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甲亢患者的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309.46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治疗甲亢的经验总结针灸和中药的效果如何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甲亢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针灸和中药疗法。
本文将对中医治疗甲亢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探讨针灸和中药在治疗甲亢中的效果。
一、针灸治疗甲亢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治疗甲亢方面有独特的效果。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涌泉穴、太冲穴、合谷穴等。
针灸治疗甲亢的优点在于疗效明确,作用迅速。
许多甲亢患者在针灸治疗后可以感到明显的减轻症状,如心悸、口干、烦躁等。
此外,针灸疗法无需服用药物,避免了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
然而,针灸治疗甲亢仍然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针灸治疗需要寻找合适的针灸师进行操作,而且针灸师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其次,针灸疗程较长,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因此,针灸治疗甲亢并不适合急性发作的患者,或者对针刺治疗方法抗拒的患者。
二、中药治疗甲亢中药治疗甲亢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主要方式之一。
根据中医的理论,甲亢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引起的,中药可以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来治疗甲亢。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贝、黄芪、半夏等。
中药治疗甲亢的优点在于疗效持久、副作用小。
相比于西药治疗,中药不仅可以缓解甲亢的症状,还可以调节全身的各个系统,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此外,中药药性温和,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长期使用。
然而,中药治疗甲亢需要个体化的配方,并且剂量和煎煮过程需要严格控制。
不同的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证候类型,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配。
此外,中药疗程较长,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三、综合治疗策略针灸和中药在治疗甲亢中的优势互补,可以综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一方面,针灸可以缓解患者急性发作时的症状,迅速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另一方面,中药则可以持续调理整体体质,保持甲状腺的功能平衡。
综合治疗策略的具体操作包括:针灸治疗和中药的配合应用,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身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浅谈甲亢的中医辨证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属于祖国医学中“瘿症”范畴,而“中消”、“怔忡”、“心悸”和“眼突”这些中医病候也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部分病症特点。
中医治疗本病最早可上溯至战国时代,古代医家对“瘿症”病因病机、症状、治则和治法积累了大量宝经验。
近年来,随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医疗效不断提高,特别在减慢心率,改善睡眠,稳定情绪及克服西药副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一.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病人禀赋不足,潜在肝肾阴虚,可能是本病发生的内在或先天因素,而精神因素则是促进发病的诱因。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以阴虚为本,气、火、痰、瘀为标。
初起多以标实为主,表现为气郁、肝火、痰结等标证。
总之,在病情发过程中,常常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相互影响的情况。
主要病变脏腑在于肝,同时兼及心、脾、胃、胆、肾等多脏腑。
因此治疗上要辨识明确,全面考虑。
[适应症]1.服西药无效或过敏,肝功能异常者。
2.甲亢术后复发者。
3.服西药有效但停药复发者。
4.有以下症状经西药治疗无效者:多汗、多梦、心慌、乏力、消渴、多食、易惊、易怒、眼突、手颤者。
5.因年龄,体质关系不宜手术者。
二.辨证论治1.气郁痰阻[主证]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常因情志波动有关,苔薄白,脉弦。
[病理]气机郁滞,痰浊壅阻颈部,故致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因情志不舒,肝气郁滞,故胸闷,太息,胸胁窜痛,且病情常随情志而波动。
苔薄白,脉弦,为肝郁气滞之象。
[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方药]四海舒郁丸加减。
胸闷、胁痛者,加柴胡、郁金、香附理气解郁。
咽颈不适加桔梗、牛蒡子、射干、木蝴蝶等利咽消肿之品。
2.痰结血淤[主证]颈前出现肿块,按之质地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不消,胸闷,纳差,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病理]气机郁滞,津凝成痰,痰气交阻,日久则血行不畅,血脉淤滞。
气、痰、淤壅结颈前,故瘿肿较硬或有结节,经久不消。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疗方案(2024年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疗方案(2024年版)一、概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新陈代谢加快、神经兴奋性增强等症状。
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瘿病”、“肝火旺盛”、“心悸”等范畴。
中医治疗甲亢注重辨证施治,整体调理,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
二、病因病机甲亢病因复杂,主要有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体质因素等。
病机关键在于肝郁化火、心肾不交、阴阳失衡。
三、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存在甲状腺肿大、心悸、手颤、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查: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TT3、TT4、FT3、FT4)升高,TSH降低。
3. 影像学检查: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肿大,可伴有甲状腺结节。
四、辨证分型1. 肝火旺盛型:表现为情绪激动、易怒、胁肋胀痛、目赤肿痛、口苦咽干等。
2. 心血不足型:表现为心悸失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爪甲不荣等。
3. 阴虚火旺型:表现为五心烦热、盗汗、遗精早泄、月经不调等。
