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章程
- 格式:docx
- 大小:37.31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金融协会名单一、中国现有的一些金融协会和学会协会:1、中国金融协会中国金融协会(China Finance Association以下简称“协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成立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全行业与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和共同利益,反映企业的愿望和要求,沟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推动会员单位之间、国际同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提高金融行业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协会接受国家发改委、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证监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信部、财政部等部委的业务的法定监管。
会员主要来自中央企业、全国各省(市)金融局(办)、地方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投资公司、投资管理公司、典当公司、融资类企业和其他跟融资有关企业等机构、单位和组织。
业务范围:一、调查研究金融行业经济运行、企业改革、技术进步、资产重组等方面的情况,为政府制定金融行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政策、技术政策、法律法规及行业改革与发展方向等提供建议和服务;对与金融发展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贸易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进行跟踪研究,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金融行业和企业的意见和要求。
二、收集、整理、分析和发金融经济与技术信息;跟踪了解国外同行的发展情况、国内外市场动态和技术进步趋势,进行市场预测预报,为会员单位、金融行业、政府和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三、组织会员单位、金融企事业单位赴国外考察和学习,为国内金融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创造条件。
四、推广金融行业先进技术和工艺;开展优秀品牌培育工作。
五、组织展会、研讨会、论坛、培训等。
六、编辑内部资料和协会刊物,与出版社合作出版书籍。
2、中国金融管理协会中国金融管理协会,是全国各银行、证券、保险业等相关单位为适应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自愿组成的全国性非盈利性专业社会团体。
中国金融管理协会于2008年5月正式成立。
会员单位包括各类商业银行、证券、保险、投资担保、各类农村金融机构、金融研究机构和金融媒体等,至2009年底,已发展会员单位总计300余家。
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级别《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级别》1. 引言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是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的,旨在表彰在环境保护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组织。
该奖项分为不同级别,评选标准严格,评审程序严谨,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
本文将从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级别角度展开讨论,以期为读者深入解读该奖项的含义和价值。
2. 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级别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根据获奖者的贡献和成就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四个级别。
特等奖是最高级别,一般对于在环境科学领域有开创性、颠覆性贡献的科学家或科技工作者颁发。
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依次是对在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工程实践和管理创新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颁发的。
每个级别的评选都十分严格,评审委员会会根据提名材料、现场考察等环节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获奖名单。
3. 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价值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作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最高奖项之一,对于激励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推动环保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特等奖的获得者往往代表了当代环保科技水平的最高成就,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理念对于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而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获得者则代表了在环境保护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群体,他们的经验和成果对于全行业的进步和提升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设立和颁发,不仅对于奖项获得者个人的荣誉和激励,更能够为整个环保科技领域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4. 个人观点作为一个环保科技工作者,我对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这个奖项不仅是对科技工作者的肯定和激励,更是对于整个环境保护事业的推动和引领。
我深信,通过不断鼓励和表彰在环保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个人和团队,我们能够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专项科技奖励详细情况生活垃圾填埋场安全稳定运行和节能减排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蒋建国、刘建国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2016棉针织物生物酶冷轧堆印染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周律、汪诚文、白昱、徐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6污染预警溯源仪*吴静、刘永进、罗曦、谢超波发明展览会银奖2016典型城市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李金惠、温宗国、金宜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2015新型污泥喷雾干化焚烧重大装备产业化及工程示范* 王凯军、王翠萍、常风民、刘晓吉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2015城市污泥高效脱水关键设备和工艺研发及示范王伟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4应对突发水源污染的自来水厂应急净化技术、关键设备及工程设计张晓健、陈超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4污水处理新型高效生物流化反应器技术与应用施汉昌、陈吕军、刘艳臣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2014南水北调受水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 刘文君、张晓健北京水务科学技术奖一等2014玻璃窑余热利用、除尘、脱硝协同节能减排技术及设备的开发应用* 李俊华、马永亮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一等2014农村安全供水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 李振瑜大禹水利科学奖一等2014石油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评估方法、模型与及应用* 陈吉宁、温宗国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2014化工与石化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筛选与评估* 温宗国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2014SAICM框架下的快速启动项目(QSP)—部分亚洲国家多氯联苯管理能力提高和信息交换李金惠第四次SAICM亚太区域会议贡献奖2014GB/T 