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

百科名片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概念

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新公共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七大要点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

新公共管理理论概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府改革,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重塑政府运动”、“企业型政府”、“政府新模式”、“市场化政府”、“代理政府”、“国家市场化”、“国家中空化”等,只是对这场改革的不同称谓。人们普遍认为,区别于传统公共行政典范的、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正在出现。赫克谢尔(C.Heckscher)指出,政府改革打破了单向的等级指挥关系,建立了互动交流和导向管理,并开始向“后官僚组织”变迁[1]。而巴扎雷(Michael Barzelay)说,摒弃官僚制的时代已经到来,公共管理由重视“效率”转而重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由自上而下的控制转向争取成员的认同和争取对组织使命和工作绩效的认同[2]。“重塑政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奥斯本和盖布勒总结美国改革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的经验,宣扬政府管理的新范式[3]。胡德(Christopher Hood)把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所体现出来的政府管理新模式称作新公共管理典范[4]。“新公共管理”实践催生出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论新范式。这就是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上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它们运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指导国家的经济活动,试图依靠政府的作用来弥补市场的不足。然而过了多年,“福利国家”制度并未取得如愿的经济增长和社会满意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经济滞胀、政府扩大支出产生高税收、政府公共服务无效率,造成社会普遍不满,最终导致意识形态变革。人们开始从政治上批判“福利国家”的政策基础,主张以自由市场、个人责任、个人主义来重塑国家和社会。在意识形态上崛起的“新右派”思想,主要来源于自由经济思想、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经济学。它强调自由市场的价值,批评政府干预的弊端,主张用市场过程取代政治或政府过程来配置社会资源并且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它认为国家和政府作为非市场力量,会扭曲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高税收将资源从“创造财富”的私营部门转移到“消费财富”的公共部门,妨碍经济增长和削减社会福利。只有让市场进行资源的最佳配置,

让消费者和生产者决定福利的供给和需求,才能促进社会和经济的繁荣。于是,市场化成为政府改革的必然选择。公共企业的私营化、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公共部门之间的竞争、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竞争,广泛进入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策略。市场化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在为政府减负,同时也意味着政府放权。在现代国家,政府扮演着双重角色,即“社会福利的提供者”与“经济稳定和增长的主舵手”。政府在社会保障、社会公平、教育平等、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依然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仍然支配着巨大的社会资源。社会要求政府“花费更少、做得更好”,更有效地使用公共财政资源。对此,政府必须积极从内部管理上挖潜,寻找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私营企业优良的管理绩效和先进的管理方法,自然地成为政府进行管理创新的改革选择。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鼓吹市场化和效法私营企业管理,最终导致新公共管理典范的诞生而不同于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在这场改革运动中,英国是先行者。1980年,撒切尔政府推行以缩小政府规模和进行“财政管理创新”为中心的改革,其后的梅杰政府(“公民宪章运动”)、布莱尔政府(“第三条道路”)继续推进政府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化作用;新西兰则在1988年开始以“政府部门法案”为蓝本的改革;加拿大在1989年成立“管理发展中心”,并于次年发表题为“加拿大公共服务2000”的政府改革指导性纲领;美国于1993年成立“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用来指导政府改革,后于1998年更名为“重塑政府国家伙伴委员会”(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Reinventing Government)。这些改革的重要特征就是,发挥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作用,积极借鉴私营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新公共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理论基础与以往的行政理论有很大的区别。如果

点的话,新公共管理则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首先,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从“理性人”(人的理性都是为自己的利益,

—效益分析中获得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等。其次,新公共管理又

公共部门所借用。如私营部门的组织形式能灵活地适应环境,而不是韦伯所说的僵化的科层制;对产出和结果的高度重视,而不是只管投入,不重产出;人事管理上实现灵活的合同雇

它们完全可以运用到公有部门的管理中。在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与新管理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不同方向的新公共管理的理论。

“小政府理论”。在“政府失灵论”蔓延的背景下,这两位学者指出,政府应缩小管辖的空间范围,其活动内容只是提供那些市场做不了也做不好的服务,即提供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当然,政府的“小”只是空间范围上的小,并不意味着政府能力以及竞争力的弱小。

“流程再造”

和超越。其理论内容主要有:

1、对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以提高效率,效能和质量。

2、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顾客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根

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

从而实现组织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三、另有学者——

民的参与度,因为这样的绩效评估结果和绩效信息将会对政府政策和项目管理有更大的意义。

四、四霍哲还研究了另一个重要的理论——

套在以顾客为中心,持续改进,强调授权和协作基础上的全面质量管理。其目的在于通过引入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消除由于官僚制、利益集团以及专业化的结构所带来的回应性障碍,建立更具回应性以及以顾客为中心的公共机构。

“重塑政府”理论,他们在《改革政府》中将“新公共管理”看做单一的模式概念,并指出“新公共管理”模式包含以下十大基本原则或基本内容: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

