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世界文化遗产概览公选课 复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8.06 KB
- 文档页数:6
文化遗产与保护复习资料文化遗产与保护复习资料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与历史和传统联系最为紧密的纽带。
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负责,它承载了我们的记忆、身份和价值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关于文化遗产与保护的重要知识点。
1. 什么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具有文化、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它包括建筑物、艺术品、手工艺品、传统技艺、口述传统、习俗等各种形式。
文化遗产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2. 为什么保护文化遗产重要?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保持社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独特标志,它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身份。
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国家的传统文化,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
此外,文化遗产也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之一。
许多人会因为对文化遗产的兴趣而选择到访某个地区,这为当地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收入。
因此,保护文化遗产也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保护文化遗产有多种方法,包括物理保护、法律保护、传统保护和教育保护。
物理保护是指通过修复和维护建筑物、艺术品等物质遗产的方式来保护文化遗产。
这涉及到专业的修复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
法律保护是通过制定法律和法规来保护文化遗产。
这些法律和法规规定了文化遗产的保护标准和程序,并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处罚。
通过法律保护,可以对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传统保护是指通过传统的方式来保护文化遗产。
这包括传承和弘扬传统技艺、习俗和口述传统等。
通过传统保护,可以保持文化遗产的原汁原味,使其得以传承。
教育保护是通过教育来保护文化遗产。
这包括将文化遗产纳入学校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和尊重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通过教育保护,可以培养年轻一代对文化遗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4. 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城市化进程等。
这些挑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构成了威胁。
同济大学建筑学历史遗产保护方向思考题和习题第一章1. 何为文化遗产?2. 历史城市的含义?3. 有哪些国际宪章和宣言论述了历史城市的保护问题?4. 什么是世界遗产?我国有哪些项目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第二章1.我国的历史城市有哪些特点,与国外城市相比有哪些异同?2. 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保护时应有怎样的对策?3. 我国的历史名城按保护情况分有几种类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应吸取怎样的教训?GS N 工作室同济建筑学考研精品课件4. 什么是世界遗产?我国有哪些项目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第三章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分为哪几个层次?各自的分法,为什么有这些不同?3. 我国现在的城市保护与欧洲国家相比较,存在哪些差距?为什么会有这些差距?应有怎样的认识?4. 就你所居住的或熟悉的城市,分析其特色构成要素。
第四章1. 保护规划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规划?它与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以及城市设计有哪些不同和关联?2. 保护区范围的划定应注意哪些问题?3. 建筑高度的控制的依据是什么?GS N 工作室同济建筑学考研精品课件4. 历史城市保护规划编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五章1. 美国和日本的城市保护法规有那些主要特点?2. 国外城市保护法律制度建设有哪些成功经验?3. 中国当前紧急需制定什么法规?在没有法规制度建立之前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第六章1. 试研究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特点与经验。
2. 试比较各地名城保护规划的方法与内容上的异同。
3. 结合你参与的历史城市保护规划,分析其研究成果的可借鉴之处。
4. 城市遗产保护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GS N 工作室同济建筑学考研精品课件。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知识总结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⑴重要概念①世界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确认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遗产。
②文化遗产:是指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
③自然遗产:是指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
④双重遗产:是指既具有突出文化价值又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
⑤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与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大举措①倡导通过《世界遗产公约》1972主要内容:①确立了在人类生存环境里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思想的指导原则②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以利用国际援助与合作③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
保护的原则是“真实性和完整性”。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提供经费与技术援助。
(意义)②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和执行秘书处(即世界遗产中心):A世界遗产委员会(职责)B世界遗产中心:负责公约实施的日常工作③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7月)⑷了解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是去任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是自然环境还包括文化遗产的环境。
人类传承的文明和继承的文化成果已经与自然融合成了一个统一体。
只有重视两者的环境统一协调才能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树立文化和自然两方面的环境保护责任感,从而使长期被忽视或濒临绝境的珍贵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世代相传。
