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0.55 KB
- 文档页数:5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本文档是针对给水管网课程的设计说明书,旨在对课程进行详细描述和规划。
本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在给水管网设计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从事与给水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了解给水管网的基本原理和设计原则;•掌握给水管网设计的计算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给水管网的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课程内容3.1 基础知识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给水管网的概念和定义;•给水管网的组成;•给水管网的流量计算方法;•给水管网的压力计算方法;•给水管网的水质要求。
3.2 设计原则本课程将介绍给水管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给水管网的布置原则;•给水管网的管径选择原则;•给水管网的泵站选型原则;•给水管网的阀门配置原则;•给水管网的消防水系统设计原则。
3.3 课程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程将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操作和设计任务。
学生将要完成以下实践内容:•给水管网的水质检测操作;•给水管网的流量和压力测量操作;•给水管网的管道布置设计任务;•给水管网的压力计算和排气设计任务;•给水管网的泵站选型和配置设计任务。
4. 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平时作业成绩(包括课堂讨论、实践操作报告等);•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设计报告成绩;•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现。
5. 资源需求为了保障课程的顺利进行,以下资源是必要的:•给水管网实验室:提供实践操作的场地和设备;•给水管网图纸和软件工具:用于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给水管网教材和参考书籍:作为学生学习和参考的资料。
6. 授课计划本课程将以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以下是课程的大致安排:•第1-2周:介绍给水管网的基础知识;•第3-4周:讲解给水管网的设计原则;•第5-8周:进行实践操作和设计任务;•第9-10周:学生项目展示和评估。
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一、引言给水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供应清洁的给水和排出废水。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给水排水管网的原理、设计与运行,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掌握给水排水管网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 2. 熟悉给水排水管网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原理; 3. 理解给水排水管网的运行与维护; 4. 能够分析和解决给水排水管网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和安排1. 绪论•管网的定义和作用•管网的分类和组成2. 给水管网设计•给水水源与水质要求•给水管网的水压计算方法•给水管网的管径设计原则•给水管网的布置和建设要点3. 排水管网设计•排水管网的污水排放标准•排水管网的流量计算方法•排水管网的管径设计原则•排水管网的布置和建设要点4. 管网的运行与维护•管网的启动和停止运行•管网的调试和优化•管网的检修和维护方法5. 案例分析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给水排水管网设计问题•参观实际给水排水管网的建设和运营项目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采用授课和讲述的方式,介绍给水排水管网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运行维护技术。
2.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的给水排水管网工程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给水排水管网的建设和运营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采集数据、分析结果以及现场操作。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1. 教材:•《给水排水管网原理与设计》,作者:XXX,出版社:XXX2. 参考资料:•《城市供水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141-2013•《城镇给水排水设计与施工常见问题解答》,作者:XXX,出版社:XXX六、考核方式1.课堂小测: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小测,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2.实践实验报告:组织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操作,并提交实验报告;3.期末考试:进行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考核。
七、课程评价与改进本课程设计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
给排水专业管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给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构成原理和功能,理解管网系统的设计规范及要求。
2. 使学生了解给排水管网系统中常见设施、设备及其工作原理,掌握其选型与应用方法。
3. 帮助学生掌握给排水管网系统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具备分析管网水力特性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给排水管网施工图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给排水管网水力计算和分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给排水管网系统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排水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职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树立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给排水管网系统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给排水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排水管网基本概念与构成:介绍管网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功能,分析管网系统的组成原理和布局设计要求。
