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2011-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综合)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13.26 KB
- 文档页数:2
第七章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汇编(2010—2016年)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指的是()A.礼、乐、射、御、书、数B.诗、书、礼、乐、易、春秋C.礼、乐、射、辞、书、数D.方法、修辞、辩证法、礼乐、数书、射御2.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传统教育代表人物的教育家是()A.洛克B.杜威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A.产生效益的活动B.促进社会发展的活动C.传递知识经验的活动D.培养人的活动4.把造就“完全人格”即发展个性和群性作为其民主教育思想的核心的教育家是()A.黄炎培B.蒙台梭利C.蔡元培D.杜威5.“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是第一个进入人的视野的真正课程问题。
它的提出者是()A.培根B.洛克C.斯宾塞D.第斯多惠6.有一种活动,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成人与成才,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这种活动是()A.智育活动B.综合实践活动C.美育活动D.德育活动7.主张把“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三者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家是()A.苏霍姆林斯基B.马克思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8.《学记》中的“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的是()A.教学要遵循一定顺序进行B.启发式教学C.教学要把握最佳时机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9.提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并把这种理想人格描绘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严复B.韩愈C.孟子D.荀子10.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式学习,强调符号强化和自我强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这一理论代表人物是()A.班杜拉B.布鲁纳C.斯金纳D.罗杰斯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终身教育2.道德情感3.中体西用4.最近发展区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30分)1.人既是社会历史的“剧中人”,又是社会历史的“剧作者”。
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研真题答案考试科目:333教育综合一、名词解释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年)的重要著作。
他的政治立场是保守的,代表着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人民抱着一定的敌视态度,但是他的教育理论在很多方面有着精辟的见解。
2.【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4.【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5.【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二、填空。
1.生产劳动2.政治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4.社会组织课程(参考)5.新课程标准(参考)6.综合素质7.道德情感8.分支型学制9.班级授课制10.人本主义教学三、判断并说明理由。
1.对,义务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公益性、普及性的基本特点。
2.对,教育就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
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中体西用
2、教育
3、班级授课制
4、道尔顿制
5、问题解决(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6、学习动机
二、简答
1、谈谈如何认识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意义及行动研究的步骤。
2、论述当代学制改革的趋势。
3、简述“六艺”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改革的意义。
4、试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三、论述
1、评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新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共同特征,意义及其局限性。
2、评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论述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4、结合中学生的时代特点谈谈你对目前基础教育问题的理解。
南京师范大学2017 年333 教育综合真题一、选择题1、在稷下学宫为祭酒,被称为“最为老师”的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2、为蔡元培所独创并被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的是()A 军国民教育B 公民C 世界观D 美育3、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是()A 陶行知B 晏阳初C 陈鹤琴D 梁漱溟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教授法学者,最早提出分班教学初步设想的是()A 夸美纽斯B 昆体良C 赫尔巴特D 亚里士多德5、在教育史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开启11 世纪教育心理化运动的是()A 皮亚杰B 桑代克C 弗洛伊德D 裴斯泰洛奇6、杜威著作中,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系统和最集中的阐述是()A《我的教育信条》B《民主主义与教育》C《学校与社会》D《经验与教育))7、班杜拉将对产生一定结果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过程能力的信念,称之为()A 自我效能感B 自我效能意识C 自我观念D 自我满足8、在学校教育中,有规划,有组织的试试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称为()A 直线式课程 B 螺旋式课程C 显性课程 D 隐性课程9、在课程内容上,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学生需要能力的关系意味着实现()A 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B 学科性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C 事实与价值的统一D 主体体与客观的统一10、在课程计划后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准备状态的评价是()A 形成性评价B 终结性评价C 诊断性评价D 发展性评价二、名词解释1、班级文化2、测验效度3、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4、洛克的“白板说”三、辨析题1、班级是由学生和教师构成的组织,其中,教师是班级的主体,起引导、协助、监督、咨询等作用。
2、非指导性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全体学习。
3、不良行为者不良行为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由于不良刺激不断强化的结果,而通过强化暂停的方法可以对个体暂时不予强化或把个体与特征的强化环境相隔离,从而抑制不良行为的发生或降低其发生的频率,所以,强化暂停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一、名词解释1. “中体西用”答案:中体西用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
中体西用的基本思想是传授经史之学,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充中学的不足。
中体西用认可西学,给封闭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由可能成为“现实”,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2. 教育答案: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教育类型,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具有多方面功能:保证人类延续、促进人类发展的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阶级斗争功能;选择功能等。
