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民俗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856.50 KB
- 文档页数:16
辽宁本溪文案短句
1. 辽宁本溪,山水如画,美不胜收。
2. 本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3. 在本溪,感受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4. 漫步本溪,感受它的宁静与祥和。
5. 本溪,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6. 在本溪,品味传统的美食与文化。
7. 本溪,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城市。
8. 在本溪,体验独特的民俗风情。
9. 本溪,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旅游胜地。
10. 漫步本溪,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力量。
11. 在本溪,探索历史的足迹与文化的传承。
12. 本溪,一个让人心灵得到净化的地方。
13. 在本溪,感受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14. 本溪,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城市。
15. 在本溪,领略独特的建筑风格与艺术氛围。
16. 本溪,一个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活力。
17. 在本溪,体验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18. 本溪,一个让人心情愉悦的旅游目的地。
19. 在本溪,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20. 本溪,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文化之都。
本溪文化定位与文化内涵研究本溪文化是本溪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物质资源、人文精神、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以本溪地域文化为主要内容。
本溪文化从属于华夏文化的东北文化,但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本溪地域文化是在地方特有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在人类社会千百年的演化过程中传承与积淀下来的,它是本溪人民运用智慧改造自然的缩影,因此,它从历史的角度决定着本溪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本溪文化溯源。
本溪文化传承至今,可考的历史已有30多万年。
本溪满族自治县庙后山遗址是目前东北地区发现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30多万年,被称作“东北第一人的故乡”。
遗址中出土的石器有的经过交互打击方法进行了特殊加工,这形成了庙后山石器的一大特点,代表了当时较先进的石器制作水平。
这种“工艺”可以说是本溪地域文化的“雏形”。
新石器时期,本溪地区人类活动逐渐频繁,桓仁满族自治县的凤鸣、牛鼻子遗址,本溪满族自治县的东崴子、三角洞、张家堡等遗址,都属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6000-4500年。
此时本溪地区的人类社会开始出现了原始的农业。
商、周、春秋时期,本溪社会进一步繁盛,太子河和浑江流域的该时期遗址和墓葬分布密集,马城子遗址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马城子遗址由于洞穴墓地表现出的文化面貌独特、内涵丰富,已被命名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马城子文化”,这说明当时社会文化已经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特质。
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各诸侯国交流增多,中原文化进入本溪,对土著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最终致使两者相互融合,第一次文化交流在此形成。
铁器和货币的传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太子河畔的威宁营战国遗址,是本溪地区最早的城市遗址。
西汉晚期,浑江流域迅速崛起的高句丽民族在桓仁地区建立政权,建造五女山山城作为都城,第一代王朱蒙和第二代王琉璃明王曾在此执政。
历经魏晋,直到唐朝初期,本溪地区一直为高句丽的主要活动区域。
本溪地区保存着大量高句丽时期的遗址,出土了一批具有特色的高句丽文物,这些都是高句丽文化的直接见证。
本溪历史十分悠久,根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四、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先祖在此繁衍生息,部族中的团团篝火点燃起人类历史的发展兴旺。
战国时期,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本溪地区部分为燕国辽东郡所辖,部分为外族胡人所据;直至公元前221年,秦在灭燕的同时不仅得到了燕国所属疆域,也向北扩充了自己的实力,继而秦始皇划天下为36郡,本溪地区归属辽东郡襄平县。
汉代继承了秦的疆域划分,至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又增设了乐浪、玄菟茧、真番、临屯4郡;随后到了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扶余王子朱蒙避难逃亡至纥升骨城(即今桓仁县的五女山),建立了高句丽政权。
辽东边墙在本溪的崇山峻岭中,时断时续地可见一条城墙,有的是石砌而成,有的是土垛而成;有的布满了青苔,显示出年代的久远;有的则已经倒塌。
这道墙便是著名的明代辽东边墙,即明长城的延伸。
明王朝建立后,迅速统一了东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对东北广大地区行使有效管辖,于洪武四年(1371年)置定辽都卫于辽阳(后改为辽东都司),永乐七年(1409年)又置奴儿干都司,对女真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实行招抚和暴力相结合的政策。
随着往来的频繁和汉族、女真族、蒙古兀良哈三卫等部的内部经济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民族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抵御女真族、蒙古兀良哈三卫等部的骚扰,应付瓦剌和鞑靼的战争,明王朝采纳了辽东都司指挥使毕恭的建议,在提督辽东军务的王翱的协助下,修筑了辽东边墙。
辽东边墙从正统七年(1442年)开始修建,首先修建的是辽西、辽河套一带的边墙,历史上称为“西墙”,主要是防止兀良哈三卫等部的南袭。
后女真族势力在辽东一带发展起来,并经常袭扰辽东地区。
成化三年(1467年),明军击败建州女真李满柱,然后着手经营辽东的东部边防,修筑东路自开原抵鸭绿江边墙。
直到成化十七年(1481年),才全部完成边墙修建任务,历时39年。
到明万历年间,由于女真部族势力强大,不断威胁着明王朝的统治,于是在距清河城10余公里的地方又筑边墙,又称内边墙。
辽宁省本溪市八卦城简介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
作为辽宁省的一个重要地级市,本溪市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八卦城。
八卦城坐落在本溪市南部的一个山峰上,被山脉环绕,景色优美。
八卦城得名于其建筑布局,整个城市呈现出八卦图案的形状,以八卦为基础设计建造。
