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韭黄高产栽培技术
- 格式:wps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4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1. 引言1.1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韭黄是我国常见的蔬菜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一、保障产品质量: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避免了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对韭黄的污染,保证了产品的纯净和安全。
二、保护环境生态: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倡导绿色种植理念,减少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提倡科学种植方法,提高了韭黄的产量和品质,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升农民收入: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实施,可提高韭黄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1.2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传统的化学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已经引起了土壤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因此开展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在种子选育、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灌溉和采收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通过对传统种子材料进行改良选择,培育了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新品种,提高了韭黄的产量和品质。
在土壤管理方面,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推广农田有机栽培技术,减少了对土壤的污染,提高了土壤的健康状况。
针对韭黄常见的病虫害问题,采用生物防治、植物源农药等绿色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运用现代灌溉技术,合理控制土壤湿度,提高了韭黄的抗逆性和产量。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中,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丰县地区韭黄无公害栽培技术韭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大众消费蔬菜,其中尤以经软化栽培的黄芽韭(即韭黄)为菜中之珍品,营养和经济价值都很高。
江苏省丰县韭黄生产已有20多年的种植历史,已成为丰县东南部4个乡镇的主导产业,常年种植面积2600-3000hm2,一般每667m2韭菜生产韭黄1-1.25t,产值7000-8000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外销的需求,韭黄生产要求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标准。
为确保韭黄“舌尖上的安全”,在具体试验的基础上,现把丰县地区韭黄无公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选用良种冬春生产韭黄宜选用经提纯复壮的耐寒、高产、回芽早的“独根红”品系(9-1)最好。
其品种在10月1日前后,能够达到自然株高50-60cm,鳞茎以上部分伸长度60-90cm,假茎高20-25cm,假茎直径0.4-1.2cm,单株叶片数5-13枚,叶宽1.0-1.4cm,叶片直径长度40-65cm,最大株重50g,叶色淡绿、较软。
表现为分蘖性强、丰产性强、生长势强、抗寒性强等特点。
2 韭菜育苗2.1 苗床选择韭菜的育苗床选择土地肥沃,排水方便的土地,但尽量远离葱蒜重茬地块。
2.2 整地做畦每667m2大田用苗床50-60m2,畦宽1-1.4m 为宜,整地时不施或者少施基肥,深翻30cm,整平待播。
2.3 种子处理每667m2用种0.4-0.5kg,采用50℃左右的温水浸泡10h后,用20℃左右温水清洗一遍,再用0.2%-0.3%多菌灵多湿性粉剂拌种。
2.4 播种播种时间一般在“清明”前10d左右,播种前浇足畦面水,待水渗下后,可用160克2.5%敌克松粉剂对20倍细土,配成药土均匀撒施均匀撒在畦面上,然后均匀撒种,撒种后用过筛细土覆盖0.5-1.0cm,覆盖地膜后再用小拱棚覆盖。
2.5 苗期管理韭种播种后20d左右即可出苗,在韭菜露头时要及时撤去地膜,以防高温烧苗。
韭菜2叶期前,应轻浇水,不施肥,保持土壤湿润,“谷雨”以前不能大水多次漫灌,以利提高地温。
无公害韭黄高产栽培技术韭黄颜色鲜黄、风味独特,口感清爽,营养丰富,是冬季餐桌上的美味菜肴。
韭黄栽培,是指韭菜在露地养根,后期经多次霜冻营养回根,冬季将韭根移入韭壕、阳畦等保护设施,在弱光条件下利用贮存的养分生产新鲜韭黄的栽培方法。
当前正值培育韭黄根株的准备阶段,笔者特将有关技术细节总结出来,供读者参考。
1、培育根株培育健壮根株是韭黄生产的基础,它关系到韭黄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选用平韭4、雪韭王和791等耐寒性强、高产抗病的品种,在立夏前后大田直播或麦田套种。
