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51换热器标准考试复习题.doc
- 格式:docx
- 大小:14.27 KB
- 文档页数:8
换热器基础知识测试题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1、以在(两种流体)之间用来(传递热量)为基本目的的传热设备装置,称为换热器,又叫做(热交换器)。
2、换热器按作用原理和传热方式分类可分为:(直接接触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
3、、离心式压缩机可用来(压缩)和(输送)化工生产中的多种气体。
它具有:处理量大,(体积小),结构简单,(运转平稳),(维修方便)以及气体不受污染等特点。
4、换热器按传热面形状和结构分类可分为:(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及特殊形式换热器。
5、管壳式换热器特点是圆形的(外壳)中装有(管束)。
一种介质流经(换热管)内的通道及其相贯通部分(称为壳程)。
它可分为:(浮头式换热器)、(U 型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等。
6、U型管式换热器不同于固定管板式和浮头式,只有一块(管板),换热管作为(U字形)、两端都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管板和壳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7、(换热管)是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元件,它直接与两种介质(接触),换热管的形状和(尺寸)对传热有很大的影响。
8、写出下列换热管及其在管板上的排列名称分别为:(a)正三角形(b)转角正三角形(c)正方形(d)转角正方形9、管壳式换热器流体的流程:一种流体走管内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走管外称为(壳程)。
管内流体从换热管一端流向另一端一次,称为(一程);对U 形管换热器,管内流体从换热管一端经过U形弯曲段流向另一端一次称为(两程)。
10、管板与换热管间的连接方式有(胀接)、(焊接)或二者并用的连接方式。
11、折流板的作用是引导(壳程流体)反复地(改变方向)作错流流动或其他形式的流动,并可调节(折流板间距)以获得适宜流速,提高(传热效率)。
另外,折流板还可起到(支撑管束)的作用。
12、换热器的水压试验压力为最高操作压力的(1.25~1.5)倍。
13、换热器的清洗方法有:(酸洗法)、(机械清洗法)、(高压水冲洗法)、海绵球清洗法。
1、固定式管板换热器两相物流温度差大于60℃时应该设置膨胀节,两相物流温度不能超过120℃。
2、冷却器:板式传热效率高,传热面积大,但是使用温度在150以下,压力也较小,且压力降大,管式温度压力适用高且投资费用少。
板翅式换热器适用于气体的冷却,但是对结垢严重的物料不适用。
3、加热器:对于有少量颗粒物料的加热,考虑用套管式或者螺旋板式。
4、换热面积:管外径与长度之积,U型管不包括U型部分。
5、命名方式:3字母(前盖+筒体+后盖代号)+DN+压力(管/壳)+换热面积+管长/管外径+管程/壳程数+管子类型(Ⅰ或Ⅱ)6、铝、铜(200℃)、钛(300℃)换热管的好处??7、在有分程隔板的情况下要注意其厚度是否满足要求。
最小:内径600→8(低)6(高),1200→10(低)8(高),2000→14(低)10(高),大于10mm的分程隔板在连接处应该削减至10mm以下。
大直径必要时采用双层隔板。
8、400mm以下采用钢管制圆筒。
大于400的有最小厚度要求,固定式6(低、碳)逐次递增2(分级→400~700~1000~1500~2000~2600),浮头U型式的比前固定式的每个都大2,3.5~4.5~6~8~10~12(高)(分级→400~500~700~1000~1500~2000~2600)9、U型管弯曲半径大于2倍的换热管外径。
U型管弯曲段的最小半径为δ(1+d/4R)10、对于胀接换热管管板,其最小厚度(不包括腐蚀余量)取决与换热管外径,条件苛刻(易燃、有毒等)环境大于d,一般情况(0.75d→25,0.7→25~50,0.65→50~),对于焊接管板最小厚度大于12mm且满足设计)。
11、中心距大于1.25管外径,如20→26,分程隔板夹的为40mm。