4. 气阴两虚型: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等。
五、治疗原则1. 肝火旺盛型:疏肝解郁,清热解毒。
2. 心血不足型:养血安神,调和阴阳。
3. 阴虚火旺型:滋阴降火,清热解毒。
4. 气阴两虚型:益气养阴,调和脾胃。
六、治疗方案1. 肝火旺盛型中药治疗:-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物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川楝子、丹皮、赤芍、生地黄等。
针灸治疗:- 主穴:肝俞、胆俞、太冲、阳陵泉、行间等。
- 配穴:情绪激动加神门、内关;胁肋胀痛加期门、支沟。
2. 心血不足型中药治疗:-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酸枣仁汤加减- 药物组成:人参、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黄、酸枣仁、远志、茯神、五味子等。
针灸治疗:- 主穴:心俞、脾俞、肾俞、神门、内关、郄门等。
- 配穴:心悸加巨阙、足三里;失眠加照海、申脉。
3. 阴虚火旺型中药治疗:- 代表方:知柏地黄丸合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物组成:知母、黄柏、生地黄、山茱萸、丹皮、栀子、柴胡、白芍等。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3), 704-709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3107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甲亢合并慢性荨麻疹向年芳1,胡爱民2*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2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2月19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21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31日摘 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又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自身原因导致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一系列以高代谢表现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
近年来甲亢的患病率逐渐上升,且患者以女性为主。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而引起的局限性水肿反应,病程时间超过6周的称为慢性荨麻疹。
胡爱民教授为武汉市中医名师,武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本文分享胡爱民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甲亢合并慢性荨麻疹病例,以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荨麻疹,丹栀逍遥散,甲巯咪唑Danzhi Xiaoyao Plus and Minus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hyroidism Combined with Chronic UrticariaNianfang Xiang 1, Aimin Hu 2*1Clinic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2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Received: Feb. 19th , 2023; accepted: Mar. 21st , 2023; published: Mar. 31st , 2023*通讯作者。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甲亢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简称。
此病是由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而导致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
甲亢患者多为20~40岁的女性,可出现食欲亢进、多言好动、爱发脾气、失眠、甲状腺肿大、心率加快等症状,在病情严重时可发生甲状腺危象、内分泌浸润性突眼症等并发症。
一般来说,甲亢患者若能坚持服用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等抗甲状腺药进行治疗,其病情可以痊愈或得到良好的控制。
但此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大,用药的疗程也长达2~3年。
有些甲亢患者往往不能坚持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因此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
如果采取碘-131放射疗法,甲亢患者还会对治疗后发生的甲减有所顾虑。
临床实践证实,此病患者若使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且用药的安全性很高。
中医认为,甲亢属于“瘿瘤”、“惊悸”、“肝火”等范畴。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可将此病分为4个类型:肝郁痰结型甲亢、肝火犯胃型甲亢、阴虚阳亢型甲亢和气阴两虚型甲亢。
下面就介绍一下各型甲亢的特点及如何选方用药进行治疗。
1.肝郁痰结型此型甲亢患者可出现颈部肿胀或有结块、质软不痛、胸胁满闷、爱叹息、恶心、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弦或濡滑等症状。
治疗此型甲亢应坚持疏肝解郁、化痰清热的原则,可选用丹桅逍遥散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丹皮、山栀、半夏、贝母、川楝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9克,薄荷(后下)3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1剂,分3次服下。
患者若有胁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郁金、香附各9克。
患者腹胀便溏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党参12克,木香6克,白豆蔻(后下)3克。
患者颈部的结块若较硬,可在此方中加入黄药子6~9克,露蜂房9克。
2.肝火犯胃型此型甲亢患者可出现颈肿眼突、目光炯炯、消谷善饥、口干欲饮、大便溏泄、性情急躁易怒、怕热多汗、面红、心悸、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等症状。
治疗此型甲亢应坚持清肝泻胃、散结消瘿的原则,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
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甲亢患者的疗效观察贺颖;苏丽红;赫双令;侯吉军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17(023)014
【摘要】目的探讨甲亢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法 .方法将86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疗法.观察组患者在西医疗法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辩证治疗的环节.结果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患者的康复情况各异.在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为别79.07%和95.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亢患者采取中医辨证结合常规西医治疗的方法 ,效果显著.