(5)为什么要保护世界遗产: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大批遗产正在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的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6)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22处):庐山、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布达拉宫历史地区、武当山古建筑群、平遥古城、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天坛、颐和园、大足石刻、龙门石窟、皖南古村落、青城山-都江堰、明清皇陵、云冈石窟、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自然遗产(4处):1.武陵源2.九寨沟3.黄龙4.三江并流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4处):1.泰山2.黄山3.峨眉山-乐山大佛4.武夷山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4项):1.昆曲2.古琴2、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金字塔、法老、狮身人面像、阿布辛拜勒神庙、菲来神庙(伊西斯神庙)、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行动。
《世界遗产学》期末复习题一、单选题(共30题×1分=30分)1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于年?A、1967年B、1972年C、1976年D、1985年2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持续减少。
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已不足6万人。
当地居民为这座「垂死」城市举行「葬礼」,试问威尼斯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A、日益频繁的水灾、B、旅游业萎靡不振、C、不堪忍受高物价D、居住环境的恶劣。
3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中,下列何者不属于世界遗产地()?A、五台山B、蓝毗妮园C、鹿野苑D、菩提伽耶。
4、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试问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是何年()?A、2005年B、2006年C、2007年D、2008年5法国的巴黎也是属于世界遗产地,试问其名称是()?A、塞纳-马恩省河二岸的建筑群B、巴黎历史中心C、巴黎古城区D、巴黎的圣母院6中国于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A、1967B、1985C、1987年D、1990年。
7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是()?A、中国敦煌莫高窟B、印度阿旃陀石窟.C、印度埃洛拉石窟.D、中国大同云冈石窟8《世界遗产名录》创立30多年以来,已祭出第二次“除名”手段;一是德国的德勒斯顿易北河谷,另一处是()?A、突尼斯艾什凯勒国家公园B、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护区C、阿尔及利亚提帕萨考古遗址D、伊拉克萨迈拉考古城。
9、目前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是哪个国家?A、西班牙B、意大利C、法国D、中国10、巴黎奥赛博物馆是典型工业遗产包装成功的案例,试问其原址本来的功能是()?A、火车站B、汽车维修厂C、国家昌仓库D、军事学校11.亚洲第二大遗产国是( C )?A、日本B、伊朗C、印度D、韩国12、世界文化遗产运作的指导方针(准则) 共几项()?A、三B、四C、五D、六项。
13、 2004年的苏州宣言其最大的意义是()?A、遗产的选项数量增加B、增强世界遗产名录的平衡性C、法规的行使权力的扩大D、将青少年作为世界遗产保护教育的重点。
【关键字】高考考点1 世界文化遗产(加试)考纲考情1.通过《世界遗产公约》(1)制定:各国在1972年达成协议。
(2)主要内容: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的援助和合作。
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
(3)意义:其制定是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确立了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
2.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审定《世界遗产名录》,确定《濒危世界遗产清单》,管理世界遗产基金和成立世界遗产中心。
3.2003年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微点拨世界遗产名录197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公布第一批《世界遗产名录》,此后每年或每两年公布一次。
其中,文化遗产数量最多,欧洲占了一半多,其次是亚洲;自然遗产的数量次之,美洲、澳洲和非洲的数量较多,覆盖面也较广;双重遗产的数量最少,许多世界遗产大国如欧洲的意大利、德国、葡萄牙、俄罗斯和亚洲的印度等国,都没有双重遗产。
二、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和世界文化遗产登录标准加试——(c)1.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2.世界文化遗产登录标准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
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保守,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构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保守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的变化影响下容易损坏。
《世界文化遗产》知识清单一、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
它们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对象,不仅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骄傲,更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这些遗产涵盖了各种类型,从古老的宫殿、寺庙到独特的城镇布局,从伟大的工程建筑到珍贵的艺术作品。
它们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不同文化和民族的特色与智慧。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定标准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必须符合一系列严格的评定标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例如,中国的故宫,其建筑风格和布局展现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魅力。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像印度的泰姬陵,它的建筑风格对后来的伊斯兰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比如埃及的金字塔,见证了古埃及文明的辉煌。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意大利的罗马古城,呈现了古罗马时期的城市风貌和社会生活。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如中国的丽江古城,保留了传统的纳西族居住和生活方式。