16的为22,3512、固定式、U型式换热管离管板边缘≥0.25d,且≥8mm,13、壳程进出口管径大小应该尽量考虑到于壳程流通面积相当。
14、管板厚度设计涉及到其径向应力(中心处,布管区周边处,外缘处)、换热管的轴向应力和换热管的拉脱力,均应满足要求。
GB151复习题及答案1、GB151适用的换热器型式及参数范围是什么?答:GB151-1999:%1适用于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和填料函式。
%1本标准适用的换热器参数为:a.公称直径DNW2600mm;b.公称压力PNW35MPa;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其最大尺寸)W0.15m;c.公称直径和mm公称压力MPa的乘积不大于1.75X IO、2、管壳式换热器的管箱、浮头盖在什么情况下应在施焊后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设备法兰密封面应在何时加工?答:①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的焊有分程隔板的管箱和浮头盖以及管箱的侧向开孔超过1/3管箱壳体内径的管箱,应在施焊后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② 设备法兰密封面应在消除应力的热处理后精加工。
3、浮头式换热器应按什么程序试压?答:浮头式换热器试压程序:%1用试验压环和浮头专用试验工具进行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试压;%1管程试压;%1壳程试压。
4、在管板和平盖的选材中,何时采用锻件?何时采用板材?采用何种用途板材?答:一•般在以下情况下采用锻件:%1管板厚度大于60mm;%1形状复杂的管板;%1带凸肩与壳体焊接的管板。
除上述情况外可■以采用板材。
板材应采用压力容器用板,并应符合GB15()的相应规定。
5、管板与换热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的有哪几种?,使用范围如何?答:① 主要方式有:强度焊、强度胀及胀焊并用。
② 强度焊适用于设计压力PNW35MPa的换热器,但不适用于有较大振动及有间隙腐蚀的场合;强度胀适用于设计压力W4MPa,设计温度W300°C的换热器,操作中无剧烈振动、无过大的温度变化及无严重的应力腐蚀的换热器;胀焊并用结构适用于密封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承受振动或疲劳载荷的场合及有间隙腐蚀的场合。
6、管壳式换热器管程或壳程的介质进口处,什么情况下应设置防冲板?答:①管程设置防冲板的条件:当管程采用轴向入口或换热管内流体流速超过3m/s时,应设置防冲板,以减少流体的不均匀分布和利换热管端的冲蚀。
新GB150试卷及答案《GB150-2011》(2012年2月)试题姓名:成绩: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8分,正确划“√”,错误划“×”)1.设计压力是设定的容器顶部的最高压力,与相应的设计温度一起作为容器的基本设计载荷条件,其值不低于工作压力。
(√)2.GB150-2011标准能作为具体压力容器建造的技术手册,亦不能替代培训、工程经验和工程评价。
(×)3.钢制容器不得超过按GB 150.2 中列入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范围。
(√)4.GB/T 14976的钢管可以用于换热管。
(×)5.GB/T21833中的钢管如用换热管应选用冷拔或冷轧钢管钢管的尺寸的精度应选用高级精度。
(√)。
6.35、40MnB、40MnVB和40Cr钢螺柱的使用温度为-20 ℃。
(×)7.壳体用钢板超声检测要求钢板厚度Q345R>30~36 mm质量等级不低于Ⅱ级。
(√)8.钢板中增加了:7个低合金钢钢板(12Cr1MoVR、12Cr2Mo1VR、12MnNiVR、15MnNiNbDR、07MnNiMoDR、08Ni3DR 和06Ni9DR),6 个高合金钢钢板(S11972、S30409、S31008、S39042、S22253 和S22053(√)9.钢板中提高了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的超声检测要求。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1.GB150-2011适用的设计压力是不大于35MPa,设计温度是-269℃~900℃,失效准则的是强度失效,理论基础是第一强度。