3. 班级授课制答案: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已有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在班级授课制中,同一个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且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
班级授课制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长于向学生集体教学,但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南京师范大学2010年南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课程2、最近发展区3、自我提高驱动力4、终身教育5、自我效能6、苏格拉底法7、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二、简答题1、简述《学记》在教学思想上的贡献。
2、道德教育如何与生活相联系。
3、简述班级授课制及其改革。
4、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优势、不足及思考。
三、论述题1、结合你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关系。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3、试论唐代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其影响。
4、评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一、名词解释1、中体西用2、教育3、班级授课制4、道尔顿制5、问题解决(认知心理学的观点)6、学习动机二、简答题1、谈谈如何认识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意义及行动研究的步骤。
2、论述当代学制改革的趋势。
3、简述“六艺”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改革的意义。
4、试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及其意义。
三、论述题1、评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共同特征、意义及其局限。
2、评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论述师生关系的历史婚变,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4、结合中学生的时代特点谈谈你对目前基础教育的理解。
一、名词解释1、教学目标2、学校教育3、“六艺”教育4、苏格拉底法5、道德情感二、简答题1、简述德育的途径2、蔡元培的“五育并举”3、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4、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步骤三、论述题1、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试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
3、杜威的教育思想。
4、结合实际,论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名词解释1、活动课程2、教学3、化性起伪4、道尔顿制5、最近发展区6、信度与效度二、判断并说明理由1、“教育先行”是20世纪现代社会的新现象,它意味着教育发展必须先于社会的物质发展。
2、在学习方式上,课程改革反对接受学习,主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取代接受学习。
3、卢梭认为事物的教育和自然的教育都要服从于人的教育.三、简答题1、简述个人本位论2、简述价值澄清模式3、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4、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四、论述题1、品德及其构成要素是什么?如何根据品德的要素进行道德教育?2、有人说,过去要求教育嫁给政治是错误的,现在要求教育嫁给经济也是片面的。
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真题解析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福禄贝尔2.蒙台梭利3.日本4.花钱病5.幼儿园综合教育6.南京鼓楼幼稚园7.《关于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世界宣言》8.儿童的大纲9.方案教学10.家庭、托幼系统和社会的三个微观环境的通力合作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家庭教育(1)家庭教育一般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这个社会组织里,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但由于父母与子之间的特殊关系,家庭教育又是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显性和隐性相结合、有计划和无计划相结合的双向相互影响的共同成长的过程。
(2)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基础和起点。
②家庭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儿童认识世界,进入社会的通道和桥梁。
③家庭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
④家庭教育是儿童性格雏形形成的关键。
总之,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要真正的了解一个儿童,就应首先了解其家庭。
2.师幼互动(1)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也可以称为师幼互动,它是专门指发生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2)师幼互动是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因素,教育过程中任何设计完美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案、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无不是经过教师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转变为现实的。
(3)根据参与主体的不同,师幼互动行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教师与全班幼儿的互动,教师与小组幼儿的互动,教师与个体幼儿之间的互动。
3.完整语言教育完整语言模式是整合模式的更高阶段。
完整语言是针对过去那种机械孤立、条块分割、支离破碎的语言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语言教育观,该观点认为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1)语义、语法等因素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语言是与语境相依存而存在的。
(2)提倡自然、完整的语言学习,认为应重视语言能力而非孤立的语言技巧,强调语言的交际意义。
全日制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真题汇编2010--2015目录一、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四、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七、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十、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二、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五、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八、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0年十一、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三、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六、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九、西南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0年十二、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十三、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一、北京师范大学333历年真题2015年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课程标准3、教学评价4、学校管理5、社会性发展6、学习策略二、简答题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2、孟子的教育思想3、