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学案3
- 格式:docx
- 大小:832.23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通过阅读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特点。
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实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2.外向型经济、区际联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条件和特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资料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法、读图分析法、联系法与比较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地理位置深圳和珠海在珠江三角洲,而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屏幕上出现珠江三角洲位置图。
哪位同学说一下珠江三角洲的位置。
珠江三角洲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请同学们利用地图分析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图和“气候分布”图,利用已有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属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
回答珠江三角洲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
活动后,由学生得出结论:珠江三角洲气候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总结:强调位置和改革开放的政策。
播放一段关于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材料。
(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老师解释相关定义:外向型经济是指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系的某国或某地区的经济体系。
外向型经济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经济交流活动。
狭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
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后,逐步将经济发展的目标由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以出口创汇为目标的外向型经济。
需要明确的是,不要求掌握外向型经济的规范概念,而是要求运用有关资料,如文字材料、地图、照片、数据和相关案例等,来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重点应落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上。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主要介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珠江三角洲这一特定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特点,以及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掌握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企业,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外向型经济的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位置。
2.资料:收集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外向型企业等方面的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课件:制作课件,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沿海地区的地理位置,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学习目标】1.珠江三角洲位置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2.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特点。
3.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重难点】1.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2. 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知识盘点】知识点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_______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____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地形以___________为主,属______________气候。
珠江三角洲与_______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_______”。
3.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___________为核心发展起来的,由珠江沿岸的_____、_____、佛山、_____、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_______。
知识点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区域成为中国吸引______投资和______落户的重要区域。
通过从境外引进_____、_____、设备与__________,珠江三角洲区域的________得到迅猛发展。
珠江三角洲区域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通过_________来实现。
2.广州别称“_____”,_____省省会,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广州是著名的_____,华侨人数居全国各城市之首。
广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_____、_____、 _____、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__________是华南地区的国际贸易巨港,广州__________是新兴的国际航空枢纽。
广州_________发达,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
3.深圳毗邻_______,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
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_____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_________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经济进步状况和外向型经济特点;2. 精通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劣势;3. 分析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影响和将来进步趋势。
导学内容:1.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经济进步状况;2. 外向型经济的定义和特点;3. 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劣势;4. 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影响和将来进步趋势。
导学重点:1. 外向型经济的定义和特点;2. 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劣势;3. 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影响和将来进步趋势。
导学难点:1. 外向型经济的优劣势分析;2. 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影响和将来进步趋势。
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请同砚们观看一段关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宣扬片,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进步状况。
二、进修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15分钟)1. 介绍外向型经济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劣势。
三、谈论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影响(20分钟)1. 分组谈论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影响;2. 汇总各组谈论结果,进行展示和谈论。
四、展望外向型经济的将来进步趋势(15分钟)1. 分析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将来进步的影响;2. 探讨外向型经济在将来的进步趋势。
五、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进修内容,强调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重要性和将来进步潜力。
导学作业:1. 以“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影响”为题,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2.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最新进步状况,并做一份PPT展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宣扬片和小组谈论的方式,让同砚更直观地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培育了他们的分析和沉思能力。
在将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进一步深化同砚对外向型经济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感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知道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3.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4.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了解,了解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5.掌握本教材中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并能在新的情况下进行迁移和应用。
2、教科书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一个先导与样板的作用。
本节教材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2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收集华侨华人投资事迹和中国经济特区政策,结合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必要的学习计划、挂图和视频资料。