2.容器的设计文件至少包括强度计算书,设计图样,制造技术条件,风险评估报告(相关设计委托方要求时),必要时还应当包括安装与使用维修说明。
3.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或者不允许有微量泄露的容器,应在耐压试验合格后进行泄露试验。
4.GB150.1-2011修订了许用应力的安全系数;对抗拉强度的安全系数由3.0调整到2.7,对碳钢低合金钢屈服强度的安全系数由1.6调整的1.5 ,对奥氏体不锈钢可以采用R P1.0,确定许用应力。
GB150标准习题单位名称:姓名:责任系统:一、填空题(每格1分)1、下列容器不在GB150.1标准的适用范围内:a)设计压力低于0.1MPa 且真空度低于0.02MPa 的容器;b)《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管辖的容器;c)旋转或往复运动机械设备中自成整体或作为部件的受压器室(如泵壳、压缩机外壳、涡轮机外壳、液压缸等);d)核能装置中存在中子辐射损伤失效风险的容器;e)直接火焰加热的容器;f)内直径(对非圆形截面,指截面内边界的最大几何尺寸,如矩形为对角线,椭圆为长轴)小于150mm 的容器;g)搪玻璃容器和制冷空调行业中另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容器。
2、设计时应考虑以下载荷:a)内压、外压或最大压差;b)液柱静压力,当液柱静压力小于设计压力的5% 时,可忽略不计。
3、确定真空容器的壳体厚度时,设计压力按承受外压考虑,当装有安全控制装置(如真空泄放阀)时,设计压力取 1.25倍最大内外压力差或0.1MPa 两者中的低值;当无安全控制装置时,取0.1MPa;4、设计温度的确定a)设计温度不得低于元件金属在工作状态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对于0℃以下的金属温度,设计温度不得高于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b)容器各部分在工作状态下的金属温度不同时,可分别设定每部分的设计温度;c)在确定最低设计金属温度时,应当充分考虑在运行过程中,大气环境低温条件对容器壳体金属温度的影响。
大气环境低温条件系指历年来月平均最低气温(指当月各天的最低气温值之和除以当月天数)的最低值。
5、壳体加工成形后不包括腐蚀裕量的最小厚度:a)碳素钢、低合金钢制容器,不小于3mm ;b)高合金钢制容器,一般应不小于2mm。
6、容器元件的名义厚度和最小成形厚度一般应标注在设计图样上。
7、焊接接头分类: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的连接接头为E类焊接接头。
8、耐压试验包括:液压试验、气压试验和气液试验。
9、泄漏试验包括:气密性试验以及氨检漏试验、卤素检漏试验和等。
换热器复习题⼀、选择题1、⾼压容器的设计压⼒范围P为:()(a)P≥10 MPa (b) 1.6≤P<10 MPa (c) 10≤P<100 MPa (d) P≥1002、容器标准化的基本参数有:()(a)压⼒Pa (b) 公称直径DN (c) 内径 (d) 外径3、为了防⽌管⼦与管板连接处产⽣不同程度的泄漏,应采⽤哪⼀种管板:()(a)平管板 (b) 薄管板 (c)椭圆管板 (d) 双管板4、下列哪⼀种换热器在温差较⼤时可能需要设置温差补偿装置?()(a)填料函式换热器 (b)浮头式换热器(c)固定管板式换热器5、管壳式换热器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换热器?()(a)混合式换热器 (b)间壁式换热器 (c)蓄热式换热器 (d)板⾯式换热器6、U形管换热器的公称长度是指:()(a) U形管的抻开长度 (b)U形管的直管段长度 (c)壳体的长度 (d)换热器的总长度7、换热管规格的书写⽅法为()(a)内径×壁厚 (b) 外径×壁厚 (c) 内径×壁厚×长 (d) 外径×壁厚×长8、有某型号为:2.5980020041.625BEM I----的换热器,其中的200为()(a)公称换热⾯积 (b)换热器的公称长度 (c)换热器公称直径 (d) 管程压⼒为1000Kg/m2 9、折流板间距应根据壳程介质的流量、粘度确定。
中间的折流板则尽量等距布置,⼀般最⼩间距不⼩于圆筒内直径的()。
