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诫子书》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09.00 KB
- 文档页数:3
《诫子书》【教材分析】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开阔视野,体会情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学习内容】教材:《诫子书》【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2.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3.熟读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学习重点】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学习难点】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学习过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后世称诸葛武侯。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
(板书:诸葛亮;幻灯显示诸葛亮画像)。
谁来讲一讲诸葛亮的故事呢?(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顾茅庐、七擒孟获……)。
[幻灯显示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字孔明,号卧龙。
]我们既然知道了诸葛亮的许多故事,有谁还知道他写过哪些文章呢?(《出师表》、《诫子书》……)(板书课题:诫子书。
释题: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介绍:《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信。
幻灯显示《诫子书》全文)二、朗读课文,标出疑难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字音,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夫淫慢励精险躁遂穷庐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读准节奏,读出语气。
3.朗读展示,评价提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反复朗读,疏通文意1.解题:诫子书答案示例:诫:告诫,劝勉。
初中语文《诫子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诫子书》。
(2)理解《诫子书》的文意,把握其内涵。
(3)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诫子书》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理解文中的人生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关爱子女、教育子女的真挚情感。
(2)理解并践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理念。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诫子书》。
2. 理解《诫子书》的文意及内涵。
3. 分析并运用文中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诫子书》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分析并运用文中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家庭教育的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引出《诫子书》这篇课文,告知学生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
(2)各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讲解分析(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
5. 实践运用(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践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理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感悟及自己的实践运用情况。
六、教学内容1. 回顾《诫子书》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分析课文中的名句,理解其内涵。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回顾(1)让学生简要回顾《诫子书》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复习之诫子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文言文,主要内容是诸葛亮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文章以简洁优美的语言,阐述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并能够领悟文章的主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来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化和家庭观念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常用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能够自主阅读文言文。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培养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2.难点: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以及对家庭观念和人生观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
2.与课文相关的案例材料。
3.分组合作的学习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然后提问:你们觉得这封信是谁写的?它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材料,让学生通过案例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诸葛亮要写这封信给他的儿子?这封信传达了什么样的家庭观念和人生观?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表格,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回答表格中的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重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2.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对诸葛亮了解多少?谈谈你眼中的诸葛亮。
(生自由发言)这样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想必他的儿子定是前程似锦,无须担忧了。
然而,诸葛亮却并未骄纵儿子,而是以谆谆之言劝诫儿子要勤要俭。
今日,我们来学习他的《诫子书》,感受文中他对儿子的殷殷劝导之心。
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形式:自由读—指读—齐读)2.二读课文,读清节奏。
(形式:范读—齐读)3.三读课文,读懂意思。
①借助工具书,自行翻译全文。
不能翻译的做好标记。
②小组互帮,组内解决生字词,仍有无法翻译字词组长记录。
③组长提出疑问字词,师生解决,④检测梳理重点字词。
(之行静以淡泊明志致远才广成……)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另一方面强调无“志”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就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5.要成才,需“宁静”,需“明志”,还需什么?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要惜时)回顾古人有关惜时的名言诗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四、拓展积累1.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务: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
(自己思考,小组交流,个人回答)2.师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和疑问。
初中语文《诫子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诫子书》。
(2)理解《诫子书》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诫子书》。
(2)学会如何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激发学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诫子书》。
(2)理解《诫子书》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理解《诫子书》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句式。
(2)深入解读《诫子书》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诫子书》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激发学生对《诫子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诫子书》,理解字面意思。
(2)学生合作讨论,解决字词理解和句式分析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诫子书》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的练习。
四、教学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习《诫子书》,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诫子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读后感质量:评估学生对《诫子书》的深度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诫子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2. 邀请专家或家长来课堂分享关于家庭教育和人生哲理的经验和观点。
八、教学资源1. 教材:《诫子书》文本和相关注释翻译。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3. 参考书籍:关于《诫子书》的解读和分析书籍。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主学习,课堂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名篇,主要讲述了诸葛亮诫子慎独、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对学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本篇文章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个性独立,开始有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
但他们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诱惑。
因此,他们对《诫子书》中所讲述的修身养性、谨慎行事等内容有很强的共鸣,也能从中得到启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诫子书》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能够默写《诫子书》的名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诫子书》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默写《诫子书》的名句。