播前施足底肥,浇好底水,精细整地,每亩用种2.5公斤左右,按行距20―23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沟中,用软毛笤帚扫上一薄层土,轻踩一遍,然后浇第一次水,地面见干见湿时浇第二次水,待地面未干时浇第三次水,即“不怕二水晚,三水往前赶”。
立秋前一般不追肥,以防生长过旺或烂秧,要注意小水勤浇,中耕锄草。
立秋后开始追肥,发棵壮根。
第一次亩追尿素12.5公斤或饼肥50公斤,白露前后重施第二次肥,亩追尿素20―25公斤。
整个生育期要勤锄杂草,少割或不割,以利壮根。
立冬后至小雪前将枯叶清除,韭根备用。
2、韭壕准备选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高燥地块(也可在庭院内),沿东西向挖壕,壕宽3―4米,深1.25米,长度可根据韭根多少而定,一般长12米,分成7个小畦。
壕底土层既要保湿又利于排水,壕内四壁铲平,底部南侧略高于北侧,便于浇水。
挖好后,北侧加盖棚顶,宽度为壕宽的一半,以利采光。
棚顶铺10―13厘米厚的玉米秸,再盖土抹泥,前沿要高出地面33厘米,搭成南高北低的斜顶,之后立即加盖草苫。
3、韭根入壕将韭根挖起、整理,剔除虫根、病根,选健壮根将茎盘上端理齐,捆扎成33―50厘米的方形捆。
将捆好的韭根紧密摆在壕底,用散根将缝隙填齐挤紧。
每小畦之间堆好土埂,防水串通。
可在畦南边用3块瓦对成1个圆形水道通向壕内。
这样浇水时可不必揭苫。
一般小雪后入壕,之后先浇一小水,水深为韭根的1/3高度,将畦埂踩实。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是指在种植过程中,无需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采用生物农药、有机肥料以及生态调控等方法,实现对韭黄的无公害生产。
下面将从韭黄的栽培技术、无公害生产的优势以及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韭黄的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韭黄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可以选择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或砂土进行种植。
2. 土壤改良:在栽培前可对土壤进行改良,添加腐熟有机肥料或有机复合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3. 种子选择:选择健康、完整、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播种,确保种子的质量。
4. 播种时间:韭黄适宜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避免高温、寒冷的气候。
5. 播种方法: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的方式进行种植,播种时要注意保持适宜的密度和间距。
6. 施肥管理:在生长期间,可进行有机肥料的追施,确保韭黄的养分供应。
7. 病虫害防治:可以使用生物农药,如菊酯类、赤霉素类等,对韭黄的病虫害进行防治。
二、无公害生产的优势1. 保护生态环境:无公害生产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 促进农产品安全:无公害韭黄不含农药残留物和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无害,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3. 提高产品质量:无公害生产采用有机肥料和生态调控等方式,使得韭黄具有更好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提高产品质量。
4. 增加农业可持续发展:无公害韭黄的生产方式更加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 病虫害防治问题:可采用有机控制方法,如引入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2. 土壤养分问题:可定期追施有机肥料,如腐熟有机物、有机复合肥等,提高土壤的肥力。
3. 种子质量问题:选择健康、完整的种子进行播种,确保种子的质量和萌发能力。
4. 灌溉管理问题: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频率,避免水浸湿根部,导致根部窒息和病害发生。
5. 农艺管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病虫害监测,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并及时清除杂草,保持地膜的整洁。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
韭黄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了保证其品质和安全性,采取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在土壤的选择上,应选择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这样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给植物生长。
至于土壤的酸碱度,韭黄适宜生长的土壤pH值范围为6~7之间。
在施肥方面,应注重有机肥的施用。
适宜的施肥量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给植物,增强其抗逆性和产量。
一般来说,每亩土地需施用有机肥2000~3000千克左右。
同时还应注意合理配比,不同营养元素的供应要平衡,避免肥料过量或者缺乏。
在种植韭黄时,应选择优良的种子,并进行适时的播种。
一般来说,春季选用韭黄早熟无穗,秋季选用韭黄晚熟无穗。
播种时,应注意排水良好的地块,避免水湿造成秧苗腐烂。
密植度一般为每亩25000~30000株。
播种后,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
