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品出口如何应对绿色壁垒
- 格式:doc
- 大小:148.00 KB
- 文档页数:4
摘要山东是水产品生产大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产品总产量持续高速增长。
随着总产量的增加,山东水产品对外贸易在我国外贸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被逐步削减,绿色贸易壁垒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关卡。
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山东水产品出口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与日俱增。
为了更好地应对山东省水产品出口遭遇的绿色壁垒,本文分析了山东省水产品在国民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回顾了近年来水产品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结合绿色贸易壁垒理论重点对山东省水产品遭遇的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绿色壁垒的成因、特征,以期打破绿色壁垒,为进一步扩大山东水产品出口提供有益的分析视角。
【关键词】山东水产品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策略AbstractShan Dong is the largest producer of aquatic products in china, the total output of aquatic products has maintained rapid growth since the 1990s in the 20th century.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in total output, foreign trade in the aquatic products indus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Shan Dong. After China's WTO Entr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world trade and economy, the export of aquatic product has increasingly encountered the green barrier in Shan Dong, the traditional non-tariff barriers have been cut down gradually, and green trade barriers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major international trade barrier for it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n order to challenge the green barrier of the aquatic products for export have been encountered in Shan Dong. This article have analyzed the aquatic products in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for Shan Dong; review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he aquatic products had been encountered; classified the form of performance with essential point that the aquatic products had been encountered; and pointed out the reason、character of green barrier on its own base. In order to break up the green barrier and extend the further export of Aquatic Product, this article supplied the profitable angle of view.【Key words】Shan Dong;Aquatic products;International trade;Green barrier;Strategy目录1 山东水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4)1.1 山东水产品出口在国民经济与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4)1.2 山东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市场布局 (5)2 山东水产品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 (5)2.1 山东水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别分析 (5)2.2 山东水产品面临的主要绿色贸易壁垒 (7)3 山东应对水产品绿色壁垒的策略 (8)3.1 有理有节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保护自身正当利益 (8)3.2 质量才是破除绿色壁垒的根本保证 (9)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山东应对水产品绿色壁垒的对策至2005年,我国水产品产量已连续1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近年来,中国水产品行业在国际市场上遭遇了来自各方面的技术壁垒,导致其出口遭遇了一定的困难。
这些技术壁垒主要包括: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疫要求、贸易壁垒、认证认可等。
这些壁垒不仅使得出口受阻,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水产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质量安全标准不符合国际要求中国水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往往需要符合当地的质量安全标准,当前中国水产品的生产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通行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使得中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遭遇了技术壁垒,出口受阻。
2. 检验检疫要求严格国际市场对水产品的检验检疫要求非常严格,而中国水产品在这方面的准入条件,例如产品的卫生、安全、兽医要求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这导致中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遭遇了技术壁垒,难以顺利出口。
3. 贸易壁垒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水产品产业,采取了一些贸易壁垒措施,对中国水产品进行限制和打压,例如采取反倾销措施、征收高额关税等,限制了中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成为技术壁垒的一种表现。
4. 认证认可不足中国水产品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认证认可体系相对不完善,这导致一些国家对中国水产品的认可程度不高,中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遭遇了技术壁垒,出口受阻。
二、解决技术壁垒的措施中国水产品行业应加大对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力度,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以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
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认证,提高中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加强检验检疫体系建设中国水产品行业应加强对产品的卫生、安全、兽医要求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打造卫生安全可控的生产体系,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检验检疫要求。