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提供服务中去

4、有使命的政府:改变按章办事的组织

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

6

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政府中来,使政府这类公共组织能像私人企业一样,提高效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即强调服务提供者应对他们的顾客负责,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断进行革新,寻求减少成本和增进质量的方法,聆听顾客的呼声,授权顾客作出选择,把资源放在顾客手里让他们挑选。

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

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 篇一:新公共管理含义 新公共管理含义:新公共管理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一、弗里德曼和的“小政府理论”。二、和钱皮则发展出“”理论。三霍哲把作为切入点,提出把绩效评估作为改进绩效的一种。四、霍哲还研究了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于回应性的政府。五、和盖布勒的“重塑政府”理论。因此,应用企业家精神去改造政府,并且能够把的一些成功方法移植到政府中来,使政府这类能像私人企业一样,提高效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即强调服务提供者应对他们的顾客负责,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断进行革新,寻求减少和增进质量的方法,聆听,授权顾客作出选择,把资源放在顾客手里让他们挑选。 基本内容 1、以为导向,奉行顾客至上的全新价值理念。 2、,政府职能由“划桨”转为“掌舵”。

3、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4、重视效率追求。 5、改造公务员制度。 6、创建有事业心和有预见的政府。 “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构成了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范式的严峻挑战,它改变了传统行政学的研究范围、主题、方法、学科结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日益成为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主流。“新公共管理”有其新颖、合理之处,它反映了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体现了管理研究的新成就。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相比,“新公共管理”范式具有一系列创新,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新公共管理”为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奠定了更广泛、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新公共管理”开阔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视野, 具有一系列主题创新;第三,“新公共管理”建立起一个更加全面、综合的知识框架;第四,“新公共管理”提供了一种当代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新实践模式。新公共管理可能代表着走向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模式的方向,是政府变迁中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篇二:新公共管理一 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 一、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 百科名片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80年代以来兴盛、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概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府改革,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重塑政府运动”、“企业型政府”、“政府新模式”、“市场化政府”、“代理政府”、“国家市场化”、“国家中空化”等,只是对这场改革的不同称谓。人们普遍认为,区别于传统公共行政典范的、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正在出现。赫克谢尔(C.Heckscher)指出,政府改革打破了单向的等级指挥关系,建立了互动交流和导向管理,并开始向“后官僚组织”变迁[1]。而巴扎雷(Michael Barzelay)说,摒弃官僚制的时代已经到来,公共管理由重视“效率”转而重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由自上而下的控制转向争取成员的认同和争取对组织使命和工作绩效的认同[2]。“重塑政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奥斯本和盖布勒总结美国改革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的经验,宣扬政府管理的新范式[3]。胡德(Christopher Hood)把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所体现出来的政府管理新模式称作新公共管理典范[4]。“新公共管理”实践催生出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论新范式。这就是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上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它们运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指导国家的经济活动,试图依靠政府的作用来弥补市场的不足。然而过了多年,“福利国家”制度并未取得如愿的经济增长和社会满意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经济滞胀、政府扩大支出产生高税收、政府公共服务无效率,造成社会普遍不满,最终导致意识形态变革。人们开始从政治上批判“福利国家”的政策基础,主张以自由市场、个人责任、个人主义来重塑国家和社会。在意识形态上崛起的“新右派”思想,主要来源于自由经济思想、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经济学。它强调自由市场的价值,批评政府干预的弊端,主张用市场过程取代政治或政府过程来配置社会资源并且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它认为国家和政府作为非市场力量,会扭曲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高税收将资源从“创造财富”的私营部门转移到“消费财富”的公共部门,妨碍经济增长和削减社会福利。只有让市场进行资源的最佳配置,

(完整版)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当代国外行政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影响很大。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个非常松散的概念,它既指一种试图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管理理论,又指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新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是公共行政学理论界与实践界围绕如何复活旧的官僚体制进行旷日持久争论的过程,许多学者对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尽管新公共管理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化的理论体系。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遭到了不少的批评,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公共行政发展的总趋势。 新公共管理是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和政府的信任赤字、绩效赤字而开始的大规模的政府改革。即政府管理的运作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官僚的、层级节制的、缺乏弹性的行政,转向市场导向的、因应变化的、深具弹性的公共管理。法汉姆及霍顿提出了新公共管理的特征,具体如下: (1)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指在设定政策目标及阐明政策议题时特别强调战略管理所扮演的角色及作用。 (2)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其目的在于使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并且必须对服务的传输建立起一个赋予责任的行政单位。 (3)改变组织结构。使官僚体制更为扁平化,授权给管理人员,以利绩效目标的实现。 (4)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发展绩效指标,使组织的成就能够被加以比较和测量,并据此进一步提供信息来作为未来决策的参考。 (5)改变现行的政策。使公共组织能在被传统公共服务价值所支配的文化中,转换成为“新公共服务模式”,强调与市场及企业价值相适合的文化。 (6)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其目的在于淡化集体主义的色彩而采取个人主义的途径,包括寻求动员员工的支持和承诺来持续地进行结构与组织的变革等。 (7)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的公共组织,并发展一种将大众视为顾客、消费者及市民的“公共服务导向”。公共服务不再由专业的供给者来支配,而是以回应人民真正的需求来提供公共服务。 (8)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奥斯本和盖布勒的“重塑政府”理论,他们在《改革政府》中将“新公共管理”看做单一的模式概念,并指出“新公共管理”模式包含以下十大基本原则或基本内容: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 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提供服务中去 4、有使命的政府:改变按章办事的组织 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 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需要 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

