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ture07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实证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4.72 MB
- 文档页数:5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研究*陈浪南屈文洲(厦门大学财金系361005)本文试图运用上海股票市场的数据,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尤其注重在CAPM 模型中举足轻重的B值的分析和测量上,并根据股市中的三种市场格局(上升、下跌和横盘)划分了若干的时间段进行分析,进而检验B的解释力。
一、CAPM实证检验述评(一)传统实证研究对CAPM的支持Black、Jensen和Scholes(1972)把注意力集中在证券市场线上。
我们知道,如果市场投资组合是高效的,那么,意味着一个线性、正斜率的关系应该存在于B值与期望收益率之间。
Black、Jensen 和Scholes(1972)的经验检验被用来证明证券市场线的这些性质。
另一个对CAPM的经典实证研究是由Fama和MacBeth(1973)进行的。
他们的研究与Black、Jensen和Scholes(1972)最根本的不同之处是他们试图在前一时期估计的风险变量基础上预测投资组合未来的收益率。
(二)对CAPM的挑战Banz(1981)对CAPM的检验中加入了公司规模这个因子,并对CAPM提出批评。
他发现在适当调整股票的风险后,CAPM中那些市值较小公司的股票平均收益率比那些大公司高出许多。
这就是著名的公司股本规模效应。
Fama和French(1992)考虑了是否存在其他因素能够解释横截面上的差异。
除了加入公司股本因素外,他们还将公司收益的账面值与市值之比(BE/ME)作为解释因素。
他们发现这个比率能解释平均收益率在横截面上的大部分变动。
但是,Fama和French(1992)采用与Fama和MacBeth(1973)相同的实证方法进行研究,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后者的研究表明收益率与风险存在正的相关关系,而前者的研究却发现两者根本不存在任何关系。
Fama和French(1992)把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归于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样本周期。
上述几个著名的实证研究表明:B值无法解释平均收益率在横截面上的变动。
资本资产定价模式(CAPM)的实证检验资本资产定价模式(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CAPM)是金融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模型,用于计算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虽然CAPM的应用历史已经有几十年,但其有效性一直备受争议。
许多学者对CAPM进行了实证检验,以评估其有效性。
在实证检验CAPM的有效性时,研究人员通常采用市场模型和多变量回归分析来评估CAPM的预测能力。
市场模型基于CAPM的基本公式,即预期收益率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系统风险乘以市场风险溢价。
通过与市场指数的回归分析,可以计算出资产的beta系数,进而估计出其预期收益率。
实证研究经常使用回归模型来检验CAPM的有效性。
回归模型通常以市场收益率作为自变量,收益率差异作为因变量。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计算出资产的beta系数和alpha系数,其中beta系数代表了资产相对于市场的风险敏感度,alpha系数则代表了超额收益。
如果资产的beta系数显著不为零,表明CAPM有效;如果alpha系数显著不为零,则表明CAPM无效。
许多实证研究已经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一些研究发现,CAPM能够较好地解释资产的收益率差异,显示出较高的预测能力。
然而,也有研究发现,CAPM的解释能力并不显著,无法充分解释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有几个原因可能解释这些不一致的实证结果。
首先,CAPM假设市场是完全理性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的,这种假设在现实中并不成立。
其次,CAPM假设资本市场是没有交易费用和税收的,但现实中这些成本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CAPM还忽略了其他影响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如流动性风险、政府干预和市场不完全。
这些限制可能导致CAPM无法有效解释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虽然实证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但CAPM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模型。
研究人员在继续实证检验CAPM的有效性时,也应考虑到CAPM的局限性,并尝试提出改进模型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资产的收益率。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CAPM)是金融学中一种经典的理论模型,用于计算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研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研究一、引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CAPM)是金融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证券市场的风险评估和资产定价。
本文将探讨CAPM的理论原理、假设前提、公式表达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局限性。
二、理论原理CAPM是由沃兹(Sharpe)、莫森(Mossin)和利特纳(Lintner)等学者在1960年代提出的。
其基本原理是,每个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之间存在一种线性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风险溢价来量化。
具体而言,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加上该资产相对于市场组合的风险溢价,即:E(Ri) = Rf + βi(E(Rm) - Rf)其中,E(Ri)表示资产i的预期收益率,Rf表示无风险收益率,βi表示资产i相对于市场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E(Rm)表示市场收益率。
三、假设前提CAPM的有效性建立在以下假设前提的基础上:1. 投资者是理性的:投资者在资产配置上追求最大效用,并建立投资组合来平衡风险和收益。
