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5.1《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
说教材
法治教育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基本经济制度》一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做主”第五课《我国的基本制度》第一框的内容。
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背景下建立的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制度。
引导学生明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推动者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逐渐实现,从而为人民当家做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说学情
八年级是学生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从幼稚性向成熟性过渡的关键期。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遇到许多经济现象,如在了解同学父母的单位过程中会相互之间比较,有的是国有企业,有的是私营企业,有的是个体经济,等等,他们开始刨根问底,琢磨这些单位有什么不同等背后的道理。
对学生进行法制专题教育,让他们了解宪法,增强法律意识。
增强法治思维,适应了学生心理发展趋势,对帮助他们做出正确判断、自觉行动、走向成熟具有重要意义。
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基本经济制度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能够正确看待非公有制经济。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分析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3、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作用,知道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和作用,知道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教学重点:把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和把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等学生主体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兵教兵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目标定位教师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学习方案(一)教师出示自主学习问题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2、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内容?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及国家的政策是什么?4、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及国家的政策是什么?5、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作用及国家的政策是什么?6、基本经济制度有何意义?(二)、学生自学课本、回答问题。
(三)、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四)、要求徒弟展示答案,并进行小组计分。
(五)、师生进行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三、合作探究(一)材料分析目前,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些行业和领域所占比重分别为:石油92.1%、石化69.3%、电力90.6%、汽车72.0%、冶金64.4%、铁路83.1%,在军工、金融、民航、通信等领域均占90%以上。
这些行业和领域都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今后相当一个时期,这种经济在这些行业和领域应继续处于支配地位。
思考:材料反映了我国的什么性质的经济?它有何作用?国家对它有何政策?(二)情景分析有个街道办的食品厂,原来不景气。
后来实行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和投资者,企业的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员工股东大会的批准,职工的收入既与自己的劳动贡献挂钩,又与出资数量挂钩。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5.1 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等。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实例分析、图表展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知识,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有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内涵和作用等方面的认识尚不深刻,需要通过教材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的区别、国家对经济的管理等,还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提高认识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等。
2.使学生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和意义,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
3.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特点。
2.难点: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如何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
2.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案例,分析基本经济制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3.案例材料:收集与基本经济制度相关的实际案例。
4.视频资料: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或图片,展示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教案学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内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其特点;2.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原则;3. 掌握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变革。
二、教学重点:1.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难点:1.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历程;2.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变革。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和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发展历程;2. 问题导向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变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带入话题:“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什么?有哪些特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讲授(15分钟)介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两者的主要特点和区别。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主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b)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变革有哪些?4. 小组报告(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共同讨论。
5. 总结(10分钟)总结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以及其发展历程和重要变革。
六、板书设计: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特点:1. 政府主导经济 1. 市场主导经济2. 计划调控 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 资源分配由国家决定 3. 保护公有制经济4. 决策权集中在政府手中 4. 鼓励、引导和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有了初步了解,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原则也有了一定的认知。
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报告的形式,增强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实际案例和经济新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5.1《基本经济制度》教案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基本经济制度”,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八年级下册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公民在其中的权利和义务。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常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我国的经济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一些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合作、创新的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特点。
2.难点:理解不同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生活案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讨论题目,提前发给学生。
2.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内容。
3.安排教学场地和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事先准备好的生活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案例中的情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5.1基本经济制度教案5.1 基本经济制度教案【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教材分析】《基本经济制度》是教材第三单元第五课的第一框内容,本框内容作为第三单元第一节课,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
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学情分析】本课题内容理论性较强,和学生的认识有一定的距离。
尤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非公有制的作用等知识。
比较难以理解,应加以强化学习。
在本节课中,将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课程标准】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具体的内容标准是“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教学目标】1、认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知道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