3.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水产品行业可以积极与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进行合作,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国际行业标准和规范,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
5. 提高行业自律意识中国水产品行业应提高行业自律意识,严格要求企业自我管理,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行业整体的质量形象和信誉,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及解决措施中国已成为世界水产品出口大国,但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问题。
一方面,中国水产品在质量上还有所欠缺,存在一些生产环节不规范、污染问题等。
这导致了一些出口目的地国家对中国水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的担忧,对其采取技术壁垒措施限制其进口。
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利用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等手段压制中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因此,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主要是质量不稳定和标准不达标。
为了打破技术壁垒,中国政府应该加强管理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水平。
同时,要积极引入一些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需要对外扩大贸易合作,争取在国际和地区贸易组织中的声音,并与相关国家共同促进贸易便利化,促进海外市场开拓和拓展,提高中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具体措施如下:一、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提高对水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对污染、有害物质以及残留物进行严格监测和测定,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符合国际标准。
二、加强标准化建设。
针对国际标准,加强与国际接轨,使中国水产品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程度更高,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三、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
积极引入一些新兴技术和先进设备,潜心开展产品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四、加强贸易合作。
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合作,共同促进贸易便利化,扩大贸易规模和范围,提高中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五、建立国际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进一步扩大安全认证的范围和程度,建立起以ISO、HACCP为代表的完备认证体系,为中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开拓提供坚实保障。
六、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
各行业协会和企业应该积极配合政府等部门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加强对自身产品质量的控制,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总之,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是一个长期的修炼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政策和法律的支持力度,企业要加强自身管理和创新能力,消费者要积极支持国产水产品。
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近年来,中国水产品出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技术壁垒。
这些技术壁垒包括质量标准的不符合、运输和储存技术的不足、以及相关的检测和认证制度的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技术壁垒大大影响了中国水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本文将分析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技术壁垒的原因1. 质量标准不符合中国水产品出口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质量标准的不符合。
这包括了水产品的安全性、新鲜度、保存期限等方面。
由于中国水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了出口产品的质量问题。
2. 运输和储存技术的不足运输和储存技术的不足也是中国水产品出口的一大问题。
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储存条件不合理或者包装不妥,导致了产品的损坏和质量下降。
这严重影响了中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形象和信誉。
3. 检测和认证体系不完善中国水产品出口的另一个问题是检测和认证体系不完善。
对出口水产品的检测和认证标准不够严谨和完备,导致了部分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不被认可。
这使得中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受到了严重制约。
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了种种技术壁垒,成为了中国水产品出口的瓶颈。
二、解决措施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为了解决中国水产品出口的质量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
这包括规范化的生产工艺、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以及完备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完备的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中国水产品出口的质量水平,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2. 提高运输和储存技术水平为了解决中国水产品出口的运输和储存问题,需要提高运输和储存技术的水平。
这包括改善运输和储存条件、加强包装技术、以及推广冷链运输等手段。
通过提高运输和储存技术水平,可以有效减少产品损耗和质量下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在质量管理、运输和储存技术、以及检测和认证体系等方面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及解决措施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中国水产品出口已经成为全球水产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水产品出口也遭遇了一些技术壁垒,其中包括质量问题、进口国技术规范和标准的不同、缺乏技术创新和竞争力等原因。
本文将探讨这些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质量问题中国水产品出口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水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在一些地方缺乏规范的管理和监控,一些不合格的产品依旧被推向市场,并最终出口到全球市场。