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 篇一: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 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 1、以顾客为导向,奉行顾客至上的全新价值理念。新公共管理完全改变了传统模式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政府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官僚机构,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提供者,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务行政”。公民是享受公共服务的“顾客”,政府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尊崇顾客主权,坚持服务取向。新公共管理关注政府项目实施的有效性,表现出一种目标导向的趋势,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从属和服务于“顾客”的满意度这一中心。政府以提供全面优质的公共产品、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为其第一要务。在新公共管理看来,政府是负责任的“企业家”,而公民是其尊贵的“顾客”。这是公共管理理念向市场法则的现实复归。作为“企业家”的政府并非以赢利为目的,而是要把经济资源从生产效率较低的地方转移到效率较高的地方,“由顾客驱动的政府是能够提供多样化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的政府”。对公共服务的评价,应以顾客的参与为主体,注重换位思考,通过顾客介入,保证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符合顾客的偏好,并能产出高效的公共服务。 2、治道变革,政府职能由“划桨”转为“掌舵”。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公共行政中应该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

执行政策,政府应该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用《改革政府》的作者戴维·奥斯本等人的话说,就是政府的角色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他们认为传统政府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忙于划桨而忘了掌舵,做了许多做不了、做不好、舍本求末的事情。正如彼得·德鲁克在其名著《不连续的时代》中所写道的:“任何想要把治理和实干大规模地联系在一起的做法只会严重削弱决策的能力。任何想要决策机构去亲自实干的做法也意味着干蠢事。”至于掌舵的主要途径,新公共管理认为要通过重新塑造市场,不停地向私人部门施加各种可行和有利的影响让其“划桨”的方式来进行。 3、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传统公共行政力图建立等级森严的强势政府,强调扩张政府的行政干预。新公共管理则主张政府管理应广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测试,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成本的节省。以竞争求生存,以竞争求质量,以竞争求效率。竞争性环境能够迫使垄断部门对顾客的需要变化作出迅速反应。相对于动用政府本身的公务员来说,合同外包是允许政府实验各项政策的全新供给体系,通过市场测验可以判断出新政策的合意性。“风险规避,尤其是政治风险的回避,是公共行政人员推行民营化的主要动机”。 4、重视效率追求。追求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出发点和落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 1、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研究政府效率问题。着眼于从制度改革 入手改善政府行政的困境,减少政府扮演的角色,缩小政府的功能。它主张政府必须改变包办一切的“全能”角色,集中力量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其职责主要是,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完善,调节宏观经济;消除外部效应;收入或财产的再分配; 维护市场秩序。 2、公共管理理论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探讨,在20世纪90年代 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其应用研究的代表作是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重塑政府》一书。在这本书中,提出了10条政府改革思路,代表了新公共管理运动主要的实践主张。 第一,从划桨到掌舵。 政府的作用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是治理而不是实干,也就是说,征服的职责是通过制定政策指引方向和提出任务,而不是亲自去组织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政府的工作方式应当是确定一个明确的全面战略,然后穿针引线,确定购买划桨者,与之建立合同关系,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使许多不同“船工”来执行战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还可以将部分操舵资格委托给有能力的社会机构,让他们充当相应的指导责任。 第二,从服务到授权。 政府将社会服务和管理的权限以某种民主的方式下放给社区或志愿者组织,引导他们自我服务或自我管理。

第三,从垄断到竞争。 政府包办一切公共管理和服务就是垄断,垄断的结果会降低公共服务的质量。应当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内部(包括政府举办的事业部门),展开对公对公、公对私的竞争,打破两类部门的界限,开放大部分经营领域,使两类组织都可以进入。政府的责任是建设良好的竞争环境,鼓励竞争,促进公平竞争和遏制腐败。 第四,从规章到使命。 刻板的规章容易使人们不敢面对正在发生的变化,刻板机械,贻误时机,浪费有效的资源。要塑造有使命感的政府,就要根据需要制定最低程度的制度,消除那些过多、过时的规章制度、沿袭下来的陈年陋习和那些成为历史的计划。要塑造有使命感的政府应该建立有利于激发使命感的预算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允许组织根据任务需要独立计划和决定支出项目,让他们有更大的预算支配权。还要改变只是着眼于控制和照章办事的人事制度,建立起科学进行工作分类、依照工作绩效支付报酬和提升职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 第五,从投入到效果。 改变把工作重点放在投入上的陋习,把投入和效果联系起来,看不到成功就不能进行奖励。 第六,从官僚到顾客。 将公共服务的评价权和指导权由政府官员手中转移到公众手中,由公众作为顾客,自己掌握资源的选择权,确定路线和目的地。政府及其主管的事业单位由于受到自身利益和组织目标的束缚,又没有像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借鉴意义_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修改版]