23685—2009 废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通用技术要求等5项标准* 李金惠“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项目奖2014生活垃圾生物反应器填埋与资源能源回收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刘建国、岳东北、薛玉伟、陆文静、王洪涛、聂永丰、李睿、张媛媛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3城镇总体规划对人居环境影响的总体评价技术研究* 刘毅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3温室气体减排及大气污染控制对电力发展影响研究* 段雷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3高效过滤和紫外灭活在海盾压载水处理技术及产业化中的应用刘文君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3采油废水与油泥污染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张鸿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2013关键技术研究* 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北京市域水环境与滨水区统筹规划* 贾海峰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2013高效过滤和紫外灭活在海盾压载水处理技术及产业化中的应用* 刘文君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3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及应用* 李金惠、温宗国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2国际化学品管理战略方针(SAICM)亚太区域会议李金惠国际化学品管理战略方针铜奖201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安全运营与节能减排技术集成及工程示范* 蒋建国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2苏州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示范项目* 金宜英、聂永丰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2棉针织印染企业水污染物减排及废水回用集成技术周律、汪诚文李涛、杨海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1天津泰达自来水紫外线消毒工程刘文君国际紫外线协会2010年最佳工程奖2011工厂化鱼类高密度养殖设施的工程优化技术* 李振瑜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2010“十二五”期间的北京市能源供应体系建设的目标思路及措施研究许嘉钰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0深圳市布吉(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示范工程* 汪诚文、杨波、赵雪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政公用和建筑工程科技示范工程2010城市污水处理氧化沟工艺技术、过程控制与设备成套化研究施汉昌、胡洪营、刘艳臣、席劲瑛、施慧明、王志强)2010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0城市供水行业绩效关键指标研究傅涛、常杪、钟丽锦2010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0饮用水水质保障污染物应急处理技术导则* 张晓健、陈超北京水务科学技术二等奖2010南沙河综合整治规划* 贾海峰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10深圳笔架山水厂改扩建工程刘文君第九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创新集体2010彗星式纤维滤料及应用李振瑜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2009应对水源突发性污染的城市供水应急处理技术研究张晓健、陈超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及填埋气体利用技术研究* 王伟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9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试研究及工程应用蒋建国、王伟、张妍)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8北京中心城地区湿地系统规划研究* 贾海峰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8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 刘文君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8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水质及景观效果保障技术研究* 周律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8降低建筑水耗的综合关键技术研究胡洪营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8污水处理厂气味控制系统研究* 胡洪营、王灿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7北京中心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再生利用总体规划研究* 贾海峰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7城市水业管理体制与监管体系研究傅涛、常杪、钟丽锦、朱凌云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6填埋气体提纯制作车用压缩天然气技术王伟、万晓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6深圳河湾流域污水系统布局规划研究* 陈吉宁、贾海峰、曾思育、刘雪华、周律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6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政策、标准和技术研究与示范* 陈吉宁、黄霞、胡洪营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5基于腐殖酸提取的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法聂永丰、许玉东、岳东北2006年度第十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2006利用垃圾焚烧飞灰制备轻质骨料聂永丰、李润东、刘锋2006年度第十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2006餐厨垃圾湿热水解处理系统聂永丰、任连海2006年度第十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2006秦岭山系大熊猫种群对不同生境适应性的研究* 刘雪华陕西林业科学技术进步奖2005清华大学附小新校舍* 马金全国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项目金质奖2004工厂化养鱼关键技术及设施的研究与开发* 李振瑜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2004北京市生态需水量预测研究* 贾海峰、程声通北京水利学会北京水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4北京市区污水处理厂合理规模研究* 贾海峰中国城市规划协会2003年度全国优秀规划设计获奖项目三等奖2004清华大学附小新校舍* 马金建设部2003年度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2004填埋场渗滤液的蒸发处理技术聂永丰、岳东北、许玉东第五届中国发明展览会金奖、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造奖200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研究示范课题陈吉宁、胡洪营、黄霞等建设部2003年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2003北京市区污水处理厂合理规模研究* 贾海峰、程声通建设部“中联重科杯”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2003北京市区污水处理厂合理规模研究* 贾海峰、程声通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3北京市区污水处理厂合理规模研究* 贾海峰、程声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03北京市区污水处理厂合理规模研究* 贾海峰、程声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项目一等奖2003清华大学附小新校舍* 