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防止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
常见的病虫害有韭黄紫斑病、白粉病、黄化病和蚜虫等。
通过合理的施药和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在收获和保鲜方面,应选用合适的时间进行收获,一般来说,韭黄生长到50~60天,迅速长势停止后,即可收获。
收获时要小心,避免伤害植株。
采摘后,应迅速进行清洗和处理,然后保存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以延长保鲜期。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能够保证韭黄的品质和安全性。
通过合理的土壤选择、施肥、播种、病虫害防治和收获保鲜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提高韭黄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韭黄是指韭菜花蕾,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蔬菜。
由于其口感美味、营养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其种植和生产技术。
为了生产出高品质的韭黄,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韭黄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
1、选址选择生产韭黄的地方时,应该选择土壤肥沃、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
同时,为了保障韭黄的品质,应该避免选址在化工厂、污水处理等污染源附近。
2、土壤韭黄的生产需要使用肥沃的土壤,最好是pH值在6.8-7.5之间的沙壤土或壤土。
在种植开始之前,应该进行土壤消毒、松土等工作。
3、施肥韭黄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养分,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的施肥。
在种植开始前,要在土壤中施入有机肥和无机化肥,以确保韭黄的生长需要。
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定期施入有机肥,促进韭菜的健康生长。
4、水源韭黄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需要选择水源比较充足的地方。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定期浇水,并保证土壤湿润度的稳定性。
5、防治病虫害在韭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需要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应该进行合理的药物选用和药剂喷洒方法,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6、采收处理在韭黄采收时,应该选择较为成熟的韭菜花蕾,切断时应该将韭菜的茎部保留。
在采收到韭黄后,应该进行清洗、处理等流程,以确保韭黄的卫生、品质等方面。
总之,韭黄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和保护。
只有严格按照安全、卫生、科学的生产标准进行生产,才能生产出高品质安全卫生的韭黄产品。
无公害生产-无公害韭菜高效栽培九措施一、选用优良品种。
目前,高产、抗病、优质的品种有平韭5号、平韭6号,平科1号、平科2号,春早红根、791雪韭、迎雪等。
要根据备品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加强温湿度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夜间棚温控制在10-132二、“三洁净”选地栽。
土壤、大气、环境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基础,必须达到无公害标准。
基地周边两公里内要求无污染,不用无污染的水灌溉韭菜。
选择土质优良,大气清洁、水源洁净无污染的地方建设无公害韭菜基地。
三、因地制宜设施栽培。
改传统的阳畦栽培为拱棚栽培,有条件的利用冬暖式大棚栽培,并根据不同的生长季节和市场行情采取不同的设施栽培。
在韭菜生长后期套种别的蔬菜,尽力提高大棚的经济效益。
四、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
大力推广应用微滴灌技术,最大限度降低棚内湿度,应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大力推广健身栽培法,提高韭菜的抗逆性。
扣棚前应把田间的枯杆、死叶、杂草等清理干净,这样可减少韭畦内潜伏的有害病原,降低发病程度。
清畦后,将韭墩鳞茎以上的表土挖出畦外,露出鳞茎进行日晒夜冻,这样可以提早打破休眠,使出苗整齐,同时可消灭潜入韭墩越冬的害虫,扒墩时注意不要伤根。
灌根施肥后覆土,覆土与韭墩相平,然后浇水,覆土下沉后,再覆上一次细土埋住韭墩。
五、科学平衡施肥。
改单一施用化肥为以有机肥和底肥为主化肥为辅,减少无机氮肥的用量。
无公害韭菜生产中施肥技术,原则上以有机肥和底肥为主,农家肥和人畜粪便,要充分腐熟和堆制后施用,达到无害化。
限量限品种施用化肥和微肥,推行生物肥和测土配方施肥。
要求667平方米施腐熟的有机4000~5000千克,N、P、K复合肥20—25千克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
禁止施用硝态氮肥,韭菜收获前20天内不得追施任何肥料。
韭菜每割完一茬应及时锄松耧平,待伤口愈合、叶片长出后再追肥浇水。
六、夏秋管理莫放松。
