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药物的质量控制研究_李雪梅
- 格式:pdf
- 大小:900.77 KB
- 文档页数:5
手性药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手性药物的分析已成为药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并且不断出现新的检测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本文将深入探讨近十年来手性药物的检测技术,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诊断依据。
对比了目前现有的手性药物检测技术的优点和缺点,并对手性药物分析方法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手性药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引言:现今,超过半数的药物均具有手性结构,而这些手性药物中两种不同的对映体之间的生物活性差异十分明显:一种可以产生高效的结果,而另一种则可能产生低效或者有害的结果。
进入人体后两种对映体还可能相互转换,从而使得许多药物服用后会产生副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性药物的分离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有效地检测和分析药物的理化性质。
本文将深入探讨几种手性药物的分析技术,并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一、手性药物概述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性药物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它们通过将手性中心引入其分子结构,形成一对相对的对映异构体,这种新型的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占比高达40%~50%。
手性药物的药理作用可能出现(1)一种特定的对映体具有显著的药理效果,而另一种则没有;(2)两种对映体的药理效果相似,但其作用强度不尽相同;(3)两种对映体的药理效果相似,但其作用强度不尽相同。
手性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表明,它们在人体内都具有显著的立体选择性。
因此,对于这类药物的分离、质量控制和疗效评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手性药物分析技术(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20世纪70年代以来,HPLC法已经成为药物分析领域最受欢迎的技术之一,它能够将不对称中心引入分子间,从而实现拆分手性药物对映体的目的。
其中,直接法也被称为手性固定相法,它是将不对称中心引入分子间,而间接法则是将不对称中心引入分子内部,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实现药物的有效分析,从而更好地揭示药物的结构和功能。
HPLC测定体内手性药物的问题及对策
沈向忠;曾苏
【期刊名称】《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年(卷),期】1994(015)003
【总页数】3页(P169-171)
【作者】沈向忠;曾苏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5.2
【相关文献】
1.HPLC非手性柱-手性柱联用技术和直接进样法在体内手性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J], 王春祥;刘文英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内手性药物 [J], 严琳;严拯宇;黎红梅
3.体内手性药物的测定 [J], 曾苏;沈向忠
4.UHPLC-MS/MS法测定氟苯尼考明胶纳米药物在小鼠体内的血药浓度 [J], 亓馨怡;侯冰玉;李建科;姚霄月;黄晶晶;李臣贵
5.HPLC-MS/MS法测定美金刚体内浓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J], 张聪;林霞;杨子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书写“手性”传奇精诚的心群英传奇什么是手性?手性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一种如人的左右手一样,在空间上不能完全叠合,却能互为镜像的奇特属性。
具有互呈镜像结构的化合物分子互称为对映异构体或光学异构体。
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常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知道,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由碳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的有机物。
在形成有机分子时,1个碳原子通过4个共价键与4个原子(原子团)相连形成三维的空间结构,如果所连接的4个原子(原子团)互不相同,则会形成2种不同的分子结构。
更让人惊奇的是,氨基酸作为生命的基本结构单元也是手性化合物,而且组成地球生命体的几乎都是左旋氨基酸。
互为手性对映体的两种物质具有完全一样的物理、化学性质,但在活性、毒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差别,有的甚至作用相反。
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反应停事件”,导致1.2万名婴儿出现生理缺陷,就是由于其(s)-(-)-异构体具有严重的致畸毒副作用。
因此,如何获得单一的对映体药物显得极为重要。
制备手性化合物的单一对映体的技术称为不对称合成,这种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制药、香精和甜味剂等化工行业,为工业产业带来巨大变革。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不对称合成与手性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开展手性技术研究的机构之一,在手性诱导,不对称催化合成及手性合成。
手性拆分等技术研究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科研与产业化相得益彰科研与产业化相得益彰所成立于1958年11月,xx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并重的医药化工和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不对称合成与手性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是其下属的一个重点研发中心。