(a) 三分之⼀ (b) 四分之⼀ (c) 五分之⼀ (d) 六分之⼀10、冷热两流体的对流给热系数h相差较⼤时,提⾼总传热系数K值的措施是( )(a)提⾼⼩的h值; (b) 提⾼⼤的h值;(c)两个都同等程度提⾼;(d) 提⾼⼤的h值,同时降低⼩的h值。
11、顺流式换热器的热流体进出⼝温度分别为100℃和70℃,冷流体进出⼝温度分别为20℃和40℃,则其对数平均温差等于()A.60.98℃B.50.98℃C.44.98℃D.40.98℃12、⾼温换热器采⽤下述哪种布置⽅式更安全?()A.逆流B.顺流和逆流均可C.⽆法确定D.顺流13、为了达到降低壁温的⽬的,肋⽚应装在()A.热流体⼀侧B.换热系数较⼤⼀侧C.冷流体⼀侧D.换热系数较⼩⼀侧14、有折流挡板存在时,壳程流体的流动⽅向不断改变, Re=(),即可达到湍流。
考题内容选自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第6章制造、检验与验收一、判断题(对的打×,正确的打√,共20题,每题2分)1. 换热管用于焊接时,管端清理长度应不小于管外径,且不小于25mm。
(√)2. 同一根换热管的对接焊缝,直管不得超过一条。
(√)3. U形管不宜热弯。
(√)4. U形管式换热器先进行管程试压再进行壳程试压。
(×)5. 强度焊时指保证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密封性能及抗拉脱强度的焊接。
(√)6. 除不锈钢外,拼接后的管板应作消除应力处理。
(√)7. 管束组装时,拉杆上的螺母应拧紧。
(√)8. 当换热管与管板焊接连接时,管孔表面粗糙度不大于25um。
(√)9. U形管弯管段的圆度偏差,应不大于换热管名义外径的10%。
(√)10.除换热管与管板间以焊接连接外,其他任何零件均不准与换热管相焊。
(√)11.换热管与管板焊接连接时,焊渣及凸出于换热管内壁的焊瘤均应清除。
焊缝缺陷可直接返修。
(×)12.设备法兰密封面应在热处理后加工。
(√)13. 立式换热器的铭牌应安装在壳体中间或管箱盖中间。
(×)14.固定管板换热器先进行壳程试压再进行管程试压。
(√)15.堆焊复合管板,堆焊前不用作焊接工艺评定。
(×)16. 圆筒总长大于6米时,其直线度允许偏差为4.5mm。
(×)17.换热器主要受压部分的焊接接头分为A、B、C、D四类。
(√)18.换热器的密封面应予以保护,不得因磕碰划伤、电弧损伤、焊廇、飞溅等而损坏密封面。
(√)19. 试验压力指在压力试验时,换热器管、壳程顶部的压力。
(√)20. 换热器铭牌中可以没有监检标记。
(×)二、填空题(共20题,每题3分)1. 换热器制造、检验与验收,除遵守GB151-1999第六章规定外,还应符合GB 150-1999第10章的有关规定。
.2. 对接后的换热管,应逐根进行液压试验,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2倍。
GB151考核题一、填空题:1.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适用的参数为公称直径DN? mm,公称压力PN? MPa。
2.GB151规定计算换热面积的方法中,以换热管为基准,扣除伸入的换热管长度后,计算得到的管束外表面。
3.换热管的排列形式主要是: 、、、,换热管中心距一般不小于。
4.换热管和管板的连接中,强度胀接的适用范围为:设计压力? ;设计温度? ;操作中无剧烈的,无过大的变化及无明显的。
5.换热管和管板连接中,胀管最小胀接长度应取管板的名义厚度减去 ,或与二者的。
6.换热管和管板连接中,胀焊并用适用范围为: 要求较高;承受或-载荷;有腐蚀;采用的场合。
7.卧式换热器的壳程为单相清洁流体时,折流板缺口应布置;卧式的换热器、冷凝器和重沸器的壳程介质为气液相共存或液体中含有固体物料时,折流板缺口应布置,并在折流板最低处开。
8. GB151标准推荐的三种防短路结构有: ; ; 。
9.换热器的I级管束是指采用、钢管;?级管束是指采用钢管。
10.GB151规定,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可用作换热管,但不得用于的工况;设计压力不大于 MPa;使用温度与相同。
; 对于11.GB151规定,对设计温度高于或等于300?时,接管法兰应采用不能利用接管或接口进行排气和排液的换热器,应在管程和壳程的最高点设置 , 最低点设置 ,其最小公称直径为 mm 。
12.折流板的最小间距一般不小于圆筒内径的 ,且不小于。
13.碳钢、低合金钢制的焊有分程隔板的管箱和浮头盖以及管箱的侧向开孔超过1/3圆筒内径的管箱,在施焊后应作,设备法兰密封面应在后加工。
14.外压和真空换热器以进行压力试验。
15.换热管与管板的常用连接方式有、、等型式。