对于设施韭菜的栽培,其夏季停收后也不要放松对其管理,应及时翻晒韭根来杀灭病虫卵。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摘要】韭黄是一种常见的蔬菜,而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韭黄品质、增加产量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背景,接着详细阐述了无公害生产标准的要求、韭黄种植场地选择与准备、韭黄良种选择与种植密度控制、韭黄生长期间的病虫害防治以及韭黄采摘和贮藏技术。
最后总结了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指出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希望可以为农民和农业生产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无公害生产技术在韭黄种植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发展、标准、场地选择、良种选择、种植密度、病虫害防治、采摘、贮藏技术、推广意义、发展方向。
1. 引言1.1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采用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种植韭黄,可以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无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也能降低农田的化学残留物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通过这种技术,农民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消费者也能更放心地购买食品。
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可以提高韭黄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种植,可以提高韭黄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环保和健康层面,更是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
通过推广应用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
1.2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的发展背景韭黄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发展背景主要是受到市场需求和政策法规的推动。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无公害农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逐渐增加。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无公害生产的政策,鼓励农民采用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正文2.1 无公害生产标准的要求无公害生产标准的要求是指要求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农药、化肥和其他化学物质,以及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措施的标准。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摘要】韭黄是一种常见的绿色蔬菜,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是指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来种植韭黄。
在种植韭黄时,首先要选择适合的种植土壤并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接着要选择优质的韭黄良种进行繁殖,确保种植品质优良。
在施肥与管理方面,要注重有机肥的使用,并进行科学的管理,以保证韭黄的正常生长。
病虫害防治也是关键,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采摘和保鲜也是至关重要的步骤,要确保韭黄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无公害生产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种植土壤、良种选育、施肥与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与保鲜、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概述【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韭黄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在如今注重健康和环保的社会背景下,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就是在种植过程中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保证蔬菜的自然生长。
采用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种植韭黄,既可以确保食品安全,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实现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种植者需要从种植土壤选择与准备、良种选育与繁殖、施肥与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与保鲜等方面入手。