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三、论述题1、陈鹤琴的活教育2、终身教育思潮3、德育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发展的过程4、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2014年一、名词解释1、教育2、苏湖教法3、进步主义教育4、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5、最近发展区6、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二、简述题1、德育的基本途径2、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3、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内容4、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三、论述题1、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2、夸美纽斯关于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观点3、促进知识迁移的措施4、教育的社会功能2013年一、名词解释1、京师大学堂2、三舍法3、美国《国家在危机中的报告》4、洛克的白板说5、心理健康6、学习动机二、简答题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2、学校教育的主要价值3、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的观点4、教学的任务三、论述题1、蔡元培的基本思想2、材料:《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两本著作中,针对传统派和浪漫派进行批判的若干观点,如:学生不是一块白纸,可任由老师涂抹,美国面临可怕的二元论,杜威所进行的阐述。
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一、名词解释1. 教学目标答案:教学目标是指预期教学结束时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或终结行为。
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的,是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教师希望学生从某一学科或每一节课中应该学到的东西。
教学目标具有预期性、系统性、层次性、可行性、生成性等特点。
2. 学校教育答案: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的特点为:有固定的场所、有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学内容。
构成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因素有三个,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学校教育活动通常是在教育者主导下,掌握教育目的,采用教学手段,创设必要的教学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3. “六艺”教育答案:“六艺”是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科目的合称。
礼是政治伦理课,包括奴隶制社会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仪礼;乐是综合艺术课,是音乐、诗歌、舞蹈结合为一,传说其内容包括六代之乐;射和御是军事训练课;书和数是基础文化课。
六艺中以礼为中心,文武兼备,代表我国奴隶社会全盛时期的教育水平。
其中书、数为小艺,主要在小学阶段学习;礼、乐、射、御为大艺,主要在大学阶段学习。
4. 苏格拉底方法答案:苏格拉底法是指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又称产婆术。
产婆术把教学过程分成讽刺、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
讽刺,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提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混乱和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南师大333真题解析(一)1、活动课程:【解析】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
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
因此,活动课程也称动机论。
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
活动课程论指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
奠定活动课程论理论基础的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他认为学校科目相互关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主张编制课程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顺序相一致,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提倡学生“在做中学”。
他认为传统的学科课程论不能照顾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提出在活动中学习,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思想、态度和思维方法。
1、教学:【解析】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传统教学论:教学是为实现教育目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而进行的教与学相统一的共同活动;现代教学论:杜威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置课程,倡导活动课程;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进行教学。
其特征可概括为新“三中心论”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以他为代表的教学理论形成所谓“现代教学论” 。
2、化性起伪:【解析】化性起伪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
荀子以“化性起伪”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体现了美育的功能。
性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本质及其功能,伪则指在自然本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形态和能力。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生而好利、疾恶、纵欲,需要后天文明的熏陶、感化,于是产生了礼仪、法度和艺术等。
诗、书、礼、乐等化性,对人进行塑造,使人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伪”。
南京师范大学2011-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综合)试题
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中体西用
2、教育
3、班级授课制
4、道尔顿制
5、问题解决(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6、学习动机
二、简答
1、谈谈如何认识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意义及行动研究的步骤。
2、论述当代学制改革的趋势。
3、简述“六艺”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改革的意义。
4、试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三、论述
1、评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新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共同特征,意义及其局限性。
2、评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论述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4、结合中学生的时代特点谈谈你对目前基础教育问题的理解。
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教学目标
2. 学校教育
3. “六艺”教育
4. 苏格拉底方法
5. 学习动机
6. 道德情感
二、简答
1. 简述德育途径
2. 蔡元培的“五育并举”
3. 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4.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步骤
三、论述题
1. 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 试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
3. 杜威教育思想
4. 结合实际论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