这种布局既有道家的哲学思想,又体现了宇宙的无限变幻,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平衡的感觉。
八卦城的建筑风格独特,大量采用明清时期的建筑技艺,以木质结构为主。
城内有众多的宫殿、庙宇和园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八卦城的正殿和太和殿。
这些建筑都经过精心的修复和保护,保留了其原始的风貌,让游客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皇宫之中。
八卦城的景区面积相当大,游览整个城市需要花费相当一段时间。
在游览过程中,游客可以欣赏到城市内外的美景,尤其是城市周围的山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八卦城还有多个园林景点,如花香园、竹海、荷塘等,都是非常值得一游的地方。
除了自然景观外,八卦城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城内有多个博物馆和文化遗址,展示了本地的历史和文化。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这些博物馆和遗址来了解本溪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
在八卦城的表演场馆,还有各种传统文艺演出,如戏曲、舞蹈和音乐等,让游客感受到本地的艺术氛围。
此外,八卦城还有丰富的特色美食。
本溪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产出了许多独特的农产品和海产品。
在八卦城的各个餐馆和小吃摊位,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本地特色菜肴,如烤鸭、水果、海鲜等。
这些美食不仅口感鲜美,而且有益健康,深受游客的喜爱。
总之,八卦城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旅游目的地。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吸引着各地游客。
无论是赏景、品味美食还是感受文化,八卦城都能给游客带来难忘的体验。
如果你计划去辽宁省旅游,不要错过这个美丽的城市。
2018年立冬节气习俗:各地立冬习俗汇总本溪立冬民俗:满族风情浓本溪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汉、满、回、朝、蒙等20多个民族,其中满族人口达到41万人。
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
特别是汉八旗人家的“还愿香”、“太平香”,均争取在立冬左右举办。
祭祀活动主要有跳虎神。
扮演虎神的神匠(单鼓艺人)在初冬十月小阳春的大好节气,在院里院外。
屋里屋外,表演绝活,能施展出艺人的武功特点。
汉军旗满八旗大部分都在初冬十月小阳春的季节中。
家家相连,接连不断地举办烧香活动。
汉军八旗人家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人家称“烧荤香”。
“烧荤香”要大操办5—7天,宰三口猪。
第一口猪祭天,第二口猪祭祖,第三口猪祭“歪梨妈妈”。
一般农家三至五年才能筹办一次“烧荤香”的还愿香。
有许多“烧太平香”则是差不多一年一次,大部分不宰猪而以鸡代替,中等家宰二十一只鸡,一般家宰七只鸡,此称为“烧素香”。
居住在新宾地区的满八旗、汉军旗人家,对“烧香祭祖”通称为“唱家戏”。
汉军旗人家“烧旗香跳虎神”是十分热闹的祭祖仪式,其中唱、念、做、打俱全,特别是虎神装扮得活龙活现,翻滚跳跃,能者可窜房越脊,在房脊上滚动、翻动。
还有光着脚穿着一层布的虎爪,跑跳着登刀(是在高梯子上一层层绑上铡刀)而上房脊,为此看热闹的人从十里八村纷纷而至,均要一饱眼福。
汉军旗人家“烧旗香跳虎神”观众最多。
观众不但饱观跳虎神的全貌,而且可看到摆腰铃、顶水碗、耍鼓绝活,即头顶水碗,两臂上伸支起鼓来团团转,两臂弯曲手腕端平食指各挂一鼓旋转,甩起腰铃鹞子翻身接鼓打在点上。
与此同时还能看到霸王鞭的各种翻滚跳蹦,鲤鱼卧莲,一支花棍玩耍于手掌、手背、左肩、右肩、左膝、右膝上,二郎担山、脚踢花棍、轱辘毛就地十八滚、站打四面、卧打八方,这条棍花样繁多,为此亦称花棍。
一般三鼓神匠可打三十九节,精悍神匠能打五六十个节数,此种汉军八旗人家“烧旗香跳虎神”是十分吸引观众的大好家戏。
本溪文物保护单位本溪市是中国辽宁省的一个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物,本溪市政府确定了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包含了本溪市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为人们提供了深入了解本地区历史的机会。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以增加人们对本溪市历史文化的了解。
第一部分:龙凤古寺龙凤古寺位于本溪市中心,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
寺内保存着大量的佛像、经文和古代文物,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源。
龙凤古寺建筑气势宏伟,其特色为其殿堂建筑、壁画和雕刻艺术。
寺内的壁画描绘了佛教故事和古代历史场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龙凤古寺作为本溪市的文物保护单位,为人们提供了研究佛教文化和本地历史的珍贵机会。
第二部分:双山古墓群双山古墓群位于本溪市郊区,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墓葬群。
这组墓葬是本溪地区古代人们的陵墓,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传统。
墓葬群内发现了大量的陶器、饰品和其他生活用品,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本溪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双山古墓群的发现和保护,为研究本溪地区的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第三部分:清河石窟清河石窟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佛教石窟,位于本溪市清河区的山脚下。
这座石窟的创造年代可追溯到唐朝,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清河石窟内有大量的佛像和佛教壁画,展示了唐代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些佛像和壁画以其精湛的工艺和艺术价值而闻名。
清河石窟是本溪市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吸引游客和研究人员的重要景点。
结论本文介绍了本溪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包括龙凤古寺、双山古墓群和清河石窟。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本地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为人们提供了研究和了解本溪市历史文化的机会。
通过保护这些文物,本溪市政府展示了对历史的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决心。
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本地居民的骄傲,也为外地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本地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我们期待本溪市未来继续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体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