作为国内手性药物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中心,该中心产业化条件齐备,其实验室在手性技术创新体系上具有核心技术竞争优势,聚集了众多从美国、德国、日本、爱尔兰归国的博士及留学人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 __”人才、“西部之光”入选者等十多名学术带头人和六十余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沈阳化工大学科技成果——色谱技术在手性药物光学质量控制及立体选择性药动学研究中应用
药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生存安全。
手性药物的光学杂质直接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因此,在手性药物的质量研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药物光学纯度控制,影响药物光学纯度的手性杂质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原料药制备工艺中引入的手性原料、手性试剂、反应副产物和副反应产物等工艺杂质,原料药本身不稳定,构型发生翻转而形成对映异构体。
目前,我国对手性药物光学纯度控制还没有严格的标准,对光学纯度检测均采用旋光法。
影响比旋度的因素很多,该数值变化不一定能灵敏,准确反映对映异构体含量的变化,当比旋度很小或者手性药物含多手性中心时,更是如此时。
基于以上原因,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际对手性药物光学质量控制大多采用手性色谱法,该方法可以更加准确直观低反映各对映异构体杂质变化情况。
毛细管电泳及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技术集分离测定于一体,在手性化合物对映体的分离与测定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该方法对其体内药动学过程、确定药动学参数、药理和毒理作用机理以及质量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针对手性药物光学质量控制中客观存在的问题,通过多个具体品种的示范研究,建立了手性药物光学质量控制的手性毛细管电泳法和液相色谱法。
研究方法具有通用性、代表性和系统性,为手性药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本项目在手性药物光学质量控制研究中,采
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体系,有较好的学术水平和推广应用价值。
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多家企业的手性药物质量评价,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新药杂志[作者简介] 张震,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化学药品技术评价工作。
联系电话:(010)68585566-506,E -m a i l :Z h a n g z h @c d e .o r g .c n 。
·新药申报与审评技术·★指导原则解读系列专题(十四)手性药物的合成工艺及结构确证张 震,黄晓龙,李雪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100038) [摘要] 《手性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已于2006年12月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但国内的研发人员在进行手性药物的研究时,药学研究方面仍然未遵循手性药物研究的一般规律,与手性药物研究的技术要求有较大差距。
现结合审评实践对本指导原则中合成工艺研究及结构确证研究部分进行解读,希望能给申报单位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手性药物;合成工艺;结构确证[中图分类号]R 9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3-3734(2009)20-1937-05Ma n u f a c t u r e a n ds t r u c t u r e c o n f i r m a t i o no f c h i r a l d r u gZ H A N GZ h e n ,H u a n g X i a o -l o n g ,L I X u e -m e i(C e n t e r f o r D r u g E v a l u a t i o n ,S t a t e F o o d a n d D r u g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B e i j i n g 100038,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T h e g u i d a n c e f o r t h e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o f c h i r a l d r u g s h a d b e e n r e l e a s e d b y S F D Ao n D e c .2006.B u t t h e r e s e a r c h l e v e l f o r t h e c h i r a l d r u g s o f t h e d o m e s t i c r e s e a r c h e r s r e m a i n s t o b e v e r y l o wa n d t h e r e s t i l l h a d b e e n m a n y p r o b l e m s i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 t h i s k i n d o f d r u g s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t h e w r i t e r i n t e n d e d t o i l l u m i n a t e t h e e s -s e n c e o f m a n u f a c t u r e a n d s t r u c t u r e c o n f i r m a t i o n p a r t o f t h i s g u i d a n c e a n dt o g i v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t o t h e d o m e s t i c r e -s e a r c h e r s .[K e y w o r d s ] c h i r a l d r u g ;m a n u f a c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c o n f i r m a t i o n 手性药物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手性中心(包括手性碳、手性氮、手性硫等)的药物。
手性药物研究进展和国内市场手性药物是指具有手性结构的药物,即由手性分子构成的药物。
手性分子具有非对称中心,可以存在两种或多种立体异构体,其中一种为左旋体,另一种为右旋体。
手性药物的手性结构对其药效、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手性药物的合成、分离和药理学特性等进展对药物学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手性药物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在合成方面,研究人员通过精确控制反应条件、采用手性催化剂或手性配体等方法,成功合成了多种手性药物分子。
