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巧妙处理师生冲突的13个要点

巧妙处理师生冲突的13个要点

巧妙处理师生冲突的13个要点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一个老师的学生观,就是我们如何看待学生。学生是一个个处于人生发展成长期的,有思想、有观念的鲜活个体。他们有着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了解、认识和看法,由于心智的不够成熟和社会阅历的不足,他们对周围人、事、环境的看法和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作为老师,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成长性”的不足或者“幼稚”,甚至是“不可理喻”,把它们看作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现象或者一个部分。只有我们接纳了学生,我们才可能了解学生想法、看法和困惑,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抗争”的状态中走出来,以更加理性、积极和有效的方式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

(1)我们批评学生要留有余地,不能把学生的错误与学生的人品人格混为一谈;不能因为学生犯了几次错误就据此对这个学生下结论、贴标签;不能从人格人品上否定学生,把学生至于绝望境地。否则就免不了出现学生的“拼死抵抗”。

(2)改变对学生的认识和看法。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也难免犯错误,所以老师要尽力善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并努力通过优点的发现去促进学生成长。

(3)允许学生犯错误,不等于纵容学生犯错误、干坏事。允许学生犯错误,是承认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客观存在的,有的甚至是难以避免的,但这样不等于说老师可以等闲视之,任其发展。相反,应通过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能量去认识和改变自己不适当的行为。

(4)老师不一定永远正确。老师首先是一个普通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一个普通人,然后才是一个老师。所以,我们有时也会有些不合适或者错误言行,这是正常的。不因为我们是老师就没有或者不允许别人提及,或者为了面子也要硬撑下去,致使冲突升级。作为老师,要努力减少不合适的言行,但如果出现了,一个知错敢认、知错能改的老师也同样可以成为一个受学生尊敬和欢迎的人。

接纳学生,用肯定、认可和引导代替指责、训斥

与人交往和互动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一个人接受我们、理解我们,我们就会愿意跟他交往和相处,否则就不愿意和他交往相处,甚至会有意地远离或排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观念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希望能被周围的人尤其是师长认可、肯定,加上正值青少年期的学生是情绪与行动极易冲动的时期,指责、训斥或者一些过激的行为可能不仅达不到我们原有的目的,而且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导致冲突。

在发生师生冲突的时候,老师要愿意花时间去聆听学生的真实感受,衷心接纳学生的意见与感受,并进一步乐于帮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而不是,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急于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去做。这样不仅有利于冲突的澄清和处理,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优化。

让学生把话说完

在教育教学中,听话的学生常常讨老师的喜欢,爱“顶嘴”的学生却往往遭到老师的训斥。在出现问题尤其是发生冲突时,这些“经常被批评、训斥”的学生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被剥夺了解释的权利。其实,学生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是为了求得老师对自己的谅解,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老师武断地阻止学生申辩,学生会认为老师不相信自己。

同时,对老师这种蛮横的做法,学生虽不敢言,但内心不服,以后学生即使被误解也不会再申辩了。从表面看,好像学生被征服了,老师的批评有了效果。其实,学生会由此形成一种敌对心理:表面上忍气吞声地对待老师的训斥,实际上把训斥当成耳边风,甚至在内心深处生出了更多的怨恨。而且,一旦种下逆反的种子,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当师生发生冲突时,作为老师一定要努力保持冷静,切不可大发雷霆

在发生师生冲突尤其是突发性事件时,一般老师习惯迅速处理。但此时可能我们和学生都处在生气、压抑、不满等负性情绪之中,此时急于处理问题难免说出过激的话,做出过激的事。此时,面对师生冲突,作为老师首先要保持冷静,切不可跟着感觉走,大发脾气或者一走了之。而是要先试着处理自己内心冒出来的情绪,在短暂的停顿、深呼吸或借着板书的机会让自己内心的情绪得以平静。切忌用过激的言语和行为进一步激化矛盾,当然也不能用体罚的方式解决冲突,而应迅速考虑引起冲突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应对。

在处理与学生的冲突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正在极度恐惧、伤心的时候不要处理。

(2)上课之前的事不要急于处理。

(3)放学之前不要急于处理。

多方携手形成教育的合力,但努力靠自己解决问题

有些老师在遇到学生的顶撞、不服从管理等不当行为时,习惯找领导给学生处分或者喊家长来教训孩子。这种做法有时看来是“有效”的,好像学生“顺服了”,但在学生心里却可能会认为老师无计可施。他反而会有“得胜”的感觉,瞧不起老师,使师生矛盾无法真正解决。所以,作为生活老师,如果可能,还是努力把问题化解在自己那里,而不是直接交由班主任或教育处处理,那样可能表面上解决了问题,省了心,实际上却可能造成师生间的隔阂,或者引起学生的不满,为以后的管理埋下祸根。

