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突破9-10(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方程式 溶液)
- 格式:doc
- 大小:572.09 KB
- 文档页数:10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突破【学习目标】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3.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实验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①水的沸腾液态的水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无②某某石的研碎块状的某某石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状粉末状的某某石无③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出现蓝色沉淀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氢氧化铜沉淀等)④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块状石灰石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溶解;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二氧化碳气体等)【实验结论】:实验①、②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③、④的共同特征是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比较:化学变化物理变化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但一定要注意现象只是帮助判断,而不是根本依据。
如电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胎爆炸为物理变化,而炸药爆炸为化学变化。
要点二、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要点诠释】1.有时易将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混淆,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由此可知:化学变化是一个正在(或已经)发生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汽油易燃烧是化学性质(可燃性);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现能力的字眼,如“可以”、“容易”、“能”、“会”等。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直打版)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梳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直打版)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梳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直打版)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梳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九单元《溶液》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一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注意:a、溶液是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液体。
b、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 FeSO4溶液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黄色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实验9-2)d、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分子间有间隔)e、溶质的质量是指分散到液体中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未溶解的部分不能算在内.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f、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g、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不同.一般来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水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在水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溶液的用途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复习讲义【要点归纳|典例解析】考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现象多表现为形态、状态等的变化多表现为放热、生成沉淀等的变化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考点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考点3:纯净物和混合物1.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如氧气(O 2)、水(H 2O)等。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如空气、海水、合金等。
考点4:单质和化合物1.按组成元素的种数又可以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铜(Cu)、银(Ag)、氮气(N 2)等。
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毒性等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可以表现出来3.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KClO3等。
化合物主要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CH4)、乙醇(C2H5OH)、蛋白质等。
(2)无机化合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有些含碳化合物也属于无机物,包括CO、CO2、H2CO3、Na2CO3(碳酸盐)和NaHCO3(碳酸氢盐)等。
【易错辨析】(1)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时不看元素种类,看物质种类。
相同的元素可组成不同的物质,如H2O和H2O2等。
(2)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
考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例1】(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怀化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下列土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辰溪酸萝卜B.溆浦枕头粽C.新晃风干牛肉D.靖州杨梅酿制酒【答案】B【解析】A、酸萝卜的腌制过程中生成酸性的新物质,化学变化;B、枕头粽的制作过程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C、风干牛肉的熏制、发酵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D、杨梅酿制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化学变化;故选B。
第九单元 溶液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 4错误!链接无效。
为蓝色 FeSO 4错误!链接无效。
为浅绿色 Fe 2(SO 4)3错误!链接无效。
为黄色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 4NO 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H 2SO 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 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板块导航01/学习目标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02/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03/知识导学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04/效果检测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05/问题探究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06/分层训练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实验记录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的转换)(2)形状的改变(如矿石粉碎、玻璃破碎、剪纸、海水晒盐)(3)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为光能和热能) (4)位置的改变(物体从甲地移到乙地) 【易错提醒】1.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的唯一判断依据。
注意不能依据有无明显现象来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没有明显现象的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海水晒盐也有沉淀、干冰升华也放出气体,却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和能量变化,不一定有明显现象。
4.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由燃烧引起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烟花爆竹爆炸、火药爆炸、加油站爆炸等;单纯由于压力增大引起的爆炸是物理变化,如夏天汽车轮胎爆炸、吹爆气球、锅炉爆炸等。
5.有这些现象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①颜色改变:氧气由无色气体变成蓝色液体是物理变化。
②放出气体:加热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 ③生成沉淀:海水晒盐,有盐粒从海水中析出 ④放热、发光:灯泡发光放热。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状态、是否易挥发、易升华,可以利用眼耳鼻舌等感官感知;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可以用仪器测量;溶解性可通过做实验获得的数据计算得到。
这些都是物理性质。
2.实验探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木头做成凳子,水结冰等。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硫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二氧化碳使呈请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练习: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活性炭吸收二氧化氮B、从粗盐制精盐C、工业上用分离空气法制取氧气D、二氧化碳溶于水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碘的晶体经加热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B、铁在温度1535℃时变成铁水C、焦炭跟氧化铁混合经高温加热最后有铁水生成D、蒸气锅炉爆炸3、(武威)下列变化与其他三个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A、煅烧石灰石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木炭燃烧D、干冰升华4、生活中的下列实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玻璃破碎B、牛奶变酸C、铜器生锈D、木柴燃烧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树根“变”根雕 B.玉石“变”印章 C.水果“变”果汁 D.葡萄“变”美酒6、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烂B.汽油挥发C.木棍折断D.矿石粉碎7、以下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铝土矿炼铝B. 液化气燃烧C. 木材制桌椅D. 海水提取镁8、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积沙成塔C、曾青得铁化为铜D、铁杵磨成针9、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一、思维导图二、主干知识总结1.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应该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①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
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溶解度是用来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的大小。
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溶液组成。
4. (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1)实验回顾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食盐。
实验步骤:①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氯化钠质量及水的质量。
②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相应体积的水。