例如,通过手性亲核试剂和手性碳试剂的应用,合成了多种具有优异生物活性的手性药物。
此外,手性超分子催化剂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提高了手性药物的合成效率和产率。
在分离方面,手性药物在制备纯左旋体或右旋体时具有一定的困难。
传统的手性分离方法包括晶体分离、液相色谱分离和气相色谱分离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分离效率低、纯度难以控制等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不断提出新的手性分离方法,例如利用手性离子液体分离剂进行手性分离等。
这些新方法在提高分离效率和纯度的同时,也缩短了工艺流程和减少了环境污染。
手性药物在国内市场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手性药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手性药物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应用,如左旋多巴和拜阿司匹林等。
这些药物不仅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还为国内制药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更多的手性药物将被开发出来,并在国内市场上得到推广。
然而,国内手性药物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手性药物的合成方法和手性分离技术上,国内研究尚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和科研交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也是提升国内手性药物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
总之,手性药物研究在国际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对药物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内市场,手性药物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手性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三维结构的物体所具有的与其镜像的平面形状完全一致,但在三维空间中不能完全重叠的性质,正如人的左右手之间的关系,称之为手性。
具有手性的化合物即称为手性化合物。
手性是自然界的一种基本属性,组成生物体的很多基本结构单元都具有手性,如组成蛋白质的手性氨基酸除少数例外,大都是L-氨基酸;组成多糖和核酸的天然单糖也大都是D构型。
作为调节人类的相关生命活动而起到治疗作用的药物,如果在参与体内生理过程时涉及到手性分子或手性环境,则不同的立体异构体所产生的生物活性就可能不同。
手性化合物除了通常所说的含手性中心的化合物外,还包括含有手性轴、手性平面、手性螺旋等因素的化合物。
在本指导原则中所指的手性药物主要是指含手性中心的药物,其它类型的手性药物也可参考本指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手性药物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手性中心(也叫不对称中心)的药物,它包括单一的立体异构体、两个以上(含两个)立体异构体的不等量的混合物以及外消旋体。
不同构型的立体异构体的生物活性也可能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1)药物的生物活性完全或主要由其中的一个对映体产生。
如S-萘普生在体外试验的镇痛作用比其R异构体强35倍。
2)两个对映体具有完全相反的生物活性。
如新型苯哌啶类镇痛药-哌西那朵的右旋异构体为阿片受体的激动剂,而其左旋体则为阿片受体的拮抗剂。
3)一个对映体有严重的毒副作用。
如驱虫药四咪唑的呕吐副作用是由其右旋体产生的。
4)两个对映体的生物活性不同,但合并用药有利。
如降压药-萘必洛尔的右旋体为β-受体阻滞剂,而左旋体能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抗高血压药物茚达立酮【2】的R异构体具有利尿作用,但有增加血中尿酸的副作用,而S异构体却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可有效降低R异构体的副作用,两者合用有利。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S与R异构体的比例为1:4或1:8时治疗效果最好。
5)两个对映体具有完全相同的生物活性【3】。
手性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三维结构的物体所具有的与其镜像的平面形状完全一致,但在三维空间中不能完全重叠的性质,正如人的左右手之间的关系,称之为手性。
具有手性的化合物即称为手性化合物。
手性是自然界的一种基本属性,组成生物体的很多基本结构单元都具有手性,如组成蛋白质的手性氨基酸除少数例外,大都是L-氨基酸;组成多糖和核酸的天然单糖也大都是D构型。
作为调节人类的相关生命活动而起到治疗作用的药物,如果在参与体内生理过程时涉及到手性分子或手性环境,则不同的立体异构体所产生的生物活性就可能不同。
手性化合物除了通常所说的含手性中心的化合物外,还包括含有手性轴、手性平面、手性螺旋等因素的化合物。
在本指导原则中所指的手性药物主要是指含手性中心的药物,其它类型的手性药物也可参考本指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手性药物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手性中心(也叫不对称中心)的药物,它包括单一的立体异构体、两个以上(含两个)立体异构体的不等量的混合物以及外消旋体。
不同构型的立体异构体的生物活性也可能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1)药物的生物活性完全或主要由其中的一个对映体产生。
如S -萘普生在体外试验的镇痛作用比其R异构体强35倍。
2)两个对映体具有完全相反的生物活性。
如新型苯哌啶类镇痛药-哌西那朵的右旋异构体为阿片受体的激动剂,而其左旋体则为阿片受体的拮抗剂。
3)一个对映体有严重的毒副作用。
如驱虫药四咪唑的呕吐副作用是由其右旋体产生的。
4)两个对映体的生物活性不同,但合并用药有利。
如降压药-萘必洛尔的右旋体为β-受体阻滞剂,而左旋体能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抗高血压药物茚达立酮【2】的R异构体具有利尿作用,但有增加血中尿酸的副作用,而S异构体却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可有效降低R异构体的副作用,两者合用有利。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S与R异构体的比例为1:4或1:8时治疗效果最好。
5)两个对映体具有完全相同的生物活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