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动测检测材料共48页
- 格式:ppt
- 大小:5.11 MB
- 文档页数:48
桩检报告1、小应变检测其中:Ⅰ类桩 69 根,占所测桩数的%;Ⅱ类桩 12 根,占所测桩数的%;Ⅲ类桩0 根,占所测桩数的 %;Ⅳ类桩 0 根,占所测桩数的 %;Ⅰ类桩、Ⅱ类桩共81根,占所测桩数的100%;2、抽芯法检测(含监督抽检)其中:Ⅰ类桩11根,占所测桩数的%;Ⅱ类桩8根,占所测桩数的%;Ⅲ类桩2根,占所测桩数的 %;Ⅳ类桩2根,占所测桩数的%;Ⅰ类桩、Ⅱ类桩共19根,占所测桩数的%;3、扩大抽检部分其中:Ⅰ类桩2根,占所测桩数的40%;Ⅱ类桩3根,占所测桩数的60%;Ⅲ类桩0根,占所测桩数的 %;Ⅳ类桩0根,占所测桩数的%;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桩身完整性存在局部缺陷根据抽芯检测中间结果显示9#、35#、45#、69#等四根桩桩身完整性存在局部缺陷,具体情况如下:1)9#桩桩身类别为Ⅳ类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代表值为,桩端持力层为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具体情况如下:2)35#桩桩身类别为Ⅳ类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代表值为,桩端持力层为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具体情况如下:3)45#桩桩身类别为Ⅲ类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代表值为,桩端持力层为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具体情况如下:表六4)69#桩桩身类别为Ⅲ类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代表值为,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砂岩。
具体情况如下:2、桩身砼强度存在局部缺陷根据抽芯检测中间结果显示10#、12#、22#、24#、34#、35#、36#、46#、56#等九根桩桩身砼强度存在局部缺陷,具体情况如下:1)10#桩桩身类别为Ⅰ类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代表值为,桩端持力层为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具体情况如下。
2)12#桩桩身类别为Ⅱ类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代表值为,桩端持力层为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具体情况如下:3)22#桩桩身类别为Ⅰ类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代表值为,桩端持力层为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具体情况如下:4)24#桩桩身类别为Ⅰ类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代表值为,桩端持力层为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具体情况如下:表十一5)34#桩桩身类别为Ⅰ类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代表值为,桩端持力层为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工程桩基动测实验报告篇一:基桩动荷载试验介绍基桩动荷载试验介绍桩的动力测试技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动测方法是在能量守恒原理的基础上,利用牛顿碰撞定律,根据打桩时测得的贯入度来推算桩的极限承载力。
相应的计算公式也就称为动力打桩公式(简称打桩公式)。
打桩公式有很多种,一度成为除静荷载试验以外唯一能用来推断桩承载力的现场试验方法。
虽然打桩公式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以准确判断桩的承载力,但至今国外的不少单位和技术人员还在应用,并且已有不少改进。
近代的动测技术是以应力波理论为基础的。
早在20世纪30年代,应力波理论就被用以分析打桩过程,1931年伊萨克斯(D.V.Isaacs)首先指出,桩顶受到桩锤冲击后,冲击能量是以波动形式传至桩底的,因此可用一维波动方程来描述。
但当时的解答过于复杂,只能用于极简单的边界条件,因而实用价值不大。
1938年福克斯(e.n.Fox)在作了许多简化假定后,对打桩过程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得出了能用于实际打桩分析的波动方程解答。
1950年史密斯(e.A.smith)对锤-桩-土体系提出了用一系列质块、弹簧和阻尼器组成的离散化计算模型,并用差分方程和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求得了较为精确的数值解。