(对应教材第1章)2. 给排水管网设施与设备:讲解管网中常见设施、设备的作用、工作原理及选型方法,包括泵站、阀门、管道等。
(对应教材第2章)3. 给排水管网水力计算:阐述管网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介绍常用的计算方法,如节点法、环法等,并进行实例分析。
(对应教材第3章)4. 给排水管网施工图绘制:结合CAD软件,教授给排水管网施工图的绘制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
(对应教材第4章)5. 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原则、流程和方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讲解。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任务背景和目标水是生命之源,给水管网的设计与建设对于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和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生对给水管网的深入了解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系统设计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提供实用技能。
二、任务内容和要求1.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设计参数和需求,进行给水管网的初步设计,包括管道布置、管径确定、阀门和消防设备的设置等。
2.学生需要使用管道流量计算公式和相关软件,进行管网的水力计算和水负荷分析。
3.学生需要进行管网的可靠性分析,包括管道强度计算和管道老化预测等。
4.学生需要利用CAD软件进行给水管网的平面布置和三维模型建立。
5.学生需要使用MATLAB或其他工具进行管网的优化设计,包括管道材料选择和管网结构调整等。
三、任务计划和进度安排本课程设计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完成:1.第一周:学生将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文献调研,了解给水管网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第二周:学生将进行给水管网的初步设计,包括管道布置、管径确定等。
3.第三周:学生将进行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和水负荷分析。
4.第四周:学生将进行给水管网的可靠性分析和管道强度计算。
5.第五周:学生将利用CAD软件进行给水管网的平面布置和三维模型建立。
6.第六周:学生将使用MATLAB或其他工具进行给水管网的优化设计。
四、任务成果和评价标准1.每位学生需要提交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过程、计算结果和分析结论等。
2.每位学生需要提交给水管网的CAD平面布置图和三维模型文件。
3.每位学生需要进行口头答辩,对课程设计进行讲解和回答问题。
4.任务成果将根据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口头答辩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参考资料1.《给水管道设计手册》2.《城市水供排水与给排水工程》3.相关期刊论文和学术研究报告以上就是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和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理解任务要求,并按照任务计划和进度安排,完成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和报告。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南区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给水管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给水管网的功能、结构和常用材料;掌握给水管网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和施工技术。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管网的设计和计算;能够分析和解决给水管网工程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给水管网工程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管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首先介绍给水管网的功能和结构,使学生了解给水管网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然后讲解给水管网的设计原则,包括水量、水压、水质等方面的考虑因素。
接着介绍给水管网的计算方法,如管网的水力计算、水质计算等。
最后讲解给水管网的施工技术,包括管网的敷设、连接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向学生讲解给水管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给水管网工程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还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给水管网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首先,教材《给水工程》作为主要的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其次,参考书《给水管网设计与施工》等,为学生提供实际工程案例和施工技术。
此外,多媒体资料如教学课件、视频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给水管网的相关内容。
最后,实验设备如给水管网模型、水质分析仪器等,用于开展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讨论等情况,占总评的30%。
作业包括课后习题和案例分析,占总评的30%。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学生姓名曹洋学院名称环境学院专业名称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指导教师刘强2012年11月2日目录目录 (2)1计算说明书 (3)1.1原始资料 (3)1.2设计任务与内容 (3)1.3管网与输水线的定线 (4)1.3.1泵站供水流量设计 (4)1.3.2给水管网布置原则 (4)1.3.3城市配水系统定线 (4)1.3.4定线图 (5)2设计计算 (5)2.1城市用水量计算 (5)2.1.1最高日用水量 (5)2.2设计用水量变化及调节计算 (7)2.2.1泵站供水流量及调节容积计算 (7)2.2.2清水池和水塔容积设计 (9)2.3管网定线与流量分配 (9)2.3.1管网布线 (9)2.3.2管段配水长度计算 (10)2.3.3集中流量计算 (10)2.3.4节点流量和管段流量分配 (11)2.3.5流量的初分配与管径的确定 (12)2.4管网平差的计算 (12)2.5节点水压与高程计算 (15)2.5.1节点水头计算 (15)2.5.2泵站扬程与水塔高度 (15)2.6管网消防校核计算 (16)2.7注意事项 (16)3结语 (18)参考文献 (19)1 计算说明书1.1原始资料1)C 城镇位于苏北地区,城镇设计居住人口为 4.8万。