当然,对于一些重大矛盾需要学校、领导、家长配合也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在学生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和班主任加强沟通,携手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当然,

这种合力的形成和作用的发挥更多地还是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而不是在发生冲突或者学生出现问题之后。如果是一种后续的教育手段要注意试着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让他意识到大家希望他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而不是联合起来“整治”他。

快刀斩乱麻,但不能一斩了之

有时一些突发的事件或冲突需要立即加以控制和处理,否则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此时,就需要老师“快刀斩乱麻”,先通过提高声音、大声呵斥、强行控制等手段稳住局势。此时控制住了局面,可能学生的一些行为举止也停止了,但事情并没有解决。作为老师,要在双方平静的状态下,与学生深入的沟通和交谈,让学生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该如何解决?老师又为何要采取那种方式?从而在交流和沟通中让问题得以真正的化解。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逆反心理很强,“硬”的批评后,还需“软”的教育。让学生通过老师持续的教育和自身的反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反思所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分寸是否恰当,如不恰当,就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补救。

讲究学生教育的艺术

(1)体面地退一步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也适应于师生矛盾冲突的解决。特定情况下,老师理智地让一步,不但不会损失老师的尊严,反而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因为当我们都处在情绪之中时,是没有办法真正解决问题的,如果都带着情绪去处理还会让冲突升级,让情况变得更糟。

师生矛盾冲突后,应该说没有赢家,损失最大是老师,所以果断地结束冲突是明智之举。也就是说,在冲突进入初始阶段,老师就该果断地结束。不要与学生争一时之高低。冲突时间越长,老师损失越大,即使是胜了,也是惨胜。

(2)适当运用肢体语言

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是直接面对学生的,点头和微笑可用来表示对学生的关切,有时用一些肢体语言,效果会更好。所以,微笑、点头、轻轻拍拍学生的肩膀等都是一种沟通。但要注意的是,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尽可能的不要摸他们的头,尤其是男孩子,随着学生成人感的增强,这个动作会让他们感觉老师还是把他们当作小孩子,内心会出现不舒服的感觉。

(3)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中学时期是自尊心很强的时期,同时因为阅历、心智不够成熟等原因不能正确的对待别人的看法和评价。作为生活老师,我们在管理中要对事不对人,学生出了问题之后具体地告诉学生问题出在哪里了,为什么出了问题,然后努力引导他去解决问题。切忌用讽刺、挖苦等方式去批评、指责学生,或者因为一件事或出了几次问题就给学生下结论、贴标签,什么没出息、没脸没皮等等的话不要说。

(4)要把带有指责意味的“你”改成表述、说明的“我”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想让他明白事情和道理,而不是在指责他。

(5)肯定和认可会让学生更充满干劲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有意无意地要求不同的学生都能达到一个标准,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好的行为要及时、公开的提出来,而批评一般不宜公开。

(6)说有效的而不是应该的

在教育教学中,要说有效的不是应该的。按照要求和常理而言,学生做的一些事情的确是不合适的,但我们教育和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不合适(很多时候学生也已经明白),也不是批评、训斥学生,而是让学生能够改正不适当的行为。所以,我们应当努力说有效的,就是能让学生听进去,触动学生内心并愿意努力去克服和改正。在管理和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多做正性的引导,少做负性的批评。

以正确的老师威信影响学生

老师在处理冲突时,要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公平、公正、合理地处理冲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老师威信没有强迫的意思,也没有强制性的力量。它不只是权力,它是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是学生对老师的报答,是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为了树立其威信,采用“高压”的手段,动辄恐吓、斥责、挖苦或体罚学生,结果适得其反。学生敢怒而不敢言,就会形成反感情绪,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心理危机或者爆发出来产生师生冲突。

加强沟通,增进理解

老师与学生沟通之间,需多花点时间去了解学生,可利用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机会与学生闲聊,询问是否有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老师真心乐意去帮助学生,必会让学生感受到温馨、亲切,自然会想多亲近老师。

沟通是构建和谐、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通过交流,交谈,交心,才能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融合。而沟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师生之间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和交往,进行情感联络及信息交流,才能化解矛盾,增进理解,减少冲突的发生。

良好的关系是一笔财富,更是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在孩子和父母之间是这样,在师生之间也是这样。而良好关系的建立是以彼此了解,并能逐步实现互相理解为基础的。所以,作为教师,平时要注意和学生的沟通。