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比如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与二战期间的纳粹大屠杀有着直接的联系。
三、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1、中国的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它绵延万里,横跨多个省份。
其建筑规模宏大,工程艰巨,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长城不仅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
2、埃及的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其建筑工艺精湛,结构复杂。
1.遗产2.文化遗产3.5.非物质文化遗产6.遗址9.文化景观 10.文化线路13.价值评估 14.普世价值17.《奈良真实性文件》 1& 20.《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自然遗产 7.建筑群 11.价值学 15.《雅典宪章》 《会安草案》 4.物质文化遗产 &纪念碑/文物古迹 12.遗产价值学 16.《威尼斯宪章》19.《世界遗产公约》 21.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23.文物保护“十六字方针” 26.遗产监测 27.宏观监测 30.五台山南禅寺 35.五岳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4.“修旧如旧” 25.《建筑保护史》 27.微观监测 2&文物保护单位 29.保护区划 31.五台山佛光寺32.永乐宫33.大足石刻34.白鹤梁题刻文化遗产概论复习题一.解释题(每题5分)二.思考题(每题30分)1. 从文化遗产的定义谈谈你对奥运主场馆“鸟巢”申遗的看法。
2. 谈谈你对遗产分类的认识。
3. 评20世纪遗产的概念。
4. 什么是遗产保护学的文化景观,试举例说明之。
5. 从文化线路特点的角度,谈谈你对“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看法。
6. 简论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要素;7. 简论文化遗产保护的完整性要素;8. 法国建筑师维奥•勒•丢克(Viollet-le-Duc )的风格主义文物修复述评; 9•试分析《奈良真实性文件》产生背景及其意义。
10. UNESCO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主要咨询机构有哪些?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什 么?11. 列举中国遗址类型世界遗产并简述其突出普遍价值。
12. 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理念有那些?13. 从遗产保护的原则和理念评五台山南禅寺/蓟县独乐寺的修复。
14. 如何保护文化景观类型遗产?15•试述文化遗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16. 试述遗产监测的作用、核心和要点。
17. 中国大型遗址保护存在的问题有那些?你认为应采取何种对策? 18. 管理维护与保护工程的联系与区别?文化遗产概论复习题一、解释(每题5分)1.遗产1、遗产是1地球自然演变和2人类社会演变遗留下来的应当加以维护以保存其价值的期质和籍神财富的总和。
世界文化遗产复习资料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文化景观”四类。
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第十七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明确了文化遗产的定义: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洞窟以及联合体;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3)、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等地方。
大革命期间,法国人明确提出了“文物建筑是过去某个时代的活的见证”这一重要观点,认识到了文物建筑的价值所在,提出以艺术和历史的名义保护历代的遗产;还提出文物建筑是国民的共同遗产,要收归国有。
1796年创立了法国建筑遗迹博物馆。
1810年法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文物遗产清查,并由内政部成立了文物建筑遗产保护委员会,设立了视察员。
并实施了第一批保护项目(如Saint Denis圣丹尼大教堂、Vezelay维泽勒大教堂的保护)。
法国政府任命了第一位文物建筑总监---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浪漫主义戏剧作家梅里美。
在勒.杜克之前的19世纪初年,欧洲盛行的是“设计式”修复:当时的建筑师们对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感兴趣,进行了一批修复活动。
由于他们对这些风格类型的建筑了解甚少,在修复理论上、方法学上及艺术史方面未做必要的学习、研究和考证,所以没有一贯的修复原则和准确的修复方法,修复工作做得很随意,修复者常常是在创新,象是在做哥特式或罗马式建筑的设计练习,甚至常常根据自己的的想象给建筑物加上一些原本没有的部件,如塔楼、尖顶之类。
他们的这种修复缺乏科学性,不是保护而是破坏。
有很多中世纪的建筑经过这样的修复变成了新时期的作品。
而勒·杜克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修复理论,即“风格修复”理论,形成了遗产保护的法国学派。
第一章学习重点知识2009 年新出炉的世界遗产地有二个重要事件发生,其内容是?1.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第一次出现被落选的局面2.遗产保护事业非常先进的欧洲国家,德国德勒斯登自《世界遗产名录》被除名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例会,每年召开一次大会,主要任务有哪些?1.审批可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后补世界遗产地2.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3.审查濒危遗产名单中可移除、需列入及维持现状的决策世界遗产大会历届的重要事件?第 1届会议: 1977 年 6月 27 日,在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第 2届会议: 1978 年 5月 7 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12 处遗产地首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诞生第 1 批世界遗产地第 11 届会议: 1987 年 12 月 7 日至 11 日,在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中国首次有 6 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 28 届会议: 2004 年 6 月 28 日,在中国苏州举行。
大会通过《苏州宣言》中国的世界遗产地何时、何地、有几处首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所呈现的实质意义是?第 11 届会议: 1987 年 12 月 7 日至 11 日,在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中国首次有 6 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博物院、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长城、秦始皇陵( 含兵马俑坑 ) 、敦煌莫高窟世界遗产大会何年在中国苏州举行,所通过的《苏州宣言》的重要内容是?第 28 届会议呼吁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要重视青年人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加强针对青年人的世界遗产保护教育。
在苏州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有哪三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哪一项属于跨国遗产及拓展遗产项目?1.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明清皇宫沈阳故宫 ( 拓展项目 )3.皇家陵寝盛京三陵 ( 拓展项目 )世界遗产大会举办地区的严格性是公认的,其原则及动机是如何?亚洲地区除了中国,还不同的洲→不同地区→国家→城市。
