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小学体育课:不敢上 不让上 不会上
- 格式:doc
- 大小:3.04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规避措施小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规避措施来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安全性和质量。
一、存在的安全隐患1. 运动装备不合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穿着不合适的运动装备进行活动,比如过大或过小的运动鞋、松垮的运动服装等。
不合适的装备会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
2. 运动场地不合理有些学校的体育场地条件比较简陋,比如地面不平整、设施不完善等,容易导致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
3. 缺乏安全保障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可能缺乏足够的安全保障措施,比如医疗设施不完备、急救措施不到位等,一旦学生发生意外受伤,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
4. 学生行为不当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行为不当,比如恶意推搡、道具投掷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5. 体育活动不合理有些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安排不合理,比如长时间持续的激烈运动、过度激烈的体育项目等,会增加学生的运动负担,导致运动损伤的风险增加。
二、规避措施2. 定期维护体育场地学校应当对体育场地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场地的平整和设施的完好,减少因场地原因导致的学生伤害。
3. 提供安全保障学校应当配备足够的急救设施和专业的医疗人员,确保在学生发生意外受伤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救助。
4. 巡逻监管学生行为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行为的巡逻监管,及时制止恶意行为,保障其他学生的安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对待安全隐患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规避安全隐患,确保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性。
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参与体育活动。
最终实现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小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但在教学过程中, 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课程难度不合适、安全隐患、教学方法单一等, 需要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就常见的小学体育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解决方案, 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程难度不合适很多小学生缺乏锻炼, 体育活动水平较低, 如果课程难度设置过高, 学生可能会感到难以接受, 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此时,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水平, 设定合适的课程难度。
比如, 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设置不同的锻炼内容和强度, 让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适当引导, 分散注意力。
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锻炼项目, 可以先让学生试着练一练, 再逐步提高难度,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比赛或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减少疲劳。
3.多种形式, 多样化体验。
设置课程多样化, 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 还能丰富学生的体验, 使他们更加热爱体育锻炼。
二、安全隐患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器材的使用和操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比如学生在跑步时摔倒、在器械设备上操作不当等。
这时,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落实安全措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 必要时可以使用护具、安全网等, 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2.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器械设备。
3.教师示范, 引导学生。
在教学中, 教师要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器械设备, 帮助学生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教师在教学中, 可能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为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多元化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如游戏、比赛、跳舞等, 让学生不断感受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 激发他们的兴趣。
2.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小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往往偏重于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田径等,而缺乏对其他体育项目的介绍和教学。
导致学生对其他体育项目缺乏了解,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2. 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校将体育课程安排在一周内的某一天,甚至只有一节课,时间少且不集中;体育考试对学生的学业影响大,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的不重视。
3. 缺乏专业师资小学教师普遍缺乏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很多老师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来进行体育教学的。
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技能水平,难以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全面发展需求。
4. 缺乏体育教学资源小学体育教学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包括场地、设备、教材等。
学校条件有限,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更多种类的体育项目,限制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解决措施1.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更多种类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游泳、跆拳道、跳绳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接触不同项目的发展全面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
2. 合理设置课程学校应该合理安排体育课的时间和次数,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可以考虑将体育课纳入日常教学,而不是作为额外的安排。
体育考试的分值可以降低,以减少对学生学业的影响。
3. 提高师资水平学校可以组织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也可以邀请专业的体育教练来学校定期进行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学效果。
4. 增加教学资源投入学校可以增加对体育教学资源的投入,如增加体育设施和设备的更新和维护、购买适合学生年龄的体育器材、引进适合学生的体育教材等。
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小学体育课的安全常识一、学生不宜参加体育活动或剧烈运动的几个方面1、对患有各种疾病的急性期学生,应当遵照医嘱服药和休息,停止参加体育活动。
2、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不能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竞赛。
课外活动也要在体育教师指导下进行,参加运动量不大的保健活动。
3、患肝炎、肾炎、肺结核等刚病愈的学生,不能参加剧烈体育活动。
4、感冒发烧的学生也不宜参加体育锻炼。
5、饭后不宜立即参加剧烈运动。
二、体育教学安全教育措施1、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运动技术指导和安全保护工作,要使学生知道每一项运动动作的技术要领,懂得锻炼和保护的方法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和应注意的事项。
2、体育教师要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建立学生体格检查制度,对于有病与体弱的学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才能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3、体育教师要和体育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合理划分运动场地和设置警示标志。
并根据具体情况规定运动秩序和规则。