城市地形图见另页,比例为1:3000,设计房屋卫生设备标准为室内有卫生设备但无淋浴设备,城市建筑按六层考虑。
2)该城镇各企业单位最高集中用水量为: 甲企业:3000米3/日; 乙企业:3500米3/日; 丙企业:2300米3/日;3)该地区最大冻土深度30厘米。
4)该地区地下水位深度450厘米。
5)该城镇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见图1。
246810121416182022241234567时间(h)占最高日用水量百分数(%)图1 C 城镇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1.2设计任务与内容1)二泵站输水管及城市管网定线; 2)输水管径的确定;3)城市供水管网管径的确定; 4)各节点水压的计算;5)计算清水池容积、水塔容积和水塔高度; 6)消防时管网校核;7)管网配件及阀门井的确定; 8)绘出成果图。
给水管网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给水管网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理解城市给水管网的布局原理。
2. 使学生了解给水管网的施工、运行及维护的基本知识。
3. 帮助学生了解给水管网的自动化监控技术及其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给水管网的布局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给水管网的简单设计和施工图绘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等途径,收集、整理和分析给水管网的运行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城市给水管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水利事业,树立为我国水利建设贡献力量的理想。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实际需求,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给水管网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未来从事水利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水管网的组成与功能- 管网的基本构成要素- 给水管网的分类及功能- 城市给水管网的布局原则2. 给水管网的施工与运行- 给水管网的施工工艺及流程- 给水管网的运行原理及维护方法- 给水管网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3. 给水管网的自动化监控- 给水管网的自动化监控技术- SCADA系统在给水管网的运用- 给水管网的智能化发展趋势4. 给水管网的简单设计与施工图绘制- 给水管网的简单设计原则和方法- 给水管网的施工图绘制技巧- CAD软件在给水管网的运用5. 实践教学环节- 实地考察城市给水管网的布局与运行- 案例分析给水管网的优化与改进- 课堂讨论与小组合作完成给水管网的简单设计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某城镇给水管网课程设计1. 引言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给水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确保城镇居民能够获得高质量的饮用水,给水管网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某城镇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给水管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以下核心能力:•理解给水管网的基本概念和运行原理•掌握给水管网设计中的水力计算方法•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给水管网的模拟和优化设计•了解给水管网维护和管理的基本要点3. 课程大纲本课程将围绕以下主题展开:3.1 给水管网基础知识•给水系统的概述和发展历史•给水管网的组成和分类•给水管道材料和规格3.2 水力计算方法•给水管网的水力学基础•变流率方法和稳态分析•简化网络和管网模拟软件3.3 给水管网设计•给水管道的布置原则和设计要点•设计流量和管道直径的确定•给水泵站和水箱的设计3.4 给水管网优化•给水管网的优化目标和方法•变流率优化和管网变更•管网运行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策略3.5 维护和管理•给水管网的维护保养•管道泄漏的检测和修复•管网安全和应急处理4. 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堂参与度和表现(15%)•课程作业和实践项目(35%)•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30%)5. 参考书目本课程的参考书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本:1.AWWA,M22-2014,《给水管网设计手册》2.隆国良, 张正忠, 李畅,《现代给水工程概论》,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衡水市给水工程有限公司,《城镇给水管网施工规范》6. 总结本课程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给水管网设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给水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将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项目和考核等环节得到全面的评估,以确保他们的学习质量和能力的提高。
目录一、课程设计基本资料二、给水管网用水量计算1.管网设计流量2.水压3.清水池位置和容积确定三、管网计算1. 线路选择2.输配水管渠布置的一般要求3.输水管的布置4.配水管网布置5.配水管与构筑物或管道的间距6.阀门、消火栓、给水栓的布置原则四、管网设计流量计算五、水泵的选择六、管网校核1.最高时用水校核2.消防用水校核3.事故用水校核一、课程设计的基本资料1.城市总平面规划图一张,比例1:10000。
2.该城位于湖北北部地区,城市自然资料如下:土层:属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震烈度: 5级;地下水深: 地面以下5m见地下水;最高气温: 39℃;最低气温: -8℃;冰冻深度:0.5m。
3.用水资料1)大用户2)居民用水量:规划人口河北区为3万人,河南区为1.2万人,用水普及率为90%,室内均有给排水卫生设备,但无淋浴,建筑物为6层。
3)印染厂、制药厂和氨肥厂每班有1/2 员工需淋浴。
=1.8。
4)公用事业用水量按居民用水量的30%计,Kh5)绿化面积为30万m2 ,浇洒道路面积为20万m2。