1960年他发表了“打桩分析的波动方程法”这一著名论文,对打桩过程中桩的贯入性状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桩锤、锤垫、桩帽、桩垫以及桩和土的模拟问题,在文中定义了离散化模型涉及的全部参数,并从各种不同的应用波动方程的打桩实例中,提供了这些参数的建议值,从而使波动方程分析方法开始进入实用阶段。
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国外许多学者如福尔汉德(p.w.Forehand)和里斯(J.L.Reese)、萨蒙(samon)、毛斯莱(e.T.mosley)、爱德华兹(edwards)、劳沃雷(L.L.Lowery)、柯伊尔(h.m.coyle)、波勒斯(J.e.bowles)、达维松(m.T.Davisson)、劳契(F.Rausche)以及高勃尔(g.g.goble)等在计算机程序编制、参数确定、可靠性研究以及波动方程法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桩基动测和声测桩基动测和声测?以下带来关于桩基动测和声测管用超声波检测的方法,相关内容供以参考。
测,是指桩基检测试验中,除了静载试验,还要做大应变或者小应变检测。
桩基检测试验中,除了静载试验,还要做大应变或者小应变检测,即动测试验。
静载试验是为了检查桩基的极限承载力,动测试验动力响应是为了检查桩身完整性。
桩内跨孔透射法此法是一种较成熟可靠的方法,是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质量的最主要形式,其方法是在桩内预埋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声测管,在管中注满清水,把发射、接收换能器分别置于两管道中。
检测时超声波由发射换能器出发穿透两管间混凝土后被接收换能器接收,实际有效检测范围为声波脉冲从发射换能器到接收换能器所扫过的面积。
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测试方法,采集声学参数,根据波形的变化,来判定桩身混凝土强度,判断桩身混凝土质量,跨孔法检测根据两换能器相对高程的变化,又可分为平测、斜测、交叉斜测、扇形扫描测等方式,在检测时视实际需要灵活运用。
桩内单孔透射法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只有一个孔道可供检测使用,例如在钻孔取芯后,我们需进一步了解芯样周围混凝土质量,作为钻芯检测的补充手段,这时可采用单孔检测法,此时,换能器放置于一个孔中,换能器间用隔声材料隔离。
超声波从发射换能器出发经耦合水进入孔壁混凝土表层,并沿混凝土表层滑行一段距离后,再经耦合水分别到达两个接收换能器上,从而测出超声波沿孔壁混凝土传播时的各项声学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这一检测方式时,必须运用信号分析技术,排除管中的影响干扰,当孔道中有钢质套管时,由于钢管影响超声波在孔壁混凝土中的绕行,故不能用此法。
桩外孔透射法当桩的上部结构已施工或桩内没有换能器通道时,可在桩外紧贴桩边的土层中钻一孔作为检测通道,检测时在桩顶面放置一发射功率较大的平面换能器,接收换能器从桩外孔中自上而下慢慢放下,超声波沿桩身混凝土向下传播,并穿过桩与孔之间的土层,通过孔中耦合水进入接收换能器,逐点测出透射超声波的声学参数,根据信号的变化情况大致判定桩身质量。
基础桩完整性反射波法检测报告工程名称:888项目四期**#楼委托单位:****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检验类别:专项检测检测项目:建筑桩基检测报告编号:201*****检测日期:201*年0*月0*日报告页数:共12页(不含此页)***** 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201* 年0* 月0* 日目录一、检测人员及联系方式二、工程概况表三、委托容及试验目的四、检测依据五、检测方法及仪器设备六、检测桩选择及成桩情况说明七、工程地质概况八、检测结果及分析九、检测结论十、附件1、本报告无检测单位报告章无效;声明:2、本报告无主检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3、本报告涂改无效;4、本报告复制件无原检测单位报告早无效;5、对本报告检验结果右有异议,应在报告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请复议,逾期不予受理检测人员及联系方式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系 ^人 : ******************、工程概况三、委托容及试验目的受*******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于201*年0*月0*日对********项目四期**#楼工程的基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目的是确定桩身完整性类别,根据国家及省的有关规定,经委托单位与有关单位研究协商,确定本次试验检测38根桩。
四、检测依据1、国家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 ( JGJ/106-2003 )2、本次检测设计有关要求五、检测方法及仪器设备1 、本次检测采用的检测方法:反射波法。
2、仪器设备:采用岩海工程技术开发公司制造的RS—1616Kp 型桩基动测分析系统,传感器为一支灵敏度为( 100mV/g )的加速度计,用手锤敲击激振,采样频率为20KHz.3 、单桩的激振方式:锤击;位置:桩头中心部位;点数:不少于2点六、检测桩选择及成桩情况说明:1 、被测桩选择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检测单位共同决定。
