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泥石流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滑坡泥石流措施1. 引言滑坡和泥石流是由地质灾害引起的一种自然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轻这些灾害带来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预防、监测和应对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滑坡和泥石流措施。
2. 滑坡措施滑坡是由于土壤松弛、重力作用或地下水等因素引起的土地滑动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滑坡措施:2.1 土地规划和管理在滑坡易发区进行土地规划和管理是防止滑坡的关键措施。
这包括合理安排土地利用,限制建设活动,并对土地进行专业的工程评估。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和管理,可以减少滑坡的风险。
2.2 排水系统的建设滑坡往往与地下水过量积聚有关。
建设排水系统是确保地下水得到有效排除的重要措施。
这包括开挖排水沟、设置排水管道和建立地下水观测站等。
2.3 土壤加固措施土壤加固是减少滑坡风险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土壤加固措施包括土钉墙、挡土墙、植被覆盖和地下注浆等。
这些措施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滑坡的发生。
3. 泥石流措施泥石流是由于雨水、融雪或地震等因素引起的土壤和碎石的混合物流动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泥石流措施:3.1 防止泥石流的溃坝泥石流往往是由于山体溃坝引起的。
修建泥石流溃坝防护工程是防止泥石流的关键措施。
这包括建设挡土墙、加固溃坝点和定期检查泥石流溃坝点的稳定性等。
3.2 设置警报和监测系统提前预警是避免泥石流灾害的重要手段。
设置警报系统和监测设备,可以及时发现泥石流的迹象,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公众发出警报。
3.3 建设护坡和植被覆盖建设护坡和植被覆盖是减少泥石流风险的重要措施。
通过修建护坡和植被覆盖,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增加土壤的稳定性,降低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4. 结论滑坡和泥石流是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轻这些灾害带来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土地规划和管理、排水系统的建设、土壤加固、泥石流溃坝防护、警报和监测系统的设置,以及护坡和植被覆盖的建设。
这些措施可以预防、监测和应对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泥石流和滑坡的区别
泥石流是指流动的含有泥沙、石头的粘稠状流动体
滑坡是指山坡上某一部分的泥土突然滑落下来,常常包含大量的岩石。
简单的说,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表重力地貌过程的表现。
滑坡可以是土和水的混合体运动,如暴雨诱发的山体滑坡;也可以是单独土体的运动,不一定需要水的参与,如地震诱发的滑坡就是这类;泥石流则必须有水的参与,即泥石流必须是由土体和水混合的运动过程。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
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
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2024年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村庄居民住宅区地质灾害的预防,首先应按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要求健全群测群防体系,保持规范有效的运作,出现险情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雨天要关注削坡建筑的房屋后山陡坡、填土为地基的填方高边坡,看看是否有泥土掉块、坍方、泥流,有这些现象,应冒雨观察斜坡是否变形、顶部是否开裂,发现这些滑坡前兆,要果断迁移人员,避免滑坡伤人。
要特别注意填土挤占原始河(沟)道建筑的房屋。
在暴雨发生区间,当观察发现洪水异常,如水位暴涨、浑浊、有大量漂浮物,就应果断按照应急预案安排受威胁人员暂时迁移到安全地带,以避免因泥石流漫溢而对两岸居民造成伤害。
下雨天在沟谷中耕作、放牧时,不要在沟谷底部长时间停留。
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轰鸣声,应迅速向沟谷的两岸山坡上逃离。
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
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地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的上游却在下暴雨是常有的状况。
因此,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
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可以为防范泥石流灾害提供重要信息,大家应养成每天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
雨季驾车出行前要了解目的地和沿途天气状况,尽量避免大雨天或连续阴雨天前往那些道路等级很低的山区旅行,避免受到滑坡、泥石流危害。
如果你驾驶着汽车行走在道路中,不幸遇到了滑坡,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
然后采取必要措施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1)迅速撤离到安全的避灾场地。
发现前方公路边坡有异动迹象,比如滚石、溜土、路面泥流漫流、树木歪斜或倾倒等,应立即减速或停车观察。
确认山体滑坡并判断可能威胁自身车辆安全时,要尽快退让。
来不及或无条件退让时应果断弃车逃避。
要朝垂直于滚石或滑坡体滑动的前进方向跑避。
切忌不要在逃离时朝着滑坡前进方向跑。
更不要不知所措,面对滑坡灾难临近而不予避让。
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斜坡缓而地面土石完整稳定,无流水冲刷的地段。