4、学生上体育课,教师要指导他们做好准备和整理活动,避免肌肉、韧带拉伤,坚决杜绝“放羊式”体育课的出现。
5、学生上体育课必须着运动服装,穿运动鞋。
不应穿带有口袋的制服,身上不要佩带金属徽章、别针、小刀和其它尖利或硬质物体,要穿运动服和无跟软底鞋。
体育课中,如确需穿钉鞋时,必须得到体育教师的允许。
6、体育活动要严密组织,严格纪律。
学生上体育课必须遵守纪律,听清教师关于课堂体育活动应注意的事项,记住安全要领,增强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要服从教师的安排和体育干部的调配,不做与该节课无关的活动。
不得擅自进行教师没有布置的运动项目。
7、学生不得攀爬有关体育设施,如:篮球架等。
8、任课体育老师为安全责任人,负责上述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
三、在体育课中使用体育器械应注意的方面1、在进行单、双杠活动时,先检查器械是否完好,会不会晃动,必要时器械下面备好体操垫及做好保护。
2、在做跳箱、跳马、山羊等跳跃活动时,器械前放跳板,器械后放海绵垫,同时在器械旁做好。
在器械前后缺乏保护设施,不要跳跃。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随着小学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在学生身心健康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为了确保小学体育教学的安全,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1. 运动损伤:在体育课上,学生们可能会发生跌倒、扭伤等运动损伤,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长期的伤病问题。
2. 缺乏安全意识:由于年龄较小,小学生对于安全意识的认识可能还不够,容易忽视安全问题,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3. 设施设备不足:一些学校的体育设施设备可能不够完善,存在安全隐患。
4. 学生行为不当: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有时会出现不懂规矩、不听指挥等行为,容易引发安全问题。
5. 缺乏监督:有些时候,体育课上可能会存在缺乏监督,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管理。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对策1.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在体育课上,老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教师和学校的安全规定。
2. 合理安排体育活动: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活动内容和方式,避免出现过大的运动强度和过于危险的活动项目。
3. 安全设施设备的完善:学校应当重视体育设施设备的完善,确保体育场地、器材等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以减少安全隐患。
4. 加强监督和管理:老师在体育课上应当严格监督学生的行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效化解学生行为不当的问题,避免因此导致的安全事故。
5. 学校和家长的合作:学校和家长应当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育活动安全问题,学校与家长之间要形成合力,共同监督学生的安全。
1.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学校应当制定相关的体育课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每一个体育活动项目、器材的安全使用规定,学校要实行一套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
2. 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小学生体育课注意事项小学生体育课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对于小学生来说,体育课应该是他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因为这样能够放松身心,增强体质。
在参加体育课的时候,小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学生在参加体育课时,要注意安全。
体育运动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小学生应该始终记住安全第一。
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注意场地的环境,确保没有不平整的地面或者其他危险物品。
此外,小学生应该注意穿着适合的运动装备,确保运动自由度和舒适度。
如果有特殊的需求或者身体状况,如有心脏病、哮喘等,应提前告知老师,以便老师在活动中给予特殊关注。
其次,小学生在体育课上要学会尊重他人。
体育课是一个集体活动,小学生应该学会尊重其他同学和老师。
在进行团队活动时,要注意与队友的配合,鼓励和帮助其他同学。
不论是胜利还是失败,都要学会诚实守信,不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争取个人的好成绩。
同时,小学生还要学会尊重老师的指导和规则,在进行活动时要听从老师的指示,不擅自做出不安全或不适当的行为。
另外,小学生在体育课上要保持积极的态度。
体育课是锻炼身体和培养团队意识的时候,小学生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
无论是哪种运动项目,都要持乐观的态度面对,并努力完成。
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讨论和问题解决,不要害羞,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小学生还要学会接受失败,不气馁,从中吸取教训,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此外,小学生在体育课上要注重团队精神。
体育课上的运动项目通常都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小学生应该懂得与队友一起努力,共同完成任务。
在进行集体运动时,要学会相互配合,尊重和信任队友。
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与队友一同面对困难,共同取得成功。
同时,小学生还要学会尊重其他队伍和对手,不以厌胜为荣,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秀。
最后,小学生在体育课上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体育课上的锻炼是为了培养身体素质和健康发展,小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要规律参加体育锻炼,不偷懒,不推诿。
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一:缺乏足够的运动时间和空间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课程时间通常较少且不足够充分,同时校园的运动场地有限,给学生提供合适的运动空间存在困难。
解决措施:1. 拓展课程时间:学校可以通过增加体育课的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 利用周末和课外时间: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周末的体育活动、课外的体育俱乐部等形式,增加学生的运动时间。
3. 利用多种场地资源:学校可以与社区、其他学校等合作,共享体育场地资源,提供更多的运动场所。
问题二: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和方法单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常常以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如跑步、跳绳、足球等,内容过于单一,方法也比较单调,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
解决措施:1. 丰富体育项目:引入更多的体育项目,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运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2.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游戏化教学、多媒体互动等,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引入休闲体育活动:除了传统的体育项目,可以引入休闲体育活动,如瑜伽、太极拳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锻炼。
问题三: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和培训机制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一些学校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或者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导致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解决措施:1. 提供专业培训: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素质。
2. 聘请专业教师:学校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或与专业体育机构合作,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3. 建立评估机制:学校可以建立体育教学的评估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问题四:缺乏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些家长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支持。
解决措施:1.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合作,让家长了解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争取他们的支持。
2. 举办运动会和家长体验日: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运动会和家长体验日等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增加他们对体育教学的支持。
透视中小学体育课:不敢上不让上不会上
连日来,学生长跑猝死、校运会取消长跑项目、中小学生体质等话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对于学生来说,体育课是他们进行身体锻炼的最佳载体,那么现在的体育课究竟怎么了?