6)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25%计。
4.水厂清水池最低水位标高109m,两座公路桥旁均可吊装管道,铁路桥不让吊管。
二、给水管网用水量计算1.最高日最高时城市综合用水量城市综合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设施用水量、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量。
1)居民生活用水量(用水普及率为90﹪)该城市总人口为4.2万人,属于小城市,取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180L/(人·d),用水普及率90﹪。
Q1d=q1N1i/24=(3+1.2)×104×0.9×180/(1000×24)=6804 m3/d=283.5 m3/h取最高日生活用水时变化系数K h1=1.4,则Q1=K h1Q1d=1.4×283.5=396.9 m3/h式中:q1——最高日用水量标准(180L/人·d)N1i——居住区人口数(cap)2)大用户生产用水量Q2=1.1×2000/8+1.1×1200/8+1.2×400/8+1.2×300/8+ 3.4×200/24=573.33 m3/h3)大用户职工生活用水量和淋浴用水量大用户职工生活用水和淋浴用水量计算表企业代号生产班制每班职工人数每班淋浴人数职工生活与淋浴用水量(m3/d)生活用水淋浴用水小计1 1 300 0 7.5 0 7.52 3 500 250 37.5 30 67.53 2 500 250 25 20 454 3 400 200 30 24 545 1 50 0 1.25 0 1.25取大用户职工用水时变化系数K h4=3,则Q3=3×(7.5/8+37.5/24+25/16+30/24+1.25/24)+74=90.09 m3/h4)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Q4(喷洒道路:q1=1.5L/( m 2·次),n=3 次绿化:q2=2L/ (m 2·次))Q4=(q4a N4a f6+q4b N4b)/24=(3×1.5×200000/1000+2×300000/1000)/24=62.5m3/h5)公共事业用水Q5(公共事业供水取居民生活用水的30%)。
某村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给水管网的基本概念、组成、设计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给水管网设计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给水管网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管网的基本概念:介绍给水管网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给水管网的组成:讲解给水管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水源、水厂、输水管道、配水管道等。
3.给水管网的设计:介绍给水管网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重点讲解设计参数的选取和管网布局的优化。
4.给水管网的运行管理:讲解给水管网的运行管理方法,包括水质监测、水量调度、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给水管网的基本概念、组成、设计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给水管网工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实验法:安排一次给水管网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给水管网设计和运行管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管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给水管网的图片、图表和动画,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给水管网设计实验所需的设备,如管道、阀门、流量计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南华大学
城市建设学院
给排水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给水排水管道系统工程
设计项目:A城给水管网设计
指导教师:
学生年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设计日期:2013.12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资料 (4)
第一节课程设计任务书 (4)
第二章设计计算说明 (6)
一、设计用水量 (6)
二、用水量确定用水量定额 (7)
(1)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 (7)
(2)消防用水 (8)
(3)其他用水 (8)
三、用水量计算 (9)
四、流量分配 (11)
五、最大日内用水量变化情况 (11)
第一节水厂清水池 (13)
一、容积计算 (13)
二、清水池个数 (13)
三、配管及布置 (14)
第二节配水管网节点流量计算 (15)
一、管网布置 (15)
二、节点流量计算 (15)
(1)配水管段用水量 (15)
(2)节点流量 (16)
第三节管段计算流量 (18)
一、流量初分配 (18)
二、管径的确定 (20)
第四节管网水力计算 (21)
一、管网计算原则 (21)
二、环状管网水力计算 (21)
(1)计算公式 (21)
(2)最高用水时管网平差计算 (21)
(3)消防时流量和水压的核算 (22)
(4)事故时流量和水压的核算 (23)
(5)事故后最高时时流量和水压的核算 (24)
第五节阀门、消火栓、给水栓的布置原则 (33)
一、阀门 (33)
二、消火栓 (33)
三、集中给水阀 (33)
第三章设计成果图
第一节平面图(管线布置、节点详图)
第二节纵剖面图(管段剖面图、阀门井详图)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系统地解决与课程有关的某实际问题,进一步使理论联系实际,以达到巩固基本理论知识;运用技术资料,掌握基本设计技能,提高设计、绘图能力。
二、基本资料
1、城市平面图一张,比例尺为1:10000。
2、有关某城规划资料:
3、工业企业规划资料:
4、城市中日常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处理利用后排入水体下游,河流水量
充沛,水质良好可作为给水水源。
5、冰冻层最大厚度为0.2m,地下水位线离地面3.0m以上。
6、其它资料见平面图。
三、设计任务
学生应根据所给资料必须完成以下工作内容:
1、计算和分析全市用水量,确定最大日、最大小时用水量及最大日内用水
量变化情况;
2、确定调节水池的位置和容积(包括清水池、高位水池或水塔);
3、管网定线;
4、确定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
5、管网平差计算。
校正管网各管段的流量、水头损失。
并要校核事故时、
消防时和最大转输(有水塔)时工况。
6、确定高位水池或水塔高度,供水水泵总扬程。
7、确定每一节点的自由水头(事故时、消防时和最大转输(有水塔)时工
况),绘制等水压线图。
四、设计成果
1、绘制全管网干线总平面图、3~4个代表性节点详图。
2、选择一条主要管线,绘制其纵剖面图。
阀门井祥图。
五、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完成设计任务。
只有在课程设计通过后才能参加课程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