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结构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吗_省略_于半对数模型和结构效应的实证检验_孙晓华
- 格式:pdf
- 大小:504.31 KB
- 文档页数:8
FDI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总体效应与时空差异杨希吕德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要:本文基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采用1987年至200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区域、分时期研究FDI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对外贸易的影响。
结果显示:FDI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和地域空间差异,并且FDI对贸易影响随时间变化产生的区域转移效应也十分明显。
关键词:FD对外贸易总体效应时空差异作者简介:杨希(1987-),女,湖北鄂州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吕德宏(1969-),男,陕西永寿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一、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关于FDI与国际贸易国外学者主要讨论两方面:一是FDI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因果关系。
Muchielli和Chedor(1999)、Graham(2000)等分析得出FDI对东道国出口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
而Zhang和Felmingham(2001)的研究结论是出口规模的扩张能吸引FDI的流入。
二是FDI与国际贸易之间是替代效应还是互补效应。
替代关系理论认为贸易障碍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资本的国际流动,即表现为投资对贸易的替代,同时国际资本流动的障碍也会产生国际贸易。
Belderbos和Sleuwaegen(1998)、Blonigen(2000)等学者研究证实了此观点。
互补关系理论认为FDI可以在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创造新的贸易机会,使贸易在更大的规模上进行,即表现为投资与贸易的互补。
Goldberg和Klein(1999)、MariamCamarero(2004)等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与FDI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二)国内文献国内学者蔡小勇、余子鹏(2005)利用2003年中国30个省份的出口总值、机电产品出口总值及当年实际利用FDI值,分析了FDI对中国出口及地区差异影响,结果表明FDI对西部落后地区出口的带动作用最大,对中部地区出口的带动作用最小。
国际贸易 《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非对称影响效应研究*———基于产品技术附加值分布的贸易结构分析法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研究苏振东 周玮庆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基于关志雄(2002)和L a l l 等(2006)提出的基于产品技术附加值分布的贸易结构分析法构造出口贸易结构指数,考察了1992~2006年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变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此基础上,本文又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深入分析了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出口总量层面上看,出口总量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从出口贸易结构分量层面上看,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影响效应,即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额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明显大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额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表明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
最后,针对中国的对外经贸和宏观经济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优化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以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性平稳增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品技术附加值 出口贸易结构 中国经济增长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系中图分类号:F 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64[2009]05-081231-1186 * 本文得到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批准号:D U T H S 2007325)和大连理工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的资助,作者深表感谢。
作为改革开放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近年来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保持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国际经济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外向型发展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出口贸易绝对数量的增加来拉动一国的经济增长,在长期必然会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恶化,最终使其陷入“贫困化增长”的怪圈。
因此,在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和出口强劲增长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变迁,考察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优化出口贸易结构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平稳增长的对策建议,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外贸易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其作用更为突出。
对外贸易与一国产业结构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
概括起来,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功能是扩大总需求,通过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增长。
1.1对外贸易的概念及特点1.1.1 对外贸易的概念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和地区同别国和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从一个国家来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对外贸易。
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称为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或世界贸易。
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也常用“海外贸易”表示对外贸易。
[1]1.1.2 对外贸易的特点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比较成熟的形态,对外贸易的特征大体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资源的配置达到相对的均衡对外贸易在整体上已经实现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对生产资源进行配置,对外贸易的重心已经不直接或不再局限于生产规模的扩张或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
(2)对外贸易具有良好的支付能力这是因为进口贸易虽然相当活跃但出口竞争力强,资本的输入规模不小,但资本输出的数量往往更大,因此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生活中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
对外贸易的这些特征是以其特有的产业结构为基础的。
那下面就来看看一些关于产业结构的理论。
[2]1.2 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演变规律任何事物的运动皆受一定的规律所支配。
产业结构其发展演变必然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分析和揭示这一规律是研究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优化这一问题的重要任务,对于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1.2.1产业结构的概念所谓产业结构,主要是指各类产业及其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与相互联系。
