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的选择与培育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后备母猪一直是养猪人关心的问题,无论是自留母猪还是外购母猪,如何提高母猪生产效率也是养猪人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之一。
以下是畜牧堂详细的介绍:如何选留后备母猪11)选育和保存母猪时,应了解母猪的生产性能,从饲料利用率高、增长快、肉质好、产肉量高、母猪性别好、产仔数多、哺乳力强、仔猪生长发育快、断奶重高的优良母猪中选择储备母猪。
2.预选后备母猪的要求是:直背,宽而发达的后躯,强壮的四肢,身体的部位比例很好,稀疏的头发,脂肪,甚至有效的乳头6至以上,在乳头之间排列整齐,没有一对乳头(即盲乳头)或发育迟缓的乳头。
3、在仔猪哺乳期,重点培育2~3头仔猪作为后备母猪的选定对象,并把其固定在2~4对乳汁最多的乳头上吃奶。
同时,要做好仔猪的疾病防治工作。
4、新选留的后备母猪断奶后,要以优良的青绿饲料为主饲料。
为了保证母猪的充分营养,麸皮和油饼、鱼粉等蛋白饲料应该是其他蛋白饲料。
5.为了保证公寓的清洁干燥,应定期进行消毒,经常更换垫草,良好的疾病防治,保证公寓的健康成长。
后备母猪饲养要点由于保备母猪的生产效率是决定的,因此需要牢记储备母猪繁殖的四个要点:1、后备母猪不能吃仔猪料很多养猪人会选择外购后备母猪,外购的后备母猪可能体重也比较轻(有时是120、130斤),就会考虑喂普通的育肥料。
但这是不对的。
后备母猪所需要的营养成分、热量和蛋白都比育肥猪要高,充足的营养对后备母猪的雌性激素的分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间接决定了后备母猪的生产效率。
所以储备母猪的饲料和仔猪的饲料不同。
2、后备母猪要分栏管理后备母猪也不能跟育肥猪一起饲养,必须要分栏。
因为饲料不同,如果混养就无法更高效科学地管理后备母猪了。
而且分栏饲养更便于定期巡栏、记录后备母猪当日状况,这个时候即便有猪场管理app,不分栏也是没用的哦。
3、后备母猪调教要趁早后备母猪一定要性格温顺,才能便于配种、接产等操作,所以后备母猪的驯养和调教要从小做起。
从后备母猪幼猪阶段开始,就需要进行口令训练,让后备母猪学会一些基本的动作,并且要对后备母猪进行抚摸等动作,让其更亲近人。
后备猪饲养管理制度一、后备猪的选种1.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环境和生产条件的品种,如大白、杜洛克、皮特兰、绰国猪等。
2. 年龄选择:选种后备猪的年龄在6-10个月之间为宜,以确保生长发育正常,适宜入舍繁殖。
二、饲养环境管理1. 圈舍条件:确保后备猪的圈舍干净、通风、明亮,圈舍面积和通风采光条件要符合标准,保证后备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 温度管理:控制好圈舍内的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避免影响后备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效果。
3. 饮水管理:保证后备猪有足够的清洁饮水,水质要干净卫生,定时更换,避免水槽积水滋生细菌和病毒。
三、饲料营养管理1. 饲料选择:选择成分均衡、高营养价值的饲料,包括谷物、豆粕、蛋白粉等,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合理配比。
2. 饲喂方法:按照成猪日粮标准,定时定量饲喂后备猪,避免过度饲喂或饥饿,保证后备猪的生长和发育。
3. 补充添加剂:根据后备猪的生长发育情况,适量添加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提高后备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四、疫病防控管理1. 疫苗接种:按照疫病防疫规定,定期给后备猪接种疫苗,提高后备猪的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 疾病监测:定期对后备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后备猪的健康状态。