与家长保持顺畅的沟通

在学生的成长中,教师和家长的责任虽然不同,但在学生管理和教育中的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在管理中我们要在和家长的沟通中形成家校的合力。所以,作为教师要多跟家长进行沟通,互通信息,而不是等到学生出了问题或者出了自己处理不了的问题再去找家长。没有哪个家长喜欢听别人说自己孩子不好,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找家长也会影响我们跟学生的关系和相处。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如实地说明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分析和意见;此外,我们更要说明学生好的变化和和进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状况、变化并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表扬。

用幽默化解问题

学生出现一些不符合要求和规定的行为总是难免的,但不同的处理方式带来的效果却可能有很大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如果我们因为一个学生的问题而多次或长时间纠正或者批评,不但被批评者会有情绪,其他的同学因为受影响而出现情绪,

甚至对老师产生意见。如果我们用点幽默的话,有些问题可能就在无形中被化解了。

某班有个学生在上课时总是下意识地会用手敲击桌面,声音很响,影响了别的同学也影响了老师讲课,尽管被多次批评,但他有时还是会下意识地去敲。一天,在新来的语文老师的课上,他又开始敲了。语文老师听了之后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说:哦,我们的课上还有伴奏,同学们真是多才多艺!不过呢,现在暂时不需要伴奏,等需要的时候我会告诉大家的,好吗?听了老师的话,那个同学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就事论事,不要秋后算账

学生出现问题之后我们批评教育学生是正当的,但要就事论事,说清楚事情和方法就行了,切忌就事论人,因为某件事或几件事就对学生下结论、贴标签。

另外遇到问题要采取适当方式及时处理,不要把学生的问题攒到一起处理,或者把某个学生的问题积累起来“秋后算账”。这样做一是不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延误教育的机会;二是容易导致发火、贴标签等行为。

抓好养成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养成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项教育内容,就是从入校开始就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作息等习惯,当学生逐步适应之后,出现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可能最初的时候会有些费神费力,但当学生习惯养成之后就可以少花费精力了。如果最初不注意引导和养成教育,等学生形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之后,再去改可能就费时费力也效果不佳,甚至还可能会引发师生冲突。

巧妙处理师生冲突的13个要点

巧妙处理师生冲突的13个要点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一个老师的学生观,就是我们如何看待学生。学生是一个个处于人生发展成长期的,有思想、有观念的鲜活个体。他们有着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了解、认识和看法,由于心智的不够成熟和社会阅历的不足,他们对周围人、事、环境的看法和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作为老师,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成长性”的不足或者“幼稚”,甚至是“不可理喻”,把它们看作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现象或者一个部分。只有我们接纳了学生,我们才可能了解学生想法、看法和困惑,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抗争”的状态中走出来,以更加理性、积极和有效的方式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 (1)我们批评学生要留有余地,不能把学生的错误与学生的人品人格混为一谈;不能因为学生犯了几次错误就据此对这个学生下结论、贴标签;不能从人格人品上否定学生,把学生至于绝望境地。否则就免不了出现学生的“拼死抵抗”。

(2)改变对学生的认识和看法。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也难免犯错误,所以老师要尽力善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并努力通过优点的发现去促进学生成长。 (3)允许学生犯错误,不等于纵容学生犯错误、干坏事。允许学生犯错误,是承认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客观存在的,有的甚至是难以避免的,但这样不等于说老师可以等闲视之,任其发展。相反,应通过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能量去认识和改变自己不适当的行为。 (4)老师不一定永远正确。老师首先是一个普通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一个普通人,然后才是一个老师。所以,我们有时也会有些不合适或者错误言行,这是正常的。不因为我们是老师就没有或者不允许别人提及,或者为了面子也要硬撑下去,致使冲突升级。作为老师,要努力减少不合适的言行,但如果出现了,一个知错敢认、知错能改的老师也同样可以成为一个受学生尊敬和欢迎的人。 接纳学生,用肯定、认可和引导代替指责、训斥 与人交往和互动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一个人接受我们、理解我们,我们就会愿意跟他交往和相处,否则就不愿意和他交往相处,甚至会有意地远离或排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观念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希望能被周围的人尤其是师长认可、肯定,加上正值青少年期的学生是情绪与行动极易冲动的时期,指责、训斥或者一些过激的行为可能不仅达不到我们原有的目的,而且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导致冲突。 在发生师生冲突的时候,老师要愿意花时间去聆听学生的真实感受,衷心接纳学生的意见与感受,并进一步乐于帮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而不是,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急于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去做。这样不仅有利于冲突的澄清和处理,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优化。 让学生把话说完 在教育教学中,听话的学生常常讨老师的喜欢,爱“顶嘴”的学生却往往遭到老师的训斥。在出现问题尤其是发生冲突时,这些“经常被批评、训斥”的学生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被剥夺了解释的权利。其实,学生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是为了求得老师对自己的谅解,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老师武断地阻止学生申辩,学生会认为老师不相信自己。