16.管板厚度应为:管板的计算厚度(不小于规定的最小厚度),加上壳程的腐蚀裕量或结构开槽深度的较者,再加上管程腐蚀裕量或分程隔板槽深度的较者。
17.在GB151,1999中耳式支座在换热器上的布置原则:当公称直径DN?800mm时,至少应安装个支座,且 ;DN,800mm时,至少应安装个支座,且。
GB150考核试题一、判断题(对的打×,正确的打√,共20题,每题2分)GB150—1998标准适用于设计压力不大于35Mpa的容器。
(√)试验压力是指容器在压力试验时,容器内部的压力。
(×)介质为压缩空气、水蒸汽或水的碳素钢或低合金钢制容器,腐蚀裕量应不小于1mm.(√)焊接接头系数应根据受压元件的焊接接头形式及无损检测的长度比例确定,对相当于双面焊的全焊透对接接头局部无损检测Φ=0。
85。
(√)外压和真空容器不应以内压进行压力试验。
(×)用于壳体厚度大于30mm的16MnR钢板应在正火状态下使用。
(√)不锈钢复合钢板的复合界面的结合剪切强度应不小于200Mpa.(√)壳体部分的环向接头、长颈法兰与接管连接的接头均属B类焊接接头。
(×)对于有防腐要求的不锈钢以及复合钢板制容器,不得在防腐蚀面采用硬印作为材料的确认标记。
(√)制造中应避免机械损伤,对要进行修磨的部位,修磨的深度应不大于该部位钢材的负偏差。
(×)一厚度为4+20的不锈钢、钢制复合板材料,其A、B类焊接接头对口错边量应不大于1.5mm.(×)焊接接头的环向棱角度应用弦长等于1/6内径Di的内样板或外样板检查,其值不得大于(δs/10+2)mm,且不大于5mm.(×)所有法兰的螺栓孔应与壳体主轴线或铅垂线跨中布置,有特殊要求时,应在图样上注明.(√)容器公称直径大于M36的螺柱应进行磁粉检测,不得存在裂纹.(×)容器机械加工表面和非机械加工表面的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应分别按GB/T1804中的m级和c级的规定.(√)当焊件温度低于—5℃时,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左右时才可以进行施焊。
(×)焊条、焊剂其及他焊接材料的贮存库应保持干燥,相对湿度不得大于60%.(√)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焊接工艺规程、施焊记录及焊工的识别标记,其保存期不少于7年。
2009年换热器培训考试试题一、填充题(共20题,10分)1、GB151适用的公称直径范围是2600 ,公称压力是35MPa ,公称直径和压力的乘积不大于 1.75x104 。
2、设计单位应对设计文件的正确性;完整性负责。
3、换热器的主要组合部件有前端管箱壳体和后端管箱三部份.4、公称换热面积是圆整下的计算面积。
5、设计压力是指设定的换热器管壳程顶部的最高压力;工作压力是指正常工作情况下,换热器管壳程顶部的最高压力。
6、真空换热真空侧的设计压力按承受外压来考虑,当有安全泄放装置时取1.25倍最大内外压力差或0.1Mpa 二者中低值。
当没有安全泄放装置时,取0.1MPa7、在任何情况下,元件金属的表面温度不得超过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
8、计算压力为确定元件厚度的压力,当液柱静压力小于设计压力的5%时可忽略。
9、一般换热管不考虑厚度负偏差,不考虑腐蚀余量。
管板应考虑两面腐蚀裕量。
10、有效厚度是指名义厚度减去腐蚀余量和壁厚负偏差。
11、设计温度低于20℃时,取20℃时的许用应力。
12、外压或真空容器以内压进行水压试验。
13、对于管程压力大于壳程压力的换热器,耐压试验时应在图纸上说明试验办法,当满足条件时,可以用提高壳程试验压力的方法。
14、液压试验时,σT≤0.9σS;气压试验时σT≤0.8σS.15、锻件按JB4726和JB4728的规定,一般不得低于II级。
16、管板本身具有凸肩并与圆筒或封头为对接连接时,应采有锻件。
17、厚度大于60mm的管板应采用锻件。
18、奥氏体不锈钢焊管不得用于极度危害介质的工况。
19、换热器的接管法兰,当工作温度大于300度时,应采用对焊法兰。
20、管板与换热管采用焊接连接时,管板的最小厚度应满足结构设计和制造的要求且不小于12mm。
二、判断题(共20题,20分;对打钩,错打叉)21、换热器螺栓的紧固至少应分三遍进行,每遍的起点应相互错开120度。
()22、焊有分层隔板的不锈钢管箱应进行热处理,法兰密封面应在热处理后进行加工()23、当换热管没有设置拉杆时,换热管可以和折流板点焊固定。
GB151复习题及答案
1、GB151适用的换热器型式及参数范围是什么?