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计划和管理措施,可以提高韭黄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促进健康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2. 正文2.1 种植土壤选择与准备【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种植土壤选择与准备是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选择合适的土壤和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可以有效提高韭黄的产量和品质。
首先要选择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和疏松的土壤,这样可以保证韭黄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
土壤的酸碱度也需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pH值应在6.5-7.5之间。
栽培技术Z a i p e i j i s h u韭菜是市民一年四季喜欢食用的蔬菜种类之一。
近年来,由于一些农户的管理措施不到位,鲜韭的品质逐年下降,部分农户大量滥施,乱用化学农药,致使韭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对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以下几项是韭菜关键的栽培技术措施。
1选择合适的种植基地韭菜种植基地应选在远离公路40米,无污染、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疏松、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区。
前茬选种瓜类、叶菜类、豆类等植物,忌选用葱、蒜、韭菜等作物。
韭菜生产基地必须切实防止环境污染,并对酸雨的危害有预防。
通过环保部门检测空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土壤中城市垃圾、农用污泥污染物,灌溉水质达到《农业环境标准实用手册》的要求。
2选种和种子处理工作种子优良,则产量和质量就能有所保证,因此必须做好选种工作。
一般情况下会选用抗病能力强、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韭菜种子,这样的种子不仅品质好而且质量高,能够有效地实现无公害韭菜的质优高产。
做好种子处理工作,一般夏、秋播种的韭菜需要将种子黏液洗净后进行催芽,而春播则可以用干籽直播或用40℃温水浸种12h,除去秕籽和杂质。
3整地施肥,做好播种工作3.1整地施肥苗床应选择旱能浇、涝能排的高燥地块,宜选用沙质土壤,土壤pH 值在7.5以下,播前需耕翻土地,结合施肥,耕后细耙,整平做畦。
基肥以优质有机肥、常用化肥、复混肥等为主;在中等肥力(含碱解氮(N)80~100mg/kg,有效磷(P2O5) 60-80mg/kg,速效钾(K2O)100-500mg/kg的土壤)条件下,结合整地每亩撒施优质有机肥(以优质腐熟猪厩肥为例)6000kg,氮肥(N)2kg(例如尿素6.6kg),磷肥(P2O5)6kg(例如过磷酸钙60kg),钾肥(K2O)6kg(例如硫酸钾12kg),或使用按此折算的复混肥料,深翻入土。
3.2按照要求科学播种一是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每个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播种时间也就不同。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韭黄是我国传统的名贵食用蔬菜,它除了具备韭菜的原有特色外,还具备黄秆、细薄和质嫩的特点,味道更加鲜美,常常被用来煨汤、烧菜、拌面等等。
由于韭黄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使用化肥和农药,是一种绿色食品,因此备受人们青睐,成为了中高档餐厅和家庭菜肴中的新宠。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韭黄无公害生产的栽培技术。
一、土壤要求韭黄是喜酸性土壤的蔬菜,土壤pH值在5.5~6.5之间最适宜,宜选择含有丰富有机质、排水排气良好的肥沃壤土,深耕后在其中施入足量腐熟的有机肥或残留物质,经过冬季霜冻和自然风化降解后,再调节酸碱度,使其达到理想的土壤条件。
二、育苗方法韭黄是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由于这是一种重根植物,所以在生产时要注意栽种,时间安排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之间,育苗宜选用厚度4cm左右的育苗盘,先将育苗盘喷洒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再用水冲洗育苗盘,放上一层营养土,将韭黄细种子播撒在表面,再将种子覆盖0.5cm~1cm厚的一层营养土,在播种之前先将种子用水泡发一天,就能够加快种子的出芽率和发芽速度。
三、移栽管理韭黄根部较为粗壮,移栽时应慢慢把苗移至既定的土中,并仔细培土,以避免压实土壤,妨碍韭黄的生长;移栽后即要保持土壤湿度,浇透水,使幼苗在移栽后很快能够恢复生长。
当苗株茎高10~15cm时,使用甲基丙烯酸酯1g/L+硫酸钾1g/L的混合液,均匀喷洒到韭黄叶面以加强抗病性和营养吸收功能。
应将韭黄生长在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潮湿适宜、偏向酸性的土壤中。
在生长过程中要勤摘花穗、减茎分枝,适时修剪枝叶,在可行的情况下循环利用有机肥和绿色有机源等。
四、病虫害防治韭黄生长过程中要注意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疗,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影响食材的质量与健康,所以我们建议使用绿色的物理防治方法:韭黄容易受到蚜虫的危害,可人工将蚜虫集中起来,并用手拍杀或用清水冲洗清除。