2. 无风险收益是确定的:CAPM假设存在一个无风险投资工具,其收益率是确定不变的。
3. 投资者具有相同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厌恶程度:CAPM假设所有投资者对于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厌恶程度完全一致。
4. 资产的收益率呈正态分布且存在线性关系:CAPM假设资产收益率符合正态分布,并且与市场收益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四、公式表达CAPM的核心公式为:E(Ri) = Rf + βi(E(Rm) - Rf)其中,E(Ri)表示资产i的预期收益率,Rf表示无风险收益率,βi表示资产i相对于市场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E(Rm)表示市场收益率。
该公式揭示了资产预期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当βi为正时,资产i的预期收益率随市场收益率的增加而增加;当βi为负时,资产i的预期收益率随市场收益率的增加而减少。
五、优点和局限性CAPM作为一种资产定价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优点:1. 简洁易用:CAPM通过简单的线性关系表达了资产预期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之间的关系,使得资产定价更加直观简洁。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实证检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实证检验摘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是现代金融理论中的重要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资本市场。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检验CAPM模型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适用性,以评估CAPM模型在中国市场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首先,我们对中国A股市场的股票数据进行收集,以获取所需的资本市场信息。
然后,我们通过计算各只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将其与实际观察到的市场收益率进行比较。
最后,我们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来检验CAPM模型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适用性。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资本市场中的股票收益率与CAPM模型的预测有着一定的一致性,但也存在一些偏差,说明CAPM模型在中国市场中的适用性有所限制。
这一研究对于了解CAPM模型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适用性和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国资本市场、实证检验、可靠性、有效性一、引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CAPM)是由标普500指数的创始人Sharpe和美国金融学家Linter以及火星技术公司创始人Mossin于1964年提出的。
CAPM模型是现代金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资本市场。
该模型通过量化风险和回报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方法来评价资本市场上的投资风险,并确定和预测资本资产的预期回报率。
在CAPM模型中,资本资产被分为无风险资产和有风险资产,根据有效边界的理论,投资组合的预期回报率由无风险利率和市场风险溢价共同决定。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变化,CAPM模型在中国市场中的适用性备受关注。
然而,关于CAPM模型在中国市场中的实证检验,目前尚缺乏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检验CAPM模型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适用性,以评估CAPM模型在中国市场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分析与修正资产定价模型是一种描述资产价格的数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和经济学领域。
在实证分析中,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经常存在一些不一致之处,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正。
本文将分析现有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表现,并提出一些修正措施。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称CAPM)是一种衡量资产价格的模型,由美国学者威廉·夏普、约翰·林特纳和杰克·特雷纳提出。
该模型的核心思想是投资者要求回报与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成正比。
具体来说,该模型将资产的预期回报分解为无风险利率和市场风险溢价两部分,即:E(Ri) = Rf + βi(E(Rm) - Rf)其中,E(Ri)表示资产i的预期回报率、Rf表示无风险利率、E(Rm)-Rf表示市场风险溢价、βi表示资产i对市场风险的敏感程度(贝塔系数)。
CAPM假设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市场风险是唯一的风险因素,因此资产的预期回报只与市场风险溢价和贝塔系数有关。
然而,该模型在实际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下所述。
二、CAPM实证表现虽然CAPM的逻辑结构简单、易于理解,但在实证研究中,CAPM经常与数据不一致,这就导致需要对其进行修正。
1.非线性特征CAPM假设市场风险溢价与市场风险成线性关系。
但实际中,市场风险溢价往往具有非线性特征,无法用线性模型描述。
比如,市场风险溢价在大幅下跌时可能影响大于上涨时,这种现象被称为波动率联想效应。
这表明,CAPM需要加入非线性特征来更好地解释市场风险溢价。
2.贝塔系数为常数CAPM假设每个资产的贝塔系数是常数,但实际中,贝塔系数随着时间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某些时期股票市场存在大量噪声交易和市场失灵,这时贝塔系数可能会出现显著的变化。
因此,需要对CAPM中的贝塔系数做出修正。
3.样本选择偏误CAPM的实证研究通常采用历史数据,因为历史数据是研究人员可以获得的最大样本,但历史数据并不能完整反映实际市场情况。