3. 环境消毒:保持圈舍和饲料器具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环境消毒,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滋生传播。
五、繁殖管理1. 繁殖配种:根据后备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繁殖计划,选择最佳的配种时间和种猪进行配种,提高后代品质和数量。
2. 怀孕期管理:怀孕后备猪要给予适当的营养和护理,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避免流产和胎儿畸形。
3. 分娩护理:分娩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护理,保证后备猪顺利产下健康的仔猪,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建立科学合理的后备猪饲养管理制度,对于提高繁殖效果和种猪质量至关重要。
培养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保证后备猪的健康成长和繁殖效果,为养猪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后备猪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发展,经营的好坏,所以后备猪的选择及饲养工作非常重要。
一、选种标准1、母猪①母性要好②体形符合品种特征③健康④腿坚固,前后腿都要直⑤日增重高⑥乳头均匀⑦外阴有形⑧瘦肉率高2、公猪①蹄形好②背坚固宽,臀丰满③健康④日增重高⑤性欲强⑥瘦肉率高3、选种方法从前面看:①看耳号②看鼻子是否正常③看眼睛有无红肿,流泪④看健康状况从后面看:①看蹄形,蹄壳大小有无异常②走路姿势是否正常③看健康状况④看体重与日龄是否相配⑤看外阴是否与肛门相连⑥看是否有⑦看背宽度、臀是否丰满从侧面看:①看乳头对数②看腹部,腹线是否平直,腹部是否收紧4、选种的几个方面问题的猪不能做种遗传缺陷:①9趾②脐疝③隐睾④阴阳猪健康问题:①消瘦②呼吸不正常③皮肤苍白、虚弱、喘气④不吃料外观方面:①后臀窄②掉肚子腿的问题:①关节炎②脚痛③八字步④站立时两脚并在一起乳头:①有效乳头少于12个②前3对乳头中有连续2个瞎乳头外阴:①太小②外阴翘起③末端钝圆④颜色苍白,不红润其它:①有花斑②有脓包③耳朵肿大或卷曲④睾丸大小不对称、不合适⑤阴茎少于2个螺旋⑥体重与周龄不对应二、饲养管理1、后备猪进入后备舍后一周要抽血检测一次,数量按猪群的10%,不足10头的要采集到10头,检测项目为PRRS、AD、SF的抗体水平;与本场淘汰母猪混养一个月后再抽血检测一次,只检测PRRS;将淘汰母猪赶走饲养一个月后再抽血检测PRRS一次,抗体水平合格后才能转入配种舍,不合格的要查明原因而后继续饲养并检测。
以上每次采血为同一头猪只,每次均应做好记录并将血样检测结果存档。
2、后备猪每天每头平均给料 2.5公斤,控制后备猪膘情。
3、每头后备猪的饲养面积应该有 1.5平方米左右。
淘汰母猪与后备母猪混养比例1:10比较合适。
4、每天进行健康检查,发现不能做种用的后备猪及时淘汰。
5、严格按照后备猪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注射。
6、每天赶公猪到后备母猪栏查情、催情一次,每次5—10分钟,记录发情猪耳号。
后备母猪的选择与培育作者:张静波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7期张静波(黑龙江省嫩江县畜牧兽医局海江畜牧兽医站 161499)1 生长发育规律在饲养条件正常的情况下,猪的体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增长强度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直至成年时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仔猪出生后的生长速度非常快,相对生长强度在4月龄以前达到最高,增长速度在8月龄以前达到最快。
母猪8月龄前的体重占成年体重的1/2,因此后备母猪的生长情况对成年猪最终体重具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来讲,后备母猪生长快的繁殖成绩也好。