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以及松散土石构成的陡坡或者悬岩下。
高一滑坡和泥石流知识点滑坡和泥石流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
本文将介绍高一滑坡和泥石流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定义、成因、特征、防治措施等内容。
一、滑坡知识点滑坡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由于岩土体的失稳或受到外力作用,导致岩土体在一定面上发生坡面破裂,并沿该坡面向下滑动的地表滑动现象。
1. 成因滑坡的成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
自然因素包括地震、地下水位变动、降雨等,这些因素会改变地层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使地表岩土体失去平衡,从而发生滑坡。
人为因素包括水库蓄水、开采活动等,这些活动会改变地下水位或地表地质情况,使岩土体受到破坏,引发滑坡。
2. 特征滑坡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坡面破裂:滑坡发生时,岩土体会在一定面上发生破裂,形成一个坡面。
(2)下滑运动:滑坡后,岩土体沿着坡面向下滑动,速度较快。
(3)推土体:滑坡运动中会带动大量的土石推土体,形成土石流现象。
(4)破坏范围广:滑坡的破坏范围通常较大,能够波及到下方的建筑物、道路等。
3. 防治措施为了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地质灾害调查:对滑坡易发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了解地质情况,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加固措施:对于已经发生滑坡的区域,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爆破、加固地基、支护结构等。
(3)监测预警:建立滑坡监测系统,监测地表位移情况,及时发布滑坡预警信息,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泥石流知识点泥石流是指在降雨、雪融、冰川冰融等因素的影响下,山坡上溃坡或岩石垮塌,使大量的雨水、卵石、土壤等混合物质沿着沟谷或河道迅猛流动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
1. 成因泥石流的成因主要与地质构造、降雨、地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当降雨量大于土壤的渗透和排水能力时,土壤会饱和,失去抗剪强度,加上地势陡峭,导致土壤流动形成泥石流。
2. 特征泥石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流动速度快:泥石流的流速一般在几米到几十米每秒,有的甚至超过百米每秒,速度较快。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论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常见且具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对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防治措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滑坡的成因滑坡是地壳运动活跃地区的一种常见地质现象。
它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和外力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主要成因包括地震、降水、地下水位变化、土地开发和人类活动等。
1.1 地震地震的发生常常引起地表和地下岩土体的运动,进而导致滑坡现象。
特别是在活动断裂带附近,地震所产生的剪切力能够引发滑坡的发生。
1.2 降水降水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长时间大量降水或短时间强降雨的情况下,地下水位上升,岩土体饱和度增加,使得滑动面的剪切强度降低,从而引发滑坡。
1.3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也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滑坡。
例如从湖泊、河流和人工水库中大量取水,将导致孔隙水压降低,岩土体重力释放,进而引发滑坡。
1.4 土地开发和人类活动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也是滑坡发生的重要原因。
山区的大规模开发、挖掘和砍伐植被,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造成了大量的滑坡和崩塌现象。
二、滑坡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滑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提高滑坡灾害的预警能力和减轻其破坏性。
2.1 滑坡监测与预警通过在滑坡易发区进行监测,利用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指标,可以对滑坡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这将帮助人们提前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减少损失。
2.2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包括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防工作,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防治能力。
2.3 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通过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等手段,加强对山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高山体的稳定性,减少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2.4 建设抗滑坡工程在滑坡易发区,可以采取一系列抗滑坡工程措施,如加固山体、排除地下水、设置防护堤等,以增加山体的稳定性和抵御滑坡的能力。
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