摘要:本文在概述新新公共管理思想基本内容,并归纳出其主要观点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行政 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论述了中国行政管理改革借鉴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必要性。笔者针对中国中国 行政管理改革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应该借鉴的地方,突出了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西方新公共管理思想的特点。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借鉴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 与传统的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和以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基础的官僚制的行政管理 理论不同,新公共管理思想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利用 集权、监督以及加强责任制的方法来改善行政绩效,而是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化的管理方法来提高 管理效率,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 善行政绩效。严格说来,新公共管理尚未形成一种单一的理论,而只是一种理论思潮,所以我们在此将其 称为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理论”。根据西方行政学者p.格里尔、d.奥斯本和t.盖布勒等人的论述,新 公共管理主要有如下思想: 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应该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 2.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 3.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将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权限通过参与或民主的方式下放给社会的基本单元,让他们自我服务和管理。 4.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如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强调成本-效率分析、全面 质量管理,强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 5.政府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管理应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通过这种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公共管理中来,从而提高服务供给 的质量和效率。 6.政府应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应能够主动、灵活、低成本地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利益需求作出富有成效的反应。 7.政府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新公共管理主张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绩效目标对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 8.公务员不必保持中立。新公共管理主张对部分高级公务员实行政治任命,让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持他们的政治敏感性。 二、中国行政管理改革借鉴新公共管理的必要性 新公共管理思想是西方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的产物,体现了西方公共行政发 展的趋势和方向。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在西方国家的普遍展开,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西方国家的公共 管理水平,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满足了更多的公共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西方国家在国 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中国市场经济建设虽起步 时间不长,却已获得了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举世公认的成就。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 趋势,如何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政府如何运用市场的方法来管理 公共事务,提高公共行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行政管理的现代化,这是摆在国人面前的现实而又 紧迫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显然可以为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普遍开始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最新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精品

新公共的基本内涵 关于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20世纪90年代初,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中产生了这种新的公共管理模式。这种新的模式有几种不同的称谓,包括“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以市场为本的公共行政”、“后官僚典范”或“企业型政府”。虽然名称不同,但其在本质上是描述相同的现象。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中、西方的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英国学者胡德的观点 胡德在担任伦敦院院长的中将新公共管理的特征和内涵描述为如下七个方面:(1)向职业化管理的转变。也就是说,在公共领域,注重让专业管理人员实际操作,让管理人员来管理。(2)标准与绩效测量。应该注重明确的业绩评估标准和测量方法,这就需要明确目标,设置业绩目标。(3)产出控制。更加注重对结果的控制,资源被利用到可以进行业绩评估的领域,因而需要强调结果而不是过程。(4)单位的分散。将公共领域的单位分割得更小,也就是将大的单位按公司型的产品单元划分,各自为财政拨款单元,单元之间相互处于一壁之隔的不远不近的关系。(5)竞争。引导公共管理领域朝更强烈的竞争方向变化。(6)私人管理部门的风格。强调在实践中使用私营企业的风格和方法,使用更加灵活的用人方式和奖赏方法。(7)纪律与节约。强调在资源使用方面更强的原则性和节约性。 2、美国学者奥斯本和盖布勒提出的十大原则 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于1992年发表了《改革政府一一企业精神如何改革著公营部门》一书,将20世纪60年代后期关于公共行政的典范革命推向了高潮。在这本书中,他们描述的“重塑政府”的十大原则:(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服务中;(4)卓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的需要;(7)有事业心的政府:14有收益而不是浪费;(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3、世界经济与合作开发组织的观点 世界经济与合作开发组织将新公共管理归纳为八个方面:(1)转移权威;(2)保证绩效、控制和责任制;(3)发展竞争选择;(4)提供灵活性;(5)改善管理;(6)优化信息技术;(7)改善管制质量;(8)加强中央指导职能。 4、澳大利亚学者欧文·休斯的观点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理论基石是公共选择理论。他不是一个独立的理论,而是许多理论的集合,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他是布莱克斯堡弗吉尼亚大学公共选择中心的教授,从1955年开始研究政治决策问题,20世纪60年代明确提出了公共选择的理论,与他人建立和公共选择协会,推动这一理论的发展与传播。布坎南在1972年出版了《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学在政治方面的应用》,比较完整的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有三个: 个人主义、经济理性、政治交易. 第一,个人主义,是指该理论应从个体的角度去寻找人的社会行为原因,个体行为的集合构成了集体行为。 第二,经济理性认为人的本性是理性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一般人所有的这种特性,政府官员在公务行为中也表现出来。 第三,政治交易是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是在解决利益冲突时的谈判和妥协的过程,具有交易的性质。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主题是选民行为、政治官僚,以及政府官员们的行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失败。 政府失败:指政府不能很好的满足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要,提供公共