留作种用的后备母猪,生长发育标准必须正常,否则其种用价值会降低。
猪出生后,消化器官生长快速,4月龄后减慢;出生到4月龄,骨骼生长强度最大,之后趋于稳定;出生到6月龄,皮的生长快,之后趋于稳定;4~7月龄,肉生长速度快;整个生长过程中,脂肪一直在生长,6月龄后速度更快。
2 选择后备母猪不仅通过遗传影响后代仔猪,同时直接影响后代仔猪胚胎期和哺乳期的良好生长发育,还在其他性能相同的情况下影响后代仔猪的生产成本,一般来说母猪产仔数高则其所产仔猪的相对生产成本较低。
因此,后备母猪必须选择体质外形好、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高的母猪。
后备母猪要进行审查,确保其亲代或同胞无遗传疾病,且自身无遗传疾病,体质健壮。
体形外貌要具备相应的种用典型特征,尤其要确保乳头数足够,无副乳头和瞎乳头,且排列整齐。
所选后备母猪本身和同胞生长速度快,且饲料利用率高。
选择产仔数多、断乳体重大、哺育率高的高产母猪所产后代作为后备母猪,同时其外生殖器官良好,如阴户发育较好,且配种前发情周期正常,发情表现明显。
选择后备母猪是需要进行多次选种。
初次选种在仔猪28或35日龄,且体重高于7.5kg进行,所选仔猪要求前胸开阔,后臀丰满,四肢稍高且结实有力,无赘生小乳头和瞎乳头,具有超过6对的有效乳头,且至少有3对在脐部之前,同时阴户端正;第二次选种在70日龄左右进行,要求背腰平直,肢体健壮整齐,毛疏而光,皮红而润且富有弹性,阴户发育良好,乳头粗大而突出;第三次选种在5月龄左右进行,此时要在前两次选种的基础上再次进行精选,总体要求是生长发育正常,体型适中,体成熟和性成熟平行发展,能够如期进行配种。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饲养
后备母猪选择重点身体健康和无遗传疾患;身体健康和无遗传疾患;来自繁殖力高的家系,并有良好的外生殖器官、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
选择时期2月龄选种:窝选,就是选留大窝中的好个体。
窝选是在父母亲都是优良个体的相同条件下,从产猪头数多、哺育率高、断奶和育成窝重大的窝中选留发育良好的仔猪;4月龄选择:主要是淘汰那些生长发育不良或者是有突出缺陷的个体;6月龄选择:后备猪达6月龄时各组织器官已经有了相当发育,优缺点更加突出明显,可根据多方面的性能进行严格选择,淘汰不良个体;配种前选择:后备猪在初配前进行最后一次挑选,淘汰性器官发育不理想、性欲低下、精液品质较低的后备公猪和发情周期不规律、发情征状不明显的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的饲养也是分阶段进行的。
采用“四段式”饲养法,即30-60千克阶段,进行充分饲养,自由饲养;60-90千克阶段,确保稳定的体增长而不是快速增长,进行限制饲养,但限制饲养必须与后备母猪的体况结合起来;配种前1周进行配种前优饲,提高饲粮蛋白质,能量水平;配种后妊娠期间,配置平衡而全价饲粮,进行步步高式饲养。
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不同于经产母猪,也不同于肥育商品猪,含15%粗蛋白和0.7%氨基酸的饲粮即可满足需要。
同肥育猪的饲粮相比,后备母猪饲粮中应含有较高的钙磷水平。
达到最佳生长率的钙磷水平并不一定能够满足最佳骨骼沉积的需要。
后备母猪早期生长和发育阶段,饲喂能满足最佳骨骼沉积所需钙磷水平的饲粮,能够延长其繁殖寿命。
后备母猪饲粮至少含0.95%的钙和0.80%的磷。
后备母猪生后5月龄,体重控制在70-80千克;6月龄时控制在90-100千克;7月龄控制在110-120千克;8月龄控制在130-140千克。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管理措施(一)母猪的作用养母猪的目的:就是要保持良好的母猪体况和正常性机能,达到毓率高、利用率高,获得一定数量的初生断奶体重大的仔猪。
商品肉猪生产的成功领依赖母猪群经常提供大量的断奶仔猪。
这意味着,经产母猪和初产母猪的发情与配种率要高,每头产仔数和活仔数多,断奶育成率高,并能使断奶进入良好的生长开端。
母猪所有的这些功能,都会受到环境条件以及管理方法的影响,也会受到遗传的影响。
在遗传影响中,作用较大的是品种差异与杂交优势率,工获得母猪生产力,选择地点应在原种和制种猪场在那些专门作母本品种的繁殖场里进行选择和挑选。