这些不合格的产品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也会影响中国水产品的声誉和国际形象。
解决措施:加强监督机制、提高技术标准加强质量监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一步。
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系统,对所有的中国水产品出口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管。
同时,应该加强技术标准,确保所有出口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和质量要求。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提升中国水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度,从而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
进口国技术规范和标准的不同进口国技术规范和标准的不同也是制约中国水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各个国家的具体系列标准和标准体系不同,一些国家对于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控制方面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一些中国的水产品经常因为不符合这些标准而被认为是令人担忧的。
解决措施:加强研究和了解进口国技术规范和标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出口企业需要更加了解和研究各个进口国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度,保证出口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政府也可以酌情制定适当的支持政策,推动企业加强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符合各国标准的能力。
缺乏技术创新和竞争力中国水产品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被其他竞争国家的制造商所超越,其中一个原因是缺乏技术创新和竞争力。
虽然中国有着广泛的自然资源和成本优势,但缺乏创新和竞争力的企业很难在全球竞争中占有主导地位。
解决措施:加强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投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出口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投资。
水产品出口贸易中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特点、原因以及政策建议所谓水产品的绿色壁垒实质为技术壁垒的一种, 主要是发达国家以保护其国民健康为借口,对水产品中有害物的含量制定较高的质量指标。
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水产品的养殖、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技术水平的限制, 很难达到发达国家所规定的强制性技术标准, 从而限制其水产品的出口。
发达国家实施水产品绿色壁垒的主要目的是尽量减少来自进口国的冲击, 保护本国的水产品行业的发展。
加入WTO 后, 在逐步消减关税的大环境下, 非关税壁垒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重要障碍之一。
近几年, 中国水产品频繁遭受国际上绿色壁垒的冲击, 并对中国水产品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1.水产品“氯霉素”事件水产品“氯霉素”事件起源于2001 年初, 奥地利消费者在食用冻虾仁后, 引起过敏反应, 从而引发对货源国中国、印度和越南的虾原料进行检查。
结果显示, 从中国进口的虾仁中含有0.2~5ppb ( ppb 为非法定计量单位, 1ppb=1×10-3mg/kg)的“氯霉素”, 部分产品超过欧洲制定的“氯霉素”含量在1ppb 以下的标准。
欧盟委员会以此为由, 决定“自2002 年1 月31 日起禁止从中国进口供人类消费或用作动物饲料的动物源性产品。
但在海上捕捞、冷冻、最终包装并直接运抵欧盟境内的渔业产品( 甲壳类除外) 不在禁止进口之列”。
虽然其后中国与欧盟经多次磋商, 欧盟于2002 年6 月解除了对部分中国产品的禁令,但对中国水产品的出口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欧盟地区委员会通过决议前运抵欧洲的水产品被禁止入关和销售, 只能在港口滞留或销毁, 造成很大的直接经济损失。
此事件还波及到其他水产品进口国纷纷向中国发难, 在欧盟发表决议后, 美国和日本立即加强了对中国动物产品的卫生检查, 韩国、沙特阿拉伯等国提高了检验标准, 德国和法国的一些超市则干脆将中国的水产品从货架上撤走, 代之以其他国家的水产品。
绿色壁垒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困境及应对措施绿色壁垒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在对外贸易上采取的一种非关税措施,要求进口商品符合一定的环境标准或者限制进口国家的环境污染。
这种措施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了一些困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壁垒:一些国家采取了严格的环境标准,限制了来自我国的产品进入其市场。
这些标准往往需要高端技术和高成本来满足,对于我国一些传统产业来说,满足这些标准需要较大的改造和投入,增加了贸易成本和难度。
2.认证体系:许多国家要求进口产品必须通过该国认可的环境认证体系,我国企业在外国市场上获得这些认证的成本较高,且时间较长。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时间,对我国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3.绿色贸易壁垒:一些国家提出了只进口符合其环境标准的产品的要求,形成了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
这使得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着更严格的要求和竞争。
同时,其他国家通过加大对产品的绿色标准要求,降低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针对这些困境,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提升技术水平: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我国产品的环保性能和符合性,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同时,加强对环境标准的了解和研究,制定和提升我国的环境标准,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2.推进认证体系建设:加强对国际认证体系的理解和研究,形成符合国际标准的认证体系。
提高我国产品的认证率和效率,降低认证成本和时间,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建立更加开放和公平的国际贸易体系。
通过国际合作,加强对国际环境标准和贸易规则的影响力,为我国产品打开更多的市场。
4.发展绿色产业: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和发展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绿色产业。
提高绿色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通过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增长。
以上措施可以帮助我国应对绿色壁垒带来的困境,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并进一步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及解决措施中国水产品出口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壁垒的挑战。
技术壁垒主要源于中国水产品出口品质标准与国际市场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
本文将分析技术壁垒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中国水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技术壁垒之一是食品安全标准不达标。