区分要做什么资料:判断这个部位属于项目划分当中的哪个一、判断所属分部(子分部)目录二、逐一判断质量控制资料是否含有1、是否要做验收记录2、是否要做施工技术管理记录3、是否要收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是否要送检)4、是否要做施工记录5、是否要做检验报告的资料6、是否要做检测报告的资料三、是否含有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四、所属哪一个子分部的分项五、判断含有哪些检验批3.3~ 3.4土方开挖要做的资料1.报验申请表2.地基基坑(槽)土方开挖施工检查记录表3.地基基坑(槽)土方开挖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4.分项质量技术底卡3.21土方回填要做的资料1.报验申请表2.地基基坑(槽土方回填施工检查记录表3.地基基坑(槽)土方回填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4.分项质量技术底卡2.20~2.29桩基要做的资料1.桩基础工程开工报告2.子分部工程施工方案3.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4.桩基础质量验收申请表5.锤击砼预制桩,钢桩施工记录6.土方开挖后桩基础复核表,桩机行走路线及桩位编号图7.桩基础桩位偏图9.预应力砼预制管桩的厂家检验报告10.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11.锤击,静压砼预制桩工程检验质量验收记录表12.先张法,预应力砼预管桩-13.图纸会审纪录114.图纸会审纪录23.1~3.2日桩基检测要做的资料1、桩基检测方案2、桩基竖向抗压静试验检测报告桩基高应变法检测报告(两者选一个)3、桩基反射波法检测报告3.8日凿桩头要做的资料(没有资料做)3.9日桩基验收要做的资料1、桩基础、天然地基、地基处理等子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2、桩基础、天然地基、地基处理等子分部工程质量工程质量验收记录3、桩基础、天然地基、地基处理等子分部工程质量工程质量登记表4、桩基础、天然地基、地基处理等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申请表5、桩基础工程小结6、混凝土预制桩合格证汇总表4.14日地基与基础验收要做的资料1.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2.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3.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4.地下结构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5.地下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记录表6.地下结构工程质量验收申请表7.地下结构工程施工小结8.水泥汇总表9.钢筋汇总表10.砂汇总表11.标准养护(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检验结果汇总表12.标准养护(同条件养护)混凝土强度试验计算表。
铜凤线π接入三家桥变线路工程基桩低应变检测报告目录1检测依据及标准 (2)2工程概况 (2)3采用检测设备 (3)4现场检测 (4)5检测成果 (7)6资料移交表。
(9)7检测曲线图 (10)1检测依据及标准1。
1检测依据:受铜仁供电局委托,我单位于2014年1月9日对铜凤线π接入三家桥变线路工程进行了基桩低应变检测,该工程设计基桩15根,检测桩15根。
检测内容为:(1)检测桩身完整性;(2)桩身缺陷程度及缺陷位置.1.2执行标准及参考资料:执行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和现行行业标准《基桩动测仪》JG/T3055—1999及《贵州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地基基础质量检测管理办法》(Q/CZW 40014-2011)。
参考资料为我单位编写的铜凤线π接入三家桥变线路工程岩土勘察报告。
2工程概况本线路工程为铜仁变——凤城变220kV线路π接入玉屏三家桥变220kV 线路工程.全线为10mm冰区,导线采用2×JL/G1A-240-24/7钢芯铝绞线。
地线一根为LBGJ—100-20AC型铝包钢绞线,π接后形成两条线路,具体为:a)铜仁500kV变-—玉屏三家桥220kV变220kV线路:线路全长约为16km,其中新建段三家桥变—-铜仁侧π接点(1。
756km),铜仁侧π接点——原铜凤线33#(0。
332km),共2。
088km.考虑到将来出线,玉屏三家桥变出线段部分1.153km按同塔双回路进行设计,一侧挂线,另一侧作为备用.其余段0。
855km按单回路进行设计。
b)三家桥220kV变-—凤城变220kV变220kV线路:线路全长约为67km,其中新建段三家桥变——凤城变侧π接点(1.714km),凤城变π接点--原铜黎线38#(0。
456km),共2.17km。
考虑到将来出线,玉屏三家桥变出线段部分1.22km按同塔双回路进行设计,其余段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