(二)如何选择后备小母猪母猪群的生产力是商品肉猪生产和基础,生长肥育猪50%的遗传结构来自母猪群,因此挑选好、养好后备小母猪是很重要的。
1、健全的体格休格健全是指没有缺点和缺陷。
选择中,应特别关注三个方面,即繁殖、乳腺和骨骼。
2、健全的繁殖功能后备小母猪应表现正常的繁殖功能,包括解剖结构与行为方面、外生殖器发育正常,生殖系统的介剖缺陷大多发生在体内,难以看见,小母猪阴户小,表现其生殖道仍仪在发育前的阶段。
这种小母猪不能留种。
3、健全的乳腺功能后备小母猪,应具胡数量足够、功能完全的乳头,以哺喂大窝小仔猪。
按目前的养猪业标准,每侧至少6个间隔(6对有效乳头)、功能正常的乳头、乳头凹陷或结疤的小母猪不能留种。
当小母猪趋向性成熟阶段时,腹部乳房和外突出,表现正常的乳腺发育。
4、健全的骨骼结构蹄腿有问题会干扰小母猪正常的配种,产仔与哺育功能,有这种问题的小母猪不能留种。
(三)小母猪的生长期管理一般引进的小母猪体重大多在90公斤以内左右,在生长期间,这些后备小母应自由采食、营养平衡,添加各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饲料。
当小母猪达到6月龄体重90-100公斤时,要经过挑选,然后限制饲养,所喂的饲料量要少,但料中各种子养成分要足。
后期限制饲养,因后期增加的体重大多是多余的脂肪,不仅无益,反而会影响今后繁殖,限制饲养所产生的刺激可触发性成熟(第一次发情)期的到来,这些刺激与变化,加上隔着栏杆与公猪接触,另外结合公猪运动,通过试情,给小母猪诱情激发,有助于小母猪提早到性成熟,并确保小母猪受胎率与提高比较均匀的产仔数。
教会你如何挑选后备母猪的一张图
母猪可是一个猪场的摇钱树,合理动态的母猪胎次结构分布是调整猪场作用的关键。
好的母猪将直接影响整个猪场的生产水平,所以,后备母猪的挑选和管理是养猪生产中关键的第一步,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如何挑选良种的后备母猪。
毕竟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挑母猪也要看颜值,看身材。
1、长相要符合猪种特点,不能过肥,也不能过瘦。
2、蹄甲不能过长,也不能开裂。
有效乳头数量不能少于6对,无假乳头、瘪乳头或瞎乳头等,要求臀部宽、平、长,微倾斜;阴户发育良好,外形正常,大而明显。
关键点可以对照下图。
3、要选择那些能够提供健康无病、性能优良的种猪的正规大型种猪场或公司进行引种,在购买前应该要求对方出示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以及疫苗接种证明。
4、要侧面了解引种猪场的口碑和售后服务等,所购买种猪应无国家规定的一、二类传染病的母猪。
所选种猪必须经检测无猪瘟、蓝耳、乙脑等是否免疫。
绝对不能是正在发病的疫区购买猪,否则后果难以想象。
后备母猪有哪些挑选技巧和⽅法 后备母猪是猪场⽣产的基础,如果没有好好的挑选就会影响整个猪群的⽣产⽔平了,那么该怎么进⾏挑选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后备母猪的挑选技巧,希望能帮到你。
后备母猪的挑选技巧 第⼀次筛选:28~35⽇龄,体重达7.5千克以上时进⾏第⼀次筛选。
要求:⽆遗传缺陷,通胎数不少于7头;有效乳头6对以上,发育良好且对称或均匀,脐部之前不少于3对,⽆下乳头和赘⽣⼩乳头;阴部端正,体躯匀称,肢蹄健壮,前胸和后臀丰满。
第⼆次筛选:70⽇龄,在前⼀次筛选的基础上进⾏性第⼆次筛选。
要求:⽑梳⽽光,⽪红⽽润且富有弹性,背宽,胸测深,肋⾻拱圆,腹部紧收,乳头粗⼤⽽突出,阴户发育良好,四肢健壮有⼒。
第三次筛选:5⽉龄,体重70千克时,在前两次筛选的基础上进⾏选留。
要求:外貌特征应符合选留标准,特别是阴户、乳头、四脚、臀部要符合种⽤标准,体型结构紧凑,步态稳健。
选准后,建⽴完善的系谱,作为以后的配种参考。
⼆元母猪的挑选技巧 1、根据不同饲养规模选购 养少量⼆元母猪的农户宜选择发情明显、配种较容易的⼤⼟⼆元杂种母猪及苏太母猪、苏钟猪;饲养规模较⼤且有⼀定技术⼒量的猪场、⼤户,宜选择洋⼆元母猪。
2、根据⼆元母猪的双亲情况选购 购买⼆元母猪前,要搞清楚⼆元母猪的⽗母亲是否符合⼆元杂交组合的要求。
如购买的是培育猪种,其⽗母亲必须是纯种培育猪种,如购买苏太猪,它的⽗母亲必须都是纯种苏太猪;购买⼆元杂种母猪,其母亲必须是优秀的纯种地⽅母猪(如梅⼭母猪),⽗亲必须是优秀的外来品种猪( 如约⼤克),最好是⽤县改良站饲养的优质公猪。