国际市场对水产品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包括生产环境、养殖水质、投喂药物使用等方面,而中国水产品出口中存在品质不达标的情况。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养殖环境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投喂药物的控制和管理,提高水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水产品加工技术不先进是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之一。
国际市场对于水产品的加工技术和加工设备要求较高,而中国加工技术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可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水产品加工的效率和品质。
可以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借鉴其先进的加工技术和管理经验。
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际市场标准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中国企业在出口水产品时对于国际市场规范和标准了解不深,导致产品与国际市场需求不匹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可以加强对国际市场规范和标准的了解和学习,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和研讨会,加强知识共享和交流,提高企业对国际市场需求的了解。
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之一是营销能力不足。
虽然中国水产品在品质和价格方面具有竞争力,但在市场营销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可以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加强市场调研和品牌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加强与国外采购商和渠道商的合作和沟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
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近几年来,中国水产品的出口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技术壁垒,这成为了中国水产品出口
的主要障碍之一。
这些技术壁垒一方面来自于国际标准的不统一或者中国水产品的品质存
在缺陷,另一方面也是来自于国外对于中国水产品的保护主义。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有必
要出台相关政策来加强水产品的质量、品牌建设,提高水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首先,中国水产品出口存在质量问题。
这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水产品生产过程中
管理不当,作为水产品主要出口大国的中国,应该加强流程监管、消毒和保鲜技术的培训,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
同时,建立起健全的质量检测机制,提升中国水产品的品质监管能力,减少因产品质量被检测部门退回等问题给出口商带来的损失。
其次,国际标准的不统一也是中国水产品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之一。
为了避免出现这
样的问题,作为主要出口国,中国应该加强与各国标准有关的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尽可
能参与对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改进,并依据国际标准对水产品进行质量控制,以符合国际市
场和国家标准。
最后,由于国外对中国水产品的保护主义的加剧,一些非关键的技术特征需要额外的
认证和费用,限制了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数量和质量。
中国作为世界水产品贸易的主要出口国,应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政策交流,通过文化交流、贸易谈判、科技合作等方式,慢慢
打破这些技术壁垒。
综上所述,中国作为水产品的出口大国,要避免遭遇技术壁垒,需要加强水产品的质
量管理和监督,遵守国际标准,扩大与各国的政策交流。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中国水产
品的出口竞争力和品牌形象,以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近年来,中国水产品出口面临着技术壁垒的挑战,这给中国的水产品出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技术壁垒的存在是由于一系列原因导致的,其中包括质量监管不严、产品标准落后、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从而提高中国水产品的出口质量和竞争力。
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是质量监管不严。
中国水产品出口的质量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严格的情况,导致了一些水产品的质量不达标。
在质量监管不严的情况下,一些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流入国际市场,影响了中国水产品出口的声誉和信誉。
产品标准落后也是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之一。
随着国际市场的发展,一些国际标准与中国国内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使得中国水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难以获得认可,从而遭遇了技术壁垒的限制。
技术创新不足也是影响中国水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很多国家在水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等方面进行了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然而中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却相对较少,导致技术创新不足,难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针对中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中国水产品的出口质量和竞争力。
应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严格把关水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环节,确保产品质量达标。
需要加强与国际标准接轨,不断提高水产品的生产标准,使其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获得国际认可。
要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增加对水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方面的科研投入,提高技术水平,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提升出口水产品的竞争力。
政府部门也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可以适度降低水产品出口的关税和税收,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也是提高中国水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与国外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可以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中国水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好的竞争优势。