答:GB151-1999:
%1适用于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和填料函式。
%1本标准适用的换热器参数为:
a.公称直径DNW2600mm;
b.公称压力PNW35Mpa;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其最大尺寸)W0.15m;
c.公称直径和mm公称压力MPa的乘积不大于1.75X IO、
2、管壳式换热器的管箱、浮头盖在什么情况下应在施焊后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设备法兰密封面应在何时加工?
答:①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的焊有分程隔板的管箱和浮头盖以及管箱的侧向开孔
超过1/3管箱壳体内径的管箱,应在施焊后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
② 设备法兰密封面应在消除应力的热处理后精加工。
3、浮头式换热器应按什么程序试压?
答:浮头式换热器试压程序:
%1用试验压环和浮头专用试验工具进行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试压;
机管程试压;
%1壳程试压。
4、在管板和平盖的选材中,何时采用锻件?何时采用板材?采用何种用途板
材?答:一•般在以下情况下采用锻件:
%1管板厚度大于60mm;
%1形状复杂的管板;%1带凸肩与壳体焊接的管板。
除上述情况外可■以采用板材。
板材应采用压力容器用板,并应符合GB15 ()的相应规定。
5、管板与换热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的有哪几种?,使用范围如何?
答:①主要方式有:强度焊、强度胀及胀焊并用。
② 强度焊适用于设计压力PNW35Mpa的换热器,但不适用于有较大振动
及有间隙腐蚀的场合;
强度胀适用于设计压力W4MPa,设计温度W300℃的换热器,操作中无
剧烈振动、无过大的温度变化及无严重的应力腐蚀的换热器;
胀焊并用结构适用于密封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承受振动或疲劳载荷的场合及有间隙
腐蚀的场合。
6、管壳式换热器管程或壳程的介质进口处,什么情况下应设置防冲板?
答:①管程设置防冲板的条件:
当管程采用轴向入口或换热管内流体流速超过3m/s时,应设置防冲板,
以减少流体的不均匀分布和利换热管端的冲蚀。
②壳程设置防冲板的条件:
1)当壳程进口管流体的PU 2值为下列数值时,应在壳程进口处设置防冲板:a)非腐蚀、非磨蚀的单向流体:P u 2>2330kg/m • s2#;
b)其他液体,包括沸点下的液体:P v 2>740kg/m - s2者;
2)有腐蚀或有磨蚀的气体、蒸汽及气液混合物,应设置防冲板:注:P—流体密度,kg/m3;
u—流体流速,m • So
7、什么情况下,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介质进出口处,设置导流筒?
答:①当壳程进口管流体的P靛值符合设置防冲板的条件也可•设置导流筒;
②当壳程进口管距管板较远,流体停滞区过大时,应设置导流简,以减小
流体停滞区,增加换热管有效长度。
8、,管壳式换热器中折流板的最小和最大间距各为多少?
答:在管壳式换热器中,折流板的最小间距为换热器壳体内径的1/5,且不小于50mm;最大间距不得大于换热器壳体内径,且不得超过GB151中规定的各种直径换热管的最大无支撑跨距的数值。
9、管壳式换热器各部件的C2 (腐蚀裕量)应如何考虑?
答:①管板、浮头法兰、浮头盖和勾圈两面均应考虑C2值;
②平盖、凸形封头、管箱和圆筒的内表面均应考虑C2值;
机管板和平盖上开隔板槽时,可把高出隔板槽底面的金属作为C2值,但当
C2值大于槽深时,要加上两者的差值;
%1壳体法兰、管箱法兰和管法兰的内直径面上应考虑C2值;
%1换热管不考虑C2值(强度所需之外的厚度可用于C2);
机非受压元件不考虑C2值;
对于碳素钢和低合金钢,C2 Nlmm
对于不锈钢,当介质的腐蚀性极微时,C2, =0 o
10.在什么情况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壳程圆筒需设置膨胀节?
答:在固定式管板的计算中按有温差的各种工况计算出壳体轴向应力、换热管
的轴向应力、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拉脱力q中,有一个不能满足强度(或稳定)条件时,就需要设置膨胀节。
在固定式管板强度校核计算中,当管板厚度确定之后,不设膨胀节时,有时管板强度不够,设膨胀节后,管板厚度可能就满足要求。
此时,也可设置膨胀节以减薄管板,但要从材料消耗、制造难易、安全及经济效果等综合评估而定。
11.管壳式换热器管板的延长部分兼作法兰时,法兰部分对管板有什么影响?