物品时存在巨大浪费. 政府失败的原因: 第一,由于政治家迎合短见,只代表少数人利益, 第二,信息不完全等原因造成的决策失误; 第三,由于对公共事务的垄断而缺乏竞争压力,以及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而导致的政府机构工作效率低下。 第四,政府官僚机构存在自我权力扩张的冲动,试图成为无所不为的政府,造成代替市场干预经济; 第五,政府权力寻租导致腐败. 基于这些弊端,公共选择理论主张改变政府职能,还权于市场,将对经济和大部分社会事务的管理建立在公共选择的基础之上。公共选择是一种社会机制,它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物品间的分配,八个人的选择转化为集体的选择.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 引言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简称NPM)是一种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公共管理理论。它提出了一种转变传统政府管理方式的方法,强调效能、市场化和服务导向。本文将介绍新公共管理的起源、核心原则和实践经验。 起源 新公共管理起源于对传统官僚体制的批评。传统官僚体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效率低下、决策缓慢和刚性等。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进行公共管理改革,试图引入市场机制和管理原理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能。 核心原则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原则包括市场化、绩效导向和公众参与。 市场化 新公共管理主张引入市场机制,以增加公共部门的效率和灵活性。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例如招标制度和私有化,公共部门可以更好地管理资源,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绩效导向 新公共管理强调绩效导向,即将绩效作为评估和激励机制的核心。通过引入绩效评估和奖励制度,公共部门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公众参与 新公共管理认为,公众应该参与到公共决策和管理中。公众参与可以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合法性,并提高公共部门对公众需求的响应能力。 实践经验 新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管理创新 新公共管理强调管理创新,通过引入新的管理思维和方法,提高公共部门的效能。例如,引入项目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工具,可以帮助公共部门更好地管理项目和资源。

强调透明度和问责制 新公共管理倡导透明度和问责制的原则。公共部门应该向公众公开信息,并接 受外部监督和评估。透明度和问责制可以增加政府的合法性,并避免腐败和滥权的问题。 注重效能和成果 新公共管理强调效能和成果导向。公共部门应该注重实际效果,以满足公众的 需求和期望。通过设置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并进行绩效评估,可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 加强公共部门能力建设 新公共管理认为,公共部门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公共部门应该加强员工培训和发展,培养专业化和创新精神,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结论 新公共管理在公共管理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管理理论,试图改革传统的官僚体制,提高公共部门的效能和透明度。然而,新公共管理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如过度市场化、缺乏公众参与和忽视社会公正等。因此,在实践应用中需要权衡各种因素,灵活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实现公共部门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观点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观点 一、市场导向 新公共管理强调市场的重要性,认为市场机制可以更好地配置资源、激励效率和提供优质服务。它主张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标、合同管理等方式,引入市场竞争的机制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绩效。同时,新公共管理也提倡引入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如绩效工资、奖励制度等,以激发公共部门的工作动力和创新能力。 二、公众参与 新公共管理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认为公众应该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以保证公共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它提倡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如公众听证、问卷调查等,让公众能够直接参与到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增加公众对公共事务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三、结果导向 新公共管理强调结果导向,认为公共部门的绩效应该以实际结果为评价标准,而不仅仅关注过程和程序。它主张建立绩效评估体系,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指标,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进行监测和评价,以激励公共部门为实现绩效目标而努力。 四、分权和授权 新公共管理主张分权和授权,认为权力应该下放到更低一级的组织单位,以提高公共部门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它主张建立以结果为