如果发现韭黄被获蝇、卷叶蛾等虫害,可将甘蔗渣碎块皆放入韭黄苗旁,以诱发昆虫掉落在渣碎块中。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一、土壤选择及基本要求1.土壤选择:选择排水性好、肥沃的壤土进行种植。
土层深厚,生产韭黄的土壤要求肥沃湿润,土层要深厚,肥力要足够。
2.土壤pH值:韭黄生长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7.5,因此栽培韭黄的土壤pH值要在这个范围内。
3.土壤修复:采用有机肥、磷、钾等肥料对土壤进行修复,增加土壤的肥力。
二、育苗管理1.种子选择:选用健康、无病害的韭黄种子,提高发芽率。
2.育苗基质:采用腐熟的有机质为育苗基质,如腐熟的菜渣、腐熟的牛粪等。
3.播种密度:韭黄育苗期要求较高的温度,一般每亩需要200-300克种子,均匀撒在育苗床上。
三、田间管理1.整地松土:在种植前要对土壤进行良好的整地松土工作,保持土壤松软通风。
2.灌溉管理:要适时地对韭黄进行适量的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3.施肥管理:韭黄生长期要求充足的养分,可根据生长情况适量施入有机肥、氮磷钾肥等。
4.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韭黄的病害虫害,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防治,避免病害虫害的传播。
四、采收贮藏1.采收时机:一般韭黄的生长期在40-60天左右,生长到高的10-20厘米时可进行采收。
2.采收方式:采收时采用整根拔起的方式,避免损伤韭黄。
3.贮藏条件:采收后的韭黄要进行及时的清洗处理,放入阴凉通风处进行贮藏,避免日光直射。
以上就是关于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的相关介绍。
通过科学的土壤选择、育苗管理、田间管理和采收贮藏,可以有效地实现韭黄的无公害生产,生产出品质优良的韭黄蔬菜。
希望通过这些技术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们更好地进行韭黄的生产栽培工作,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蔬菜产品。
无公害韭黄高产栽培技术
韭黄颜色鲜黄、风味独特,口感清爽,营养丰富,是冬季餐桌上的美味菜肴。
韭黄栽培,是指韭菜在露地养根,后期经多次霜冻营养回根,冬季将韭根移入韭壕、阳畦等保护设施,在弱光条件下利用贮存的养分生产新鲜韭黄的栽培方法。
当前正值培育韭黄根株的准备阶段,笔者特将有关技术细节总结出来,供读者参考。
1、培育根株培育健壮根株是韭黄生产的基础,它关系到韭黄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选用平韭4、雪韭王和791等耐寒性强、高产抗病的品种,在立夏前后大田直播或麦田套种。
播前施足底肥,浇好底水,精细整地,每亩用种2.5公斤左右,按行距20—23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沟中,用软毛笤帚扫上一薄层土,轻踩一遍,然后浇第一次水,地面见干见湿时浇第二次水,待地面未干时浇第三次水,即“不怕二水晚,三水往前赶”。
立秋前一般不追肥,以防生长过旺或烂秧,要注意小水勤浇,中耕锄草。
立秋后开始追肥,发棵壮根。
第一次亩追尿素12.5公斤或饼肥50公斤,白露前后重施第二次肥,亩追尿素20—25公斤。
整个生育期要勤锄杂草,少割或不割,以利壮根。
立冬后至小雪前将枯叶清除,韭根备用。
2、韭壕准备选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高燥地块(也可在庭院
内),沿东西向挖壕,壕宽3—4米,深1.25米,长度可根据韭根多少而定,一般长12米,分成7个小畦。
壕底土层既要保湿又利于排水,壕内四壁铲平,底部南侧略高于北侧,便于浇水。
挖好后,北侧加盖棚顶,宽度为壕宽的一半,以利采光。
棚顶铺10—13厘米厚的玉米秸,再盖土抹泥,前沿要高出地面33厘米,搭成南高北低的斜顶,之后立即加盖草苫。
3、韭根入壕将韭根挖起、整理,剔除虫根、病根,选健壮根将茎盘上端理齐,捆扎成33—50厘米的方形捆。
将捆好的韭根紧密摆在壕底,用散根将缝隙填齐挤紧。
每小畦之间堆好土埂,防水串通。
可在畦南边用3块瓦对成1个圆形水道通向壕内。
这样浇水时可不必揭苫。
一般小雪后入壕,之后先浇一小水,水深为韭根的1/3高度,将畦埂踩实。
过1—2天再浇1次大水,水深以没过韭根为宜。
水渗后将细碎骡马粪均匀撒在韭根上,厚度为10—13厘米。
用铁锨拍实,再将干枯韭叶、谷草麦秸等覆盖10—13厘米厚,覆盖物四周略厚些。
这样可使韭根发芽均匀。
最后用草苫盖严壕口。
4、韭壕管理入壕后一般不浇水,以提高温度。
白天揭苫,夜间盖苫。
揭苫后要盖一层苇席,以防寒风入侵。
4—5天后,控制马粪发酵的温度在35—40℃,温度过高要去掉一些覆盖物,也可将中间与四周覆盖物调换,以保畦内温度均匀。
大约10—12天后,芽5—6厘米高时,温度会迅速上升,要严格控制在48℃以下,并将所有覆
盖物陆续去掉。
起粪时要用木耙搂出,不要伤芽。
起粪后先浇一小水,2—3天内整日盖苫,以后揭苫时间由短到长,由每天2小时到6、7个小时,阴雨天注意盖苫。
每天下午盖苫时间掌握在韭菜叶开始结冻时进行。
浇水时间掌握在上午揭苫时叶上无露珠、到中午叶片稍蔫时进行,但水量不宜过大,以防烂叶,每隔5—6天浇1次。
5、收割与割后管理入壕后30—40天,即起粪后20天左右收割第一茬。
收割时先在壕上架一木板,踩在木板上,在茎盘以上l厘米处收割,不要伤茎盘,第一茬每畦产量约100公斤,第二茬50公斤,第三茬25公斤。
第一茬收割后,日晒夜盖2—3天,之后昼夜覆盖3—5天,以后的管理和第一茬相同,只是在浇水时可追施少量化肥。
收割3—4茬后,到春分前后,将韭根挖出,按23—26厘米行距开沟栽植大田,株距1—2厘米,深度为韭根低于地面一指即可,栽后将土压实。
再到小雪前后,再刨根入壕,可连续用2—3年。
如有必要,可在壕外一侧生一火炉,将烟筒通入壕内,进行加温栽培,生长期可缩短一半左右。
韭黄生长期间,韭蛆、葱蝇会危害秧苗,除避免用未腐熟有机肥
外,可酌情用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