我国水产品出口如何应对绿色壁垒
在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不断努力下,关税﹑配额﹑许可证等传统的贸易壁垒逐步弱化。
然而,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壁垒,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
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已经遭到了绿色食品壁垒的严重阻碍,水产品作为我国大宗农产品出口额首位的产品更是屡屡遭遇限制,甚至禁运,制约了我国外向型水产品发展。
一、绿色壁垒的含义和特点
绿色壁垒也称为环境壁垒,指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或环境为由而采取的直接或
间接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
绿色壁垒的特点:①它是中性壁垒,有合理合法性。
意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减少污染,节约能源。
另外WTO达成的《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虽然是限制绿色壁垒,规定各国所采取的检疫措施只用于保护动植物生命健康的范围,事实上也支持成员为人类健康安全及生态环境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法规。
②保护性。
这点体现在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技术和经济优势,以保护人们身体健康和环境为借口,制定苛刻的法规和认证标准保护国内市场。
③实施范围越来越广。
其不仅涉及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初级产品,还包括中间产品和制成品,并深入到对选料、研发、生产加工等每一个过程的监督和评价。
绿色壁垒的实施,使发展中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善待我们生存的环境。
然而,现阶段其似乎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口的最好手段,阻碍了贸易自由化的进程,违背了WTO的初衷。
二、我国水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主要原因
第一,我国水产品出口增长快,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近几年来,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大幅度增长,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2006年上半年全国水产品产量2132.9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14%。
产量增长带动出口也加快增长。
据国家海关统计,1~6月份,水产品出口数量157.73万吨,同比增长9.86%。
(表1)
由于出口量大,目标市场又相对集中,易给上述国家或地区造成大额进口逆差,引起对方强烈关注,针对我国情况采取相应的绿色措施限制我国水产品出口。
第二,各国对贸易和环境的双重保护。
绿色壁垒不仅是为了保护一国公民人身健康和国内环境,也意在保护国内市场免受我国水产品的冲击。
日韩等发达国家在水海产品检疫、检验程序和手段上设置了重重障碍,制定高指标限制农药残留、有害物含量等,甚至对水海产品的包装也作了限制,必须有代表高质量,多营养,生产和消费处理过程均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标签。
1995年美国将HACCP 应用于水海产品,要求向美国输入水产品的加工企业经美检验机构评审,必须实施HACCP管理,取得HACCP检验证书。
2006年5月29日开始,日本实施针对进口农产品的新规定《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
这项制度对所涉及的农产品数量设限增加,标准限量更为严格,检测项目成倍增加。
据“肯定列表”制度,新增了51392个限量,涉及264类食品中的734种化学品残留,同时禁用15种农药、兽药。
为符合“肯定列表制度”要求,我国输日农产品要经过自检、进口商指定第三方检验和日方进口检验等多重检测,检测费用提高、时间更长,增加了出口成本。
第三,我国水产品质量跟不上发达国家越来越严格的检验标准。
水产品质量是顺利出口的第一保证,否则无法通过绿色壁垒。
其一,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大多还是小规模企业,生产工序和设备达不到先进水平,对水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人员培养投入少。
科研开发能力不够,加工层次就上不去,造成粗加工产品多,这样水产品质量就难以跟上越来越严格的标准。
其二,也确有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滥用添加剂、色素等污染物。
三、水产品出口如何应对绿色壁垒
面对国际上越来越纷繁复杂的绿色阻碍,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避免被绿色壁垒绊倒。
为此,我们应积极研究突破绿色壁垒的有效对策。
第一,提高我国水产品质量,大力推进渔业品牌效应。
提高水产品质量是确保我国水产行业外向型发展的基础,也是冲破他国绿色壁垒的必经之路。
要求政府与水产养殖业生产者及加工企业相互协作。
政府加强对水域、鱼苗、鱼用饲料和鱼药的生产管理和监督,随时监控沿海主要港湾和渔区以及内陆河流的环境卫生情况,及时清理消除区内海河污染,禁止用药物杀害海生物。
加工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引进先进科学管理,将渔业产品收获﹑储藏﹑运输﹑加工﹑销售等整个过程都纳入质量管理范畴。
掌握国际标准,对药物残留,重金属含量和微生物及添加剂严格控制,树立渔业的名牌产品,形成一些有实力的水产企业凭借其品牌,起到龙头带动作用,保住现有市场,也积极地寻找其他可出口市场,为自己创造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第二,坚持“科技兴渔”战略,逐步加大渔业产品开发科技投入。
加快数量型渔业向质量型渔业转变,重在加大对渔业的科技投入。
在这一过程中,定期及不定期的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对企业的培训尤为重要。
完善现有渔业基础设施,建立重点实验室和基地,政府支持渔业从业者,加工企业协作开发新产品,如绿色水产品,无公害水产品和有机水产品及创造新养殖和捕捞方法。
还要引进国外先进的加工包装设备和保鲜技术应用于我国水产品,并能随市场变化改进。
这样可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整体质量档次,最重要的是要全世界消费者认可我们的产品,从根本上实现“科技兴渔”的战略。
第三,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和检验标准,推进我国水产企业国际标准化认证。
目前,有关我国渔业的生态及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已经颁布实施,但仍需要不断根据国际新情况修订、填补空白,逐渐充实完善立法体系,用以规范和引导政府人员和渔业企业。
加快渔业质量标准化,在产品安全卫生质量、饲料安全限度、水域环境、农药残留限量等检测技术及方法的制定上下功夫,多与发达国家相关专家交流请教。
适当增加水产品检测检疫机构数量,最好使企业能在一个检疫机构接受一次性权威检测,包含所有主要检测项目,给企业节省时间费用。
鼓励水产企业取得安全卫生方面的HACCP认证、环保上的ISO14000系列、企业管理方面的ISO9000系列认证。
政府可把取得认证作为评定企业获得出口优惠资格条件之一。
第四,建立有效的水产品绿色预警机制,帮助企业出谋划策。
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一些预警网站,各地区行业协会也有建立信息网,但是信息发布不及时。
我国必须尽快完善水产品出口信息发布机制,进出口预警机制和外贸争端应急处理系统。
①做好渔业信息的收集。
对水产品相关的国内外生产﹑销售信息﹑检验监测的标准更新﹑新认证体系的颁布与实施,某些国家对我国水产品检验结果等
及时收集。
这方面可以与国外检疫机构合作,跟踪国外绿色壁垒新措施。
建立完善信息中心和数据库,通过核心预警网站发布,第一时间将信息反馈给我国企业,渔民。
②对得来的信息做系统分析,政府建立研究室对国际水产品环保认证标准进行研究,设立咨询中心,并组织对新标准的培训。
第五,政府积极参与区域多边贸易谈判和双边磋商。
WTO多哈回合多边谈判进展缓慢,表明中国要谋取自身利益,应多寻求与水产品目标出口国家和地区双边协商﹑谈判的机会。
可以与这些国家签订双赢的双边水产品出口协议,包括简化我国水产品通关手续和时间,获得标准化检验结果的相互承认,建立水产品养殖,捕捞,研制合作项目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