有的农民见到母猪就留,将不知⽗母、不知杂了多少代的母猪留下来作⼆元母猪饲养,这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母猪难饲养、难繁殖,⽣下的商品猪⽆杂种优势,⽣产性能差。
因此,购买⼆元母猪最好到县畜牧兽医站确定的⼆元母猪繁殖场购买,并索取⼆元母猪合格证。
3、根据⼆元母猪的主要特点及繁殖特征选购。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后备母猪是生产母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产效益。
正确的饲养管理对于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选种管理选育后备母猪要从品种性能、遗传背景、外观特征、生长发育、繁殖性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估,选择出生长发育好、繁殖性能好的后备母猪。
要注意避免近亲交配,避免品种混乱。
选育出符合生产需要的后备母猪,从根本上提高了养猪效益。
二、饲养环境管理1. 猪舍建设:后备母猪繁殖期间要提供干净、整洁的舒适环境,猪舍的建设要合理布局,保持通风透气,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保证充足的日光照射。
2. 猪舍卫生:定期对猪舍进行清洁消毒,定期更换垫料,避免粪便积聚,保持猪舍干燥清洁,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饲料管理1. 合理饲料配比:针对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需要,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2. 定时定量喂养: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次数,保证后备母猪能够充分摄取所需营养,避免过度肥胖或营养不良的情况发生。
四、生长发育管理1. 合理生长发育:控制后备母猪的生长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保证后备母猪在成长过程中能够达到标准的生长发育水平。
2. 定期体重监测:定期对后备母猪进行体重监测,根据体重情况调整饲料配比,保证其生长发育的平稳和健康。
五、疾病防治管理1. 疫苗接种: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疫苗接种计划,保证后备母猪免疫力的提高,预防疾病的发生。
2. 定期体检:定期对后备母猪进行全面体检,及时发现疾病症状,保证其健康状况,及时进行治疗,保证后备母猪的健康生长。
六、情绪管理后备母猪的情绪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后备母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要保持猪舍的安静和稳定,给予后备母猪良好的情绪环境,避免受到外界噪音、打扰和惊吓。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关乎猪场的生产效益和猪的健康,需要综合考虑生长发育、繁殖能力、环境、饲料、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因素,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才能养好后备母猪,提高养猪效益。
新农村2023.91.后备母猪的选择选择后备母猪,要选3~4胎次母猪的后代,因这些后代母猪抗衰老、抗病能力强,产仔较多,泌乳量大,母性较好,仔猪成活率高。
(1)自繁自留后备母猪如果是自繁自留后备母猪,选留后备母猪时,可根据以下条件选留:一是根据体型外貌。
应选体型大小适中、皮毛光泽度好、背部宽长、四肢大小适中、后躯宽大、肢蹄正常、行走有力的后备母猪。
二是根据乳头数目。
应选乳头分布均匀、间距一致、排列整齐、无副乳头和瞎乳头,瘦肉型猪乳头应超过6对,其他品种应超过7对;阴户大而下垂,发育良好。
三是根据体重。