答:当管板兼作法兰时,法兰力矩不仅作用于法兰上,还会延伸作用于管板上,
对管板来说,增加了一•个附加力矩。
因此计算管板时,除考虑壳程、管程设计压力的“当量压力”及管子与壳体不同热膨胀引起的“当量压力”外,还需要计入由于法兰力距引起的管板应力。
由于法兰力矩在管板中引起的附加力矩,使管板计算趋于复杂化,管板厚度取决于其危险组合。
对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的管板,法兰和管板应分别设计,旦法兰厚度可以和管板厚度不同。
12.管壳式换热器中折流板的布置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在管壳式换热器中,折流板的布置原则为:
1.折流板的布置必须符合工艺设计条件的要求。
特别是对折流板的形式、折流板的间距、靠近壳程物料进出口的折流板位置等必须尽可能满足工艺设计条件C
2.在工艺设计条件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折流板一般应按等间距布置, 管束两端的折流板尽可能靠近壳程进、出口接管。
3.卧式换热器的壳程为单相清洁流体时,折流板缺口应水平上下布置,若气体中含有少量液体时,则应在缺口朝上的折流板的最低处开通液口;若液体中含有少量气体时,
则应在缺口朝下的折流板的最高处开通气口。
4.卧式换热器、冷凝器和重沸器的壳程介质为气、液相共存或液体中含有固体物料
时,折流板缺口应垂直左右布置,并在折流板最低处开通液口。
13、有一卧置管壳式换热器,公称直径为1000mm,壳内走冷却水,工作压力为
0.6MPa,工作温度进口为30匕出口为40。
(3,下进上出;管内工艺水(标准
沸点为100C),工作压力为L6MPa,工作温度进口为130笆,出口为80℃,
下进上出,管箱容积L5m)管内容积0.7 n?,该设备是否属“容规”管辖范围?划为几类?为什么?
答:1)该设备属“容规”管辖范围;
2)根据“容规”附录A,介质为工艺水,分为第二组介质,查图A-2,应划
n类容器;
3)因为管箱工作温度进口为130。
工艺水的标准沸点为io(rc。
根据“容
规”总则中“1.3 (3)”规定,盛装介质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符合本规程的适用范围。
14.GB15L1999中目前引用的国内最新标准有那些(写出部分标准)。
答:钢板标准:
GB713-2008《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及修改单1号(2012.10.1实施)
GB3531-2008《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板》
GB19189-2003《压力容器用调质高强度钢板》
GB24511-2009《承压设备用不锈钢钢板及钢带》钢管标准:
GB/T8163-2008《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9948-2006《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
GB6749-2000《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
GB5310-2008《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GB/T13296-2007 《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T14976-2002 《输送流体用不锈钢无缝钢管》锻件标准:
GB/T12771-2008 NB/T47008-2010
GB/T24593-2006 《输送流体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承任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
《锅炉、热交换器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低温承压设备用低合金钢锻件》
NB/T47010-2010 《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有色金属的板和管材:
按下属标准中给出的相应标准执行
JB仃4734-2002《铝制焊接容器》
JB仃4745-2002《钛制焊接容器》
JB仃4755-2006《铜制压力容器》
JBfT4756-2006《镣及镣合金制压力容器》
15.新容规对GB151《管壳式换热器》有哪些影响(写出三到五条)?
答:1.容器类别的划分:按新“容规”附录A;
2. 容器类别的标识:
由汉字一,二,三改为罗马数字I, II, III;
3.风险评估报告:对第III类压力容器,要求设计者出具主要失效模式、风险控制等内容的风险评估报告;
4.安全系数调整:抗拉强度的安全系数由3.0调整为2.7、屈服强度由1.6调整为1.5;(在新的GB150、GB151出台之前仍按老标准执行)
5.预期使用年限:设计条件必须提出,设计时必须写出压力容器的使用寿命(疲劳容器标明循环次数);
6.设计文件:强度计算书(所有压力容器)或者应力分析报告、设计图样、制造条件、风险评估报告(适用于第ni类压力容器),有必要时,还应当包括安装与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