【总页数】3页(P45-47)
【作者】贺颖;苏丽红;赫双令;侯吉军
【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吉林 132013;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吉林 132013;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吉林 132013;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吉林 13201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J], 张艾敏
2.西医常规疗法加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J], 简永英
3.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西医常规疗法结合中医自拟方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J], 庄天微;王彤彤;谢伟
4.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J], 邱文达; 周舸; 黄丽敏; 韦海燕; 赖胜华
5.西医常规疗法结合中医自拟方剂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效果观察 [J], 黎海冰;李建汉;岑成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辨证施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良方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又称为甲亢,是指甲状腺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引起
的一种内分泌疾病。
中医认为甲亢是由于肝火上炎、热毒积聚而导致的。
中医辨证施治甲亢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清热解毒药物治疗:首先要清热解毒,可以使用中药材黄连、黄柏、蒲公英等进行治疗。
黄连、黄柏可以清除体内的肝火,蒲公英具有清热解
毒的作用。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清肝火、降低甲状腺的分泌功能,从而控制甲亢的症状。
2.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甲亢病人常伴有瘀血症状,如心慌、心痛、颈
部静脉怒张等。
可以使用中药材丹参、当归、桃仁等进行治疗,这些药物
可以活血化瘀,改善瘀血症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加快康复。
3.肝肾养护药物治疗:甲亢病人常伴有肝虚肾亏的症状,如头晕、腰
酸等。
可以使用中药材黄精、淮山、山药等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可以养护
肝肾,增强肝肾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轻甲亢的症状。
4.饮食调理:甲亢病人应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此外,病人还
应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海产品、蛋类、牛
奶等,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5.心理调适:甲亢病人常伴有情绪波动、焦虑不安的症状,因此在治
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心理调适。
可以通过听音乐、进行瑜伽、打坐等方法进
行心理调适,改善情绪,缓解焦虑,促进身心健康。
甲亢的草药疗法中草药如何帮助治疗甲亢甲亢的草药疗法:中草药如何帮助治疗甲亢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也被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引发一系列症状,如心悸、出汗、焦虑等。
虽然西医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而中医草药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甲亢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甲亢的草药疗法,探讨中草药如何帮助治疗甲亢。
1. 中草药的治疗原理中医认为,甲亢属于“虚实夹杂”病症,其中的“实”主要表现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痰火内盛等病因;而“虚”则是指肾阴亏损,脾胃虚弱等情况。
中草药治疗甲亢的原理主要包括升阳消温、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理气养血等。
中草药能够通过药性对病因病机产生影响,调节体内平衡,达到治疗甲亢的效果。
2. 常用的中草药2.1 黄芪:黄芪为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具有益气养阴、固表抗邪的功效。
在甲亢的治疗中,黄芪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加机体抵抗力,抑制甲状腺功能的亢进。
2.2 红参:红参也是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具有滋阴补肾、益气生津的作用。
甲亢患者多伴有阴虚火旺的情况,服用红参可以补益阴液,减少火热症状。
2.3 土茯苓:土茯苓有清热利水、除痰安神的功效,对甲亢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4 紫苏叶:紫苏叶具有散风解表、止咳平喘的作用,可以缓解甲亢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2.5 地黄:地黄可以滋阴养血,对于甲亢引起的贫血、心悸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 中草药疗法的应用中草药疗法可通过单味草药或复方草药的形式使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师会针对症状选用不同的中草药组合。
在治疗甲亢时,中草药可以与西药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患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中草药疗法治疗,遵循医嘱,按时服用药物。
4. 注意事项4.1 甲亢患者在使用中草药前应首先就诊于专业的中医师,进行全面的中医辨证施治,确立确诊。
