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参数及防雷措施
- 格式:pptx
- 大小:7.29 MB
- 文档页数:61
第五章 雷击放电特性及防雷装置5.1 雷电放电过程会引起破坏作用的雷云对地放电的绝大多数(80%以上)是负极性的。
雷电多重性(先导、主放电、余光放电)一、先导(梯级先导)第一次先导的梯级性是负先导本身的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每一梯级长度平均50m ,梯级间歇时间10~100us 平均50us 。
cv 10001=先导通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带有与雷云同极性的多余电荷 二、主放电、闪电、雷鸣、雷电的破坏性先导接近地面。
在漏道端部因出现高场强,使空气强烈电离而产生高密度的等离子区。
→自下而上,高电解的等离子体通道。
t=50~100us ,i =几十千安~几百千安201(=v ~21)c 温度 2万℃以上三、余光放电连续先导——直串先导5.2 雷电参数及雷电活动特性电流Rvi zz +=0σ,R<30Ω,雷电通道波阻抗Ω>3000z .即R 《z 0,则v i σ=雷击过电压dtdi L iR u ⋅+=我国“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 1、雷电流峰值 108lg IP -= (式5-3)54lg IP -=,少雷区2、雷电流波形 波长时间2.6us 形状:斜角形usKA Idtdi a /6.2==(式5-4)半余弦波头)cos 1(2wt Ii -= (式5-5)3、雷电日 雷电小时强雷区 平均雷电日>90 多雷区 平均雷电日>40 少雷区 平均雷电日>154、落雷密度γ(每个雷电日每平方公里地面上的平均落雷次数) 0.015 次/⋅Km 2雷电日 次数 Th N ⨯⨯=100100010γ(Th b N ⨯⨯+=10010004γ次/100km 年)若T=40,γ=0.015代入则N=0.6h 次/⋅km 100年5.3 避雷针和避雷线(直击雷保护措施)我过规程推荐的保护范围是对应0.1%绕击率而言的。
绕击:雷电绕过避雷装置而击于被保护物的现象。
(屏蔽失效引起) 反击:避雷针与被保护物之间的间隙击穿。
输电线路防雷设计具体措施要点分析摘要:近年来,国家加强和规范了输电线路工程的质量要求,因而对输电线路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输电线路多架设在户外,经常受到雷电侵袭,导致输电线路运行故障,造成大范围停电事故,因此要重视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
从设计阶段开始,就要合理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考虑线路防雷问题,合理选择线路路径;架设避雷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提高线路整体绝缘水平,提升安全运行率和供电可靠性。
本文在此从输电线路雷击的成因出发,对如何做好输电线路防雷设计提出了几个关键措施。
关键词:输电线路;防雷;设计措施;避雷针;避雷线前言:目前,我国仍然有许多地方的输配电线路的杆搭高度严重超过超准,更有些地方的输配电线路没有进行防雷措施设计,不仅增大了输配电线路故障的可能性,还可能对周围的居民带来人身安全的威胁,因此,输配电线路的防雷设计尤为重要。
一、输电线路防雷概述输电线路雷击时产生的过电压可达400kV,极易对35kV以下的线路造成致命性的伤害。
同时,雷电直击也是造成110kV以上输电线路故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直击雷可划分为绕击和反击两种形式,均能严重威胁线路的安全运行。
经调查数据显示,绕击多发生于山区线路中,反击多发生于平原和丘陵地区线路中。
所以,在设计输电线路之前,应对雷击的性质进行充分研究,从而运用针对性较强的防雷技术,以提高防雷效果。
针对山区线路,应当选择防雷走廊,减小避雷线保护角,增强绝缘性能;对于丘陵和平原地区线路,应当采用有效措施降低电阻,以达到防雷的作用。
据统计,输电线路的雷害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
由于输电线路保“网”的重要地位,如何减少输电线路的雷害事故成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一项重要课题。
所以加强架空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减少输电线路雷害事故引起的跳闸是防雷设计的首要任务。
二、输电线路雷击成因分析在雷击杆顶时,由于塔角接地电阻 R很小,于是就出现反射现象。
如 R=0,则杆顶部不会出现对地电压。
电器使用中的防雷击措施与接地要求电器使用中的防雷击措施与接地要求雷击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经常在雷雨天气中发生。