刚出生的仔猪,体重应为1.5千克/头;30日龄断乳猪,应为8千克/头;70日龄猪,应为30千克/头;150日龄猪,应为100千克/头;同时,倒数3~4肋骨距离背心线6厘米处,肥膘不超过2厘米。
四是根据亲代生产性能。
应选饲料利用率高、生长快、抗病能力强、性成熟适中、瘦肉率高、无遗传病、肉质良好的亲代留种。
五是根据发情情况。
应选经过初次配种淘汰后的剩下母猪;淘汰发情不规律、性器官发育不良、体弱多病的个体。
(2)外购后备母猪如果是外购后备母猪,一是要到证照齐全、经验丰富、技术完善、管理良好、防疫严格、建场时间长的种猪场选购;二是不能同时选购两家生产的后备母猪,只能选购一家种猪场生产的后备母猪;三是要选购体貌端正、体重40~70千克/头的后备母猪;四是选购后要隔离饲养30天,确认无疫病后,才可并圈混养。
2.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1)精心饲养在饲养过程中,饲料营养要保持中等,不要求长得过快或过慢。
长得过快或过慢,就会影响母猪发情和卵泡发育。
前期投喂的饲料中,要求蛋白质含量为18%~20%、能量为12.6兆焦/千克;后期投喂的饲料中,要求蛋白质含量为16%~18%、能量为11.76~12.18兆焦/千克。
加快后备母猪骨骼生长,饲料中要添加钙10毫克/千克、磷8毫克/千克、叶酸5毫克/千克、复合维生素70国际单位/千克、铜170毫克/千克、锌85毫克/千克、硒0.4毫克/千克、铬0.2毫克/千克。
后备母猪的选种方法及饲养管理科学地选留后备母猪,对提高其生产、繁殖和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和增加养猪户(场)的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做到以下几点:询查系谱应询查后备母猪的父母代生产成绩,无遗传缺陷,同胎至少九头以上,仔猪初重1.2―1.5公斤,乳头多且排列整齐,体形好的仔猪留作后备母猪。
多次选种仔猪28或35日龄,体重在7.5公斤以上进行初次选种,有效乳头6对以上且脐部以前至少有3对,无瞎奶和赘生小乳头,阴户端正,四肢稍高且结实有力,前胸开阔,后臀丰满;第二次选种在70日龄左右,这时应注意体形外貌,毛疏而光,皮红而润且富有弹性,背腰平直,肢体健壮整齐,乳头粗大而突出,阴户发育良好;第三次选种在5月龄左右,在前两次选种的基础上进行精选,总体要求能够正常生长发育,保证不瘦不肥的种用体况,性成熟和体成熟平行发展,能够如期发情配种。
其它方面除询查系谱和多次选种外,还应从某些疾病方面考虑选种,如初产母猪患细小病毒病而产了带有木乃伊胎的活仔猪,其可能是细小病毒病的携带者,不能留作后备母猪,患过喘气病、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疾病的母猪所产的仔猪不能留作后备母猪,此外,也不要在头胎母猪和老龄母猪的后代中选留后备母猪。
选留好后备母猪后,在饲养和管理等方向,应采取以下措施:圈舍卫生圈舍应保持冬暖夏凉、温度适宜、干燥清洁、阳光充足,小群饲养,每圈3―5头,每头占圈面积至少0.8平方米,以保证其肢体发育正常,切忌潮湿拥挤,防止拉稀和患皮肤病。
科学喂养饲养上应饲喂后备母猪饲料,并保证饲料品质,每公斤日粮中粗蛋白质应为15%―16%,消化能3000―3100千卡,日喂2―3次,供给充足卫生的饮水,其次还要充分满足钙、磷和维生素的需要量,使骨骼和生殖系统得到充分的发育。
猪体况达到八成膘为宜,配种前两周实行优饲催情。
适龄配种后备母猪性成熟以后就开始发情,最初的发情症状往往不明显且没有规律,以后逐渐明显且规律化,大约每隔18―21天发情一次,为一个发情周期,第二或第三个发情周期配种较为适宜,合适的初配年龄和体重为我国地方品种猪6―8月龄,体重50公斤左右,我国培育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10月龄左右,体重90公斤以上。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生产母猪由于种种原因(疾病、饲养管理、遗传缺陷等),大约有25%-35%的母猪被淘汰,为了保障猪场正常生产的均衡性需要及时的补充后备母猪。
而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猪场的生产水平;猪场的生产可分为仔猪的生产和种猪生产两部分,而仔猪生产又是种猪生产的基础。
种猪生产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每头母猪年提供的断乳仔猪数和体重,即提高种母猪的年生产力水平。