4.2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中草药需谨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内分泌科中医优势病种甲状腺功能亢进诊疗方案内分泌科中医优势病种甲状腺功能亢进诊疗方案一、概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其病因主要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GD,即Graves 病)、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此外,还有垂体性甲亢、异位性TSH 分泌综合征等。
Graves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最常见病因,本文主要讨论。
本病可参照中医“瘿病”进行辨证治疗。
中医病名:瘿病;西医病名:甲状腺功能亢进。
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1)高代谢症状和体征。
(2)甲状腺肿伴或不伴血管杂音。
(3)血清T4,T3增高,TSH减低。
2.Graves的诊断(1)甲亢诊断成立。
(2)甲状腺肿大呈弥漫性。
(3)TRAb和TSAb阳性。
(4)伴浸润性突眼。
(5)其他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6)胫前黏液性水肿。
具备前面三项者Graves病诊断成立,甲亢伴浸润性突眼和胫前黏液性水肿进一步支持诊断确立。
【中医辨证分型】瘿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情志内伤和饮食、水土失宜,但也与体质因素密切有关。
肝气郁结,气滞痰凝雍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理,日久引起血脉瘀阳阻,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
或痰气郁结化火,或肝郁化火,火热耗伤阴精,导致肝火旺盛、阴虚火旺的病理变化,其中以肝心两脏火旺的病变更为突出。
1.肝火旺盛证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
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
夜寐不安,心烦,多食易饥,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2.心肝阴虚证瘿肿或大或小,质软,起病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耳鸣,疲倦乏力,大便溏烂。
舌质红,舌体颤动,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数。
三、治疗方案1.西医治疗原则(1)本病大多急性起病,积极、正规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中医辩证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2-12-26T05:53:37.67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6期作者:赵洪强[导读] 目的:探究中医辩证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于2020年5月-2022年4月期赵洪强成都市青羊区喜世堂医院四川成都 610072【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辩证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于2020年5月-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随机法分成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标辩证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肿块直径和高危恶变评分。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块最大直径、恶变高危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块最大直径、高危恶变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甲状腺结节的治疗中使用中医辩证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肿块最大直径和高危恶变评分,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中医辩证治疗;甲状腺结节;肿块直径;高危恶变评分甲状腺结节是临床的常见病,有良性和恶性结节之分,以良性结节为主,临床以颈部胀闷憋气、颈部肿块为主要表现。
相关资料显示,甲状腺结节主要好发于女性群体,主要发病原因与甲状腺退行性改变、自身免疫问题相关。
甲状腺结节发生后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避免结节进行性发展,导致恶性结节发病。
临床对于甲状腺结节进行治疗时,以缩小结节,控制结节发展,防止恶化为主[1]。
西医主要通过药物、激光以及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复发率高,效果不显著。
随着中医的辩证疗法备受关注,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应用也愈发广泛。
本次,将对中医辩证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于2020年5月-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随机法分成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
西医常规疗法加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简永英
【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009)003
【摘要】[目的]观察西医常规疗法加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辨证分型,加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35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临床治愈20例,好转2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西医常规疗法加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有较好疗效.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简永英
【作者单位】合浦县中医院,广西,合浦,53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2.21
【相关文献】
1.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J], 张艾敏
2.西医常规治疗加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J], 张振汉
3.黄芪注射液配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J], 金炬;潘桂林