师生冲突解决策略

师生冲突解决策略 以师生冲突解决策略为标题,是一篇很有实际意义的文章。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师生之间的冲突都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冲突,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认识师生冲突的本质 师生之间的冲突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通常是由于双方之间的观点、利益、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师生之间的冲突不仅会影响到双方的关系,还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秩序和稳定。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师生冲突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解决它们。 二、师生冲突的解决策略 1.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 在师生之间发生冲突时,第一步应该是倾听对方的观点,并尽可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倾听对方的观点时,要保持冷静和客观,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免引起更大的矛盾。 2.寻找和谐的解决方案 在了解对方的观点后,我们需要寻找和谐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应该是双方都能接受的,能够满足双方的需求。在制定解决方案时,

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和需要,以及学校的规定和政策等因素。 3.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 在解决师生冲突时,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包括语言、肢体语言等各种方式。在沟通中,我们需要注意语气、表情和态度,不要使用过激的言辞和攻击性的语言,以免引起更大的矛盾。 4.寻求第三方的帮助 如果双方无法自行解决师生冲突,可以寻求第三方的帮助。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学校的辅导员、教务处或者学生会等相关部门。第三方可以对双方进行中立的调解,帮助双方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5.尊重和信任对方 在解决师生冲突时,我们需要尊重和信任对方。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意见,不要轻易地质疑和批评对方。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起对方的信任,让对方相信我们的诚意和决心,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如何避免师生冲突 除了解决师生冲突外,我们还需要探讨如何避免师生冲突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避免师生冲突的方法:

浅谈师生矛盾冲突及处理办法

浅谈师生矛盾冲突及处理办法师生冲突是学校中的常见现象,那么,怎么样才能把它的影响降到最小,甚至从负面影响转化为正面影响呢? 我想应从两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方面做好学生工作 (一)从即时的角度出发,辅导教师可以从几方面入手来帮助这些孩子 1.以倾听来处理学生的情绪 和教师发生矛盾的学生,常常是带了许多自己的情绪,在情绪状态下人容易不理智,产生冲动行为。因此,遇到这样的学生要先处理他的情绪,待其情绪有一定的缓解之后,再做其他处理。 处理情绪的最简单方式就是倾听。不做任何判断,先让学生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完,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完整。注意在倾听中教师不要急于加入自己的看法,也不要做任何评价。 2.对学生的苦恼表示理解 学生和教师的冲突,往往都有自己的苦衷,辅导教师要更多地从共情的角度来了解学生,深入孩子的角色来了解孩子具体的烦恼。这样可以拉近教师和孩子

之间的距离,以便后面问题的进一步解决。 3.帮学生区分自己的苦恼和对教师情绪的关系 当学生的情绪渐渐平复,感到自己的问题有人理解,他们会渐渐变得理智起来。这个时候,辅导教师慢慢帮助他们看待自己和教师之间发生的冲突,分析其中学生由于个人问题冲动的部分及教师自身问题的部分,将两者区分来看待。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对教师的指责,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 4.重新看待教师,更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老师 帮助学生看到教师的心理状况,指出教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缺点,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不合理期待。和学生一起重新评价自己的老师,让学生看到她的优点,也理解她的局限,并为今后和发生过冲突的教师的继续相处做好姿态和心理准备。 (二)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可以对这样的学生进行行为上的训练 1.情绪控制上的训练 和教师容易发生冲突的学生,也往往是情绪自控能力不强,容易冲动的学生,因此在情绪控制方面的训练可以对他们的冲动行为改善有许多帮助 情绪控制小方法 数数法:当情绪激动时,先让自己数10个数,再把

学校师生矛盾处理办法

学校师生矛盾处理办法 一、引言 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师生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矛盾的出现不仅影响 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影响了良好的师生成长环境。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学校师生矛盾就成为了学校管理的重要一环。 二、倾听与沟通 面对师生矛盾,学校首先应该倾听并关注双方的意见和诉求。学校可以组织谈 话会,为师生提供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平台。通过沟通,双方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立场和需求,从而减少误解和冲突。 三、正面解决问题 学校应该重视矛盾的解决,在师生矛盾出现时,需要在第一时间采取积极有效 的行动。学校可以为师生提供适用的咨询和解决渠道,例如心理咨询师、学生工作办公室等。通过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可以帮助双方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四、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 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为师生提供一个公正、公平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可以规范师生之间的行为,减少矛盾的发生。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宣传,让每个师生都能了解并严格遵守。 五、鼓励积极参与 学校可以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以提高其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的意识。 例如,可以设立学生代表会议和教师代表会议,让师生代表参与学校管理的讨论和决策过程。通过让师生参与和建议,可以更好地解决矛盾和问题。 六、加强师资培训