仔猪育成结束至第一次配种前是后备母猪的培育阶段。
要想有优良品种的繁殖母猪,需从后备母猪的培育开始。
为使繁殖母猪持续地保持较高的水产水平,每年都要淘汰部分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以及有其他机能障碍的母猪,这也需要补充后备母猪,从而可以保证繁殖母猪群的规模并形成以青壮龄为主体的结构比例。
因此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是提高猪群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
1.后备母猪的选择
1.1后备母猪的选择要点
母猪不仅对后代仔猪有一半的遗传影响,而且对后代仔猪胚胎期和哺乳期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还影响后代仔猪的生产成本(在其他性能相同的情况下),产仔数高的母猪所产仔猪的相对生产成本低)。
后备母猪的选择应考虑以下要点:
1.1.1生长发育快应选择本身和同胞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的个体。
在后备猪限饲前(如2月龄、4月龄)选择时,既利用本身成绩,也利用同胞成绩;限饲后主要利用于肥育测定的同胞的成绩。
1.1.2体质外型好后备母猪要求体质健壮,无遗传疾患,并应审查确定其祖先或同胞亦无遗传疾患。
体型外貌具有相应种性的典型特征,如毛色、头型、耳型、体型等,特别应强调的是应有足够的数,且排列整齐,无瞎和副。
1.1.3繁殖性能高繁殖性能是后备母猪非常重要的性状,后备母猪应选自产仔数多、哺育率高、断乳体重大的高产母猪的后代。
同时应具有良好的外生殖器官,如阴户发育较好,配种前有正常的发情周期,而且发情征候明显。
1.2后备母猪的选择时期
后备母猪的选择大多是分阶段进行的。
1.2.12月龄选择
2月龄选择是窝选,就是在双亲性能优良、窝产仔猪数多、哺育率高、断乳体重大而均匀、同窝仔猪无遗传疾患的一窝仔猪中选择。
2月龄选择时由于猪的体重小,容易发生选择错误,所以选留数目较多,一般为需要量的2—3倍。
1.2.24月龄选择
主要是淘汰那些生长发育不良、体质差、体型外貌及外生殖器有缺陷的个体。
这一阶段淘汰的比例较小。
1.2.36月龄选择
根据6月龄时后备母猪自身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同胞的生和发育及胴体性状的测定成绩进行选择。
淘汰那些本身发育差、体型外貌差的个体以及同胞测定成绩差的个体。
1.2.4初配时的选择
此时是后备母猪的最后一次选择。
淘汰那些发情周期不规律、发情征候不明显以及长期不发情的个体。
2.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控制
猪的生长发育有着固有的特点和规律,从外部形态以至各种组织器官的机能,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彼此制约的关系。
如果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人为的控制和干预,就可以改变猪的生长发育过程,满足生产中的不同需求。
后备母猪的培育与商品肉猪生产的目的和途径皆有不同,商品肉猪生产主要是利用猪出生后早期骨骼和肌肉生长发育迅速的特性,充分满
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饲养管理条件,使其能够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发达的肌肉组织,实现提高猪瘦肉产量、品质及生产效率的目的。
后备母猪培育则是利用猪各种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控制其生长发育所需的饲养条件,如饲料营养水平、饲料类型等,改变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保证或抑制某些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从而实现培育出良好、体质健壮、消化、繁殖等机能完善的后备猪的目的。