导向的责任制,将决策权和管理权下放到更接近实际工作的一线人员手中,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变化。 五、创新和学习 新公共管理强调创新和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公共部门应该不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它主张建立学习型组织,鼓励公共部门通过学习和知识共享来提高组织的能力和绩效。同时,新公共管理也强调创新的重要性,鼓励公共部门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六、网络治理 新公共管理主张建立网络化的治理模式,通过建立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它主张建立多层次、多部门的合作机制,促进公共部门与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以解决复杂的公共问题。 总结起来,新公共管理的主要观点包括市场导向、公众参与、结果导向、分权和授权、创新和学习、网络治理等。这些观点强调了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公众参与的重要性、结果导向的重要性以及组织创新和学习的重要性,为公共部门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公众参与、强化绩效导向、分权授权、鼓励创新学习和推行网络治理,新公共管理为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绩效,实现公共部门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 全球化已经赋予政治生活的传统问题——即谁统治,怎样统治,为了谁,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以新的意义。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的管理理念、方式和手段也发生相应改变,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从治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运动中获得灵感。 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治理力图在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图式之外,寻求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合作,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多元治理。简言之,治理是对传统政府统治和管理机制的超越,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社会合作过程。 治理理论具有两方面的涵义:政治意义上的“治理”指的是集体行动的制度安排,通过此制度安排重新分配资源,建构公共责任;管理意义上的“治理”指的是政府组织有效、高效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新公共管理是“治理”的管理维度上的体现,其核心是强调政府组织的管理技术、效率和能力。治理理论在很多方面契合了新公共管理的要求,甚至被认为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深化。对治理理论的此种理解和认识是其公共行政维度的体现,也表明了政治学的管理主义走向。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治理和新公共管理的最大不同,在其政治学意义上,是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思考与阐释,是人类集体行动机制和方式的改变。因而,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便是对新的人类集体行动的政府组织和管理理念、方式和工具的追求。 一、新公共管理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批判

20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的新公共管理运动(NPM),通过将市场机制和管理主义引入公共行政,引发了公共管理模式的革命性改变。传统的公共行政实践模式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政府组织及其结构应根据韦伯的官僚制(科层制)原则建立起来,严格遵守这一原则是政府运行的最佳方式;二是公共物品及服务应由政府机构(官僚机构)来提供,即政府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三是政治(政策制定)与行政(政策执行)分开,并且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这有利于责任制的落实;四是行政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形式,必须由终身受雇的职业化的官僚来担任。 随着西方世界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的转变,传统公共行政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受到了严峻挑战,并在实践中逐渐失效或被认为过时。首先,作为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基石的官僚体制(科层制)已被证明是一种过时、僵化和无效率的政府体制模式,123如奥斯本在《改革政府》一书中所说:工业时代发展起来的官僚体制,专注于各种规章制度及其层叠的指挥系统……变得机构臃肿、浪费严重、效率低下;它在变化迅速、信息丰富、知识密集的20世纪90年代已经不能有效地运转了。[]其次,政府机构作为公共物品及服务的唯一提供者的垄断地位已经动摇,各种私人公司、独立机构和社会团体参与公共物品及服务的提供,不同的政府机构也为提供相同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而展开竞争。最后,政治与行政的分开在实践中是难以做到和不现实的。而且,传统的人事行政模式也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公共管理运动正是为了克服这些弊端而出现的,旨在为传统的官僚制注入类似于市场机制的因素,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新公共管理运动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影响很

新公共管理理论

论文摘要: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旨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全面、客观的梳理。 论文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及现实背景;理论内涵;理论反思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 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在当代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中越来越显现出其主导范式的地位。本文将就新公共管理提出的理论及现实背景、理论观点及内涵、以及该理论的反思进行系统的梳理及评述,以期对该理论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和把握。 1 新公共管理提出的理论及现实背景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的产生是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理论危机以及现实实践过程中的挑战双重合力所导致的结果。 传统的公共行政是建立在由伍德罗?威尔逊提出并由古德诺系统化的“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以及由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理论之上的。两大理论作为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其提出具有跨时代之意义,以此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较之以前的管理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自其产生以来,已逐步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公共行政的基本模式。但由于其本身存在的内在理论缺陷,在其形成后不久就遭到了包括政治学行为主义和人际关系学派的激烈批判。 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理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二分理论在实践中的不可行。行政学者罗伯特?达尔和沃尔多都曾指出,威尔逊提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传统行政模式的不切实际之处就在于,政治与行政必然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不含任何价值判断的公共行政只是一个神话而已。此外,面对于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学者们也认为,由于官僚制的理性形式、不透明性、组织僵化以及等级制的特点,使得它不可避免地会与民主制发生冲突。同时,以这种程式化、固定化的方式应对丰富而不规则世界,必然导致了各种现实的冲突与压力。 而在这一理论基础本身存在缺陷而招致批评的同时,经济和社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及特点,这对传统公共新政构成了新的挑战。 首先,经济理论新变革的出现。二战后的西方各国政府遭遇了严重的“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认为,解决公共管理的危机之道便是减少政府的职能,尽量交由更有效率的市场来调控货品和服务的供应,以达到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由此,他们认为市场可以取代政治或行政成为管治社会的主导机制,只有将“经济效率”奉为最高标准,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才能使众多自利的个体走到一起,增加社会福祉。 其次,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使政府绩效与政府合法性的单一纵向参考的时代已经结束,而使全球性的“政府效能”横向竞争的时代成为现实,不同社会下的公众像选择职业与工作单位那样选择政府的时代已悄然来临。为迎接这一挑战,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进行结构性调整与重塑,无疑将成为各国政府明智的选择。 总之,随着理论的发展和现实社会的变迁,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已经在理论和实践的质疑声中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在这样的理论和现实背景下,以经济学和私营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引人注目地登上了公共管理的历史舞台,并引发了公共管理领域一场新的革命。 2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及主要内容 新公共管理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由英美两国开始以来,便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与以往传统的公共行政框架内进行的变革不同,新公共管理不是对现存行政管理体制和方式进行某种程度的局部调整,或仅仅是为了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减少行政费用开支,更重要的是,它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的一种全面清算和否定。以下我们将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主张]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模式