雷电在短暂的瞬间释放出极大的能量,给人类和设备带来巨大的危害。
特别是对于电器设备来说,雷击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损坏甚至火灾等严重后果,因此在电器使用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雷击措施及接地要求。
首先,对于室外设备,必须进行良好的避雷装置安装。
避雷装置包括避雷针和避雷带,主要目的是将雷电引到地面,减少设备所承受的雷电冲击。
安装避雷装置时需要注意其所处高度,要确保它们高过周围建筑物和设备,以便将雷电导向到地面。
其次,电器设备本身也需要进行防雷击措施。
首先,要给设备安装可靠的避雷器。
避雷器是一种电器元件,它具有良好的耐雷电能力,可以通过将雷电能量分散到地面,保护设备免受雷击的损害。
其次,利用电源线和信号线等尽量减少设备与雷电之间的电气连接,避免雷电通过这些线路进入设备。
同时,在设备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也要设置保护设备,如涌流保护器、过压保护器等,以减少雷击对设备的影响。
另外,电器设备的接地也是非常重要的。
接地是将设备与地面连接,以提供安全的电气环境,减少雷击产生的危害。
接地应该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确保接地电阻足够低,以保证电流能够迅速地通过接地系统进入地下。
一般来说,接地电阻不应超过1欧姆。
此外,设备的接地线应该独立于信号线和电源线,以减少互相干扰。
在电器使用中,还要加强对雷雨天气的监测和预警。
现在市场上有各种雷雨监测仪器,可以提前探测雷雨的来临,并发出警报。
同时,也要加强对用户的宣传和教育,告知他们在雷雨天气中如何正确地使用电器设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在电器使用中,防雷击措施和接地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安装避雷装置、采取适当的防雷器以及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保护电器设备免受雷击的危害。
同时,加强对雷雨天气的监测和预警,以及用户的宣传和教育,也能够降低雷击造成的损失。
只有综合运用以上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电器设备的安全运行。
架空输电线路防雷设计1、雷电1.1 雷电参数雷电先导通常带有与雷电云极性相同的电荷(多数为负极性),自雷云向大地发展。
在雷云及先导的电场作用下,大地感应出与雷云极性相反的电荷。
当先导通道发展到离大地一定距离时,先导头部与大地之间的空气间隙被击穿,雷电通道中的主放电过程开始,主放电自雷击点沿通道向上发展。
设先导通道中电荷密度为σ,主放电速度为L,(L约为0.1~0.5 倍光速),雷击图壤电阻率为零的大地时,流经通道的电流为:σL雷电通道具有分布参数特征,其波阻抗为Z0。
当雷击输电线路塔顶或导地线时,负极性的电流波z 自雷击点沿杆塔或导地线流动,而相同数量的正极性电流自雷击点沿通道向上发展。
流经杆塔(或导、地线)的电流波z:σZj为被击物体的波阻抗。
雷电通道波阻抗为Z0 Z0=300~400 Ω中国使用的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P:雷电流幅值超过I的概率;I:雷电流幅值,kA。
例:雷电流超过50kA的概率为33%;雷电流超过75kA的概率为20%;雷电流超过108kA的概率为10%;雷电流超过130kA的概率为6%;雷电流超过150kA的概率为4%;西北地区及内蒙西部,年平均雷暴日为20,雷电流幅值减半。
1.2雷电流波形:规程建议计算用雷电流波头取2.6μS,雷电流平均上升陡度:(kA/μS)1.3 雷暴日与雷暴小时:雷暴日:一年中有雷电的日数;雷暴小时:一年中有雷电的小时数。
1.4地面落雷密度及输电线路落雷次数:地面落雷密度:每一雷暴日每平方公里地面遭受雷击的次数。
γ0.015 次/平方公里·雷暴日对输电线路来说,由于高出地面,有引雷作用,一般高度的线路等值受雷宽度为10h,(h为线路平均高度,m);若线路经过地区年平均雷暴日为T,每年每100公里一般高度的线路落雷次数为N:γ次/100公里·年若T=40天,γ0.015 次/平方公里·雷暴日N=0.6h次/100公里·年1.5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当hx≥h/2时,rx=0.47(h-hx)·P当hx<h/2时,rx=(h-1.53hx)·P当h≤30m时,P=1, 30<h<120m时,P=5.5/两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避雷线外侧的保护范围同一根避雷线,内侧为通过两避雷线及低点o的圆弧所确定:D:为两避雷线的距离,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