4、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5、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6、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半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
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7、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面对山洪如何防范和自救如何避免遇到山洪灾害,山洪来了怎么办?这些知识很重要!(1)注意观察是否有井水浑浊、地面忽然冒浑水的现象;(2)是否有动植物出现异常反应等;(3)暴发泥石流是由沟顶开始的,发出轰轰响声;(4)发现明显前兆应迅速果断地撤离现场;自救措施在山区突然遭遇山洪袭击时,要沉着冷静,以最快的速度撤离。
脱离现场时,应该选择就近安全的路线沿山坡横向跑开,千万不要顺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
山洪流速急、涨得快,不要轻易游水转移,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被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坚固的住宅楼房时,应耐心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洪水消退。
如措手不及,被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溪岸、土坎或木结构的住宅里,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的,可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以呼救,让救援人员更容易发现。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哪个严重科普一下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哪个严重泥石流是雨水和泥土混和在一起而形成的洪流,舟曲的这次泥石流算得上是较大的了,如果是滑坡的话影响会小一些,滑坡的影响范围比泥石流小,因为泥石流是流动的嘛,滑坡是山体的某一部分滑落,而泥石流可是像河一样流的,所以如果是山体滑坡的话,造成影响应该会小一些的。
恶劣滑坡和泥石流带来的主要危害(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提醒您:要及时收听当地天气预报及预警信息;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帐篷。
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的发生;当发现有泥石流迹象时,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也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
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地形条件:泥石流的地形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上游形成区地形应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中游流通区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
下游堆积区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物质条件:物质条件是指泥石流发生所必需的松散碎屑物质、水分的储量和****情况。
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及措施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那么,大家知道有哪些可以预防滑坡、泥石流的措施吗?下面一起来看看。
滑坡、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两种自然地质现象。
滑坡就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集中地顺斜坡向上滑动的现象。
滑坡也叫做地滚,群众中除了“跑山”、“淹山”或“山去皮”等又称(图1)。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图2)。
滑坡的特点就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就是沿沟“流动”。
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就是在重力促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
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到地形坡度的制约,即为地形坡度平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快;地形坡度较陡峭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
当滑坡、泥石流运动速较快,并且当滑坡上,或者滑坡、泥石流运移路径上有城镇、村庄分布时,常常由于人们猝不及防而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
所以,人们又常把滑坡、泥石流称为突发性地质灾害。
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实行积极主动防卫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则就是可以减低的。
所谓突发性,也是相对而言。
事实上,所有滑坡、泥石流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孕育→发生→发展→休止的过程,只是时间上有的长、有的短。
在孕育阶段,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有一些前兆显示。
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前兆,就为我们防灾、避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滑坡和泥石流的内在关系滑坡和泥石流都是由地表土壤和岩石等材料发生流动的地质灾害。