资产定价理论与实证研究资产定价理论是金融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资产的价格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决定。
实证研究则是对资产定价理论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市场数据,验证和检验资产定价理论的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资产定价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实证研究的应用。
一、资产定价理论的基本原理资产定价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的马克维茨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CAPM)。
CAPM认为,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其风险成正比,风险越高,预期收益率也越高。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市场均衡条件,即投资者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追求最优的投资组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金融市场的发展,CAPM的局限性逐渐显现。
因此,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模型,如三因子模型、四因子模型等。
这些模型将除了市场风险之外,还考虑了其他因素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如规模效应、账面市值比等。
这些改进模型的出现丰富了资产定价理论,并提供了更准确的资产定价方法。
二、实证研究的应用实证研究是对资产定价理论进行实证验证的过程,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市场数据,来检验理论是否能够解释市场现象。
实证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回归分析、事件研究、时间序列分析等。
以回归分析为例,研究者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资产的收益率作为因变量,将市场因子、规模因子、账面市值比等作为自变量,来检验这些因素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程度。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因素对资产收益率的贡献程度,并进一步验证资产定价理论的有效性。
实证研究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界,也在金融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投资者可以利用实证研究的结果,构建投资组合,以获得更好的风险和收益平衡。
同时,实证研究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参考,帮助其制定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
然而,实证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市场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实证研究的结果可能受到数据样本的选择和模型设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谨慎解读。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研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研究一、引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简称CAPM)是金融学中的重要理论,用于解释和预测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问题。
该模型是根据资产收益率与市场的关系来进行资产估值的模型,其应用广泛,被广泛认可和应用于金融市场。
本文将介绍CAPM的基本原理、假设和模型推导,同时探讨其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二、CAPM的基本原理与假设1. 基本原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是,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市场组合的风险有关。
市场组合即包含所有可能投资资产的投资组合,如证券、股票等。
CAPM认为,资产的风险是由一种称为系统性风险(Systematic Risk)的不可分散风险决定的,而非系统性风险(Unsystematic Risk)是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来消除的。
2. 假设CAPM建立在一些基本假设之上,包括:(1)投资者是理性的、风险厌恶的:投资者追求最大化预期回报同时最小化风险,且会适当的考虑时间价值。
(2)无风险利率存在:市场上存在无风险利率可以用来度量风险资产的风险溢价。
(3)投资者只关心市场组合的收益:投资者只关注市场组合的预期收益,忽略其他因素。
(4)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投资者可以自由买卖,并可以借入和贷出无风险资产。
三、CAPM模型推导CAPM模型推导的核心是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市场组合的风险之间的关系。
假设市场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为Rm,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为Ri,无风险利率为Rf,资产与市场组合的协方差为cov(Ri, Rm),资产的风险溢价为Ri - Rf。
根据CAPM模型的推导,可以得到以下等式:R i = Rf + βi * (Rm - Rf)其中,βi是资产的系统性风险系数,代表了资产相对于市场组合的相对风险敏感性。
四、CAPM模型实证研究CAPM模型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研究CAPM模型的有效性,即预测市场收益的能力;二是研究CAPM模型的解释性,即资产收益率的变动是否与模型中的因素一致。
资本资产定价模式(CAPM)在上海股市的实证检验蔡明超刘波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式(CAPM)的理论与实证:综述(一)理论基础资产定价问题是近几十年来西方金融理论中进展最快的一个领域。
1952年,亨利·马柯维茨进展了资产组合理论,导致了现代资产定价理论的形成。
它把投资者投资选择的问题系统阐述为不确定性条件下投资者效用最大化的问题。
威廉·夏普将这一模型进行了简化并提出了资产定价的均衡模型—CAPM。