后备母猪生产发育控制的实质是控制其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外部反映在体重、体型上,因为体重、体型是各种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综合结果。
构成猪体的骨骼、肌肉、皮肤、脂肪等四种组织的生长发育阶段过程中,肌肉居中,出生至4月龄相对生长速度逐渐回升,以后下降,脂肪前期沉积很少,6月龄前后开始增加,8—9月龄开始大幅度增加,直至成年。
不同品种性别的猪种有各自的特点,但总的规律是一致的。
后备母猪生长发育控制的目标是使骨骼得到较充分的发育,肌肉组织生长发育良好,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适度,同时保证各器官系统的充分发育。
3.后备母猪的饲养
3.1合理配制饲料
按后备母猪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地配制饲料。
应注意饲料中能量浓度和蛋白质水平,特别是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的补充。
否则容易导致后备母猪的过瘦、过肥使骨骼发育不充分。
3.2合理的饲养
后备母猪需采取前高后低的营养水平,后期的限制饲喂极为关键,通过适当的限制饲养即可保证后备母猪良好的生长发育,又可控制体重的高速度增长,防止过度肥胖,一般情况下,当后备母猪体重达到80kg左右时开始适当限料,日喂量在2.0-2.5kg/头左右,但应在配种前2周结束限量饲喂,以提高排卵数。
后期限制饲养的较好办法是增喂优质的青粗饲料。
4.后备母猪的管理
4.1合理分群
后备母猪一般为群养,每栏4---6头,饲养密度适当。
小群饲养有两种方式,一是小群合槽饲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方便,缺点是易造成强压弱食,特别是后期限饲阶段。
二是单槽饲喂,小群趴卧或运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采食均匀,生长发育整齐,但需一定的设备。
4.2适当运动
为强健体质,促使猪体发育匀称和正常发情,特别是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坚实性,应安排后备母猪适当运动。
运动可在运动场内自由运动,也可放牧运动。
4.3调教
为了繁殖母猪在饲养管理上的方便,后备猪培育时就应进行调教。
一要严禁用粗暴对待猪只,建立人与猪的和睦关系,从而有利于以后的配种、接产、产后护理等管理。
二要训练猪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如定时饲喂、定点排泄等。
4.4定期称重
定期称量个体既可作为后备猪选择的依据,又可根据体重适时调整饲粮营养水平和饲喂量,从而达到控制后备猪生长发育的目的。
4.5发情记录
后备母猪(如法系白猪)生长到80kg以上时开始出现第一次发情症状,根据这些基础数据可以确定后备母猪的去留问题,同时也可以确定后备母猪疫苗的免疫和初配时间。
5.后备母猪的初配年龄和体重
后备母猪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和体重,便有了性行为和性功能,称为性成熟。
后备
母猪到达性成熟后虽具备了繁殖能力,但猪体各组织器官还远未完善,如过早配种,不仅影响第一胎的繁殖成绩,还将影响猪体自身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以后各胎的繁殖成绩,并且利用年限较短。
但也不宜配种过晚,配种过晚,体重过大,会增加后备母猪发生肥胖的概率,
同时会增加后备猪的培育费用。
后备母猪适宜的初配年龄和体重因品种和饲养管理条件不同而异。
一般说来,早熟的地方品种生后6—8月龄、体重50—60千克即可配种,晚熟的培育品种(如法系白猪)应在8—10月龄、体重110—120千克、第三次发情时开始配种利用。
如果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条件较差,虽然月龄达到初配种时期而体重较小,最好适当推迟初配年龄;如果饲养管理条件较好,虽然体重达到初配体重要求,而月龄尚小,最好通过调整饲粮营养水平和饲喂量来控制体重,待月龄达到要求再进行配种。
最理想的是使年龄和体重同时达到初配的要求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