它们在地质学和地貌学领域有很多共同点,因此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首先,滑坡和泥石流都与地表土壤和岩石的流动有关。
滑坡是指地表土壤和岩石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的现象,通常是在陡坡上由于土壤松动造成的。
而泥石流则是在强降雨或融雪的作用下,地表土壤和岩石形成泥浆状物质发生流动的现象,通常是在山区陡坡上发生的。
因此,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表材料的流动现象,都受到陡坡、降雨等条件的影响。
其次,滑坡和泥石流在形成过程中都与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有关。
滑坡往往发生在构造活动频繁的地区,如断裂带、断层附近等。
这些地形构造的活动可能导致地表土壤和岩石的松动,从而形成滑坡。
而泥石流则更多地与地表形态有关,如陡坡、沟谷等地形更容易形成泥石流。
因此,滑坡和泥石流在形成过程中都受到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的影响。
此外,滑坡和泥石流都会对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影响。
滑坡和泥石流都会改变地表形态,破坏植被,堵塞河流,甚至直接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无论是滑坡还是泥石流,都是对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的地质灾害。
最后,滑坡和泥石流在防治方面也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由于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表材料流动造成的灾害,因此它们的防治措施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例如,可以通过植被的恢复和加固地表的方法来预防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也可以通过引水渠和堰塞湖的修建来降低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因此,滑坡和泥石流在防治方面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综上所述,滑坡和泥石流在地质学和地貌学的领域有着内在的关系。
它们都是地表材料流动造成的地质灾害,都受到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的影响,都对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有重要影响,也都有一定的相似的防治措施。
因此,深入研究滑坡和泥石流的内在关系,对于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滑坡和泥石流的基本特点《滑坡和泥石流,大自然的“暴脾气”》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滑坡和泥石流这两个家伙,可别小瞧了它们,那可是大自然时不时耍的“暴脾气”。
先来说说滑坡吧。
滑坡就像是山坡上的一场“大挪移”,好好的山坡,突然就那么“哗啦”一下子,一大块土石就开始往下滑。
它就像是个调皮的孩子,没个准头,说不定啥时候就发作了,而且还跑得特别快。
你要是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后面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声音,那可别迟疑,赶紧撒丫子跑吧,不然被滑坡这个家伙追上,那可就惨咯!滑坡这玩意儿还有个特点,就是特别“任性”。
它才不管你在那儿盖了房子还是修了路呢,只要它想动,那是拦都拦不住。
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建了个小别墅,结果滑坡一来,直接给你推到山下去了,那得多悲催啊。
还有那些公路,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被滑坡给堵住了,让人哭笑不得。
再说说泥石流。
泥石流那可真是超级霸道,它就像是一群横冲直撞的“小怪兽”。
一旦发作起来,那是浩浩荡荡,泥石俱下,所向披靡。
它可不像滑坡那样单独行动,而是带着一大群土石、树枝啥的一起冲锋陷阵。
遇到泥石流,就好像被一群“土匪”给打劫了一样,什么都给你卷走咯。
泥石流这家伙还有个坏毛病,就是喜欢沿着山谷往下冲。
要是山谷里有村子或者城镇,那可就遭殃了。
它所到之处,那简直是一片狼藉。
房屋被冲垮,道路被毁坏,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受到了严重威胁。
不过呢,咱也别怕它们。
大自然虽然有脾气,但咱人类也不是吃素的呀。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预防和应对滑坡和泥石流。
比如说,我们可以加强对山坡的监测,一旦发现有滑坡的迹象,就赶紧采取措施。
我们还可以在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方修建挡墙、排水沟等设施,把它们给拦住或者引到别的地方去。
当然啦,作为普通人,我们自己也要有点安全意识。
如果你住在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地方,那可得多留个心眼。
遇到下雨天,。
滑坡泥石流的应对措施1. 滑坡泥石流的基本认识滑坡和泥石流,这俩家伙可不是善茬。
说白了,就是山上的土石头受不了各种外部因素的“骚扰”,一不小心就滑下来了。
像那种刚刚煮好的水饺,趁热吃还行,要是放久了,凉了就全成了“破皮”的。
咱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没那么多接触,但在某些地方,尤其是多雨的季节,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想象一下,突然一声巨响,山上的石头就像脱缰的野马,哗啦啦地往下冲,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2. 应对措施的重要性应对滑坡泥石流就像给孩子讲故事,不光是让他们听,还得让他们学会分辨真假。
这里有几个关键点,咱们可以好好聊聊。
首先,预警系统就像是给我们装了个“火灾报警器”,及时发出警报,咱们才能有时间反应,逃之夭夭。
这种系统可不是简单的技术玩意,而是需要专门的人来监控、分析数据,确保大家都能在第一时间知道风险。
2.1 地质勘察接下来,咱们得提提地质勘察。
这玩意儿就像给山体做个“健康检查”。
专业的地质师会跑到现场,观察土壤的结构,看看有没有潜在的隐患。
就像咱们去医院做体检,发现问题就得提前采取措施,不能等到出事了再说“哎呀,我真没想到”。