2、通过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企业,培养运用科学的观点正确认识和看待经济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能力,提高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结合具体事例感受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热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难点:知道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自由发言:同学们的爸爸妈妈是在哪里上班的?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同学们父母的工作各有不同,但是你们知道自己父母工作单位的性质么?他们的工作单位哪些是公有制经济?哪些是非公有制经济?提示:国有企业、村办企业等属于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营、外资企业、私人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任务一、通过对社会中的一些企业的分析,结合相关图表案例,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知道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能够正确看待公有制经济。
⼈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年级下册5.1《基本经济制度》优秀教案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设计【教学⽬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标:⾃觉坚持和维护基本经济制度,主动参与各种正当的经济活动,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建设。
2.能⼒⽬标:能够从具体的经济现象中抽象概括出基本制度对保证⼈民当家作主的作⽤;能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到⽇常⽣活中,理解、分析相关经济现象,解决相关经济问题;培养和提⾼学⽣合作探究学习、与⼈沟通交往的能⼒。
2.知识⽬标: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地位、作⽤等;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各种经济成分的地位、作⽤、国家的政策等。
【教学重点】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量。
【教学难点】⾮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及国家相应政策。
【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课前提问: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导⼊新课:我国⼈民当家作主的实现,⼀⽅⾯需要宪法保障,另⼀⽅⾯也需要制度保障。
我国建⽴后,经历了⼀段过渡时期,1956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
中国⼈民站起来来,但⼀段时期,我们⾛过弯路,“跑步进⼊共产主义,⼤跃进”,特别是90年代前苏联解体,我们必须⾛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
伟⼤导师马克思和我们改⾰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平对市场经济的科学阐述,为我们建⽴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提供了强⼤的理论⽀撑。
讲授新课: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运⽤你的经验:分析五幅图⽚,以及学校附近的⼤润发超市、琦英超市、两锦电业、锦州输油公司、锦州⽯油六⼚等。
了解这些⼯作单位哪些属于公有制经济?哪些属于⾮公有制经济?(教师启发,学⽣回答。
)过渡:通过⼤家刚才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还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它们在不同领域发挥着各⾃的作⽤。
今天我们就⼀起学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理论提升:出⽰提纲,学⽣⾃主学习勾划,教师点拨。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国家坚持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小学语文5-教案设计.1 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背景经济系统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经济问题的解决方式,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因此,经济制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制度。
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经济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经济素质。
教材分析本课程将从两个方面介绍基本经济制度。
一方面,将从政策法规、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公共财政体制等方面介绍“计划经济”。
另一方面,将从市场经济的理念、机制、优势等角度介绍“市场经济”。
教学目标1.知道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2.掌握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3.了解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分别采取的政策和措施;4.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经济观,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计划经济的概念、特征和优缺点;2.计划经济的政策和措施;3.市场经济的概念、特征和优缺点;4.市场经济的理念、机制和优势。
教学方法1.知识讲授;2.组内讨论;3.材料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根据学生的反应简单介绍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含义和区别。
主体环节计划经济1.计划经济的概念、特征和优缺点。
教师通过PPT及相关视频材料,对计划经济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介绍,如“国家调控经济”,“供给和需求由国家掌握”,“生产资料公有制”等,并针对一些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计划经济的优势和缺点。
2.计划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教师通过演讲和讲述,详细介绍计划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如“五年计划”、“农村集体经济”和“国营企业管理”等。
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的概念、特征和优缺点。
教师通过PPT及相关视频材料,对市场经济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介绍,如“生产过程由市场决定”,“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市场竞争”等,并针对一些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市场经济的优势和缺点。
2.市场经济的理念、机制和优势。
教师通过材料分析和组内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市场经济的理念、机制和优势,并加以比较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角色在其中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5.1 《基本经济制度》教案3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基本经济制度》是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常识和思维能力,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的事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
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案例:收集与基本经济制度相关的典型案例。
2.教学多媒体: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教学道具:准备与基本经济制度相关的道具,如卡片、贴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和实物道具,呈现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包括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基本经济制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分类;2.理解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特点和运作方式;3.掌握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优缺点;4.思考现实社会中不同经济制度的运用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PPT呈现等方式,介绍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小组合作学习:分为市场经济小组和计划经济小组,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运作方式,并总结其特点;3.学生展示:要求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包括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特点、优缺点等;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经济制度的适用性和影响因素,并汇报讨论结果。
三、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一些经济制度的实例,引发学生对不同经济制度的思考;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第二步:课堂讲授(20分钟)1.介绍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分类,如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2.讲解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特点和运作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第三步: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市场经济小组和计划经济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和探究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运作方式;2.要求学生总结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特点和优缺点,记录在小组讨论表中。
第四步:学生展示(15分钟)1.要求市场经济小组和计划经济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包括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特点、优缺点等;2.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点评和补充。
第五步:分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新的小组,要求小组成员讨论不同经济制度的适用性和影响因素;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和反馈。
第六步:总结复习(1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习要点;2.提醒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评估方式1.教师将学生小组讨论的表格进行评估,评估表格包括对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特点和优缺点的总结;2.教师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情况,评估学生对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