危险科目全取消师生谁都“伤不起”
去年河北省一所中学体育课上曾发生一幕惨剧,一名学生在跑完500米后突然倒地不起,诱发心脏病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去世。
后经调查,体育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并没有明显失职之处,学生们跑步前做了相应准备活动,跑动距离也在中学生身体生理可承受范围内。
然而,痛失孩子的家长无法原谅学校和老师,在学校门口摆花圈,寻求社会各方相助。
最后校方和老师不得不赔偿巨额资金息事宁人。
时隔一年,沉重的心理负担依然让当值体育老师对学生和家长满怀愧疚,自己又因正常教学导致不正常的事端而难以释怀。
“不敢上!”许多体育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据他们介绍,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多数从小娇生惯养,体质本来就差,上体育课更容易发生不测,而出了问题后体育老师就是“理所当然”的第一责任人,所以体育老师上课时都会保守为先。
现实情况是,现在不少学校体育课上涉及器械、体操等方面有危险动作的科目已取消。
用一位体育老师的话说就是:“在操场上划个圈,看着学生们别出这个圈就行了。
”
“学生的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但现在缺乏有效机制来厘清各方责任,大家又都怕担责任。
”一些体育老师建议,应建立健全中小学生保险政策,明确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万一出现突发事件也有章可循。
给活动让路给主课让路
“有一次孩子上学回家后气鼓鼓的,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我们体育课又被占了,学校搞活动’。
”石家庄市的杨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特别喜欢体育课,但时不时向妈妈抱怨,体育课因为种种原因被取消。
一些体育老师和学生向记者反映,体育课被占用是常态。
平时学校组织活动需要学生参加时,一般都会挑上体育课的班级;等到期末考试临近,体育课又要为所谓的主课让路,要么成为自习课,要么临时变更为别的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部门官员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到一所学校检查体育课情况,课程表上明明白白标注每周三节体育课,可私下一位学生向她透露了秘密:每周只上两节体育课,课程表是检查头一天刚换的。
眼看谎言被拆穿,学校负责人也大大方方的承认,并无奈地表示学校要考虑升学率,要多安排主课,而且大家都这么做。
“如果需要做选择,体育课永远是被牺牲的,永远是替补。
课都不让上,何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一位体育老师说。
师资缺乏课程走样
几十个孩子在空地上摸爬滚打,旁边一位年轻女实习老师在照看着生怕发生危险,一节体育课就这么过去了。
这是记者日前在贵州省从江县一处农村教学点看到的景象。
教学点负责人孟老师告诉记者,这里十多年没有专职体育老师,刚刚来了个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实习生,就让她带着孩子们在体育课上玩。
在近期对河北、贵州、山东、江西等省份的一次师资力量调研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地区师资呈现结构性缺编状态,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科目老师匮乏。
一些兼职老师不会上体育课,导致体育课达不到应有的强身健体效果。
在石家庄举行的一次体育课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毛振明教授曾举过一个例子,一位老师在体育课上竟然表演起魔术“大变活鱼”,“这哪里是上体育课,简直是江湖卖艺。
”“体育课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更是为将来一辈子的人生打身体基础。
无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应把眼光放长远,重视体育课,重视体育锻
炼,”石家庄市教育科研所专职教研员崔兰芹说。
她认为,当前中小学生体质下降与体育课边缘化已形成恶性循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学生利益出发,完善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增强社会全面健身氛围,使学生真正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