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模式 本文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出发,针对中国的现实国情, 探索了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模式。 行政体制;公共管理;管理模式 作为一种正在成长着的公共管理新理论范式以及实践模式, 新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门改革的必然产物。新公共管理倡导以顾客、结果和竞争为导向的行政理念,对传统的公共行政体制和方式进 行了深刻地扬弃。新公共管理有其新颖、合理之处,它反映了当 代西方公共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公共部门管理研究的新 成就。如何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模式,值 得探讨。 一、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内涵 新公共管理运动起源于英国、美国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并 逐步扩展到包括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 在当代,新公共管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其作用和影响日 益突出。新公共管理是个非常松散的概念,它既指一种试图取代 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管理理论,又指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还指 在当代公共行政领域持续进行的改革运动。其主要包括八个方面 的内容:让管理者进行管理;衡量业绩;产出控制;顾客至上;公共服 务机构的分散化和小型化;引入竞争机制;采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方式;改变管理者与政治家、公众的关系。这八个要点既是当代西方 政府改革的基本取向,又是新公共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公共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新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定位。公共性作为新公共

管理的一种基础性内涵,决定了新公共管理的客体或对象是公共 事务,即国家公共事务、政府公共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公共利益必然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公共事务 的具体内容也必然满足统治阶级的根本需要;新公共管理模式力 图将政府市场化,冒着让社会步入危险的风险让市场扮演一个重 要角色,但也产生了如何与公共职能有机结合的问题。一味注重 实效的新公共管理模式由于过分强调对绩效、效率的追求,反而 易导致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应用于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构想 一加强政府的治理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政府的 管理职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在经济转轨时期,各级 政府普遍面临一方面政府要放权于企业、放权于市场、放权于社会,另一方面政府还要承担起培育市场主体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任务。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社会自 主化管理,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都要政府的支持和扶植。 现阶段我们仍然存在政府直接参与市场活动、政府管理经济的方 式不够规范,对国有企业的直接干预仍然很多、有效的国有资产 管理体制仍未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未能很好发挥的问题。有鉴于此,当前政府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进一步调整组织结构,加强和统一宏观调控部门,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流通管理体 制和金融监管体制,强化市场监管力度的改革上。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进一步重新构建政府新的职能体系,明晰政府与市场各

第十三章新公共管理理论

授课章节:第十三章新公共管理理论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多媒体教学 教材与参考书目: 1、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奥斯本和盖布勒:《改革政府——用企业精神重塑政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3、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摈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和掌握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基本原则、主要观点,认识企业家政府理论的精神实质,运用企业家政府理论指导我国行政改革,提高行政效率。 教学重点,难点: 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基本原则、主要观点 企业家政府理论的背景、实质以及十大原则 后官僚制范式的基本共识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的背景、理论基础、核心原则? 2、试述企业家政府理论 基本教学内容: 第十三章新公共管理理论 管理主义(managerialism)——1993年,克里斯托夫/波利特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1991年,胡德 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market-based Public administration)——1992年,罗

森布洛姆 企业型政府(entrepreneurial government)——1992年,奥斯本 新右派(New Right)(Gray,1993) 新治理(New Governance) 后官僚制范式(post-bureaucracy paradigm)——1992年,布泽雷 主要内容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二)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定义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1、企业家政府理论 2、后官僚制范式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 三、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评述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英国公共行政学家胡德 美国积极的政府改革家奥斯本 美国行政学者巴泽雷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背景:社会实践(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财政危机、管理危机、信任危机——政府再造运动——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受到挑战: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官僚制理论基础:新制度经济学与企业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与管理主义) 经济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理论)——使用新的行政原则:竞争原则、使用者选择、透明原则、激励机制等。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社会个体都是理

浅谈新公共管理理论

浅谈新公共管理理论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管理职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指明方向 8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比较兴盛,被人们称为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新公共管理的起源是追求行政现代化的改革实践中的“管理主义”对韦伯官僚制理论的持续争论。在这场争论中,管理至上占据了优势,“它从管理学的角度批判官僚主义,推崇私营机构的管理技术,认为分权、放松规制、委托等是医治公共管理机制僵化痼疾的组织原则” 。从此,逐渐形成了“新公共管理”流派。 对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中、西方的学者都有自己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有:一是英国学者胡德在担任伦敦经济学院院长的就职演说中将新公共管理的特征和内涵描述为如下七个方面: “(1)向职业化管理的转变。也就是说,在公共领域,注重让专业管理人员实际操作,让管理人员来管理。(2)标准与绩效测量。应该注重明确的业绩评估标准和测量方法,这就需要明确