2.难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理解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诫子书》的内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诫子书》,理解文章内容。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诫子书》,了解文章的背景,准备讲解内容。
2.学生准备:预习《诫子书》,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学习疑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诫子书》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诫子书》,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诫子书》内容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锻炼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让学生理解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诫子书》中的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年级新人教版《诫子书》教案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七年级新人教版《诫子书》教案设计16、诫子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朗读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过程与方法:1.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对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2.弄清文章的层次,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1.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理解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背诵课文,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2.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学要点:1、检查预习,整体感知;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3.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一)预习步骤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3、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4、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精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
夫(fú)淡泊(dàn)(bó)淫(yín)慢遂(suì)庐(lú)2、解释下列词语。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屏出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明确、坚定。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去〕消失。
〔枯落〕凋落,衰落。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二、创设情境,趣味导入“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诫子书》教学设计(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诫子书》的内容,了解作者诸葛亮的教育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孝顺、勤奋和自律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诫子书》的内容,体会诸葛亮的教育思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诫子书》的教育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案、教学资料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诫子书》的内容,了解诸葛亮的教育思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诫子书》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诫子书》,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纠正发音错误。
(三)细读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诫子书》的内容,解释疑难词语。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诫子书》的理解和感受。
(四)深入理解1. 教师讲解诸葛亮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诫子书》的教育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诸葛亮与儿子的对话,进一步体会《诫子书》的教育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谈如何将《诫子书》的教育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诫子书》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效果。
2. 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五十一:小班绘本《小猫钓鱼》活动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猫钓鱼的乐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制作小猫钓鱼手偶。
活动准备:1. 绘本《小猫钓鱼》2. 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制作小猫钓鱼手偶的材料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讲述故事《小猫钓鱼》,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小猫钓鱼的乐趣,感受钓鱼的乐趣。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2.2.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对文言文的文体知识、写作特点、论证推理要有初步了解。
应联系学生实际考虑,不宜往深处、难处开掘,所以文章结构特点及哲学辩证思想不列为教学目标。
本篇课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教学中可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并积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和情趣。
【课时分配】:
1课时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读顺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7.学生自由散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
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
师参与讨论。
(1)难点预见。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
(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B.句子: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处理措施:
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法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a句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以b句的翻译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
3.总结交流。
(1)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2)选具有代表性的两篇译文评讲,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四、研读,赏析文章
故事引子: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
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
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反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由此引申:
1.集体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淡泊、立志、惜时。
(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A.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
读。
(按照板书提示分组讨论完成,后总结再板书)
(4)按照板书提示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原文(自背—互背—齐背)。
(5)问题引申: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
(提示结合自身品性、周围实例及社会家族式贪污腐败现象 ,自由交流感想。
指定优秀代表发言)
五、朗读,积累词句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务:
(1)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自己思考,小组交流,个人回答)。
(2)由这些警句你联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
警句推荐: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淡性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 .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 .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
(席勒)
六、作业设置
背诵全文,积累文课文中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于读书笔记上。
结束语:
《诫子书》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更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
古往今来,抒发人间真情的诗词浩如烟海,或抒爱国之情,或赞亲密友情,或歌殷殷亲情,或咏浓浓乡情……请同学们查找历代歌咏人间真情的诗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一周后在班内开展一次以“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诗词诵读活动。
【板书设计】
诫子书⎩⎨⎧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论证⎩⎨⎧⎭⎬⎫治学→(静) 正 ⎭⎪⎬⎪⎫修身→(躁)惜时→(悲) 反 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