马金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建筑设计二等奖2003中关村西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张鸿涛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全国优秀规划设计获奖项目二等奖2003酸雨控制国家方案研究郝吉明等“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2001典型城市汽车排放污染控制示范研究贺克斌等“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2001深圳市“8.5”爆炸事故应急处理及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俞珂、王伟、袁光钰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9城市污水回用成套技术卜城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财政部: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成果奖1996我国酸沉降及其生态获奖影响研究郝吉明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财政部: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成果奖1996我国酸沉降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郝吉明等国家环保局“八五”科技攻关优秀成果1996柳州地区酸沉降综合防治示范研究郝吉明、席德立、贺克斌徐康富国家环保局“八五”科技攻关优秀成果1996染料工业废水综合治理技术与工艺蒋展鹏、杨志华、祝万鹏余刚、李中和国家环保局“八五”科技攻关优秀成果1996山东招远761厂吐式酸生产车间废水综合处理工程蒋展鹏、杨志华、祝万鹏余刚、李中和国家环保局“八五”科技攻关优秀示范工程1996染料工业废水综合治理技术与工艺蒋展鹏、杨志华、祝万鹏余刚、李中和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财政部: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成果奖1996氨氮法从电镀污泥和不锈钢酸洗废渣中回收重金属* 杨志华国家环保局“八五”科技攻关优秀成果1996电镀污泥资源化示范技术研究杨志华、祝万鹏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财政部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成果奖1996填埋场:防水防渗材料的筛选与研制俞珂、袁光钰、白庆中国家环保局“八五”科技攻关优秀成果1996蚌埠市饮用水预处理工程国家建设部“八五”科技攻1996关优秀示范工程江苏省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程声通等江苏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排海工程可行性研究与环境影响评价黄铭荣、何强、井文涌首届全国环保技术交易会金奖1994常温升流式厌氧污泥层(UASB)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生产性试验研究陆正禹、胡纪萃、钱易左剑恶首届全国环保技术交易会金奖1994YHG系列水平轴转刷曝气机钱易、陈吕军、沈英鹏胡纪萃、汪诚文首届全国环保技术交易会金奖1994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排海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黄铭荣、何强、井文涌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集体荣誉奖1991氧化塘综合技术钱易等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集体荣誉奖1991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钱易、胡纪萃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集体荣誉奖1991冶金水处理用高速过滤器王占生等国务院重大技术装置成果三等奖1991城市污水净化技术及水质指标评价王占生等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集体荣誉奖1991城市污水回用技术的试验研究王占生等大同市人民政府二等奖1991 冷流式催化氧化反应器及其工艺徐康富等北京发明协会铜牌奖1990氧化塘水力特征、优化组合及综合研究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国家“七五”科技攻关专题执行集体荣誉奖1989纤维球(新型滤料)王占生等北京市首届发明展览会铜牌奖1987全国环保科技长远规划情报研究井文涌国家科技情报成果二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68号――关于公布2007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7.10.29
•【文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68号
•【施行日期】2007.10.2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
正文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7年第68号)
关于公布2007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公告根据我局《关于印发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通知》(环办〔2007〕39号)规定,经各地、各部门推荐和专家评审,《中国环境报》及环保总局政府网站公示,现批准41个项目获2007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2项。
现予公布。
附件:2007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二○○七年十月二十九日附件:
2007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科学技术成果研究报告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委托评价单位:(盖章)委托评价日期: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
二〇一四年制
一、成果情况
二、成果介绍
13.获专利或知识产权情况
14.获奖情况
15.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
三、附件目录
16.应用技术类成果应提交以下技术资料:
(1)研究报告;
(2)测试分析报告及主要实验、测试记录报告;
(3)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
(4)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的背景材料,引用他人成果或者结论的参考文献;(5)缴纳国税、地税的税务证明或推广应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证明;
(6)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认为评价所必需的其他技术资料。
17.软科学类成果应提交以下技术资料:
(1)研究报告;
(2)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著作;
(3)论文(论著)被收录和被他人论文(论著)正面引用证明;
(4)实际应用或采纳单位出具的证明;
(5)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认为评价所必需的其他技术资料。
中国商业联合会关于申报2011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商业联合会•【公布日期】2011.08.01•【文号】•【施行日期】2011.08.01•【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机关工作正文中国商业联合会关于申报2011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2011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商业联合会(行业协会),各代管协会,有关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我会设立的“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是我国商业行业科技创新方面最具权威的综合性奖项,其中包括“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技术开发项目、社会公益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及科普项目等)、“中国商业科技创新人物”和“中国商业科技创新型企业”。
为做好2011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推荐、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奖励设置及证书颁发:1.等级设置:特等奖(科技创新效果明显、社会影响巨大、经济效益可观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中国商业联合会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推荐部门,每年将从获得年度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特定奖项目中,择优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
本奖项已作为许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企事业单位考核相关人员工作业绩和评定技术职称的重要依据。