4.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甲亢患者的疗效观察 [J], 贺颖;苏丽红;赫双令;侯吉军
5.西医常规疗法加葛根素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J], 刘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辨证治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引起,常见症状有心悸、出汗、体重减少、进食和排便次数增多等,多数患者还常常同时出现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
目前甲亢的治疗以西医为主,不过,祖国传统医学对甲亢也颇有研究,治疗上也可作为西医的重要补充。
病因病机中医将甲亢称为瘿气,认为其多因情志和体质两方面因素引起。
1.情志失调。
由于长期忧思恼怒,致使肝郁气滞,疏泄失常,则津液失于输布而凝聚成痰,气滞痰凝,壅于颈前而形成瘿气,其消长常与情志变化有关。
2.体质因素。
妇女由于经、带、胎、产、乳等生理特点与肝经气血密切相关,如遇有情志不畅等因素,常可致气滞痰结,肝郁化火,故女性易患本病。
总之,瘿气的内因是体质因素,情志失调则是发病的主要诱因,基本病机为气滞痰凝,气郁化火,耗气伤阴。
分证论治中医将甲亢分为以下4种证型——1.气滞痰凝证证候:颈前肿胀,烦躁易怒,胸闷,两胁胀满,善太息(编者注:指长舒气而有声,相当于叹息),失眠,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弦或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可口服舒肝丸或连翘败毒丸。
2.肝火旺盛证证候:颈前肿胀,眼突,烦躁易怒,手指颤抖,多汗,面红目赤,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方药:可口服苦胆草胶囊或大黄蛰虫丸。
3.阴虚火旺证证候:颈前肿大,眼突,心悸汗多,手颤,消瘦,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消瘿散结。
方药:可口服小金丸。
4.气阴两虚证证候:颈前肿大,眼突,心悸失眠,消瘦,神疲乏力,气短汗多,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纳差,大便溏薄,舌质红或淡红,脉细或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消瘿散结。
方药:可口服参茯胶囊或清肺散结丸。
中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窦某某,女性,45岁,工人(内部退休)。
于1993年7月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怕热,全身汗出多,易激动,心慌,气短,乏力,四肢软,双手发抖,体重下降,易饥饿,每日主食量约1斤2两,大便每日2~3次,不成形,无粘液脓血便,无腹痛。
月经延期10余天,量少色暗伴有腰痛。
患者四处求诊,于1993年12月在某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于1994年2月7日,曾用丙基硫氧嘧啶、利血生、鲨肝醇、肝泰乐、维生素C、维生素B1 等西药,病情无明显变化,患者自动出院。
1995年2月20日来我院中医科门诊诊治。
患者诉怕热,汗出多,乏力,口干,腰痛,大便不成形,日2~3次。
月经延期11天。
舌质干红、苔薄黄中裂,双脉细数尺沉。
西医查体,体温:36.5度,脉搏:102次/分,血压:140/90mmHg;形体消瘦,面色略红,全身皮肤潮湿,突眼征阴性。
双侧甲状腺I度肿大,质地中等,无触痛,未及结节,可闻及血管杂音,未触及震颤。
双手颤征阳性。
无明显体重下降,无明显多饮多尿症。
实验室检查:T4:17.5r%(正常值:5.4~13r%),T3:312ng%(正常值:70~200ng%),rT3:180ng%(正常值:31~92ng%),TSH:0.2uIu/mI(正常值:0.3~4.4uIu/mI《IRMA法》)。
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兼有郁热,治疗用益气养阴法治本为主,再配清热解毒之品以治标。
处方:党参30g,炙首乌30g,石斛20g,狗脊20g,金银花20g,黄芩20g,花粉30g。
随症加减:心慌,气短,脉结代时,加太子参30g,麦冬10g,五味子6g;乏力,纳呆,便溏加黄芪、茯苓、炒白术;夜寐不安加炒枣仁、夜交藤;腰痛、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痕,脉沉细则酌加川断、杜仲、附片、补骨脂、肉桂;怕热、手颤抖加元参、知母、连翘、金银花藤、半边莲;经迟量少色暗,舌质暗则加当归、赤芍、丹参之品。
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甲亢患者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8-24T13:54:48.11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2期作者:薛科辉[导读] 目的观察甲亢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的临床疗效。
(益阳医专附属医院急诊科湖南益阳 413000)摘要:目的观察甲亢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配对比较法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入的150例甲亢患者分为接受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的观察组各75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前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甲亢的临床治疗工作中采取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更有助于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治;西医常规疗法;甲亢;甲状腺激素水平中图分类号]R582.1
甲亢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疾病,当下我国甲亢患者已经超过了1000万且80%为中青年女性,发病率由10年之前的1%飙升至目前的2%且仍然处于上升态势,已经悄悄的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内分泌科第二大疾病[1]。
由于甲亢会对心血管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孕育与生殖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导致后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所以必须予以及时治疗。
既往多采取西医治疗,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长期用药势必会给患者机体带来一定损伤,所以革新治疗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中医指出甲亢属于“瘿病”范畴,为内伤虚损、外邪侵袭所形成的气、痰、瘀、火共同为患的本虚标实之证[2]。