它和产业[1]陈同仇,薛荣久主编《国际贸易》1997年版,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 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著《国际贸易》2003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分类有着密切关系,因为产业分类是按一定的原则,将国民经济的各种成分进行分解与组合。
北京市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研究———基于VAR 模型的分析孙乐(广西大学商学院,南宁530001)摘要:为了研究北京市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VAR 模型、Granger 因果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市1993-2019年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进出口对北京市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出口的作用更加突出。
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就如何促进北京市对外贸易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区域经济发展;VAR 模型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0)12-0036-03收稿日期:2020-08-08作者简介:孙乐(1990-),男,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保险和风险管理。
一、引言出口,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以来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
正是出口对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作用,使得对外贸易不时成为引人关注的热点。
从绝对数来看,197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尚不足207亿美元,2019年快速增长至4.5万亿美元,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了216倍;从相对量来看,我国贸易总额占GDP 的比重,1978年不足10%,2019年占比高达32%。
对北京市来说,贸易结构与全国并不一致。
与我国总体贸易顺差不同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市对外贸易就保持了长期高额逆差。
2019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值28663.5亿元,出口5167.8亿元,贸易逆差高达23495.7亿元。
因此,在疫情背景下,在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全球经济贸易萎靡的环境下,研究区域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关于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显著促进论,认为对外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亚当·斯密(1776)引入“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地区可发挥自身绝对优势,通过国际合作分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增长。
论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国贸四班苏佳 200915280424 【摘要】产业结构与国际贸易是相辅相成的,产业结构决定国际贸易的方向和生产方式,而国际贸易则反映了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也就是说本国的产业结构是否有利于本国贸易的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产业结构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尤其是出口商品结构上,所以一国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本国的贸易及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一下以我过来谈论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关键词】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商品结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从概念可以看出一国的产业结构对该国经济的重要性。
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仅表现为总量的增长,更表现为经济结构的变动,其核心是产业结构的升级。
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一国的产业结构不应是一种封闭结构。
各国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深,这主要体现在一国产业结构在运行中通过贸易和投资等方式相互重组和整合。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产业结构的优化离不开国际因素,而国际贸易则是国际因素影响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的直接最直接的因素。
一、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相互作用的因素分析(一)对外贸易影响国内产业结构的形式1.进口借助于进口产品来开拓国内市场, 引发该产业在国内的发展。
当该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 规模经济得到充分利用, 生产成本显著下降时, 再利用本国某些生产要素禀赋比较优势, 出口该产品, 并通过国际市场的开拓, 进一步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2.出口即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 并以制成品出口逐步替代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 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扩大出口带动整个工业结构调整。
具体做法为: 首先在国内开发新产品, 形成国内市场, 以此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实证研究作者:赵红洁来源:《企业文化·中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成为经济领域的两个热点问题,并各自形成比较成熟的体系,但将二者联系起来研究二者关系的并不多。
本文选取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与现状,并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贸易结构产业结构协整理论1.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一国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是产业结构变动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垂直专业化为代表的新型国际分工开始出现并日趋成熟,这使得一国的竞争优势不再体现在最终产品和某个特定产业上,而是体现在该国在全球化产业价值链中所占据的环节上。
传统理论中对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规律性论断已经不足以解释现实情况。
在新一轮产业国际转移下,产业结构成为贸易结构的基础,贸易结构则是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2.1 中国贸易结构的发展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首先,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和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对外贸易额达到3.87万亿美元。
其次,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快于经济增长速度。
中国加入WTO以前,对外贸易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 2-3%,加入WTO以后,中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年均高出GDP增速18.9%。
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不仅表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程度在提高,也说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速度的加快和加深。
2.2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2012年占比不到10%;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保持稳定,2012年占比47%左右,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并且越来越接近第二产业比重。
虽然中国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升级,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