③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④贮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2)例题解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如图操作顺序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 5%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2)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_g,水______g.(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调节平衡螺母(4)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解析】:(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5%=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3)用托盘天平称量5g固体药品NaCl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他发现指针偏左了,说明NaCl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NaCl.(4)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故答案为:(1)BACD;(2)5;95;(3)B;(4)胶头滴管;搅拌,加速固体溶解.5. 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1)思路: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细节决定未来1专题九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方程式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 ,举例: ;(2)化学性质: ,举例: 。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的类型反应类型特 征 举 例 反应A +B = AB 反应AB = A + B 反应A + BC =B + AC 反应 AB + CD = AD + BC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1) 叫做氧化反应。
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 ;进行的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叫做__________,举例: ;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做 ;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膨胀而引起 。
(2) 叫做还原反应,常见的还原剂有 等。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 变化。
2.放热反应有 等;吸热反应有 等。
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和 等。
2.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 而本身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 。
是一种高效、专一的生物催化剂,它本身属于蛋白质。
五、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 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2)实质: 守恒(宏观); 守恒(微观)(3)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一定改变的是 ,可能改变的是 。
六、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1)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 ;(2)量的方面: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 。
3.书写(1)书写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必须遵守 。
(2)书写步骤:①写: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 ;③注:标注反应条件及“↓”、“↑”符号;④等:“——”改为 。
2 用心 爱心 专心A 组1.(中考题)下列变化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B .空气液化C .干冰升华D .光合作用2.(中考题)日常生活中见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窗花B .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C .牛奶放置时间过长结块D .玻璃杯打碎3.(中考题)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颜色、状态B .密度、硬度C .氧化性、可燃性D .熔点、沸点4.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B .CaCO 3高温 CaO + H 2O C .CH 4 + 2O 2 点燃CO 2 + H 2O D .S + O 2 点燃SO 2 4.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 .10 g 冰受热融化成10 g 水B .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C .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D .化学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NaCl 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A .H 2B .Cl 2C .K 2CO 3D .NaOH6.将一个干燥的烧杯倒扣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少量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可推断蜡烛的组成为( )A .一定含有水和二氧化碳B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 .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肯定没有氧元素7.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2H 2 + O 2 点燃2H 2O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是2∶1∶2B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C .参加反应的氢分子、氧分子和生成的水分子个数比为1∶1∶2D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入催化剂能使反应速率加快B .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C .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 .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9.酒精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并能溶解碘、苯酚等多种物质。
酒精易燃烧,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边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资料归纳: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节决定未来310.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 Pb (NO 3)2 —— PbO + NO 2↑+ O 2↑(2) Al 2(SO 4)3 + NaOH —— A l (O H )3↓+ Na 2SO 411.初中化学教材“绪言”中,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铁矿石冶炼成钢铁;⑤钢铁可能变成铁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12.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获得了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她与她同事研制的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热结构材料。
它比铝还轻,比钢还强,比碳化硅陶瓷更耐高温.更抗氧化烧蚀,而且克服了陶瓷的脆性。
在这种新型材料的上述性能中,涉及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涉及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各填一个)。
13.市场销售一种不粘锅炊具,内壁涂有一层叫聚四氟乙烯的物质。
请推测作涂层的聚四氟乙烯可能具有的性质。
(至少答三点)错误!未指定书签。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
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①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3月底以来,墨西哥、美国等多国接连暴发甲型H1N1型流感(或称H1N1型猪流感),这是一类由病毒引起的流感。
对周围环境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是预防H1N1型流感的重要方法。
下面是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图,产物之一是次氯酸(HClO ),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可通过检验产物C 来证明该反应已发生,方法是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几滴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16.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有些化学变化可用“A + B → C + D ”这样的式子来表示。
(1)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可用上式表示的是 反应和 反应。
(2)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能用上式表示的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在上式中,若A 是硫酸,则B 可以是 或 (填写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化学式...),其中一种物质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合理即可)4 用心 爱心 专心B 组1.城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取水B .过滤了C .吸附D .消毒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D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3.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升华 钢铁生锈B .牛奶变酸 塑料降解C .酒精挥发 石油蒸馏D .光合作用 蜡烛熔化4.在探索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活动中,美国科学家米勒(S .Millte )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甲烷、氨、氢和水蒸气混合成一种和原始大气基本一致的气体,放入真空的玻璃仪器中进行模拟实验。
一个星期后,他惊奇的发现仪器中果然有数种氨基酸生成。
你从米勒的实验中能得出的结论是( )A .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B .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 .无法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D .一定没有发生物理变化5.下列各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用玻璃刀裁玻璃B .定向爆破拆除楼房C .用石墨做干电池的电极D .天安门华表6.下列各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反应类型 A用盐酸除铁锈 Fe 2O 3 + 4HCl = 2FeCl 2 + H 2O 红褐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置换反应 B 水通电分解H 2O 通电 H 2↑+ O 2↑ 产生气体 分解反应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 点燃 Fe 3O 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化合反应 D 氢气还原氧化铜 CuO + H 2 △Cu + H 2O 黑色粉末变红 复分解反应7.关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生成B .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一定都是化合物C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D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8.“绿色化学工艺”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其理想状态是反应物里的原子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产物中,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
只利用下列反应类型中的某一种进行化工生产,一定属于“绿色化学工艺”的是( )A .分解反应B .化合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9.在化学反应:aC 2H 2 + bO 2 === mCO 2 + nH 2O 中,各化学式前系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2m = aB .3n = 2aC .6a = nD .2b = 2m + n .10.在反应:2A + B === 3C + D 中,A 和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 g A 与一定质量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 g D ,则在此反应中B 和C 的质量比为( )A .4∶19B .3∶5C .1∶3D .2∶17细节决定未来511.下列四个观点都是错误的。