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一.长城1.来源:1)长城由来:春秋战国长城,为防邻国,御匈奴而修,主要有赵、燕、秦等2)秦长城:秦北击匈奴后,为防其再度南下,秦始皇派蒙恬修筑,临洮——辽东,全长5000公里(万里长城)。
3)汉长城:汉武帝在反击匈奴同时修筑,向西延伸到盐泽(新疆罗布泊),超过万里,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4)明长城:防御蒙古贵族、女真族的威胁,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6000公里2.独特的建筑风格1)建筑原则: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险制塞2)建筑风格:朴实淳厚,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绵延不绝。
3)主要功能:综合性防御军事工程,体系完备,配套完善,防御能力强,化解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射优势,有效保护了内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也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
3.文化内涵1)物质:a.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最完善的综合性防御军事工程。
b.伟大的文学艺术宝库:长城的绘画雕塑等及围绕长城的传说、诗歌等,丰富多彩。
2)精神: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a. 既是中国古代复杂的民族矛盾冲突和中原农业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冲突的产物也是民族交流与文明融合的重要平台。
b. 是中华民族智慧和人民血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民族团结,共御外侮等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象征。
4.价值:1)历史价值:a.综合性防御军事工程,体系完备,配套完善,防御能力强,化解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射优势,有效保护了内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也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
b.中国古代民族以及中原农业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交流与融合重要平台。
c. 昭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辉煌和高超技术与成就,承载着人民的智慧、勤劳与勇敢,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中华文明的象征。
b. 长城的绘画雕塑等及围绕长城的传说、诗歌,丰富多彩,长城堪称中华文艺宝库。
2)现实价值:a.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民族关系、军事和建筑、艺术等文明成就有着极高的价值;b.彰显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c.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
一、什么是世界自然遗产?(1)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2)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二、目前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是哪个国家?目前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是意大利,第二是西班牙,中国排名第三。
三、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周期是几个月?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规定,世界遗产申报周期为18个月,即每年的1月份世界遗产中心接受申报材料至次年的7月召开世界遗产大会表决。
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由什么机构到现场考察评估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情况?受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对提名列入《名录》的文化遗产地进行考察并提交评价报告。
五、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申请项目进行评选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世界遗产委员会此前委托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或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专家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而提出的评价报告。
六、世界自然遗产的标准是什么?共四条:(1)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2)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3)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生态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
七、什么是《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依据《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经过缔约国大会表决通过,对具有独特、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最高确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才能称为世界遗产。
八、世界自然遗产的识别和申报程序怎样?共五个步骤:(1)缔约国列出预备清单,并将所申报的遗产项目材料报送世界遗产中心;(2)世界遗产中心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看其材料是否完整,是否符合申报的有关技术要求;(3)世界遗产中心将材料转给IUCN,IUCN派专家到实地考察评估遗产的价值、完整性以及保护管理状况等;(4)IUCN将评估报告及结论呈报世界遗产中心;(5)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次年的遗产大会上最终作出列入,推迟考虑或不列入的决定。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矿物:矿物是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分为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的2、岩石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按一定规律构成的矿物集合体。
岩石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体。
根据岩石的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地球内部的能源(以旋转能、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等为主)引起的、且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整个岩石圈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根据其动力和作用方式又可分为四种:构造运动:促使地壳和岩石圈发生变形、变位的机械作用。
