路顾名思义是用来分压电压的电路,常用于降低电压,即把高电压分出一部分用作低电压电路。
它利用电阻器将输入电压分成两部分,实现电压的降低。
在一个分压电路中,它包含两个电阻,一个电阻为 R1,另一个为R2。
输入电压为 V1,输出电压为 V2。
则按照欧姆定律,电路中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分别是:I1 = V1 / R1,I2 = V2 / R2由于电流守恒定律,I1 = I2 + I3(I3 为连接电路的电流),因此:V1 / R1 = V2 / R2 + I3可得:V2 = V1 x R2 / (R1 + R2)从上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当 R2 近似等于 R1 时,V2 接近于 V1 的一半。
这也就是常见的二分压缩电路。
而在一些特定场合,分压的比例可以是 1:3,1:4 或者是 1:9 等。
限流电路原理限流电路是一种限制电路中电流大小的方法,在电路中产生一个稳定恒定的电流。
通常是使用电阻来控制电流的大小,以达到对电路的保护的作用。
电子元件的损坏常常是由电流过大造成的,限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能够有效地保护元件。
在一个限流电路中,它包含两个电阻,一个变阻器为 R1,一个恒流源为 I1。
当电路被连接上电源时,变阻器的电阻值越大,电流就越小。
而反之,当电路的负载电阻变小的时候,恒流源就有可能输出更大的电流。
因此,限流电路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电阻和恒流源,电阻的值越低,恒流源输出的电流就越大。
应用分压电路用于调节电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中。
例如,在通信设备里,将高电压降低到低电压,作为接口部分控制处理器的输入电压;在电源适配器中,提供所需的恒定的低电压输出。
限流电路不仅可以在电路中限制电流大小,还可以利用差分放大电路对电路进行检测和保护。
分压式和限流式口诀一、分压式和限流式的含义:分压式: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就是在电路中并联接入滑动变阻器。
限流式:滑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就是在电路中串联接入滑动变阻器。
二、分压式和限流式的作用:分压式这种接法的作用是电压可以由0变化到电源输出电压,调节范围广。
限流式这种接法的作用是耗电较少,比较节能。
三、分压式和限流式的区别:1、限流接法起限流、降压作用,分压接法起分压、分流的作用。
2、限流接法时,负载电压、电流调节范围比分压电路小。
在同样的负载电压下,电路消耗功率比分压电路小。
3、要使某部分电路的电压或电流从零开始连续调节,只有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的电路才能满足(如测定导体的伏安特性、校对改装后的电表等电路)4、如果实验所提供的电压表、电流表量程或电阻元件允许最大电流较小,采用限流接法时,无论怎样调节,电路中实际电流(电压)都会超过电表量程或电阻元件允许的最大电流(电压)。
为了保证电表和电阻元件免受损坏,必须采用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连接电路.。
5、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若所用的变阻器阻值小于待测电阻阻值,若采用限流接法时,即使变阻器触头从一端滑至另一端,待测电阻上的电流(电压)变化小。
这不利于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为了变阻器远小于待测电阻阻值的情况下能大范围地调节待测电阻上的电流(电压),应选择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
6、测量时电路电流(电压)没须要求从零开始连续调节,只是小范围内测量,且负载电阻R接近或小于滑动变阻器电阻R0,采用滑动变阻器限流接法。
7、电源的放电电流或滑动变阻器的额定电流太小,不能满足分压接法的要求,应采用滑动变阻器限流接法。
8、没有很高的要求,仅从安全性和精确性角度分析两者无可采用时可考虑安装简便和节能因素采用滑动变阻器限流接法。
分压式接法和限流式接法
分压式接法和限流式接法是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变电压或电流的大小,以满足不同的电路需求。
分压式接法是一种通过将电压分成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部分来改变电压的电路连接方式。
这种接法通常由两个或更多个电阻器组成,这些电阻器按一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以实现电压分压的目的。
分压式接法最常见的用途之一是创建电压参考点,例如用于传感器或运算放大器。
通过电阻器的电阻值来决定输出电压的分配比例。
限流式接法是一种在滑动变阻器中只有一部分接入电路的电路连接方式。
其中接入电路的是露出部分(即电流流过的部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与露出部分同增同减。
这种接法实物连接时只需接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它主要用于电流调节,也可以用于电平转换和传感器电路等。
总的来说,分压式接法主要用于创建电压参考点,而限流式接法则主要用于电流调节。
高中物理限流分压口诀
串联选限流,并联选分压;遇限流用分压,遇分压用限流。
这个口诀的意思是,在串联电路中,如果只有一个电阻,则应该选用限流电路;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则应该选用分压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如果只有一个电阻,则应该选用分压电路;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则应该选用限流电路。
限流电路指的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值,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而分压电路指的是通过调节开关的状态,来控制电路中的电压大小。
分压式接法和限流式接法分压式接法和限流式接法是电路中常见的两种电阻网络配置方式,它们在电子设计和电路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接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领域,并通过实例来阐述它们在电路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一、分压式接法1.1 原理分压式接法是通过串联电阻来实现电路中电压的分压。
当将两个电阻依次串联连接时,输入电压将依据电阻的比例分配到不同的电阻上。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因此较大阻值的电阻上将获得较高的电压,而较小阻值的电阻上将获得较低的电压。
1.2 优缺点分压式接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易用且成本低廉。
由于只需使用两个电阻即可实现电压的分压,该接法在电路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还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特点。
