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二 小英雄 江凡》公开课教案_5
- 格式:docx
- 大小:19.92 KB
- 文档页数:2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江凡》教案3篇导读:本文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江凡》教案3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读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难点:1、认读本课生字15个,会写10个生字2、能正确读文,了解大致内容三、教学准备:字卡、录音机、磁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再结识一位小英雄——江凡(板书课题)(二)听录音:了解大致内容,边看边注意认真听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三)生自由读文划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四)组内相互交流对一些难记的字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记住它。
(五)游戏:小蜜蜂采蜜(花朵后面的词:火焰、迅速、蔓延、咳嗽、惊慌、摸索……)(六)指导写字1、生观察、指出易错字:2、重点指导:商:里面是“八”“口”不是“古”焰:右下是“臼”迅:笔顺要强调慌:右边部分中间是“亡”逃:笔顺应强调,练习变字小魔术“桃、跳”3、学生读读写写:(七)作业:1、生字、词2、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2、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镇静机智。
二、教学重点:学习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位小英雄——江凡(板书课题)2、请你默读课文,想:江凡是个什么样的人?画出有关的语句(二)分组交流:1、读有关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2、小组汇报(三)课件随机出示:江凡非常害怕,刚要张嘴喊妈妈,又想起妈妈不在家。
他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急忙拿起一件衣服,让奶奶包住口鼻,扶着奶奶弯腰往外走。
(四)指名生读1、谈体会:(体会: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2、“怎么办?江凡思索了一下,就趴在地上,沿着墙角一点一点地摸索,终于摸到了木板。
好,这就是楼门!他一把推开了大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进来。
”指名生读,说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江凡在危急时刻镇静沉着,救了自己、救了奶奶、也救了大家。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江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江凡》的基本情节,理解并掌握关键词汇、短语、句型;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能力;3.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口语和笔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情节;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短语、句型;3.学生口语、笔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文章情节的理解;2.学生口语、笔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电子版教材;•粘贴板笔和白板;•阅读理解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该图片的印象,引出孩子最近的变化,开展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介绍本课文的背景,引导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5.2 讲授和练习1.教师先导读全文,让孩子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
2.分段讲解,掌握关键词汇、短语、句型等。
并提问相关阅读理解练习题。
3.听读、朗读练习,让孩子掌握语音语调和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5.3 提高实践1.小组讨论,让孩子针对课文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
2.个人想象写作,让孩子自行组织语言,提高写作能力。
5.4 课堂总结1.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总结课文内容和自身收获。
2.整理讲解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记忆巩固。
六、作业布置1.完成阅读理解练习题;2.扩写课文内容。
七、评价与反馈1.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能否做到课堂参与,知识掌握及运用能力。
八、延伸拓展1.学生可以在晚自习和课外时间,再次阅读完整的课文,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提供相关课外阅读材料或相关视频配合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江凡》教案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其它内容,能通过想象、体验等方法体会词语的意思,进而从正确流利地读文上进一步做到有感情朗读。
2、创设情境,进一步巩固生字词的识记方法。
3、解决课后问题,学习小英雄江凡的品质,从而受到感染。
4、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一、游戏,丰富学词。
设计意图:通过你说我猜的游戏形式,在活跃氛围的同时也缓解了低年级孩子连上两节课的疲劳;并且考查了孩子对上节课段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能力。
二、学文,读中再悟。
(一)学习第四、五自然段1、过渡:江凡的家住在五楼,他扶着奶奶从五楼走到四楼,却发现四楼楼道已经一片(烟雾腾腾)。
