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0 KB
- 文档页数:1
师旷论学文言文答案《师旷论学》文言文阅读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
”《师旷论学》文言文习题1、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2分)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
2、用一句话概括师旷“论学”的观点。
(2分)3、若以“宋濂赠序幼即嗜学”为上联,联系《师旷论学》—文,拟一个下联。
(2分)上联:宋濂赠序幼即嗜学4、(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②安敢戏君乎③如日出之阳④孰与昧行乎(2)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3)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4)师旷的劝说效果如何?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师旷论学》文言文答案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孰与昧行2、答案:活到老学到老,什么时候也不为晚。
(答“炳烛之明”也可以)3、下联:师旷论学炳烛之明4、(1)①向②怎么③明亮④同……一样(2)暮指时间晚,迟了。
他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他怕来不及学,学了没用了(3)暮指天黑,夜晚。
师旷借题发挥,引出"秉烛"之喻。
(4)达到劝说的目的,"善哉!"(5)活到老,学到老。
或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受益终生。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晚了,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平公说:“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拿着蜡烛照明。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篇一:师旷论学原文及翻译、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师旷论学【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
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③孰与昧行乎④何不炳烛乎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答案:1.C 2.①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②等到他高兴了,(我)就又向他请教问题。
3.①他好学,家贫,买不起书,但他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从而得以遍观群书。
②为求得先达的指导,常常远行百里之外,登门请教,不耻下问,因此他能“卒获有所闻”。
4.学习勤奋刻苦,尊师,求学诚心。
师旷论学原文及翻译、阅读答案篇二:文言文阅读(师旷论学等)(一)师旷论学【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
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
”小敏心中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
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在说自己,非常难受,后来朋友跟她开玩笑也耿耿于怀。
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
你认为,小敏同学的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常见的_____。
A : 焦虑症B : 恐惧症C : 强迫症D : 抑郁症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2、填空题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中陈述性知识的最小表征方式是____。
参考答案: 命题本题解释:参考解析:【答案】命题3、单选题“活到老学到老”反映了_____的现代教育特征。
A : 终身性B : 公平性C : 大众性D : 未来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教育特征的掌握。
【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活到老学到老”是对将人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
随着现代知识更新的加快,学校学习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的需求,终身教育必然成为现代教育的特征之一。
除此之外,现代教育的特征还包括: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多选题再造想象的条件有_____。
A : 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B : 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C : 原型启发D : 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参考答案: ABD【出题思路】本题考查再造想象的条件。
【参考答案】ABD【名师点睛】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一、趣文导读聋哑二人聋哑二人,各自韦。
聋者见哑者,求哑者唱曲。
哑知其聋也,乃以唇开合而手为按节状。
聋者侧耳倾听良久,见哑者唇止,即曰:“久不闻佳音,今番更进。
”【译文】聋哑两人,都自我安慰。
聋子见了哑巴,要求哑巴唱歌。
哑巴知道他是个聋子,就做出嘴巴一张一合,并且用手打着节拍的样子。
聋子侧着耳朵,仔细地听了好长时间,看见哑巴的嘴唇合上,就说:“好长时间没有听到优美的歌声了,现在我得到满足了。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
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本文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古今对碰】【作品赏析】本文通过晋平公和师旷的一问一答,阐明了活到老,学到老道理。
人的一生是一个学无止境过程,终身学习,将会受益终生。
这里,师旷做了个比喻,他说:“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刚刚出来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
”最后,他问:“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这个问句是点题。
师旷很巧妙地说明,年纪大了的人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的正午阳光,但是点着蜡烛走路,总比摸黑走路强得多。
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知识梳理】三、强化训练(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①问于.师旷()②安敢戏.君乎()③如日出之阳.()④孰与昧.行乎()⑤何.不秉烛乎()⑥如.秉烛之明()⑦孰.与昧行乎()⑧善.哉()⑨欲.学()⑩臣闻.之()2.翻译。
(10分)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何不秉烛乎?③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④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⑤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3. 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3分)4. 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3分)5. 师旷的劝说效果如何?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2分)6.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2分)强化训练参考答案:1. ①向。
第三课梦想始于当下3.2 学习成就梦想1.(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
这告诉我们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是()A.学习要脱离学校B.学习要掌握方法C.学习要学会思考D.学习没有终点2.(2024·天津·中考真题)“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他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开拓出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和事业发展新局面。
这告诉我们()①学习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②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③学习轻而易举,有苦有乐④既要重视读书,又要重视实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24·新疆·中考真题)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名言警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体现的是()A.确立远大志向,终身学习B.要保持对学习的兴趣C.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D.要有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4.(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已经连续11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深入推进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在孩子心中种下热爱阅读的种子。
阅读()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②是一切幸福的源泉③是爱护身体的重要途径④促进个人不断成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读书是与自己对话最好的方式,书山有路,诗和远方一定不远,让我们一起去读书吧!读书()①能为幸福生活奠基②就能正确认识自己③能让生命充盈起来④能提升自我素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2024·新疆乌鲁木齐·模拟预测)品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顺境时,给你清醒;迷惘时,给你希望;挫折时,给你信心;追梦时,给你力量。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理解答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理解答案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生命飞翔的羽翼。
读书使人睿智,读书可以怡情,读书可以享受和丰富人类文化的成果。
因此,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