将中医与西医联合应用于治疗工作中无疑能够充分发挥出二者的协同作用,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
鉴于此,本次研究内容如下:
1 临床资料
采用配对比较法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入的150例甲亢患者分为接受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的观察组各75例。
对照组中男11例、女64例;年龄33岁~57岁,平均年龄(42.33±1.28)岁;病程时间5个月~3.5年,平均病程(1.22±0.10)年;症状表现:畏热出汗28例、心悸47例。
观察组中男10例、女65例;年龄35岁~57岁,平均年龄(42.38±1.25)岁;病程时间4个月~3.5年,平均病程(1.20±0.12)年;症状表现:畏热出汗30例、心悸45例。
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甲亢者;(2)无中药方剂及西药甲硫咪唑禁忌者。
排除标准:(1)正处于妊娠期或者是哺乳期者;(2)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两组甲亢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分组比对。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治疗1年时间,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口服甲硫咪唑(上海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1021243),初始剂量10mg/次、3次/d,病情严重者可增加至20mg/次、3次/d,用药过程中动态监测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据此调整用药剂量,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5mg/次、3次/d。
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西医常规疗法同对照组。
中医辨证施治内容如下:(1)气郁痰凝。
方剂为海藻玉壶汤,组方海藻30g、昆布、贝母、当归各15g、半夏、陈皮、川芎、连翘各10g、甘草、青皮各6g,气滞甚者加乌药10g;咽部梗塞者加苏梗10g;心悸者加珍珠母和代赭石各15g;阴虚内热者加玄参、知母各15g、黄柏10g。
(2)肝火亢盛。
方剂为龙胆泻肝汤,组方珍珠母45g、丹参20g、玉竹15g、夏枯草、钩藤各12g、龙胆草、丹皮、栀子、黄芩、赤芍各10g,心火旺者加木通6g、黄连5g;食欲亢进者加石膏20g、知母10g;目赤睛突者加青葙子、白芥子各10g;甲状腺肿大者加瓜蒌、莪术各10g。
(3)阴虚火旺。
方剂为当归六黄汤,组方夏枯草30g、鳖甲、生地、白芍各20g、香附12g、龙胆草10g、黄芩8g、黄连5g。
(4)气阴两虚。
方剂为生脉散,组方黄芪45g、夏枯草30g、生地、何首乌、牡蛎各20g、白芍15g、香附、白术各12g、党参10g,肝火旺者加龙胆草5g;阴虚风动者加珍珠母30g、龟板15g;甲状腺肿大者加鳖甲20g、贝母12g。
上述方剂水煎成剂并取汁5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3 观察指标
选取甲状腺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甲状腺激素包括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利用迈瑞医疗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CL-2000i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热、皮疹、恶心/呕吐。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x±s)
5.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甲亢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3%和6.67%,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6 讨论
甲亢属于我国祖传医学的“瘿症”范畴,先天禀赋不足或者是后天肝肾阴虚为其重要致病原因,在初期以标实常见,随着病情的进展以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相互影响为主要表现,并且设计了全身多个脏器,诸如:心、脾、肝、肾等,故此在治疗上既要辨证论治,又要全面考虑[3]。
中医治疗甲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在中医复兴的大背景下将中医应用于甲亢的治疗工作中对于克服西药的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中采取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的观察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均低于采取西医常规疗法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促甲状腺激素则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两组分别为9.33%和6.67%,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据此结果表明,观察组采取的治疗方案取得的疗效更为理想。
原因在于中医讲求辨证施治,即:气郁痰凝型为气机郁滞,痰浊壅阻于颈部所致,宜采取理气舒郁、化痰消瘿的治则;肝火亢盛型为肝火亢旺所致,宜采取清肝泄火的治则;阴虚火旺型为阴不制阳,使得虚火炽盛所致,宜采取滋阴降火、消瘿散结的治则;气阴两虚型为痰气郁结,火郁伤阴,心阴亏虚所致,宜采取益气养阴,消瘿散结的治则。
根据甲亢患者具体辨证分型并予以对症中药治疗,结合西药可充分发挥出后者短期疗效明显的优势,又可借助于中医整体观念以及辩证思想,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甲亢的临床治疗工作中采取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更有助于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晓晖,黄文锋,温德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10):1191-1192.
[2] 李爱辉.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观察与护理[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6):664-665.
[3] 贺恰仁.探析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