然而,分压式接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由于分压比与阻值有关,当输入电阻变化或负载电阻变化时,分压比也会随之变化,导致输出电压不稳定。
当需要较高精度的分压时,较小的电阻值可能导致较大的电流流过电阻,使其发热严重,可能会影响电路性能。
1.3 应用领域分压式接法在电路设计与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常用于传感器电路,用于将高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电压转换为适合微控制器或其他低电压电路的输入电压。
分压式接法还常用于电源电路设计中,用于产生不同的输出电压。
二、限流式接法2.1 原理限流式接法是通过并联电阻来实现电路中电流的限流。
当将两个电阻并联连接时,输入电流将依据电阻的比例分配到不同的电阻上。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因此较大阻值的电阻上将获得较低的电流,而较小阻值的电阻上将获得较高的电流。
2.2 优缺点限流式接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通过调整电阻的比例来实现对电路中电流的精确控制。
这种接法可以将高电流限制在安全范围内,以防止电路元件过载损坏。
限流式接法还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而,限流式接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较大的电阻值可能导致额外的功耗和功率损耗。
当需要较高精度的限流时,较小的电阻值可能导致较大的电压降,使电路的工作电压下降。
高中电学实验分压与限流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压与限流电路的实验,掌握分压与限流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电路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1.分压电路原理分压电路是指在一个电路中,将电源电压按照一定比例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以供不同部件使用。
在分压电路中,常用两个或多个串联的固定或可变阻值来达到所需的分压比。
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公式:U1/U2=R1/R2其中U1为输入端电压,U2为输出端电压,R1为输入端串联阻值,R2为输出端串联阻值。
2.限流电路原理限流是指通过控制某些元件(如二极管、场效应管等)的导通状态来控制整个回路中的电流大小。
在直流回路中,常用稳流二极管来实现限流功能。
稳流二极管具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导通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保持恒定的导通电流不变。
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公式:I=V/R其中I为电流,V为电压,R为电路中的总阻值。
三、实验器材1.万用表2.直流电源3.稳流二极管4.可变电阻5.固定电阻6.导线四、实验步骤1.分压电路实验步骤(1)将直流电源接入实验电路中,并调节输出电压为10V。
(2)将可变电阻和固定电阻串联接入实验电路中,测量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值,并记录下来。
(3)改变可变电阻的阻值,再次测量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值,并记录下来。
(4)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不同情况下的分压比,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限流电路实验步骤(1)将直流电源接入实验电路中,并调节输出电压为10V。
(2)将稳流二极管和固定电阻串联接入实验电路中,测量整个回路中的总阻值,并记录下来。
(3)改变稳流二极管的导通特性(如改变温度等),再次测量整个回路中的总阻值,并记录下来。
(4)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不同情况下的电流值,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电源短路或过载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2.在测量电压和电流时,应选用适当的量程,并注意保持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
分压和限流的原理分压和限流是电路设计和实现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分压器可以将输入电压分成两个或多个较小的电压,以便实现对电路中各个分支的电压控制和调节。
限流器可以通过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保护电路和元器件免受过载或过流的损害。
在电路设计和实现中,分压和限流技术都具有重要意义。
分压器的原理很简单。
它是由一组电阻器组成的电路,可以将电源电压分成两个或多个较小的电压。
分压器可以用来控制电路中的电压值,比如控制电路中的LED灯的电压,以便得到所需要的亮度。
分压器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电阻器,并进行合适的排列连接。
在分压器中,输入电压会在电阻组中被分成各个分支,各个分支上的电压取决于电阻值的大小。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分支电流是相等的,因此分支电阻越大,分支电压就越小。
因此,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电阻器,来得到所需要的电压。
当然,分压器也需要选择合适的电阻器,以保证电路中的能量不会损失太多。
在实际应用中,分压器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其他因素,比如电阻器的额定功率、电阻器的温度变化等。
因为过载或者过热都可能会引起电阻器损坏,从而导致电路不可用。
另外,电阻器的阻值可能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所能承受的电阻变化范围,以保证分压器的稳定性和精度。
限流器的原理和分压器有所不同。
它可以用来控制电流大小,以保护电路和元器件。
在电路中,过载或者过流可能会损坏电子器件,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限制电流大小,并保护电路安全。
限流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电路中加入适当的限流元件,例如电阻器、稳压器等,以限制电流大小,避免电路和元器件过载或者过热。
在限流器中,关键是选择适当的限流元件,以及限流电路的连接方式。
限流器与分压器相似,同样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限流元件的额定功率和温度变化等,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精度。
另外,限流器的实现还可以结合其他电子元件来实现更加精密的控制,如使用运算放大器、比较器等。
在电路设计过程中,分压和限流技术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