这样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2.2 植被恢复还有,咱们得聊聊植被恢复。
山上有树有草,才能稳住土壤,就像家里有个好主妇,能把家里打理得妥妥当当。
如果山上光秃秃的,那一场大雨下去,土壤就会像没有锚的船,漂浮不定。
所以,种树、种草,这绝对是个长期投资,咱们得耐心。
3. 灾后应急处理万一真的发生了滑坡泥石流,咱们可不能慌。
紧急救援就像是“白衣天使”的职责,得及时出动,确保每一个受灾的朋友都能得到帮助。
设立临时避难所,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最重要的就是给大家一个“安心”的感觉。
3.1 心理疏导而且,心理疏导也得上场。
经历过这种事情的人,心理上的创伤可不是说过去就过去的。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让专业人士来帮忙疏导,毕竟“心病还须心药医”,情绪的恢复同样重要。
3.2 社区互助最后,咱们社区的互助也是关键。
XX完小应急知识宣传教案执行日期:2008年6月9日
主讲人:XXX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怎样预防和应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确保人身安全。
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也叫地滑,群众中还有“走山”、“垮山”或“山剥皮”等俗称。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
一、滑坡、泥石流的特点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
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
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快。
二、滑坡、泥石流的识别
(一)滑坡的识别依据
1、地形地貌依据:当斜坡上发育有圈椅状、马蹄状地形或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明显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下部坡脚较两侧更多地伸入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
向并汇合;上述地貌现象说明,这些地段可能曾经发生过滑坡。
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裂缝在近期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出现了开裂、倾斜;坡脚有泥土挤出、垮塌频繁;上述地貌现象可能是滑坡正在形成的依据。
2、地层依据: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段,其岩层或土体的类型、产状往往与周围未滑动斜坡有着明显的差异。
与未滑动过的坡段相比,滑动过的岩层或土体通常层序上比较凌乱,结构上比较疏松。
3、地下水依据:滑坡会破坏原始斜坡含水层的统一性,造成地下水流动路径、排泄地点的改变。
当发现局部斜坡与整段斜坡上的泉水点、渗水带分布状况不协调,短时间内出现许多泉水或原有泉水突然干涸等情况时,可以结合其它证据判断是否有滑坡正在形成。
4、植被依据:斜坡表面树木东倒西歪,一般是斜坡曾经发生过剧烈滑动的表现;而斜坡表面树木主干朝坡下弯曲、主干上部保持垂直生长,一般是斜坡长时间缓慢滑动的结果。
(二)泥石流沟的识别依据
1、物源依据: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一定量的松散土、石参与。
所以,沟谷两侧山体破碎、疏散物质数量较多,沟谷两边滑坡、垮塌现象明显,植被不发育,水土流失、坡面侵蚀作用强烈的沟谷,易发生泥石流。
2、地形地貌依据:能够汇集较大水量、保持较高水流速度的沟谷,才能容纳、搬运大量的土、石。
沟谷上游三面环山、山坡陡峻,沟域平面形态呈漏斗状、勺状、树叶状,中游山谷狭窄、下游沟
口地势开阔,沟谷上、下游高差大于300米,沟谷两侧斜坡坡度大于25度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泥石流形成。
3、水源依据:水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
局地暴雨多发区域,有溃坝危险的水库、塘坝下游,冰雪季节性消融区,具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流水的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其中,局地性暴雨多发区,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
如果一条沟在物源、地形、水源三个方面都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这条沟就一定是泥石流沟。
但泥石流发生频率、规模大小、粘稠程度,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已经发生过泥石流的沟谷,今后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
三、滑坡、泥石流的防范
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则是可以减轻的。
(一)逃避山体滑坡重在识别前兆。
山体滑坡往往非人力可以制止,但我们可以通过弄清楚其爆发前暴露的前兆特征,及早安全撤离危险区域。
崩塌的前兆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能嗅到异常气味;不时能听到岩石撕裂、摩擦、碎裂的声音;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如果发现这样的征兆,居住在滑坡附近或行走在易滑坡地带的人们就要及早转移撤离。
要是发现山坡前缘土体隆起,山体裂缝急剧加长加宽等异常现象,也要及早采取转移等避险措施。
(二)泥石流将爆发时要朝山坡两侧跑。
泥石流往往发生在特定
的泥石流沟谷中,因此,掌握判断泥石流沟谷并远离它们的技巧,对于自救很有必要。
泥石流沟谷上游像漏斗、饭勺、树叶,中游深且窄,下游则较为开阔,沟谷上、下游相对高差一般在300米以上。
如果沟谷上游存在山塘水库、或沟内地下水丰富,它们在遇到连续强降雨天气时,更易爆发泥石流。
要特别警惕的是,泥石流往往突然爆发,因而逃生机会很小。
因此,当听到山沟内有轰鸣声,或看到主河洪水上涨、正常流水突然断流,应该马上意识到泥石流就要到来,并立即采取逃生措施。
在逃跑中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方向:不要顺沟方向朝上游或朝下游跑,应该朝着沟岸的两侧山坡跑,但注意不要停留在凹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