在上面一节的地壳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构造运动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地震作用:岩石圈的快速颤动。
岩浆作用:岩浆的形成、运移直至冷凝固结成岩的全部作用过程。
变质作用:原来的岩石基本上在固态下因内力而变成一种新岩石的过程。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地球以外的能源(以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为主)所引起的、并且作用在地壳表层的地质作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按作用方式可以分为:风化作用:在温度、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
剥蚀作用:风、地表水和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的破坏并剥离原地。
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和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大举措(1)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面临威胁①原因:自然灾害、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等。
②表现:使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不断遭到破坏。
③认识:文化与自然是不可分割、密切联系的,两者之间必须协调一致、融合为一。
(2)《世界遗产公约》①制定:各国1972年达成协议。
②主要内容: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的援助和合作。
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遗产列人《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
③意义:其制定是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确立了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
(3)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和世界遗产中心2.《世界遗产名录》与登录标准(1)《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并符合登录的一项或几项标准。
(2)《世界遗产名录》的公布:每年2月1日前申报,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二年7月审议。
(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制定:2003年通过。
3.中国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l)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2)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截至2005年6月以前,我国已有30项世界遗产,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1.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1)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教科书。
(2)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互相学习的宝贵资源。
(3)是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1)保护原则——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严厉的保护措施——《濒危世界遗产清单》。
3.艰巨的保护任务(1)申遗热潮的兴起:世界遗产委员会规定自2004年7月起每个缔约国每年可申报两项遗产项目,其中至少有一项是自然遗产。
(2)严峻的保护形势:从世界范围看,是由于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局部战争频繁发生;从我国现实情况看,是由于无节制的过度的开发。
文化遗产——英文“遗产”源于拉丁语,指父亲留下的财产。
至20世纪下半叶,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内涵:父亲留下的财产——祖先留给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外延:物质财富——有形文化财富,无形文化财富和自然遗产有鉴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对自然及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文化遗产是个大范畴的概念,其中包括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等。
无形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
是相对于有形遗产,既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
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文化遗产的分类: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文化遗产——英文“遗产”源于拉丁语,指父亲留下的财产。
至20世纪下半叶,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内涵:父亲留下的财产——祖先留给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外延:物质财富——有形文化财富,无形文化财富和自然遗产有鉴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对自然及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文化遗产是个大范畴的概念,其中包括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等。
无形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
是相对于有形遗产,既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
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文化遗产的分类: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组织机构:世界遗产委员会2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即世界遗产公约)。
根据该公约,设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和世界遗产基金(World Heritage Fund) 。
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内,建立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政府间委员会,即世界遗产委员会。
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于1976年11月,由21名成员组成,负责《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实施。
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主要决定哪些遗产可以录入《世界遗产名录》,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委员会成员每届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
委员会内由7名成员构成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团每年举行两次会议,研究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工作。