对教师进行师德师范教育和沟通技巧培训是处理学校师生矛盾的重要手段。教 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以应对各种师生矛盾。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协调。 七、家校合作 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也是解决学校师生矛盾的必要手段之一。学校可以定期 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并与家长共同协商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家庭的支持和指导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通过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和谐关系。 八、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学校可以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的不满和矛盾。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满足感。九、互相尊重与理解 师生之间的尊重与理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石。学校应该加强对师生 的教育,培养师生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意识。通过开展一些相关的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等,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减少师生矛盾的发生。 十、设立矛盾调解机构 学校可以设立矛盾调解机构,为师生提供一个公正、中立的第三方平台。这样 可以避免师生争论的扩大化,通过调解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可以有效地解决矛盾。这种机构可以由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和专业调解人员组成,为师生提供专业的调解指导。 总结

化解师生矛盾的方法

解开师生矛盾的心锁 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有生活,就有矛盾。有矛盾才有进步。家庭、学校、社会中都充满着矛盾,如果不化解,那么生活将一团糟;如果及时化解,生活会不断进步。所以有矛盾,是正常的,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做的是化矛盾为动力,而不是去消灭矛盾。如何解开师生矛盾的锁,其实有很多办法。 一、师生矛盾发生前的预防 当师生不能正确地处理由于任务及过程所带来的冲突时,师生间就很容易发生具有破坏性的人际矛盾。这样的矛盾不但不能加深师生间的关系、加强班级的团结,反而会影响师生间的和谐与班级的稳定。因此,我们有必要“防患于未然”。师生间产生矛盾的主要诱因是学生的不良行为。那我们的“预警”,就应当要求教师在学生不良行为发生或扩大之前集中观察并且矫正这些学生。缺乏“预警”能力的教师往往是在问题发生或扩大之后才能发现问题的。因此,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努力,建立起破坏性冲突的预防机制,更有效地加强班级的管理。 1.全面了解初中生 师生矛盾的预防,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包括他们的心理、个性与文化等。 (1)教师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 随着学生年龄的渐长,学生好胜心理和逆反心理也随之增长。当代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受家庭的娇惯与溺爱,学生们的“个人中心主义”色彩浓厚,个性强,不服输,遇事独断独行,不愿意接受批评与建议。同时,单亲家庭、组合家庭数量的增加,致使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孤僻、易冲动,甚至有暴力倾向,逆反心理较重。但很多时候,学生做某个与常规要求相悖的行为,只是为了引起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从教师生气的结果中去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其特殊性之二

表现在他们的学习心理上,呈现出学习动机更复杂、学习方法灵活性更大、学习兴趣更为广泛和强烈、学习心理上开始出现矛盾与困惑等特点。一方面随着课程的增多,容易使其产生“心理疲劳”。如果一味地恐吓、压制与惩罚,就会致使学生产生厌学、不学的情绪,从而为引发师生冲突埋下伏笔。另一方面,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日益强烈。教师如果不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又没有为学生提供可供获取这方面知识的途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就会降低,不再愿意再听从教师的教育,其违纪行为也就会增加。与此同时,初中还会因为考试成绩不佳,屡遭批评与指责,从而变得对教师的任何评价非常敏感,最终对读书的价值感产生困惑,形成不如不读书的消极心态。因此,教师不但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还要了解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以便有效地给予引导,防止师生矛盾的发生。 (2)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 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个体内的变异性都有可能成为师生矛盾化解的障碍。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个性特征中的这两个方面。其一,重视个体差异性。不同性别的学生、不同班级身份的学生,其特点各异。就不同学校的学生而言,农村学生更能听从教师的指挥,而城市学生自主的愿望更强。正因为学生的个性迥异,他们对同样的事件和经历往往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对于不同性格的同学,教师就应当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这才能在冲突的预防上达到预期效果,而并不是火上浇油。其二,重视个体内的变异性。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的性格特征变化比较明显,甚至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出前后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例如,有的学生初一表现得特别活跃,常常挑衅教师,到了初三,他可能就变得一言不发了。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与教师之间就不存在冲突了,也许其中潜在的冲突隐患会更大,只是还没有被激发而已。因此,教师同样要注意学生个体内的变异性,更好地预防师生冲突的发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