2.对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由中国商业联合会颁发相应的奖励证书。
(二)申报内容:凡属创新技术、产品、工艺、材料与设计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创新体制与管理成果,社会公益类平台网络建设成果,软科学与论文成果,规范、标准,科普图书与电子出版物等,均可申报。
(三)评审范围:专业评审组学科包括:作物遗传育种与园艺、农艺与农业工程、林业、养殖业、科普、工人农民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企业、轻工、纺织、化工、机械、电子与科学仪器、通信、计算机与自动控制、土木建筑、标准计量及文体科技、环境保护、气候变化与环境监测、中医中药、药物与生物医学工程、先进制造与重大装备、安全生产、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现代服务业信息化等专业。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申报书与填写要求(年度)一、项目基本情况二、项目简介三、主要科技创新应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项目具有创造性的关键技术内容。
四、项目详细内容3.与当前国内外同类技术主要参数、效益、市场竞争力的比较4.应用情况5.第三方评价6.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标准、软科学类项目可以不填此栏)单位:万元人民币项目总投资额年份新增销售额新增利润回收期(年)新增税收节支总额累计经济效益的有关说明及各栏目的计算依据:7.社会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五、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六、主要知识产权情况表七、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八、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九、推荐单位意见(专家推荐不填此栏)十、专家推荐意见(单位推荐不填此栏)十一、附件1.技术评价证明(技术鉴定证书、验收报告或评估报告,复印件)2.应用证明(已获经济效益证明、用户使用或社会效益证明,原件)3.科技查新报告(复印件)4.知识产权证明(复印件)5.其他证明《中国循环经济科学技术奖申报书》填写要求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项目(成果)的创新技术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个汉字。
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对单项授奖人数和授奖单位数实行限额,按所申报奖励等级规定数量填写。
主要完成人和主要完成单位应按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依次排列,并填写“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和“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学科分类:是评审工作中确定专业评审组、遴选评审专家的主要依据,按重要程度依次填写,最多可以填写3个学科名称。
所填学科名称次序应与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所列科技创新点所属学科名称和顺序保持一致。
主题词:按《国家汉语主题词表》填写3至7个与推荐项目技术内容密切相关的主题词,每个词语之间用“;”隔开。
所属国民经济行业:按推荐项目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在相应字母上划“√”,或在方框内填写相应的字母。
国家标准(GB/T4754—2002)规定国民经济行业分20个门类:(A)农、林、牧、渔业;(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G)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H)批发和零售业;(I)住宿和餐饮业;(J)金融业;(K)房地产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P)教育;(Q)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T)国际组织。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百科名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也是我国环境学科最高学术团体和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环保科技社团组织。
主要是由全国环境科技工作者、环境工程技术人员、环境教育工作者和环境管理工作者(统称环境科技工作者)志愿结合组成。
简介简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英文名称:Chinese Society ForEnvironmental Sciences;英文缩写:CSES)于1978年5月批准成立,是中国国内成立最早、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非盈利全国性非政府科技社团组织,是中国科协所属的全国一级学会,具有跨部门、跨行业、横向联系广泛的优势和特点。
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于1978年,是国家一级学会,也是我国环境学科最高学术团体和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环保科技社团组织。
主要是由全国环境科技工作者、环境工程技术人员、环境教育工作者和环境管理工作者(统称环境科技工作者)志愿结合组成。
现有全国会员42000余名。
除设有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还下设7个工作委员会、28个分会及专业委员会。
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双重领导。
团队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要是由全国环境科技工作者、环境工程技术人员、环境教育工作者和环境管理工作者(统称环境科技工作者)志愿结合组成。
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有会员42000余名。
除设有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还下设7个工作委员会、28个分会及专业委员会,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双重领导。
国家重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以及科技界的高度重视与关心支持。
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李鹏、万里、姜春云、谷牧、宋健、赵南起、周光召、费孝通、雷洁琼、布赫、蒋正华、韩启德、张怀西、阿不来提、王文元等,都曾对学会的建立、发展和工作给予过关心、支持,有的多次参加学会活动,指导学会工作,有的还亲自担任学会的名誉会长。
附件
2019年度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环保产业发展评估技术方法与成果转化研究”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环保产业发展评估技术方法与成果转化研究
二、主要完成人
罗宏、杨占红、谢显传、许春莲、吕连宏、李爱民、张春晖、裴莹莹、薛婕、张伟、彭应登、戴建坤、王文君
三、主要完成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四、项目简介
环保产业发展评估技术方法与成果转化研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产业范畴。
目前,国家正积极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产业已被国家上升到战略高度,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实际推动。
2010年9月,环保产业首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点方向,被列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产业的高度重视;201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中,再次强调“提升环保技术装备水平,治理突出环境问题”的任务。
发展环保产业已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为了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本项目在深入认识和把握环保产业的
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环保产业和技术的验证评价体系,建设了环保技术验证测试平台,提出了畅通有效的环保产业市场化机制,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环保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并通过孵化公司等进行了技术成果的转化,推动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和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