二、学生准备收集珠江三角洲生产的日用品信息;计算珠江三角洲本地劳动力农民工的比例;准备填充图、学习计划和其他学习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新课程导入:方案①:读图导入:展示广东省政区图(或教材中的“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设问导读:如果我们将广州、深圳、珠海三个城市用直线连接起来,将构成一个怎样的几何形状呢?(三角形),你们了解这三个城市在该区域中的地位吗?(注:学生回答时,可能存在困难)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小结,再引入新课教学。
计划②: 在前两节中,我们了解了香港和澳门。
你注意到香港和澳门北部的哪个城市了吗?(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的地图、学生回答:深圳和珠海),让我们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这与香港和澳门密切相关。
【优越的地理位置】教学指导: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学习难度并不大,但学生可能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对如何评价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行指导。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学习目标】1、了解珠三角区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学会正确评价珠三角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珠三角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知道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3、通过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了解,感悟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重点】珠三角区域地理位置,对其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评价。
【学习难点】对珠三角区域地理位置的评价,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能力目标】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学习过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自主学习】(1)位置:位于中国___沿海地区,是由___及其支流冲击而成的,与____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____”。
(2)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________为核心发展起来的,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是中国改革开放的____。
(3)珠三角地形以___为主,属于_______气候。
这里土壤肥沃,河网纵横,水热丰足,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
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自主学习】通过阅读P53-P54页内容,填写下面的内容。
(1)表现:珠三角区域成为中国吸引_____和______的重要区域。
通过从境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成为中国____产业密集的区域。
(2)主要城市:1、广州:别称“____”,____省会,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著名的____,重要的工业基地,外贸通商口岸,文化教育发达。
2、深圳:毗邻____,中国第一批______之一。
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_____、信息中心和____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3、发展:珠江三角洲区域重视_____,强调区域___,注重加强与香港、澳门的联系,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
【温馨提示】港澳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优势互补,形成了“____”的合作模式,港澳扮演“__”的角色,珠三角地区扮演“__”的角色。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资料,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习资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一)地理位置1.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形成的三角洲,与_______地区隔海相望。
2.珠江口西侧的特别行政区是____________ ,与_______毗邻,珠江口东侧的特别行政区是____________ ,与______毗邻。
(二)范围和交通1.珠江三角洲区域:以___________为核心发展起来的,是由珠江沿岸的_____、_____、佛山、_____、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2.铁路线:京广线是从北京到_______的铁路线,京九线是从北京到香港________的铁路线,广深线是从广州到_______的铁路线。
3.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珠江三角洲区域背倚祖国内陆,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便利,是中国的“_______”。
(三)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讨论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一)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和主要城市1.表现: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形象的概括为“引进来,走出去”。
“引进来”是指通过从境外引进_____、_____、设备与__________,成为中国_______产业密集的区域;“走出去”是指珠江三角洲区域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通过_________来实现,即产品大部分出口。
2.主要城市(1)广州:别称“_____”,_____省省会,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著名的侨乡,重要的工业基地,外贸通商口岸,文化教育发达。
(2)深圳:毗邻_____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
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_____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感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3.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析与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作为祖国的“南大门”特殊的地理位置。
2.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1.珠江三角洲作为祖国的“南大门”特殊的地理位置。
2.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几个城市的图片,教师提问它们连接起来将构成怎样的几何图形?你了解这个地方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它。
学生听、回答二、提出问题学生学习(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_______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与_______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地形以_______为主,气候类型____________,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珠江三角洲区域:以___________为核心发展起来的,是由珠江沿岸的_____、_____、佛山、_____、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_______。
它的范围比珠江三角洲。
学生小组探究1.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位置图,让学生读图独立思考,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范围,教师总结并指出最早回答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因素以及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开放、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该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充满好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激发他们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因素,掌握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因素及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2.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珠江三角洲企业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及相关教参资料。
2.课件:制作涵盖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因素及外向型经济的课件。
3.视频素材:收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关的视频资料。
4.图片素材:准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风光、产业、人文等图片素材。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并掌握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3、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特征与今后的发展。
学习过程
一、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结合下图和教材53-54页,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1978 年 1990 年 2010年
(1)珠江三角洲经济特点是什么?
(2)从珠三角出口厂品的变化,说说其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
二、优越的地理位置
合作探究:结合教材51-52页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问题,并准备上台展示:
1、在上图中方框内填出: 广州,深圳,珠海
农产品、
工业制品
资金、技术、
设备、管理经验
2、结合地图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可从①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②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资金等分析)
三、巩固检测
1.小试牛刀:元旦期间,珠江三角洲区域将举行招商大会,急需招聘一位宣传大使,要求: 注意文明礼仪,充分展示珠江三角洲的优势即良好形象,以第一人称进行;
2.拓展延伸:利用图示材料,分析株洲地区是否适合发展外
向型经济?并说明理由。
四、归纳总结
壮大
经济特点: 引进来、走出去 发展方向: 产业升级、 区域创新、 加强港澳的练习 优越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 条件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河流
劳动力 市场
交通
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