2、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情况,你能想象得出来吗?3、体验:这种情况下人会有什么反应?(呛得……熏得……)边说边用动作表演“呛”。
4、默读:在烟雾腾腾的情况下,人们怎样表现,而江凡怎样做?默读第四五自然段,画一画动作词。
5、交流(1)人们:惊慌、挤来挤去、碰倒、撞上、却找不到(2)江凡:思索、趴在、沿着、摸索、摸到、一把推开(3)读一读,注意读好两个自然段中的这些动作词。
6、你读出了什么?人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太熟悉了,为什么找不到出去的大门?(读第四自然段)7、再找不到出去的大门,就( )。
怎么办(读第五自然段)8、体会用词:“思索了一下”。
改成“思索了一会儿”,行吗?9、再读。
(你还读出了什么?)惊喜、激动。
(从哪儿?)设计意图与效果:这两段话整合教学,以词入手,抓住人物的不同反应,在强烈的对比中进一步突显和感受江凡的急中生智,慌而不乱的英雄行为,从而在反复朗读中走进人物,走进情感。
(二)学习第六、七自然段1、体验:啊,“门开了!门开了!门开了!”读(第六自然段)。
2、想象:事后,接大家都夸……(板书:事后,夸)当一位叔叔知道是小江凡救了他们,他激动地说——————;当一位阿姨知道是小江凡救了他们,她哭着说————;当一位爷爷知道是小江凡救了他们中,他——————。
江凡北师大版课标小学语文二年级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江凡教学设计学科名称:江凡(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内容分析:《江凡》这篇课文记叙了10岁的江凡面对火灾不仅能冷静地想办法进行自救,还救出了奶奶和邻居。
赞扬了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到危险冷静、沉着、机智,激发学生提高自救意识。
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培养学生自救意识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学生没有遭遇过火灾,不知道火灾中的应急常识,也无法体验江凡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
教学目标:1、学认17个生字,学写10个生字。
2、在认字、写字的进程中注意字义和字形的联络。
3、进步自救意识,学习江凡忙乱中默默、机灵的品格。
教学重点:了解江凡为什么能够从火中把奶奶和邻居救出以及我们应当向江凡学什么的问题。
学习江凡冷静、机智的品质。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展开联想。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生词卡资料了解火灾中的自救常识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让同学们说一说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火灾中的自救知识。
2.同学们,当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我们身边的小伙伴江凡(板书:江凡)看看他在火灾发生时的表现。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随文识字1.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大屏幕出示自读要求:①圈出生字、词②标出小节。
2.师范读,学生听准生字词的读音。
3.同位之间互相合作识记生字。
4.大屏幕出示词语:火焰、迅速、咳嗽、惊慌、商、摸、终(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1.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说说你认为江凡是一个怎样的人?2.同学们谈对江凡的初步认识。
3.从课文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江凡是一个镇定机智的人?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重点指导。
⑴引导学生从火灾的严重来体会江凡镇定:①当时的火势怎样呢?仔细看图(出示课件),再读一读课文2、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当时的火情。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江凡》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救意识,学习江凡在慌乱中机智、冷静的品质。
3、了解江凡为什么能够把奶奶和邻居从火海中救出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火灾中自救常识。
2、了解江凡为什么能把奶奶和邻居从火海中救出来,以及我们应该向江凡学习什么。
3、学习江凡在慌乱中冷静、机智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2002年3月1日,四川省南充市就因为一个小商店的忽然着火,引发了一场特大火灾事故,导致19人死亡,24人受伤,损失惨重。
那么,一个年仅10岁的小孩子面临这突如其来的火灾又会怎么做呢?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个名叫江凡的孩子和这个真实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这位小英雄。
生齐读课题:《江凡》书写“凡”二、抽读本课生字词。
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一天夜里,江凡家楼下的食品商店忽然起火了。
2、这是一场怎样的大火?谁能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PPT理解“迅速”,用“迅速”说话。
师:让我们去看看这迅速蔓延的火势吧。
出示PPT3、文中还有一个地方也写了火势的凶猛,你能找出来吗?(指名回答)师:哪个词语可以体现楼道里此时的状态?(烟雾腾腾)指导朗读。
师:看看这烟雾腾腾的楼道吧。
出示PPT师:呛得人无法呼吸,是因为楼道里,熏得人睁不开眼睛,也是因为楼道里,什么也看不清,还是因为楼道里。
师:多浓的烟啊!4、创设情境: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刚刚进入甜美的梦乡,就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惊醒了,一时间,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5、人们有什么表现?谁能找到句子读一读?(人们从睡梦中惊醒,一时间,喊声、哭声、咳嗽声和火苗的呼呼声混成一片。
)师:还可能有哪些声音?指名回答,指导朗读。
(惊慌的人们······出去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