②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战国时期,苏秦去秦国以连横进展游说,屡次给秦惠王上书也未被采纳。
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于是他找来许多与治国相关的书籍发奋研读,终于以合纵之策而身佩六国相印。
③活到老学到老。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学习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庄子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
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是知识的海洋却永不停歇的'奔流着。
坚持学习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假设不能不断补充知识和积累知识,便会被时代的步伐所抛弃。
著名作家歌德认为:谁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
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假设不能不断供应自己新的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
一本好书能使一个人思维缜密,见解精辟,道德高尚,从而塑造自己的性格。
那些内容粗糙的劣制品完全可以省略不读。
在这一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个典范。
恩格斯虽然只上过中学,但是他发奋研读许多有价值的好书,因此十九岁就会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
在参加工作后依然多年如一日地勤奋学习更多的知识,终于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在后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传播科学,研究共产主义理论中作出了很大奉献。
⑤学而不思那么罔。
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
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
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
期末测评(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请你选择(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3分,共30分)1.对下面的时事进行归类,最适合的主题是()A.中非关系新篇章B.开放面临新挑战C.外交取得新成就D.全球治理新体制2.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等理念,先后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这体现了()A.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B.中国引领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导国际政治新秩序C.中国同世界各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世界情怀和大国担当D.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均衡发展是我国外交的首要目标3.2019年5月16日,“文明匠心——亚洲非遗大展”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幕。
韩国的纸艺、尼泊尔的铜器等14个亚洲国家的精美展品亮相展会。
面对多样文化,各国应该()①根据自己的喜好判断事物②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彼此相互尊重③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④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理解包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当前,我国要改变科技落后的状况,必须()A.立足于引进外国技术,并对其消化吸收B.坚持自力更生,拒绝引进外国技术C.把科技创新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D.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5.随着中考的日益临近,有些同学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出现了情绪紧张、心烦意乱、记忆卡壳等考试焦虑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乐观自信,以平常心面对考试,可以缓解和调节考试焦虑②考试压力是不可能缓解的③考前适度的担心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④我们要坦然对待学习和考试压力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某校师生带着研学课题踏上“长征路”,开启了研学之旅。
师生们拜访了“屯堡文化之乡”,接受了遵义红色文化的熏陶……本次活动的目的是知识科普、体验考察、励志拓展、行知合一。
这一研学活动()①有利于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以致用②是在搞噱头,冲击了课堂教学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有这样两则新闻曾引发了社会关注。
专题10 名句名篇默写(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_______________”。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学不可以已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事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短文。
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____________(2)何不炳.烛乎?_____________(3)臣闻.之___________(4)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阳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向点燃听说怎么2.B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
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4.活到老,学到老。
告诫人们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阅读短文。
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未穷.青之技___________(2)自谓.尽之___________(3)秦青弗.止__________(4)薛谭乃谢求反.___________6.翻译句子。
(1)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校级联考】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一、单选题1. 刚刚告别难忘的小学生活,我们又怀揣着美好的希冀,漫步在中学的校园里。
从小学到中学,是()A.一个新的起点B.年龄的增长和岁月的流逝C.繁重学习任务的开始D.校门的变迁和时光的流转2. 下列对中学时代认识不正确的是()A.中学时代是我们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B.中学时代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C.中学时代只有苦恼没有快乐D.从中学时代才开始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3.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这首奥运歌曲里所说的梦想和勇气说明()①梦想带给我们动力,而努力才会带来改变②有梦想就能取得成功③梦想带给我们激情,有梦想才有追求④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4. 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是A.坚持B.努力C.机遇D.运气5. 人有学习的天性,从牙牙学语到能言善辩,从懵懂儿童到明理少年,都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这说明()A.人一出生就开始学习B.学习是基本的生活需要C.学习伴随着我们成长D.学习只是成年人的事情6.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会感到学习太苦了;当自己经过刻苦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时,会获得种成功的快乐。
”小琛的这段日记说明()A.学习是无法放弃的B.学习是苦不堪言的C.学习是十分快乐的D.学习是苦乐交织的7. “活到老,学到老”要求我们树立A.艰苦奋斗的精神B.终生学习的观念C.珍惜时间的观念D.竞争与合作的观念8. 进入初中后,小丽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而语文成绩却下降了。
妈妈问她原因,她说数学老师讲课很有意思,她很喜欢,而语文老师的讲课方式她不适应,上课时就不想听。
你认为小丽应该()A.听不懂就不学B.向老师抗议,要求老师改变教学方式C.顺其自然,用数学成绩弥补语文成绩的不足D.改进学习方法,尽快掌握学科特点和学习规律9. 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美。
阅读直通车。
(读短文,回答问题)活到老学到老
毛主席博览群书。
他除了终生读马列著作外,对哲学、政治、历史、经济、文学、军事、自然科学等书籍,无所不读。
有的书他还要读好几遍,一部《昭明文选》他当学生时就读过,后来又读过好几遍。
至于马列著作,更难统计他读过多少遍了。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努力学习外语。
对外语,他下的工夫最大,用的时间最多。
他常常一起床,就先读一小时外语,晚上躺在床上还要读一阵子。
有一次,在飞机上,毛主席在用心学英语,顾不上喝茶、吃点心。
服务员禁不住问:“主席,您这么大年纪了,工作又忙,还学习英语呀?”毛主席微笑着,非常亲切地说:“革命工作需要啊,不学怎么行呢?”
为了改造中国,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毛主席一辈子都在坚持不懈地勤奋读书,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光辉典范。
1.按要求填写。
(1)“博览群书”的“博”字按
(2)在字典中“懈”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__部。
有两种解释:①松懈,不紧张;②始终一样。
在“坚持不懈”一词中应取第__________种解释。
2.短文可以分为两段,第1、2自然段为第一段,请写出第一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用“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4.文章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赞扬了毛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b (2)①2.毛主席博览群书。
3.“为了改造中国……光辉典范。
”4.毛主席为了革命事业,坚持不懈地勤奋读书。
5.为了改造中国,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坚持不懈地勤奋读书,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