项目成果已在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地方层面、企业和市场层面等进行了应用,较大的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修正)【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6号【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0.26【实施日期】2018.10.2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8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十五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管理制度第三章减量化第四章再利用和资源化第五章激励措施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本法所称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本法所称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
本法所称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第三条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方针。
第四条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实施。
在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过程中,应当保障生产安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防止产生再次污染。
第五条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国务院生态环境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循环经济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循环经济的监督管理工作。
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介绍-回复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是中国环保领域最高级别的荣誉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在环保科技创新、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该奖项的介绍。
第一步:引言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中国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步: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设立背景在这一部分,可以介绍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设立目的,以及背后推动该奖项设立的理念和价值观。
例如,该奖项旨在鼓励环保科技创新,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环境事业取得更大突破等。
第三步:奖项设置在这一部分,可以详细介绍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设置。
例如,该奖项分为几个类别,每个类别都有不同的奖项,如创新奖、突出贡献奖等。
可以介绍获奖者的资格条件,评选程序以及奖项设立的理念或原则等。
第四步:历届获奖者和代表作简介这一部分可以介绍几位历届获奖者和他们的代表作,以展示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对环保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获奖项目进行简要介绍,如研发出新型环保材料、开发出高效节能环保技术等。
第五步:对获奖者影响的评述在这一部分,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对获奖者的影响。
这包括对获奖者个人事业发展的影响、对团队合作的推动以及对整个环境保护行业的引领作用等方面。
例如,获得该奖项可以提升获奖者个人声誉,增加合作机会与合作伙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第六步:未来发展展望在这一部分,可以对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可以从奖项设置、评选标准、奖金金额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讨论,以进一步提高该奖项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第七步:结论结尾部分可以总结全文的内容,强调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对环保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推动作用。
可以强调该奖项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辐射效应,并呼吁更多的个人和团队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中来。
我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循环经济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奖章条例》和《我国循环经济协会章程》,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我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科技奖”)的评选、颁发和管理。
第三条科技奖的设立旨在表彰在循环经济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单位,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和技术创新,推动循环经济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奖项设置
第四条科技奖按照奖励的对象分为个人奖和团体奖。
第五条个人奖包括:
(一)科技进步奖
(二)优秀青年科技奖
(三)突出贡献奖
第六条团体奖包括:
(一)科技进步奖
(二)创新团队奖
(三)突出贡献奖
第七条各个奖项的评选标准和条件由我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评选委员会(以下简称“评选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第三章奖励条件
第八条个人奖的获奖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评选条件(三)在科学技术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四)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积极投身循环经济事业
第九条团体奖的获奖团队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
(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评选条件(三)在循环经济领域具有重要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成果,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四)团队成员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积极投身循环经济
事业
第四章评选程序
第十条科技奖的评选程序主要包括提名、初评、复评和评审。
第十一条提名阶段,候选人或单位由我国循环经济协会会员单位推荐或自荐,并提交有关申请资料。
第十二条初评阶段,评选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提名材料进行初步评审,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和团队。
第十三条复评阶段,对初评合格的候选人和团队的申请资料进行深入评审,并进行综合评定。
第十四条评审阶段,评选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委会对复评合格的候选人和团队进行终审,确定获奖名单。
第五章颁发和管理
第十五条科技奖的获奖名单由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公布,颁奖仪式由我国循环经济协会举办。
第十六条获奖者可获得我国循环经济协会颁发的奖金和荣誉证书,并在相关媒体上进行宣传和报道。
第十七条获奖者应当自觉遵守《我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并积极参与协会组织的相关活动。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章程由我国循环经济协会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我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章程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开始执行。
这一章程的制定将有助于促进循环经济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
希望通过科技奖的励志作用,能够激发更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为推动我国循环经济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