目标,设置业绩目标。(3)产出控制。更加注重对结果的控制,资源被利用到可以进行业绩评估的领域,因而需要强调结果而不是过程。(4)单位的分散。将公共领域的单位分割得更小,也就是将大的单位按公司型的产品单元划分,各自为财政拨款单元,单元之间相互处于一壁之隔的不远不近的关系。(5)竞争。引导公共管理领域朝更强烈的竞争方向变化。(6)私人管理部门的风格。强调在实践中使用私营企业的风格和方法,使用更加灵活的用人方式和奖赏方法。(7)纪律与节约。强调在资源使用方面更强的原则性和节约性。” 二是美国学者奥斯本和盖布勒提出的十大原则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于1992年发表了《改革政府一一企业精神如何改革著公营部门》一书,将20世纪60年代后期关于公共行政的典范革命推向了高潮。在这本书中,他们描述的“重塑政府”的十大原则:“(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服务中;(4)卓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是浪费;(8)有预见的政府:

新公共管理学理论

2.3研究的相关理论概述 2.3.1新公共管理学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著名的管理学家简·莱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管理学理论,是一个建立在公共管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新的管理理论。他在研究当中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其他有研究途径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公共管理的综合分析框架,更加科学而全面地反映公共管理的本质和现实需求。在这里的一章中他提出了公共管理的对象是理性人的观点,并将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融入公共管理理论当中提出了政府在公共管理当中应该以市场和公民需求为导向,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主张在公共管理当中运用各种企业管理工具,比如说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管理等。新公共管理理论是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根据这一理论政府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责的时候,充分考虑到经济的发展需要,将发展和提高市场经济作为一项重要职责。 2.3.2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理论的一种,也是目前企业管理领域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在进入当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这种挑战会导致企业管理思想变迁,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而这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既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这一理论认为企业在经营管理当中,应该针对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对经营管理当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战略筹划,制定详细的科学的战略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在实现战略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对此得出科学的预判与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可见,战略管理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基于目标制定实现的科学管理模式。最近几年,有关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逐渐深入,认为这一理论不仅适合企业管理,也非常适合企业的公共管理需要。 3.国内渔业发展中的问题及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新公共管理理论概述及对其的评价(期末论文)

新公共管理理论概述及对其的评价 公共管理学院:潘文阁学号:20110301049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时代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传统的以“官僚制”为代表的公共管理理论逐渐暴露出其固有的弊病,政府管理领域的变革已势在必行。构建一个更具民主、弹性、高效、责任的行政管理体系以有效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水平是更好适应时代挑战和成功驾驭变革浪潮的首要 条件。我国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我 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政治、经济力量,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政府的公共管理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病和不足,如何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及运动的影响下解决这些弊病和不足,以推进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型,成为我国政府公共管理者和广大学者的当务之急。因此,如何适应推进政府管理的变革已是摆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面前的突出问题。 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为了应对新时代发展的 挑战和要求,以英国、美国、新西兰等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以新公共管理为标志性旗号的行政改革运动,这股新生的理论思潮和改革运动从西方发源并逐步席卷到整个世界,近年来深刻影响到了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成为它们行政革新的主导性思想之一。 到目前为止,新公共管理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概念,它主张在弹性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商业管理主义的各种理论、技术、方法对公共部门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再造,从更宽泛的意义上来看,它既

指一种试图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政府治理理论,又指一种不同于传统官僚制的新型公共行政模式,还指在当代西方公共行政领域进行的政府改革运动。新公共管理是为应对近年来的外部环境变迁和政府治理危机而生成的,它在继承和发展管理主义传统的同时吸纳了一些新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论,并受到私人部门成功的管理的牵引,在理论上以一系列新的主张和策略表达了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基本理论的 取向,在实际操作上希望通过政府再造活动以构建一个非官僚制或后官僚制政府。新公共管理还主张将政府治理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把私人企业的各种管理方式引入公共部门,大量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最终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为主要特征。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及特征进行概述,并进而对其作出相应的评价,以吸收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精华部分,结合80年代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谋求通过改革以提升政府管理能力的中国行政改革的意义不言而喻。 一、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理论基础 西方国家进行新公共管理改革,主要是对传统公共管理的不满。归纳起来,约有下列背景:质疑大有为政府的理念;不满传统公共管理之政治控制行政的观念;批评官僚体制不符民主的要求与缺乏效率的陈疴。改革的驱动力直接来自官僚制的治理危机,即政府财政危机、公众信任度下降和管理低效等实践因素,同时受理论的指导与推动。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架构主要吸纳了两个基本理论:(私人企业)管理理论和经济学理论。管理理论即指最初来源于企业管理的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