委员会每年在不同的国家举行一次世界遗产大会,主要决定哪些遗产可以录入《世界遗产名录》,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世界遗产委员会还设立了“世界遗产基金”,规定资金来源包括:“缔约国义务捐款和自愿捐款”;“其他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系统其他组织、其他政府间组织、公共或私立机构或个人的捐款、赠款或遗赠”;“基本款项所得利息”;“募捐的资金和为本基金组织的活动所得收入”;“基金条例所认可的其他资金”。
“对基金的捐款不得带有政治条件”,缔约国每两年定期向世界遗产基金纳款等。
由于世界遗产逐年增多,世界遗产事务的日常工作日益繁重,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设置了世界遗产中心(World Heritage Centre),即“公约执行秘书处”,与教科文组织总部同在巴黎。
该中心协助缔约国具体执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建议,执行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决定。
中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方。
1999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委员会成员。
20XX年10月,中国当选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
世界遗产委员会承担6职责第一、监督《公约》实施第二、审议确定由缔约国申报要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并提交缔约国代表会议通过并公布。
第三、管理世界遗产基金,审定各缔约国提出的财政和技术援助的申请项目。
这笔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缔约国固定缴纳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缴纳会费的1%的款项,和缔约国以及其他机构和个人的资源捐献。
第四、对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自然项目的保护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测,以促进其保护与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第五、决定将名录中的濒危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名单。
第六、与缔约国共同监督、保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单。
国际组织对小型有形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与举措:1、对地下文物实施整体保护原则2、对地下文物实施就地保护3、建立完善的请示、汇报制度4、编制手册方便国际交流5、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教育作用6、加强考古作业中的国际合作7、加强国际交流中的安全意识8、坚决抵制国际交流中的走私行为大型有形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与举措一加强对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二就地保护原则三传统建筑保护应纳入城市规划四最少干预性原则五建立专业咨询机构的必要性六建立工程动工前的先行审核制度七并非绝对排斥古城区兴建新建项目八强调历史街区的活用及可持续发展国际组织对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既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
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20XX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公约》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的含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
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简介198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由8章33条组成,20XX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文物保护法》增至8章80条,包括:总则、不可移动文物、考古发掘、馆藏文物、民间收藏文物、文物出入境、法律责任、附则8章。
新版《文物法》规定文物类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内容:(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关于文物的等级划分: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可移动型文化遗产)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的借鉴作用:1.先进的保护理念:许多国际公约的制定都是以意大利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为依据的,如《威尼斯宪章》中提出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真实性与原生性原则、最低干预原则、可识别原则、可逆原则、与环境相协调原则等等。
均来自19世纪末的意大利学派。
意大利学派的主要观点:1)强调文物建筑具有多方面价值,要求对他们所携带的全部历史信息进行全面保护;2)要求尊重文物建筑在存在过程中所获得的所有历史信息(包括变动和增添的内容),并使这部历史清晰可读;3)强调调查研究,以确凿的考古证据为基础,反对修缮过程中的主观臆测;4)只对文物古迹进行确有必要的加固与修缮,修缮的目的只是保护,并使后加内容在材料和特点上与原迹有所区别,避免任何形式的伪造;5)强调对文物建筑原有周边环境的保护。
2.科学而有效地管理体制意大利人对文化遗产的科学管理,来源于体制的创新,如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委员会,确保法律上、专业上、管理上的制度与有效3.充裕的资金投入和良性的市场运作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单一的政府行为,而是一项全民事业。
而文化遗产也不是一样“死”文物,而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
是意大利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各方对文化遗产的投入颇丰,仅政府用于此方面的经费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
此外,还有文物彩票和私人、企业的各类基金等。
市场运作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4.完善的文物保护教育体制与培训体系在意大利,文物修复已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文化产业,相关的教育体制与培训体系也相当完善,拥有一个包括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艺术史学家、规划师、建筑师、美术师、物理学家、化学家、工程师在内的多学科、多层次的高素质队伍。
此外,每年还有数以千计的国外学者和相关人员来意大利访问、交流和学习。
5.严格的法律制度注重相关法律的制定与执行,从根本上杜绝了利用法律漏洞侵吞国家遗产的行为。
6.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化倾向意大利不仅输出了大量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方法,而且也虚心借鉴和吸收国际上的经验、教训,如有关无形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等等,目前仍进一步加大力度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联系和共享成果。
物质类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
非物质类遗产:语言、宗教、风俗戏剧、神话、节庆音乐、礼仪、手工舞蹈、习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