作为第一个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资产定价的均衡模型,CAPM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导致了西方金融理论的一场革命。
由于股票等资本资产以后收益的不确定性,CAPM的实质是讨论资本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CAPM模型十分简明的表达这一关系,即: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
在一些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可导出如下模型:E(R j)-R f=(R m-R f)b j其中: E(R j )为股票的期望收益率。
R f为无风险收益率,投资者能以那个利率进行无风险的借贷。
E(R m )为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率。
bj =sjm/s2m,是股票j 的收益率对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回归方程的斜率,常被称为“b系数”。
其中s2m代表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方差,sjm代表股票j的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协方差。
从上式能够看出,一种股票的收益与其β系数是成正比例关系的。
β系数是某种证券的收益的协方差与市场组合收益的方差的比率,可看作股票收益变动对市场组合收益变动的敏感度。
通过对β进行分析,能够得出结论:在风险资产的定价中,那些只阻碍该证券的方差而不阻碍该股票与股票市场组合的协方差的因素在定价中不起作用,对定价唯一起作用的是该股票的β系数。
由于收益的方差是风险大小的量度,能够讲:与市场风险不相关的单个风险,在股票的定价中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有规律的市场风险,这是CAPM的中心思想。
对此能够用投资分散化原理来解释。
在一个大规模的最优组合中,不规则的阻碍单个证券方差的非系统性风险由于组合而被分散掉了,剩下的是有规则的系统性风险,这种风险不能由分散化而消除。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的研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是现代金融学中基本的理论模型之一,为资产定价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对CAPM的理论基础、模型构建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在资本市场中的重要性。
一、理论基础1.1 有效市场假说CAPM的基础是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
该假说认为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并且市场参与者无法通过分析信息来获得超额收益。
EMH分为弱式、半强式和强式三种形式,其中半强式EMH与CAPM的构建有直接关系。
1.2 风险、收益与贝塔系数CAPM基于资产风险和预期回报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价。
风险是投资者面临的不确定性,收益是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获得的报酬。
贝塔系数度量了资产相对于整个市场组合的波动性,即评估了资产的系统风险。
二、模型构建2.1 假设前提CAPM的构建基于多个假设前提。
首先,投资者是理性的,追求最大化期望收益。
其次,投资者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第三,投资者之间的时间和信息成本是相等的。
最后,市场不存在税收和摩擦成本。
2.2 模型公式CAPM的核心公式是资本市场线公式:E(Ri) = Rf + βi(E(Rm) - Rf),其中E(Ri)是资产i的预期回报,Rf是无风险回报率,βi是资产i的贝塔系数,E(Rm)是市场组合的预期回报。
三、应用与重要性3.1 风险管理与资产配置CAPM为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通过计算资产的贝塔系数,投资者可以确定资产的系统风险,并据此调整投资组合。
CAPM帮助投资者在追求较高回报的同时降低风险,并优化资产配置。
3.2 评估投资组合的收益CAPM可以用于评估投资组合的预期回报。
通过将各资产的贝塔系数和市场组合的预期回报代入CAPM公式,可以计算出整个投资组合的预期回报率,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研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研究1. 引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是金融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资本市场的风险评估与资产定价。
本文旨在对CAPM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2. CAPM的基本原理CAPM由著名学者斯蒂芬·罗斯(William F. Sharpe)、约翰·林预修斯(John Lintner)和杰克·特雷纳(Jack Treyno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其核心原理是建立在资产组合风险的基础上,将一个资产的预期回报与市场系统性风险(β)挂钩。
具体而言,CAPM模型可以表示为以下方程:E(Ri) = Rf + βi [E(Rm) - Rf],其中,E(Ri)表示资产i的预期回报,E(Rm)表示市场回报,Rf表示无风险资产回报,βi表示资产i的系统风险。
该模型的基本假设为市场是完全有效的。
3. CAPM的实证研究自提出以来,CAPM经历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千差万别。
一方面,有研究表明,通过使用该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资产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且具有很强的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亦有研究发现,实际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异常现象无法被CAPM解释。
3.1. CAPM与实际市场的契合度CAPM的实证研究多数集中在股票市场上。
研究发现,对于较大规模、流动性较好的股票市场,CAPM能够获得较高的拟合度。
而对于小规模、流动性较差的股票市场,CAPM的解释能力较弱。
这可能是因为CAPM对市场风险的解释是基于整个市场系统性风险,对于个别股票的特定风险无法完全解释。
此外,CAPM模型还经常被用于评估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关系。
实证研究表明,在构建投资组合时,通过CAPM可以有效地择时和选择合适的资产组合,以获取较好的投资回报。
3.2. CAPM的局限性然而,CAPM模型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